1分36秒与2200名学生 - 地震出的最牛校长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地震挖掘出最牛校长:1分36秒与2200名学生



看了四川的那场《以生命的名义赈灾晚会》,又想起了四川安县桑枣中学那个创造奇迹的校长叶志平。

叶志平校长原是该校一名普通教师,80年代中期学校建了一座质量很差的实验教学楼。他当校长后下的第一个决心,是一定要修好这栋危楼,让孩子们安全安心地上课。为此,他将整栋楼的22根承重柱子重新灌注水泥,从37柱加粗为50柱,他亲自动手测量,每根柱子直径加粗了整整15厘米。盖这座楼时才花了17万元,加固就花了40多万元,而这笔钱全是他左一个5万元、右一个5万元一点点化缘要来的。

对新建的教学楼他的要求更严格,发现楼板接缝中填的水泥纸袋,他很生气,坚持让建筑公司抠出水泥纸袋重新灌注混凝土;发现教学楼的围栏是华而不实的砖砌栏杆,他很生气,坚持换上轻巧结实的钢管栏杆;发现大理石墙面是贴上去的,他很生气,怕掉下来砸到学生,坚持让施工者在每块大理石板上打四个金属钉紧固在外墙上再逐一粘帖好,八级大地震时这些大理石面没有一块掉下来。

他知道当校长的首要任务是确保学生的安全,因此他从上任后便坚持每学期都要组织师生进行紧急疏散演习。尽管有反对意见,但他坚持如一严格要求,每次演习都按照预先制定的方案一步不漏地进行,诸如疏散时两个班合用一个楼梯,每班必须排成单行,一般是9列8行,前4行从前门撤离,后4行从后门撤离,每列走哪条通道,甚至连在2楼、3楼教室里的学生要跑得快些,以免堵塞逃生通道;在4楼、5楼的学生要跑得慢些,否则会在楼道中造成人流积压,这类细枝末节都考虑和安排的十分周到。每次演习之所以能做到按部就班、丝丝入扣,道理只有一个,即不把演习当儿戏,而是动真格,老师学生终于养成习惯,每次疏散都井然有序。

“5.12”地震时,叶校长正在绵阳办事。师生们临危不乱按着平时演习的方案步骤快速疏散,全校2200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的教室中,全部冲到操场,按班级排队站好,用时仅“1分36秒”,平时严格的演习训练在危难时刻发挥了神效。

当叶校长从绵阳发疯似地赶回安县冲进学校时,他看到全部学生都安全地站在操场上,老师们则像母鸡护卫小鸡一样站在外围守护着娃娃们。那栋花了40多万元和叶校长无数心血整修加固的实验教学楼在八级地震中经受住了剧烈震动的考验而没有坍塌,楼内700多名师生安然无恙井然有序地撤退到操场,而学校以外的房子百分之百受损。当老师向他报告全体师生平安无事毫发未伤的时候,55岁的叶校长老泪纵横,百感交集,失声痛哭······

这就是这个伟大的校长创造的奇迹!这也是从知道“512”地震以来听到的最让人欣慰的消息!“1分36秒,这短短的1分半钟左右的时间拯救了全校的师生!! 让我们为这样一位校长致敬!!是叶校长的居安思危,对责任的坚持,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爱,对自己工作的不懈努力才会在地震来临时创造了生命的奇迹!!通过这个事迹,也为我们敲响了警种,居安思危是应该的。安逸的生活让我们缺乏救生意识。日本人有一个习惯,不管到什么样的地方,进取的第一件事就是寻找“安全出口”的所在位置,这样一旦有危险发生,至少会迅速有一个逃生的方向,而我们的“安全出口”常常就是一个摆设,真正发生危险的时候就方寸大乱了。所以平时就应该经常进行危急时刻的逃生自救的知识普及,我想这也是地震对世人敲响的警钟!!

“叶志平”让我们记住这个名字!感谢这为伟大的校长!

“1分36秒”让我们记住这个时间!感谢校长用他的责任创造的世界奇迹!!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