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加行和上師瑜伽
頂果欽哲仁波切
皈 依
正如我們所知,輪迴即是苦,因此我們決心要擺脫輪迴。然而,事實上我
們這麼做需要幫助,求助於一位完全脫離輪迴的大覺者的幫助是我們唯一的希
望。這就是為什麼貝珠仁波切向大悲之佛觀世音祈請:
啊!偉大的觀世音菩薩,我的根本上師,
您是大慈大悲的源泉。
您是我唯一的護佑者!
您聲音的本質—六字大明咒,是無上的佛法。
從現在起,您是我唯一的皈依處。
觀世音菩薩是徹底覺悟的佛陀,他為了利益眾生而化現為菩薩。一切佛都
具有同一本質,他們大悲心的表現形式就是觀世音菩薩。作為諸佛大悲化現的
觀世音同時是諸佛菩薩的根源,因為大悲是覺悟的根本。作為菩薩,觀世音本
身即慈悲的象徵,觀世音即是佛,觀世音即是法,觀世音即是僧,觀世音即是
上師,觀世音即是本尊,觀世音即是空行;觀世音即是法身,觀世音即是報
身,觀世音即是化身;觀世音即是阿彌陀佛,觀世音即是蓮花生大士,觀世音
即是度母。更重要的是,觀世音即是我們的根本上師。如同一橋跨越眾多溪流
一樣,觀世音菩薩是諸佛的總合。獲得了觀世音的加持即獲得了諸佛的加持,
理解了觀世音的本質即理解了諸佛的本質。
在這黑暗的時代,觀世音菩薩曾以蓮花生大士的形象化現於人間。蓮花生
大士的智慧、慈悲與神力比其它任何佛都要迅猛有力。因為他是特別為了利益
這個時代的眾生,為了那些熱切祈請者而化現的。觀世音菩薩化現為各種形
式:國王、精神導師、普通男女、野生動物,甚至山巒、樹木、橋樑,總之是
應以何身而度即以何身而度。甚至在炎熱天氣中一陣涼爽的微風、病痛者片刻
的安寧都是觀世音菩薩慈悲的顯現。
同樣,觀世音菩薩的六字大明咒—嗡嘛呢叭咪哄(OM MANI PADME HUM)
是諸佛的智悲在聲音上的顯現。它包含了佛法中八萬四千法門的精髓。在各種
咒,如明咒(Awareness Mantras)、陀羅尼咒、密咒中,沒有比觀世音的六字大
明咒更殊勝的了。持誦此咒(通常稱為摩尼)的巨大益處如同如意寶珠般能滿一
切心願,這在顯密經典中都多次反覆詳述過。據說持誦一遍摩尼等於持誦了整
個十二部正法。持誦六字大明咒可圓滿六波羅蜜,並關閉一切轉生六道輪迴之
門,這是一種簡便易懂並易接受的修行方法,同時它又涵蓋了佛法的本質。無
論快樂還是不幸如果你都能依止這如意寶珠,觀世音菩薩便總是與你同在,你
對他的虔誠將越來越不費力的從你的心中生起,使你自動地走上大乘之路。
據《莊嚴寶王經》(Karandavyuha—Sutra)所述,如果持誦一億遍六字大
明咒,你體內所有的微生物都將得到觀世音菩薩的加持,當你死後,若有人吸
入從你遺體燃燒時冒出的煙,他都能免墮惡道。甚至單個的咒音—嗡(OM)嘛
(MA)或呢(NI)都有著不可思議的加持與解脫之力。佛具有超人的能力,據
說他能準確地知道一場持續十二年之久的暴風雨中會落下多少雨滴,但他並不
能完全描述出持誦一遍摩尼所具有的功德。即使把世間所有的森林都做成紙
張,也不足以寫下其如海般功德之一滴。
世界上沒有人能真正擺脫死亡,但觀世音菩薩那溫暖的慈悲之光可徹底驅
散人們對死神的恐懼,這即是「無欺的皈依處」。為使眾生徹底擺脫輪迴,觀
世音菩薩時刻準備著利益有情,甚至連最細微的動作—手的姿勢、閃動的雙
目,都深具解脫之力。當我們持誦六字大明咒向觀世音菩薩祈請時,我們決不
要以為他在離我們那麼遠的佛土而聽不到我們的心聲,觀世音菩薩總是出現在
虔信者面前。雖然我們自身的業障阻止我們到布達拉山與其對面相見,但實際
上,他深具大悲從不捨棄任何一位眾生,他不斷的化現出各種形象以求最有效
地利益眾生,尤其以偉大的精神導師的形象出現。因此,我們應該明白對根本
上師的信心就是對觀世音菩薩這位為眾生顯示解脫之路的偉大護佑者不可動搖
的信心。觀世音菩薩慈悲的甘露平等無私地灑向每一位眾生,但是信心枯竭的
種子是不能結出幸福之果的。缺乏信心如同把自己關在暗室一般,它將使你遠
離加持之光。然而如果你有信心,觀世音菩薩的加持便不受任何時空的限制。
偉大的佛法廣博精深不可思議,獲得這無垢的智慧確實是稀有難得,但這
並不夠,我們還應通過運用此教法實際修行,使之與我們的心相結合,從而獲
得內心的覺悟。我們所獲得的任何教法都是理論上的,若不依法而修,只會增
長我執。
我們已經閱讀了大量的書籍,聽聞了許多教法,若不實際修行,則對我們
真正的轉變並沒有太多的好處。將醫生的處方置之枕邊並不能治癒病苦。因
此,把你的意識轉向內心,深思法義直至它充滿你的身心。
因此貝珠仁波切如是說:
我所知道的一切佛法都僅停留於理論,
現在它對我沒有任何用處;
我為今生今世所做的一切,
如今對我沒有一點益處;
過去我所想的一切都只是妄想,
而今對我毫無用處。
真正有益的事便是持誦六字大明咒。
就像波浪一樣,世間的一切活動一個接一個無盡的延續下去,到頭來只是
兩手空空。我們存在著形形色色的念頭,一個念頭又引出更多的念頭,這些念
頭只是增加我們的混亂與不快而已。難道還有比深思法義精髓和持誦六字大明
咒更為殊勝的嗎?
