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中印领土问题和国与国关系之我见

这就是我的身份证, 你的呢?
打印 被阅读次数
ZT 转贴: 解决中印之间的领土问题和国与国关系之我见
2008-07-14 08:18:31 by 中国攻台联盟 中华网论坛
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critical3/27/20080714/14965849.html


最近网上一直有流传,中国和印度就边界谈判要达成协议,根据目前从网上收集的信息看,我国对解决藏南地区领土争议,,最有可能结果有三个方案:
    
    1. 收回门隅的达旺、德让宗及下察隅的瓦弄;至于洛隅地区,象征性地收回一些地方即可。共计收回约一万平方公里土地。
    
    2.两个方案二选一:一、门隅地区,收回达旺、申隔宗、德让宗,边界划在邦迪拉山口附近,其余地方放弃; 二、门隅地区收回达旺,下察隅地区收回瓦弄,其余放弃。
    
    3.门隅地区,收回达旺,边界划在西山口一线。其余地方放弃。
    
    这三个方案中,可能性最大的是第三个。 而且印度不会白给达旺,我们肯定要用其它地方交换。据说有可能把下察隅的原来划在我方一侧的两块地划给印度。也有传说,我国可能在阿克赛钦地区做一些让步。这个方案也是我们能获得最少利益的方案,是最不能接受的,不要忘了这片领土:
    
    ——相当于一个江苏省、一个浙江省;
    ——相当于三个台湾、六个北京;
    ——相当于一个匈牙利、两个丹麦、三个比利时;
    ——相当于六个科威特;
    ——相当于十个英阿争议的马尔维纳斯群岛;
    ——相当于二十个日俄吵得不可开交的北方四岛;
    ——是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上一国被另一国强行侵占的最大一片土地;
    ——是中国版图的一百零一分之一。
    
        对于目前局势,我们与印度达成任何边界协议,都要牺牲很大的国家利益,我们完全不用忍受这么大损失而急着与印度达成协议,为什么要急于与印度达成协议呢?可能有人认为两个国家都是正在崛起的大国,都至力于发展本国经济,两国理应发展良好关系,为了给我国创造一个和平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目前影响两国关系障碍就是边界问题,为了尽快与印度建立良好的国家关系,消除影响两国关系发展的障碍,哪怕是放弃需要收复领土这样国家根本利益。但事实上印度是利益的实际获得者,理应他们采取主动来改善两国关系,而实际印度却对中国充满敌意,而是中国这个在边界丧失利益的国家却在主动采取行动来改善两国关系。这主要由于我国现下主要任务是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对外奉行睦邻友好的和平外交政策,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创造一个和平稳定的外部条件,在中国主动示好下,两国关系得到很大改善,但印度却不时传来不和谐的声音,在我国14邻国中,印度是唯一一个敢明目张胆把中国作为主要假想敌的国家:
    
    2005年5月,印度在拉贾斯坦邦的博克兰进行5 次核试验,实验后印度总理瓦杰帕伊致信美、日、俄等国领导人为其核试验进行辩解时称:实验目的是应对来自中国的威胁,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近来多次攻击中国,其意图是在为其核试验找理由。印度对中国的敌意昭然若揭。
    
    2006年10月18日亚洲时报在线报道,印度海军计划在东海岸建设一个新的海军基地(维萨卡帕特南海军基地以南五十公里),建成后,将是印度东海岸第二大海军基地,目的之一是牵制中国海军在区内的活动。该基地位于印度东部海军司令部所在地维萨卡帕特南海军基地以南五十公里,新基地距离孟加拉国和缅甸的位置相当理想,中国海军在这两个国家的存在早已对印度构成威胁,这样一来,印度海军就足以能“监视和倾听”中国海军在那里的一举一动。
    
    2007年4月12日试射了射程达到3000公里,可携带核弹头的烈火3导弹,令人吃惊的是:印度电视台的示意图把北京画成了目标。该导弹射程覆盖中国的北京、上海等整个亚太地区,其针对中国的敌意不言而喻。
    
