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日语韩文的汉字化――给百度和金山词霸的一个翻译建议
我们知道,计算机翻译文字至今不尽人意,要真正把外文翻译成地道中文最终还得依靠人来翻译。我这里提议的,是对日文、韩文、越南文等文字翻译的一种可能的翻译模式,这个模式,目的不在于把这些外文翻译成地道的中文,而在于把这些文字汉字化。由于是汉字化,这样的翻译就真实地保证了译文的本意,保证了译文在原有外国文字语法下的本意。当然,中国人需要学习和适应怎样读这些汉字化的外文。如要学会日语的“腹立”就是普通话“生气”的意思,要学会“手纸”不是草纸而是信纸。
这种翻译基本是一一对应,适合计算机翻译。我不把它称为语言的翻译,而称为文字的翻译,因为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去拼音化的操作,把这些文字的拼音化成分恢复为汉字表意形式。
为什么我会有这种想法呢?我以前学过一些日文,当时的日语水平连日本小学二年级的文章都很难读懂,因为片假名拼音成分太多。但是,借助字典看一些日文专利资料和学术文章并不太难,原因是为了表达严谨,这些日语学术文章汉字化程度很高,只要把一些语法助词和外来语搞懂了,就能看懂这些文章。
日语的名词、形容词等大多数有对应的汉字,只是语法助词用片假名。但是,这些语法助词是有相应汉字表达的。如日语“……は……です”可以译为“……者……也”。即把は对应为汉字“者”,把です对应于汉字“也”。“……者……也”虽然不是现代汉语,但是对中国人来说读懂并不难。日语语法用一个后缀语法助词规定日语的词性和短句的功能,这种表达古汉语常用。如“郁郁乎”的“乎”表明“郁郁”是形容词。“有亭翼然”的“然”表明“翼”是状语副词。日语许多词都是可以汉字化的,其中没有汉字化的词,只要规范地将其汉字化,那么百度就能够轻而易举地将所有日韩网页汉字化。如韩国首都就不应该拼音化为“首尔”,而应该汉字化为“汉城”。
中国人初读汉字化后的外文可能会有困难,因为这样汉字化的文字可能与唐代的中国古汉语相当。不过这不要紧,中国人读唐诗宋词元曲明小说,都与现代汉语有差异,但是,要把三国水浒都翻成现代普通话读起来反而不自在。只要网络汉字化,网民自然会自我教育自我学习习惯这些汉字化的外文。
圣经中有个巴比塔的故事,说的是人们盖一个塔,越盖越高,上帝看到很不高兴。照这样下去,人类就越来越聪明,最后就会只依靠自己不依靠上帝了。于是,上帝让人类讲不同的语言,是人类四分五裂,无法团结在一起。Seoul不汉字化为“汉城”而拼音化为“首尔”就是制造亚洲区域文化的分裂隔阂,破坏亚洲文化的和谐。所谓“国际标准”翻译方法完全是借口,为什么America不是音译为阿麦粒假而以为美国?外文翻译为中文,就应该按照中文表意的特点,汉字化来表达,而不是按照西方拼音习惯,一味音译。物理学中entropy译为“熵”就和很好的汉字翻译,laser译为“激光”就比“雷射”更加准确地这个物理概念。汉城旁边的河就是汉水,译成首尔完全脱离地理概念和历史概念,所有Seoul翻译成“首尔”不如翻译成“汉城”准确。拼音化翻译,就是重导巴比塔事件,不是旨在人类相互沟通而是旨在破坏人类和谐。我认识的韩国人,他们的名字都有汉字表达,音译反而见外了。日本首相和韩国总统的名字就是汉字化译过来的,从来没有按照所谓“国际翻译惯例”音译过来。
今天,人类依然面临着如巴比塔这样的上帝给人类的难题。由于语言不同,民族和国家相互不了解,结果世界战争不断,冲突不断。语言学家发明了世界语,希望能够统一人类的语言,但是,世界语根本无法推广。在全球化的今天,人类面临着共同的环境问题和许多全球性问题,但是,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异,解决这些问题的前景非常渺茫,以至亨廷顿提出文明冲突的理论。
汉族为什么成为人口最为众多的民族?是什么使得中国有独一无二的两千年大一统不间断的文明?这不得不归功于秦始皇统一文字。对,语言或许难以统一,但是,文字有可能统一。不统一语言但统一文字,就得摈弃拼音文字。秦始皇统一文字两千年,普通话与粤语、上海话、闽南话等方言至今无法口头沟通,但是文字是一样的,所有海峡两岸都是中国人。
中国应该重开秦始皇统一文字的伟业,禁止西方人类学家和传教士到中国为少数民族制造拼音文字,尽快以汉字统一少数民族文字。不如此,中国就是下一个巴比塔,中国就会四分五裂。如果网络能够为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汉字话,必然能够大大提高少数民族的网络资讯能力,对少数民族地区顺应全球化经济发展意义非凡。
汉字无法统一人类文字,但是,汉字化对整合东亚和东南亚区域经济绝对有益无害。这样可以降低区域文化冲突,增进区域和平与安全稳定。
此文只是网贴,没有直接与百度和金山词霸沟通,希望网络渠道能够使得此文到达百度和金山词霸的视听。国内语言学家应该开展对各种少数民族语言和一些外语汉字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