如我們所知,我們陷入業習的沼澤,被憤怒所驅使,我們既沒有足夠的自
由也沒有足夠的能力去解救輪迴中的眾生,我們必須尋求幫助,唯有尋求觀世
音菩薩無窮無盡的幫助。
從不間斷地、永久地皈依三寶,
三寶的本質即觀世音菩薩,
懷著對他無上智慧不可動搖的虔信,
持誦六字大明咒。
依靠梵天(婆羅門)或帝釋(因陀羅)對我們並不能有真正的幫助,因為
他們自己還陷入輪迴的網中不能自拔。世間有權力和影響的人或親朋好友,也
只能給我們帶來最有限的保護。山巒、星宿或其它任何自然現象並不能給我們
帶來真正的安全,這些都不是最終的皈依處。如果你被關在監獄裡希望得到釋
放,你一定希望有能力解救你出去的人來幫助你而不是監獄裡的其它犯人。為
了能使我們從輪迴的漩渦中解脫出來,我們必須尋求已經擺脫了輪迴的聖者的
幫助。這是唯一的皈依處,它使我們擺脫輪迴並獲得完全的覺悟,擁有無限的
慈悲,去利益一切需要幫助的眾生,引導他們走向三寶這一覺悟之路。三寶即
佛、法、僧。佛是老師,顯現四身五智。法是道路,轉變及覺悟的方法。僧是
修行路上的同伴,他們懂得法義並最終得以解脫。通過對三寶的虔信和供養,
我們將逐漸意識到它們不是三個獨立分開的實體,而是觀世音菩薩的身、語、
意,是佛的大慈悲。觀世音的意是佛,觀世音的語是法,觀世音的身是僧。盡
管目前我們還不能親見觀世音菩薩,但我們應該知道他所具有的無量功德就如
顯密經典所描述的那樣。我們也應該牢記觀世音與指導我們無上法義的上師密
不可分,因此應懷著對他大悲的無比感恩深深地向他祈請並持誦六字大明咒。
毫無疑問,我們所有的業障及不良情緒都能清除掉。我們真正在觀世音的佛土
上聽聞他轉大乘法輪的時刻即將來臨。
皈依是通往佛法之門,它是所有三乘和修行所依賴的共同基礎。皈依依人
們對輪迴所持的態度不同而異。對輪迴之苦產生恐懼而為自己皈依是下士的發
願。最崇高的願望是為解救一切眾生擺脫輪迴並最終走向覺悟而皈依。這樣的
皈依便是大乘發心。
若欲實現真正的皈依,則要培養堅定不移的虔信。虔信是修行的重要基
石,它能確保我們接受諸佛的加持。沒有虔信而期望獲得覺悟如同南轅北轍般
愚蠢。
信心的培養分為四個階段:明確的信心(Clear Faith)、渴求的信心
(Longing Faith)、堅定的信心(Confident Faith)和不退轉的信心
(Irreversible Faith)。當你一認識到佛、觀世音菩薩和你的上師所具有的奇
妙的、驚人的品質時,你的心中便充滿了清楚的喜悅,這就是明確的信心。當
這明確的信心激勵你為自己和無量眾生去獲得觀世音的圓滿功德時,便稱為渴
求的信心。當你知道觀世音的全部功德就如佛陀自己在教法中所描述的那樣,
堅定的信心便產生了。最後,這一信心已成為你自己極重要的部分,即使犧牲
生命也決不放棄它時,便成為不退轉的信心。當你的信心達到此程度時,無論
周圍環境如何,你都會充滿完全的信心,並如是思維:「觀世音菩薩啊,您無
所不知,無論發生什麼,我都完全信賴您的智慧與慈悲。」從那時起,觀世音
菩薩的加持與指導便總是隨你而行。毫無疑問,就是他名字的聲音都足以使你
免墮惡道。這就是不退轉的信心,它是真實皈依的結果。
有這樣一句話:「信心是解脫路上最寶貴的車輪。」信心在七種高貴品質
中最為重要。陽光同樣的灑向大地,但只有通過放大鏡才能將乾草點燃。同
樣,觀世音的慈悲之光平等地照耀一切眾生,但只有準備好信心這一放大鏡的
行者,才能點燃加持的火焰。
僅僅為了尋求現世的快樂或直到諸佛菩薩治癒了他目前的疾病才去皈依者