    现在,印度的目光更多不是放在它的宿敌巴基斯坦的身上,而是转移到了中国。在莫桑比克和马达加斯加,印度都建立起了可监督中国的监听站;在哈萨克斯坦,印度还有一个空军基地;而在蒙古,它还有一个太空监测站, 2007年印度在塔吉克斯坦的阿伊尼空军基地部署军队。这三国都是中国的邻国。
    
    2007年8月印度与蒙古正在计划扩大并升级位于蒙古境内的一处监听站,此外,印度希望在蒙古境内设立所谓早期预警雷达系统;2007年8月下旬,印度还将发射首颗专用军事卫星CARTOSAT 2A。出人意料的是,这三大举措的目的竟然惊人一致:监视中国导弹。

2007年9月印度、美国、日本、澳大利亚以及新加坡海军的舰艇,在印度洋展开了大规模的演习。印度提出的在亚洲建立类似北约组织的军事同盟构想--亚洲版北约,印度、澳大利亚、日本、美国等国家组成四方联盟。其针对目标不言而喻,就是中国,演习显示印度已经着手把这一构想变成现实。/>
    
    印度国防部长安东尼近期访问越南。提出帮越南发展海军是想借越南扼制中国海军南下印度洋,加强对南中国海的监控能力,提高越南海军的作战能力,要改变在南海地区与中国大陆解放军对抗的劣势。
/>
    印度与台湾合作搞“后门计划” 印度情报人员和空军将领相继访台,双方还制定了代号“后门计划”的监听合作项目。台湾和美国负责出钱,印度出人,主要搜集西藏、新疆、青海和四川的情报,每隔7—10天通过美国外交邮件把截获的密码送到台湾破译。特别是近来,印度前防长费尔南德斯多次秘密访台,幕后牵线暗助台湾研发核武,在中国东面树立一个强敌。/>
    
    从上面可以看到,印度拉拢日本、蒙古、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美国、澳大利亚、越南、我国台湾等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妄图在我国周边形成一个战略包围圈,一切充分说明印度的敌意。在边境上,印度也是小动作不断:
    
    1987年2月,印度不顾中国反对,在非法侵占“麦克马洪线”以南的中国领土上建立了所谓“阿鲁纳恰尔邦”。大量往该地区移民,目前人口几乎和整个西藏的人口一样多了,造成对我藏南地区非法占领既成事实。/>
    2006年5月7日印度“阿鲁纳恰尔邦”人民党议员卡伦在一次演讲时声称印度塔克金边境的一位边民因不慎进入“被中国占领”的萨德龙朱山谷而被中方“绑架”。
    
    2006年05月12日印度正在与中国接壤的东北部地区大力修建公路,便于印军调动。
    
    2008年02月20日,印度大张旗鼓升级30座边境基地,而印中边境是重点,印度国防部将投入15亿美元,印中边境东段地区的一线主要机场进行整修和扩建,包括对原有机场配套设施进行现代化升级改造、翻修延长机场跑道、增建机库及停机坪、换装更先进的雷达和通信设备等,以便让先进的飞机和直升机能够进驻这些机场。印度空军计划于10月份首次向位于印度东北部的提斯浦尔空军基地部署2个中队共36架新型俄制苏-30战斗机,同时还将在东部增加部署一批新型作战直升机。/>
    
    2008年2月27日文章,媒体渲染中国入侵边界,印度政府称向中印边界增兵是出于实际需要。印度政府周三表示,已将6000名士兵部队转移到印度、中国和不丹三国交界处,并强调说这只是常规动作。
    
