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对抗战下的中美博弈

这就是我的身份证, 你的呢?
打印 被阅读次数
ZT:  油价对抗战下的中美博弈
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critical3/27/20080622/14922439.html
2008-06-22 09:32:35 中华网论坛

    中国19日将零售汽柴油价格提高18%,国际原油期货应声大跌4.75美元。在对抗高油价和全球通胀的战役中,美中作为第一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本应同仇敌忾,但事实上却正进行一场博弈。核心是:谁付出更大代价,来赢得这场惠及双方的胜利。这就不难理解美国为什麽敦促中国减少成品油补贴,要求OPEC表态增产,而自己则在油价创下历史新高後,依然坚守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中国19日将零售汽油和柴油价格提高18%,国际原油期货应声大跌4.75美元,至每桶131.93美元。/>
    
    从中国角度讲,这是长久以来两害相权下最终选择的一步棋。面对高油价和通胀压力,中国可谓进退维谷:提高成品油价格,恐给已受到人民币升值打击的国内企业,和蠢蠢欲动的高通胀火上浇油;坚持成品油补贴,则难免损及中国的财政实力。/>
    
    美国当然也不愿看到高通胀和高油价为患经济,但政策上却按兵不动。
    
    如果说对抗高油价有"刀、枪、剑"三件利器,分别是:美国货币政策,OPEC和中国石油需求。那麽不难看到,直至油价飙升到历史最高点,美国除了动嘴,也暂无调整扩张性货币政策之意。而只敦促中国减少补贴,OPEC表态增产来缓解油价的上行压力。/>
    
    难道高油价不会冲击美国人的生活?当然会。
    
    "加满一游艇的油要1200美元,所以我们都不出海了,"斯宾塞夫妇,一对供职加州硅谷,热爱航海的的美国人对我说。/>
    
    伯南克在发言中指,中国和其他新兴市场国家要为高油价负责。于是,不明就里,站在油泵前为钱包心痛的美国人由此将目光转向国外。美国政客也在忙碌,布什访问沙特、国会展开石油税收和本土油气开发的讨论,相当程度上缓解了民众情绪,起到了安定作用。但具体措施,却似乎仍然时机未到,或者说急迫程度上仍不足够。
    
    伯南克难道不担心通胀发展到难以驾驭,引火烧身?当然担心。
    
    但是,从美国内部油价对通胀的传导机制上讲。近年来很多经济学者都就美国经济对高油价越来越脱敏的现象作出了分析。/>
    
    美国经济已经转型为以高科技和服务业为主体,虽然油价的快速飙升,但通胀尤其是核心通胀数据却相对缓和,从而也佐证了很多经济学者认为油价在美国的通货膨胀传导效应内较其他国家为轻的观点。这是伯南克暂时按兵不动的一颗定心丸,也为他坚持纵容美元贬值挽救美国经济提供了相对空间。
    
    牛津大学经济学院的牛津能源研究机构的教授Paul Segal曾在他2007年10月发表研究报告中指出,他认为过去三年的数据显示,高油价不一定导致美国经济走缓。他分析说,油价影响经济最重要的路径是通过货币政策:当油价传导到核心CPI,货币当局就会提高利率,经济随後相应放缓。但过去三年高油价没有明显传导到核心CPI,美国也就不一定非要采取货币紧缩政策。前联储的经济学家Mark Hooker甚至称,美国在80年代之後,持续油价上涨导致经济持续走缓的相关性,似乎已经消失了。
    
    虽然学术分析和统计数据不可能给很多悬疑以确定答案,但从目前观察,美国确实具备相当的以内忧私利为先,纵容全球通胀的空间。/>
    
    根据美国劳工部数据,美国5月CPI同比上升0.6%,核心CPI(剔除能源和食品)则仅上升0.2%。作为CPI先行指数的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同比上涨了7.2%,但是核心PPI只同比上涨0.2%。而中国则面对更大的通胀压力和艰难的外部环境。有世界工厂之誉的出口导向型经济,符合传统模式的油价-通胀传导压力。/>
    
    补贴油价,可以抑制通胀为企业缓压,但也在用国民财富,补贴着在中国完成加工环节的美国企业,在中国加油的外国航班和边境口岸的借光车。在上月CPI出现放缓的背景下,中国相机减少的油价补贴,应该是两害相权之下的相对好棋。最重要的的不是升,更是如何升。从发改委公布的政策看,中国将调整普遍补贴而对农业等进行有针对性的补贴,这当是一种明智的政策选择。只是需要密切观察补贴的落实和上升後的价格向通胀的传导情况,再相机决定後续的政策。/>
    
    这是一场博弈战。处于现代化核心期-重工业期的中国需要的稳定的油价,如果美国真正言行一致的承担"大国责任"调整货币政策,将无疑在对抗通胀、理顺经济、稳定增长中获得助益;但美国急于解决"次贷"引发的内忧,同时也希望遏制通胀变身出笼猛兽。美国具备优势也有明显的意图不以自己的政策调整为代价,而以用包括中国的提价在内的他国调整做筹码。
    
    在这场高油价对抗战中,将需要中国决策者更深刻的决策智慧。(完)/>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