是目光短淺之輩。我們應該為一切眾生直至菩提而皈依。當你帶著虔信,以身
口意供養觀世音菩薩,無論環境的好壞都一樣完全地依靠他,你便達到了皈依
的最高境界—真正皈依於大乘。
皈依觀世音菩薩可分為外、內和秘密皈依幾個層次。在外皈依方面,觀世
音即三寶—佛、法、僧;內皈依方面,觀世音即三根本—上師、本尊和空行;
從秘密皈依方面看,觀世音即三身—法身、報身和化身。因此皈依決不只是初
學者的基礎,事實上它包括了整個修行路上直至菩提的所有奧義。雖然有許多
程度不同的皈依,但我們可以憑借對上師的虔信持誦六字大明咒,並確信我們
的上師與觀世音不可分割。這就是皈依三寶的唯一本質。
阿底峽尊者以他無雙的智慧與覺悟在印度東西部被尊稱為「第二佛」。他
在西藏多次教授眾生皈依,因此被稱為「皈依班智達」。當聽到學生這樣稱呼
他時他說:「給予我這個名字是一種榮譽。其實,沒有比皈依佛更殊勝的
了。」
菩 提 心
認識到信心和皈依的重要性後,我們現在開始趨入大乘的精髓—菩提心。
大乘的基礎是菩提心,
這是成佛的必經之路。
永不捨棄菩提心這一崇高之途,
心懷對眾生的慈悲,
持誦六字大明咒。
菩提心(梵文Bodhichitta)就是為度眾生願成佛的心願。它分為勝義(絕
對)和世俗(相對)菩提心。勝義菩提心是對一切眾生都本具佛性的了悟,只
有那些證悟了一切現象本空的聖者才能準確地掌握它。因為行者對此不易透徹
理解,我們通常從世俗菩提心的修行開始,這樣更容易一些。
世俗菩提心也分為兩個方面:願菩提心和行菩提心。首先是為度眾生願成
佛,然後是通過六波羅蜜的修行將度生之願付諸行動。換句話說就是,願菩提
心是確立目標,而行菩提心是達到目標的行動。大乘的核心是行願二菩提心,
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一切眾生而成佛,盡未來際,無有疲厭。
那麼如何生起為度眾生願成佛的願菩提心呢?首先,請觀世音菩薩作為你
的見證人,見證你為度眾生願成佛的決心。然後,盡力克服那種只願幫助與你
親近的人而拋棄不喜歡的人的錯誤觀念。克服這種錯誤觀念的一個有效方法是
不要忘記,無量劫來每個眾生都毫無例外地曾經是你的父母,你的這些宿世父
母,甚至連最小的昆蟲都唯求快樂不願受苦,但他們不知道惡業導致痛苦,善
業帶來幸福。當你想到那些陷入無助的痛苦中的宿世父母就像盲人迷失在廣闊
的沙漠中一樣,慈悲之心便會油然而生。
為了進一步培養我們的悲心,觀想你自己進入地獄,以下景象突然間出現
在你的面前:你的父母落入死神手中,死神及其朋黨殘酷地鞭打他們,用銳利
的武器刺傷他們,用熔化的銅汁燒灼他們,用燒紅的鐵板壓搾他們。看見他們
受到可怕的折磨,你會產生一股不可抗拒的慈悲,迫不急待地要立即將他們解
救出來。當這種強烈的悲心清楚地生起時,思考片刻。你摯愛的父母僅僅是無
量眾生中的兩個而已。為什麼其他眾生不應得到你慈悲的呵護與關照呢?事實
上那沒有真正的理由。逐步地試著拓寬你的悲心。首先是自己最親密的朋友和
親人,然後是你認識的每一個人,以致整個國家、整個世界,最後是輪迴於三
界中的無量眾生。你的悲心只有達到如此廣大時才能稱為真正的大悲心。
一切眾生都同樣希望幸福不願受苦。我們自己與其他眾生最大的區別在於
數量上,是一個「我」與數不盡的眾生的區別。因此,我的快樂和痛苦與無量
眾生的快樂和痛苦相比完全不值一提。真正重要的是眾生快樂與否。這是菩提
心的基礎。我們應願眾生比我們更快樂,我們尤其應該希望那些對我們不好的
人以及敵人快樂幸福,否則,悲心又有什麼用處呢?