    2008年3月26日《印度时报》报道称,中国上周在与西藏接壤的尼泊尔部署军力,以便监控过去数日内在尼泊尔境内发生的藏人抗议活动。
    
    2008年5月21日印度Zeenews新闻报道,印度空军东部司令部参谋长(印度空军东部司令部最高长官)波汉(SK Bhan)21日表示,印度正在加快建设现代化的基础设施,部署最新的武备,以便和边境地区(某国)的发展相匹配,尤其是中国。作为提升印度空军的一部分举措,同时为了与“中国在西藏边境地区大规模集结军力”的做法相匹配,苏-30MKI多功能战机将在上述地区部署。/>
    
    Zeenews新闻的文章称,首批两个苏-30MKI战机中队将在明年3月前部署到提斯普尔(Tezpur)空军基地(该基地位于印度东北部阿萨姆省北边,靠近中国西藏地区),更多的苏-30MKI将在2009年年底前部署。
    
    印度计划在未来四年投资2亿美元在中印边境大建公路网,共27条公路总长862公里。其中16条正由印度边界道路组织负责施工,其余11条将由印度中央公共工程部负责修建。/>
    
    中国修建青藏铁路后,印度充满担忧,雄心勃勃计划修建喜马拉雅铁路。该铁路耗资约150亿元人民币,从喜马拉雅山脚一直通到印度内陆腹地。整条铁路全长900公里,其中350公里路段目前正在赶建中。该铁路修建的艰难程度超出人们的想像,被印度人士形容为“地球上最具挑战性的铁路工程”。有专家指出,根据印度目前的国力,这一工程完成之日遥遥无期。/>
    
    而印度媒体也不断渲染中国入侵论:

2007年5月7日印度人民党的一名议员日前声称,中国边防军“入侵”阿鲁纳恰尔邦20公里,且在当地修建包括直升机降落平台在内的永久性军事设施。
    
    2007年10月,《今日印度》报道称,中国军队仅“今年以来便入侵印度130次,而实际上,遭到“中国军队入侵”的所谓“阿鲁纳恰尔邦”一直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2007年10月21日,一名来自该邦的印度议员又在议会指责中国军队入侵,“摧毁了当地一座佛像”。
    
    2007年11月8日前后,中国军队摧毁了这两座碉堡附近的一些哨站,并在“动手后迅速返回”。
    
    2007年11月21日一名印度议员污蔑“中国入侵阿鲁纳恰尔邦”。
    
    2007年12月1日《印度时报》又援引匿名陆军军官的话称,中国军队越界打击,拆毁了印军几个哨所和掩体。
    
    2007年12月13日主流媒体报道:中国进入不丹境内一块名为多兰,印度陆军正将一个山地师(6000士兵)的兵力从查谟调到西孟加拉邦北部印度、不丹和中国三国接壤边境地区,加强那里的边防力量。多兰是面积20平方公里的不毛之地,本是中国领土,最近恢复巡逻。/>
    
    ………
    
    不要小看媒体这些无中生有、添油加醋的渲染,这些言论会潜移默化影响印度百姓对中国的敌视,影响政府对中国的态度,而且一般对某国将要采取军事行动前,都要采用这样的宣传伎俩。
    
    为什么印度这个边界利益的获得者这么敌视中国呢?原因就在于“大印度联邦”在作祟。
    
    “大印度联邦”本是英国殖民者以印度为基地,向周边乃至东亚和印度洋沿岸拓展势力范围的战略构想,印度独立后,尼赫鲁却对它格外欣赏。他早在1934年就在自传中写道:“我个人对未来远景的看法是这样的:我认为将来会建立一个联邦,其中包括中国、印度、缅甸、锡金、阿富汗和其他国家。”后来他又在《印度的发现》一书中作了修正,把他的“大印度联邦”定格在印度洋地区、东南亚和中亚西亚,而印度必将成为该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
    