對一切眾生心懷慈悲是修行的開始,然後你必須把你的願望轉化為行動。
阿底峽大師如是說:「只有願望才有價值。」 如果你的心總是充滿了利益眾生
之想,那麼無論你的行為是多麼留於表面,行菩提心也會自動生起。如果你能
保持菩提心,你不僅永遠不會迷失方向,而且沿著這條路一定會取得進步。當
你的身口意完全充滿著利益有情的願望,當你的目的是為眾生及自己而圓滿菩
提,那麼即使是微小的行為,持誦一遍摩尼或一個禮拜,都將迅速無誤地實現
你的目標。
六字大明咒是觀世音菩薩的本質,是六波羅蜜的密咒形式。當你持誦此咒
時,六波羅蜜便自動生起,行菩提心即已具足。
據說那些處於輪迴苦獄中的眾生一旦發了菩提心,佛即將其視為自己的孩
子,並且受到人天的讚歎,他們整個生命也就有了新的意義 。這是如寶的菩提
心的無窮力量。菩提心,是八萬四千法門的精髓,同時對初學者來說,它又是
這麼簡單易懂便於修行。
勝義菩提心是空性和自然流露的大悲的同一性,它是無修飾的自然狀態,
超越一切概念和知識的限制。從勝義菩提心中,無緣大悲自然升起,去利益一
切有情。
當你的修行取得進步時,勝義、世俗二菩提心即相互加強。即使對勝義菩
提心瞬間的了悟都會給你在世俗菩提心的修行上帶來正知見。同時,世俗菩提
心的修行也將拓展你對勝義菩提心的領悟。
懺 悔
菩提心已生起後,我們需要清除通往圓滿覺悟之路上可能妨礙我們進步的
一切障礙。
無始劫來流落於輪迴之中,
你所做的一切都是錯誤,並將導致進一步的淪落,
從內心深處承認並懺悔一切過錯,
具足四力,持誦六字大明咒。
過去、今世,我們已經無數次的傷害過其它眾生,我們說謊、欺騙、偷
盜,毀壞他們,攻擊殺害他們,做了種種惡事,這些累積的惡業使我們沉淪於
輪迴之中,這是妨礙我們進步的主要障礙。有兩種障礙—煩惱障和所知障阻礙
了我們對佛性的體驗。
然而我們的處境並非完全無助,正如甘丹派上師所說:「惡業的唯一好處
是可以被懺悔掉。」惡業亦是合和相,因此它們同樣無常。所以佛說:「沒有
什麼嚴重的錯誤不能通過四力懺悔掉。」
四力指懺悔業障的四種方便。第一種力是依止力。依止力指我們所依止的
人或佛菩薩,我們在他們面前承認並懺悔我們的惡業,因而他們就成為我們懺
悔的依止。在這裡,我們以觀世音為依止,他代表佛與菩薩的智慧。在其它修
法中,還可以是金剛薩哆、三十五佛、毗盧遮那佛。僅僅是他們名字的聲音就
足以使我們擺脫三惡道。許多菩薩都有這種能力,所有這一切聖者都是觀世音
的顯現,他是一切依止的精髓。
第二種力是懺悔力。當我們認識到至今我們在輪迴中不斷轉生所經歷的所
有痛苦都是由於我們自己的惡業(五無間業、十惡行、違背三乘誓言)造成
時,悔恨之心便會自然生起。我們已經轉生無數次,如果把轉生為昆蟲的屍骨
堆積一處則比須彌山還高。如果將過去世因悲哀、痛苦而流出的淚水彙集起
來,要比世上任何一個海洋還要深廣。許多其它類似的比喻在《淨憶聖法》
(Sublime Dharma of Clear Recollection)中也可以找到。輪迴中的一切痛
苦純粹是由於你自己的惡業所致,比如撒謊、殺戮,只要尚未意識到惡行帶給
你的後果,你就如瘋人一般。但是,一旦你清楚地知道是你的惡行使自己永無
間斷地流轉於輪迴之中,你一定會對自己所做的一切惡行感到深深的懺悔,完
全失去再造惡業的動力。帶著強烈的、誠摯的悔恨,你應無所保留地懺悔你所
做的一切惡行。
然而悔恨本身還不夠,過去的惡行必須清除。這就要依靠第三種力—對治
力。身語意所做的所有惡行必須以善的身語意來對治,並將此融入修行中。身
體禮佛、繞塔,為眾生和聖法服務;語持六字大明咒;意思維,如果沒有觀世
音的慈悲,你將於輪迴中越陷越深,懷著巨大的虔敬心專一地祈請觀世音菩薩
清除你的業障和惡行。觀想:為回答你的祈請,智慧的甘露自觀世音的體內流
出,通過你頭頂的寶冠流向你及一切眾生,充滿了你與眾生的身體,徹底的洗
清一切障礙及惡行,直至絲毫不剩。你的身體變得極為純淨,就如水晶一般清
澈透明。觀世音喜悅地微笑著說:「高貴的佛子,你所有的惡業都被清除
了!」並化光融入你。感覺觀世音的心與你的心合而為一,將此明空狀態保持
一段時間,超越一切概念。
第四種力是誓願力,即具有即使犧牲生命也絕不再做惡行的堅定不移的決
心。直到現在你可能還不明白為什麼惡行導致痛苦,但從現在開始你沒有理由
不去改變自己。認為惡行這麼容易被懺悔而覺得作惡也無妨,這種觀點極為錯
誤。你要從內心深處下定決心,無論發生什麼,永不做任何與佛法相矛盾的事
情。這需要長時間的專注與勤奮。第四種力也包括決定將你的身口意懺淨得如
觀世音一樣。當你持誦六字大明咒時,你的惡行和障礙將消失怠盡,所有本具
的佛性將開始閃現,就像太陽露出雲層一樣。
供 養
心,執著於自我,攀緣一切—這就是導致輪迴的因。
因此,供養涅盤中的聖者並佈施輪迴中的眾生,
給予他們一切—身體、財產、美德,並將功德回向一切眾生。
將執著遠遠地拋棄,持誦六字大明咒。
通過懺悔,你已經清除了通往覺悟之路的障礙,但是為了確保沿此路繼續
下去,現在你還必須積聚必要的資糧,即福德和智慧。積攢福德,通過高尚的
行為與供養將獲得殊勝的色身;積聚智慧資糧,在修行一切善法時遠離法執,
將獲得殊勝的法身。二資糧的積累應通過利他的行願來完成。
我們要明白至關重要的一點,認為「我」是真實存在的而產生執著是墮入
三界的根本原因。一旦我執生根發芽,我們便開始執著於「我的」身體、「我
的」思想、「我的」名字、「我的」財產、「我的」家庭等等。這些想法使我
們渴望快樂,憎恨痛苦。其結果使我們無止境的交替於喜樂與厭惡之中,這些
潛在的衝動導致矛盾的情感無間斷地擾亂我們的心靈。
在無量的過去生中,我們曾擁有大量的財富,但我們如此懼怕失去或用盡
它們,心懷吝嗇,既未供養三寶也未佈施與人。甚至於有些很富有的人卻小氣
得穿著破爛的衣衫,食用最差的食物,這表明他們對無常是多麼無知。不可避
免的死亡來臨時,他們所擁有的財產將全部失去,他們不僅不能帶走財富,在
他們轉生之地甚至會多年聽不到「食物」和「水」的名字。雖然你的財產如
夢,比海市蜃樓並不真實多少,但是供養觀世音菩薩和三寶將積聚如夢的功
德,借此將把你引入如夢的快樂、長壽和成功,最終引向解脫。為了積聚真正
的功德,心懷虔敬,戒除傲慢,奉獻你的一切去供養吧。
除財產外,我們最珍視的就是自己的身體了。我們幾乎不能忍受一點刺
痛,不能忍受一個小火星的燒灼。為了轉變對自身的舒適感和財產的執著,將
你的身體供養給佛陀,把你所有的財產供養給諸佛菩薩,這才是使用它們的最
好方法。此外,憑借觀想,將世間一切美好的東西:精美的鮮花、清涼的花園
和森林、最美妙的音樂、奇妙的芬芳、美味的飲食、最珍貴精巧的珠寶供養諸
佛。一切供養中,宇宙曼達供養是最殊勝的供養:須彌山、四大部洲、珠寶
山、如意寶樹等等的供養。總之,整個法界充滿了天人的無盡財富,以此供養
安住涅盤中的佛陀與菩薩以及陷於六道輪迴中的一切眾生。
除了這些供養外,在顯密經典中還有另外一種進一步對治我執這輪迴之根
的方法。在這一深奧的修習中,觀想自己的身體變成甘露供養給四種賓客。首
先是最值得尊敬和供養的三寶,第二是值得供養的護法,第三是需要慈悲救度
的六道眾生。觀想你所供養的甘露化為解除他們痛苦的任何有用之物,使飢餓
者獲得食物,使病苦者獲得良藥,使寒冷者獲得衣服,令無家者擁有房屋。第
四是那些今生和往世你曾對他們欠下業債的眾生,這些業債使他們製造種種障
礙和混亂,妨礙你的修行。通過供養他們最迫切需要之物,嘗還你所欠下的業
債。
持誦六字大明咒也可看作是對三寶和眾生的供養,它能給眾生帶來無盡的
利益,即使是最殘忍、最傲慢的眾生和對法完全缺乏信心的眾生,也能被此密
咒制服並從中得到幫助,因為它是菩提心的源泉。它那大悲的無窮神力在與強
權和暴力的較量中永遠是勝利者。
通過這些佈施及利他修習,你自會擺脫我執這一輪迴的根本。佈施眾生並
培植慈悲心將能使你拋棄一切繫縛,這是無上的供養,是具足真正的佈施波羅
蜜。因為普通的佈施在此已昇華為智慧與慈悲。
以下的故事就是無上佈施的最好例證:
從前有一位偉大的國王,他以大慈悲而享有盛名。他在王宮最高處的一個
房間裡日復一日地修習慈悲。他深具悲心,無論多麼困難,都堅持在其王國內
任何人都不許殺生。一日清晨,一隻鴿子從開啟的窗戶飛進王宮,一頭撞在國
王的腿上,它呼吸急促,驚恐不安。片刻間,一隻搜尋獵物的鷹闖入王宮,落
在國王的身邊對國王說:「這只鴿子是我的。我和我那些飢餓的孩子們都需要
它的肉來充飢。」
國王暗自尋思:「我不能把鴿子給這位鷹媽媽,但又找不到其它的肉給她
吃。可是,如果這樣,這只鷹和她的孩子們就會餓死。」正在進退兩難時,國
王靈機一動,他決定將自己的部分身體供給鷹和她的孩子們食用。
「你需要多少肉吃?」國王問那只鷹。
鷹回答說:「我需要和我身體同樣重的肉。」
國王拿來一個天平,把鷹放在天平的一邊,然後他用一把鋒利的刀割下自
己右腿上的肉,放在天平的另一邊,可是天平連動都不動。他又把左腿上的肉
割下來,天平還是紋絲不動,後來,他把身體上的肉都割下來堆在一起放到天
平上,和最初一樣,天平仍然一動不動。最後,他乾脆自己坐在天平上,把自
己的整個身體都供養給她們。就在這一刻,兩位來檢驗國王悲心而化現為鴿子
和鷹的天神恢復了原形,他們說:「你的的確確是一位最具悲心的人。」此
時,國王的傷口奇跡般的癒合了。他就是後來的釋迦牟尼佛。
現在,我們沒有能力象偉大的菩薩那樣供養我們自己的頭顱、肢體和血