    尼赫鲁还一厢情愿地设计出一个“理想边界”,即将克什米尔、尼泊尔、锡金、不丹和阿萨姆作为印度的防务内线,把中国的西藏作为“缓冲国”纳入印度的势力范围,将“麦克马洪线”和“约翰逊—阿尔达线”作为印中理想的边界线(麦克马洪线和约翰逊—阿尔达线是以英国殖民者的名字命名的。1914年英国为扩张其殖民地领土,以不正当的手段与当时的西藏当局秘密换文,炮制了大致以喜玛拉雅山主脉分水岭为走向的边界线,中国的历届政府从未予以承认。)。尼赫鲁甚至认为,独立为新生的印度创造了大好时机,印度要建立以自身为盟主的“大印度联邦”,并以此为基础跻身世界强国之列。这就是尼赫鲁在印度独立民主运动中萌生的“关于印度的新概念”。/>
    
    印度的目前的战略目标就是称霸南亚,遏制中国,控制印度洋,争当世界军事大国。冷战后俄罗斯在军事上大力收缩,美国也减少了在印度洋的军事存在,南亚地区出现了相对的力量真空,对此,印度利用与美、俄、日等国的战略伙伴关系,加快核军备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加快争当军事强国和世界“一流”大国的步伐。
/>
    而印度把中国的强大视为阻碍印度实现“大印度联邦”的最大障碍,对中国充满了敌意,警惕中国在南亚和印度洋扩大影响,这才是影响中印关系的关键,纵然我们在藏南领土做出让步,也不会根本改善中印关系。印度把中国一直视为最大的潜在对手,看看中印边境现状吧:/>
    
    至20世纪80年代末,印军在印中边界陆续集结了2个军部、8个师、36个旅,以及空军、情报单位等,总兵力已达20多万人,占全印军力的四分之一。在边界的中、西段,仅浅近纵深地区,印军兵力即达7.2万人,并拥有14条公路干钱、6条空中航线、5条卫星通讯线路和16个野战机场。在东线,印军部署了26个满员旅、7个飞行联队、21个边防营,还有流亡的西藏人组成的一万余人的“印藏特种边境部队”。据《印度的军事力量和政策》称,在印中边界,印方拥有比中国更强的山地作战部队和火力,飞机也比中国先进。《印度快报》的报道称:印中边境局势已完全在印度的控制之下,最近,印度乘着中国怀揣和平愿望、集中精力发展经济的时机,强化在边境已形成优势,将他最先进的战斗机、坦克、精锐部队部署在中印边境, 就目前而言,印度在中印边境确实形成了对中国的局部的绝对优势,形式不容乐观。/>

难道我们真的要失去藏南这片九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吗?有人提议武力夺取,这是最不明智的想法,我国好不容易获得的和平发展环境怎么能这样轻易放弃呢?目前我国正步入经济发展的快车道,是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在国际上,实力才是最大的资本,弱国无外交,贫国是没有话语权的。诸位也不要悲观,我们还是有机会拿回这片神圣的领土的,那就是捏住印度的七寸,印度的七寸在那里?谈论这个问题前,咱们先看看中印两国的谈判历史。
    
    1981年,黄华副总理兼外长访印,两国商定轮流在北京和新德里举行边界问题谈判,却始终没有突破性的进展。主要是由于印度过去一直缺乏灵活性和务实性,长期采取十分僵硬的“寸土必争,寸土不让”立场。印度国内舆论也“一边倒”,似乎谁要是说出“妥协”的字眼,就是“不爱国”。中国曾提出一揽子解决方案,印度则要求分段解决。总体来说,印度对待协商解决边界争端比较消极,但进入2005年,印度对解决边界问题变的比较积极起来。
    
    为什么印度2005年后积极起来呢?不是印度为了改善同中国关系,而是边界力量对比优势正向中国倾斜,“与一个崛起中的中国谈判,总比跟一个已经崛起的中国谈判,要好得多,所得的甜头也较多。”这一切源于青藏铁路的建设。2005年10月15日,青藏铁路正式完工。解放军在西藏的军事部署、后勤补给及机动能力,也随着青藏铁路的落成而大大提高。使印度有了危机感,促使他们加快政治解决边界问题,但现在中国与印度达成协议,会丧失许多本应获得的利益,因为时间优势在中国一方,越拖中国获得利益越多。
    