肉。實際上,以我們目前的程度,試圖如此供養是錯誤的。因此,我們應從精
神上供養我們的身體開始。通過此種修行及其它一切供養,你的執著會逐漸減
少,你的思想會變得越來越崇高與廣大。最終,你會明白「我」的自性本空;
以最圓滿的方式供養所有的一切,你將積聚圓滿的智慧資糧—認識到一切現象
的空性。
上 師 瑜 伽
現在,我們終於走上了最根本的道路—上師瑜伽的修行。籍此,智慧將自
然地在我們心中生起。
尊貴的上師具足諸佛的本質,
在一切佛中他最為慈悲。
將上師看作與觀世音密不可分,
懷著強烈的虔誠,持誦六字大明咒。
你的根本上師所具有的品質和能力與過去諸佛無二無別,他對你顯示的慈
悲甚至更為廣大,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正是他已準備好為你指明解脫之路。
懷著對這無比悲心的深深感恩,你應該像尊敬諸佛一樣永遠尊敬你的精神導
師。
過去、現在、未來一切諸佛沒有一個不是依止一位精神導師而獲得或將要
獲得成就的。諸法中最深奧的大手印和大圓滿的成就是通過虔敬而不是通過智
力的造作而實現的。帶著不可動搖、一心一意的虔敬,將上師看作與佛無二,
並認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圓滿無誤的,那麼,他的加持,即諸佛的智慧,便會
毫無阻隔地充滿你的身心。按照他的指導去修行,一切疑雲將消失殆盡,他那
慈悲之光將照耀著你,給你帶來溫馨與幸福。
轉輪聖王這位傳說中的天王,依其法輪之力來統治四大部洲。無論他走到
哪裡,那只奇妙的法輪總是陪伴著他。同樣,如果你對上師時刻懷著虔敬心,
它將毫不費力地把你引向解脫。正如偉大的佛陀所說:「我永遠與那些虔敬者
在一起。」如同明月在清澈寧靜的湖面的映像顯得更加鮮明,因此,如你具足
強烈的、清晰的信心,上師的加持便以最快捷的方式充滿你的身心。
正是通過上師的加持,行者才能以最快的速度獲得圓滿的覺悟。正如密典
所云:上師即是佛,上師即是法,上師即是僧;上師是諸佛智慧的顯現。
帶著這種信念,將上師看作是觀世音菩薩,並向他祈請。上師的功德還被
描述如下:上師的意即不變的法身,上師的語即不滅的報身,上師的身即具足
慈悲的化身,向具足四身的上師祈請吧!
向與觀世音菩薩密不可分的上師祈請是上師瑜伽的精髓。上師瑜伽的本意
是「與上師的本質相結合」。使你的心與上師的心合二為一是一切修行中最深
奧的修法,即通往覺悟的最短路徑,它是一切修法生命力的體現,並具足一切
修法的功德。過去一切菩薩無一不是依止一位精神導師才生起菩提心並圓滿菩
提的。比如常啼菩薩,他曾心甘情願地將自己的一切,甚至自己的血肉供養他
的上師,唯求能被上師攝受。還有善財童子,他曾向一百四十三位上師求學。
因此,於一切時一切處自你內心最深處向你的上師祈請最為重要。當你坐
著時,觀想上師在你的頭頂,並向他祈請;當你行走時,觀想上師在你的右
肩,並想著自己在繞他而行;當你進食時,觀想上師在你的喉中,並將食物變
成純淨的甘露供養給上師;當你睏倦欲睡時,觀想上師在你的心中,坐在四瓣
的紅蓮上,放出的光芒充滿整個宇宙。觀想你所體驗過的一切快樂、世間一切
美好的景觀及美妙的音聲無限增加以致充滿法界,然後全部供養給你的上師。
當你周圍的環境舒適愜意、事事順心時,要想到這一切都是上師的慈悲所賜,
毫無執著地去接受如夢如幻的順境。當你被病苦、悲傷或其它逆境所困時,要
想到這也是上師的慈悲,因為通過這些使你有機會得以清除過去的惡行及業
債,並發願承擔一切眾生的痛苦,使眾生免受折磨。
如果你能把魔鬼看作是觀世音菩薩,這將去除你對惡業實體的執著,而且
惡業亦將不會再妨礙你的生活、阻礙你的修行。當電閃石崩、野獸威脅時,如
果你的內心時刻憶念著觀世音菩薩,並全身心地依止他,你便無所畏懼。臨命
終時,若你一心只想著觀世音菩薩,你對中陰的恐懼便蕩然無存。但是,如果
你被恐懼所驅使,在逃脫與躲避中徘徊,你將終生痛苦,當死神來臨時,亦不
能戰勝對虛幻中陰的恐懼。
顯密經典的一切高深修法,可以濃縮為對上師的虔誠和奉獻,而這一切都
包含在持誦六字大明咒的修行中。請記住,對上師的虔敬和奉獻是獲得成就的
源泉,它是上師瑜伽的精髓。上師瑜伽即是使你的心與觀世音菩薩的心融合,
這是一切修行中最深奧的修法,去持誦六字大明咒。
翻譯:司 南
校對:奉 心
1999.6
--------------------------------------------------------------------
附:關於《四加行和上師瑜伽》
《四加行和上師瑜伽》節譯自英文本《覺者寶藏心髓》(《The Heart
Treasure of the Enlightened Ones》 Shambhala Publications,1992),