    而到了2007年,才真正让印度感到恐惧,那就是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意外的在尼泊尔获得料成功,这使印度危机大增,也给中国一个和平收复藏南的机会,这也就是为什么2007年后印度媒体掀起中国威胁论的高潮的原因。为什么印度会恐惧,究其原因,就是印度有一个软肋,那就是印度与锡金,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同时交界地带的地区的古里西亚地区。这个地区就是南亚与东亚的十字咽喉路口。面积也不过5000平方千米左右。控制了这个地区就可以通过该地区同时进入5个国家。印度在这个地区驻守接近三个精锐的山地师。可见是极为重视的。中国境内离该地的最近的是亚东镇。离锡金南面国境线不过50千米,离大吉岭和古里西亚不过80公里。而印度夹在尼泊尔与孟加拉国之间的领土南北向最窄处不过10多公里宽度,离亚东镇南端最长不过110公里左右,这就是印度的七寸,捏住这里,印度在整个边界陷入被动,印度东北部的曼尼普尔邦、阿萨姆邦、那加兰邦、米佐拉姆邦、特里普拉邦、梅加拉亚邦六邦就会脱离印度独立,印度东北部六个邦地方独立或者自制的要求比较强烈,有大大小小十几个反政府武装组织,持续爆发分离主义骚乱,“那儿几乎天天都有枪声,死一两个人是很平常的事情。”
    
    这也是印度在边界谈判拒不让步的主要原因,一旦中国军队驻守传统边界线,印度就要看中国眼色行事,否则只要动用很小力量,就能阉割印度。
    
    印度虽然近来经济发展迅速,但印度经济发展严重失衡,城乡差距悬殊,政府当局又无视地方居民疾苦,使百姓揭竿而起,组成叛军,反抗政府,在印度都会经济发展蓬勃的同时,都市以外地区的叛乱活动也愈益猖獗。印度目前全国二十八省有十二个省,全国六百多个地区有一百五十二个地区,已被官方列为“极端主义分子影响区”。印度大约每六人就有一人生活在暴力和血腥的叛乱环境中,在全国所谓的叛乱三角地带──从西北的查谟暨克什米尔省到东北的阿萨姆省和曼尼坡省,再南下到南方的安德拉省,超过一亿七千万人处在武装叛乱势力的影响下。而其中东部的毛派武装是其中佼佼者,毛派游击队说,他们是为印度的穷人与无地者争取权利。他们在印度的西孟加拉省、比哈省、奥里萨省、加尔克汉德省、恰蒂斯加尔省与安德拉省六个地区非常活跃,当地经济活动和居民生活都遭到程度不等的影响。印度总理辛格曾经形容,毛派游击队是印度国内治安单一最大的威胁。 例如印度毛派游击队2007年6月宣布“经济封锁”加尔克汉德省两天,在封锁期间,毛派游击队攻击火车站、杀害民兵、破坏铁轨、爆破电塔等,果然就以武装暴力方式让该省经济活动瘫痪两天,行事效率更胜于政府当局。
    
    而活跃在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邦的“阿萨姆联合解放阵线”是东北六邦中影响最为广泛组织,该组织鼓吹用暴力实现独立,建立一个“由阿萨姆人主宰政治和经济命脉的国家”。时至今日,该组织针对当地政府的武装行动仍非常频繁并控制阿萨姆部分地区。印度在那儿部署大量武装部队,已经持续了数十年的“武装部队特别权力法”依然有效。由于该法令允许驻军“可以对任何可疑人员采取任何先发制人的手段”,许多无辜民众含冤入狱,从而在社会上引发了更多的骚乱和冲突。

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在尼泊尔获得成功后,印度害怕尼泊尔毛主义给印度毛主义帮助,更怕中国给印度叛军以帮助,所以2007年,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在尼泊尔获得成功,印度就感到危机的临近。我们不能直接支持印度的毛派游击队,输出革命明显与目前的国际局势不符,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和平的国家什么都没干,美国等国家还一直叫嚣“中国威胁论”呢,若被他们找到支持印度的毛派游击队证据,还不吵翻天。直接支持印度的毛派游击队也与中国一贯形象不符,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外交政策基石,这使中国塑造了和平、发展、务实的良好国际形象,而直接支持印度的毛派游击队将直接破坏着一形象,并将影响中国的长远国家利益。既然不能直接支持印度的毛派游击队,那就可以间接影响,那就是与尼泊尔大力发展经济,这即光明正大,又无损中国形象,只有尼泊尔经济发展起来了,毛主义者站稳了脚,才能给印度的毛派游击队树立一个榜样:看,只要革命,就能有尼泊尔毛主义者那样前途

具体措施为:一、延伸青藏铁路到尼泊尔,促进尼泊尔经济发展,二、援建尼泊尔铁路和公路建设,为尼泊尔经济发展提供基础设施建设,三、鼓励中国企业到尼泊尔投资经商、四、简化两国人员出入边界手续,促进两国人民友好交往,通过以上措施,促进尼泊尔经济发展,帮助尼泊尔毛主义者在尼泊尔立住脚,促使印度的毛派游击队 “风声水起”,才能真正捏住印度的七寸。到了印度游击队“爬飞车那个搞机枪,撞火车那个炸桥梁”(铁道游击队?嘿嘿)的时候,不要说印度保持在边界的优势,就是印度在藏南军事存在都会困难,到那时,不论是谈判还是武力夺取藏南,都能使中国获得利益的最大化。
/>
    实际印度也看到了这样危机,印度总理辛格表示,印度政府2008年主要工作之一就是铲除游击队,这也显示了印度政府在打击恐怖主义上的决心。2008年6月4日至7日印度外交部长普拉纳布•慕克吉访华,其破天荒的公开声称中印双方将就包括边界问题在内的双边关系一系列问题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广泛、深入地交换意见。表明印度要在边界谈判中做出局部让步,以缓和与中国矛盾,集中精力对付游击队。但我看印度政府不会成功,因为印度滋生叛乱的环境并没有消失,叛乱这个包袱要背很长时间,弄不好,其北部几个邦还有可能脱离印度独立,到那时可能与中国谈判藏南问题的就不是印度了。哈哈那时我们又多几个旅游的地方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
Logo

Looks like your ad blocker is on.

×

We rely on ads to keep creating quality content for you to enjoy for free.

Please support our site by disabling your ad blocker.

Continue without supporting us

Choose your Ad Blocker

  • Adblock Plus
  • Adblock
  • Adguard
  • Ad Remover
  • Brave
  • Ghostery
  • uBlock Origin
  • uBlock
  • UltraBlock
  • Other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the AdBlock Plus icon
  2. Click the large blue toggle for this website
  3. Click refresh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the AdBlock icon
  2. Under "Pause on this site" click "Always"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Adguard icon
  2. Click on the large green toggle for this websit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Ad Remover icon
  2. Click "Disable on This Websit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orange lion icon
  2. Click the toggle on the top right, shifting from "Up" to "Down"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Ghostery icon
  2. Click the "Anti-Tracking" shield so it says "Off"
  3. Click the "Ad-Blocking" stop sign so it says "Off"
  4.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Block Origin icon
  2. Click on the big, blue power button
  3.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Block icon
  2. Click on the big, blue power button
  3.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ltraBlock icon
  2. Check the "Disable UltraBlock" checkbox
  1. Please disable your Ad Blocker
  2. Disable any DNS blocking tools such as AdGuardDNS or NextDNS

If the prompt is still appearing, please disable any tools or services you are using that block internet ads (e.g. DNS Servers).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