該書內容包含了出離心、四加行、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包括大手印和大圓
滿)等豐富內容。本譯文僅選取了其中與四加行和上師瑜伽有關的內容,題目
為譯者所加。
《覺者寶藏心髓》一書是頂果欽哲仁波切(H. H. Dilgo Khyentse,
1910--1991)對貝珠仁波切(Patrul ,1808--1887, 亦譯為巴祖、巴楚仁波切)關
於密乘見、修、行心要口訣的講解。對於貝珠仁波切,漢地學佛者恐怕知之甚
少。密乘愛好者多半研讀過邱陵先生編著的密宗系列書籍,叢書收錄了貢噶上
師傳授及講解的《椎擊三要訣勝法解說》。書中介紹此《椎擊三要訣勝法解
說》為大善解功德主大師原著,這位大善解功德主大師並非他人,正是貝珠仁
波切。(《椎擊三要訣》是大圓滿法在人間的第一位祖師極喜金剛(Garab
Dorje)臨終時示現光蘊身於空中,向其第一心子文殊知識(Manjushrimitra)
口授的濃縮了大圓滿全部修習的最精要口訣——「三金剛偈」,而貝珠仁波切
的《椎擊三要訣勝法解說》則是對此三金剛偈的權威開示。詳見《The Golden
Letters》 Snow Lion Publications,1996。)
據貝珠仁波切傳記介紹,仁波切是上世紀西藏最著名的佛學大師和大修行
者之一。他在童年時即被認定為印度聖天提婆大師(Shantideva,《入菩薩行
論》的著者)的化身,後來又被認定為吉米林巴(Jigme Lingpa,隆欽心髓大
圓滿法的發現者)三密中語的化現。仁波切很小時便被請回前世(Palge
Samtem Phuntshok)所住持的寺院。他悟道以後,離開了所住的寺院,隻身一
人繼續參學明師。仁波切雖流浪在山間,露宿於洞穴,但從未停止慈悲心和菩
提心的修持。對於任何人,無論其地位高低,他總是說:「要有一顆好心,以
善心行事,沒有什麼比這更重要。」 仁波切參學了許多當時最偉大的上師,並
以其驚人的記憶將大部分教法銘記在心,後來他可以教授最深奧的佛教哲學數
月之久而不依賴一頁經論。從貝珠仁波切的衣著舉止上,根本無法從普通人群
中認出他這位偉大的上師。曾發生過這樣的事,一位不認識貝珠仁波切的上師
給貝珠仁波切講解貝珠自己的著作!仁波切沒有任何財產,完全拋棄了對塵世
的貪著。如果信眾堅持要供養他金銀珠寶,他總是隨手丟棄,然後去往他鄉。
與他共處的人說,仁波切只說與佛法有關的事,或教人修行,或講述前輩上師
的故事,從沒有人聽到他曾談過世間的俗事。
藏傳佛教當代各教派的上師都十分懷念和尊重貝珠仁波切這位傑出的大
師。達賴喇嘛經常高度稱讚貝珠仁波切,並傳授仁波切關於菩提心的教法。頂
果欽哲仁波切則將貝珠仁波切譽為大圓滿見、修、行實踐者的完美典範。
頂果欽哲仁波切是寧瑪傳承中大圓滿隆欽心髓的主要持有者之一。達賴喇
嘛曾說:他認定頂果欽哲仁波切為他主要的大圓滿上師。仁波切曾用二十二年
時間閉關禪修,一生持頌六字大明咒超過一億遍。
十一歲時,頂果欽哲仁波切進入了西康西欽寺,該寺是寧瑪派的六大寺之
一,由其根本上師西欽嘉瑟認證為第一世蔣揚欽哲仁波切三密中意的化身。第
一世蔣揚欽哲是一位傑出的大師,他與第一世姜貢康楚和貝珠仁波切等一起發
起了影響深遠的佛教無宗派運動。在西欽寺,頂果欽哲仁波切從其根本上師處
得到所有寧瑪派的精要灌頂和教授。同時仁波切還跟隨其他上師學習,他先後
從五十多位上師處接受了教法和傳承。六十年代以來,仁波切在尼泊爾、印
度、南亞和歐美傳授了大量教法,一些著作和演講錄被譯成英文,在歐美流
傳。
四加行和上師瑜伽(亦稱為上師相應法)是藏傳佛教趨入密乘的必經之
路。所有西藏教派都修持四加行,各教派的修法基本一致,只有小部分差異,
反映出各教派意趣的不同。比如皈依時,薩迦派和噶舉派都以金剛持為根本上
師,寧瑪派為蓮花生大士,格魯派則為釋迦牟尼佛。各教派的上師瑜伽大致相
同,只是祈請文稍有不同。
四加行和上師瑜伽雖為密乘之基礎,但其中卻包含了整個佛法的精髓。頂
果欽哲仁波切在對上師瑜伽的開示中指出:「上師瑜伽即為實踐一切事物本來
面目的究竟法門,為一切本來面目的核心,核心乃伏藏的本質,雖不外顯,卻
存在於一切。縱然生起、圓滿、及大圓滿的教法無數,它們均攝納於上師瑜
伽。上師瑜伽宛如鏈鎖,所有教法均淵源於此。」
「此教法易於進行,無入魔的危險,且能直入高超成就。一如高科技的機
器,於一小時內,完成相等於數千工人的工作,此法集納其它所有教法於內,
了無遺漏。上師相應為增進修持、排除障礙的主要方法,可謂『一即是一切』
的法門。上師相應法,雖名為加行的一部分,而實際上為一切修法的核心。無
論寧瑪、薩迦、噶舉或格魯各派,均以上師相應法為修持佛法的基礎。」
「上師瑜伽,不同於生起與圓滿次第,是可以於任何時間來修持的。如修
習生起及圓滿次第,對於坐姿、語、意等諸要點,每一樣均需注意。修習生起
次第中的閉關,全日必須修習四座,必須安排壇城以及水、水、花、香等外供
養及食子、紅、白菩提等內供養。然而上師瑜伽卻可於任何時間任何環境下修
持,且可完成所有生起次第之所須。圓滿次第的修持,拙火、寶瓶氣以及閉氣
等氣功修習,均有阻礙以及偏差的危險,特別是心氣緊張,都能導致心理的障
礙。上師瑜伽修習,便無此種危險,而過程中,各種能量,均會自動契於中
脈。如吃飯充飢一般,上師瑜伽能闡發我們的俱生智慧。」
「上師瑜伽,為八萬四千法門的主體,甚深廣大無與倫比。所有有此幸運
的弟子,應當衷心珍視此種修持。即使高年至於八十歲,仍應效仿巴祖仁波切
(即貝珠仁波切,本文作者注)一般,每日早晨無間斷的修持以生起虔敬之
心。蔣揚親哲旺波則對八大成就,具有徹底之瞭解。他不僅有此修習,而且成
就全部的修法。雖然如此,蔣揚的主要修法則為隆欽心髓的上師瑜伽。蔣揚認
為上師相應法容易實踐而心要甚深,因而全力傳授予他的弟子。」
「大圓滿中有『且卻』(立斷)及『妥噶』(頓超)等高深的教法,但是
因為極高深,所以妄加學習則有如以固體食物餵食嬰兒,有害無益。如果我們
勉強修習此等高深之法,實在浪費時間。如果籍由真實虔敬修習上師相應法的
加持,大圓滿的實現就一如晨曦一般,自我們內心深處升起,『且卻』與『妥
噶』的修法,亦可在我們的內心中發端。」 (參見《殊勝的成佛之道—隆欽心
髓導引》,台灣全文化出版社,1992。) 上師瑜伽如此殊勝以至成為蔣揚欽
哲、頂果欽哲等大仁波切的主要修持方法,因此筆者由衷希望漢地密乘行者對
於此法亦能予以足夠重視。
在西藏,行者通常以見、修、行三方面實踐釋迦牟尼佛指出的通往解脫之
路——八正道。在決擇正見上,行者應當廣聞勤思,參訪善知識,研讀經論。
但在具體修持上,如行者此生的目標不是成為金剛上師為後學灌頂傳法,而是
欲速證菩提,後乘願再來,則修法上貴在專一。諾那呼圖克圖法嗣華藏金剛上
師及其繼承者智敏.慧華金剛上師一直倡導「一師一法一本尊」的捷徑,西藏十
七世紀大成就者噶瑪查米(Karma Chagmey)亦曾開示:「法本中詳載之無誤、
深廣的教法,如大手印和大圓滿,對於將成為傳承的繼承者來說必不可少;但
基於長遠觀點,對於個人修持而言,將所有教法凝聚為一的修持最為深奧。」
(參見《 The Union of Mahamudra and Dzongchen》 Rangjung Yeshe
Publications,1994。) 《覺者寶藏心髓》中貝珠和頂果兩位仁波切開示的恰
恰就是上述將一切修法融合為一而修持的殊勝之道---以觀世音這位大悲之佛為
核心的修持!如頂果仁波切在書中所開示:「觀世音即是佛,觀世音即是法,
觀世音即是僧,觀世音即是上師,觀世音即是本尊,觀世音即是空行;觀世音
即是法身,觀世音即是報身,觀世音即是化身;觀世音即是阿彌陀佛,觀世音
即是蓮花生大士,觀世音即是度母。更重要的是,觀世音即是我們的根本上
師。同一橋跨越眾多溪流一樣,觀世音菩薩是諸佛的總合。獲得了觀世音的加
持即獲得了諸佛的加持,理解了觀世音的本質即理解了諸佛的本質。」 以觀世
音及其六字大明咒為核心,將整個修法組織為一個完整的系統是《覺者寶藏心
髓》一書的最大特色。目前雖然漢地已有若干對四加行和上師瑜伽的開示,但
貝珠和頂果欽哲兩位仁波切開示的這種融一切法為一的修持之道以往卻鮮有所
聞。由於深感此書殊勝難得,遂先將其中四加行和上師瑜伽部分譯成漢語,唯
期漢地密乘行者同沾法益。
當被問及在西方國家裡修四加行和上師瑜伽時是否可與西藏不同這一問題
時,卓伽姆創巴仁波切回答說:「由於文化上的差異,西方人修持四加行和上
師瑜伽,應與西藏人有點不同。因為他們對佛教的文化背景完全不熟悉,所以
在修持的時候必然會遇到某些文化差距,必須予以克服,我們不應把西藏的傳
統都加到他們身上,而是要把基本的佛法心要呈現給他們。」 同西方人相比,
佛法雖已進入漢地兩千年,並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漢傳佛教,但漢藏文化背景的
差異依然存在。筆者認為,漢地密乘行者不必,實際上亦不可能全盤接受西藏
的傳統,而應致力於吸收藏傳佛法的心要。福智雙修是圓成菩提的不二法門,
此乃因果規律所決定,印、藏、漢地之行者及法界眾生乃至諸佛菩薩無一例
外,正所謂「從如此因,生如此果,勝利過患信因果係。」 如宗喀巴大師所強
調:「如六十正理論云:『此善願眾生,集修福智糧,獲得從福智,所出二殊
勝。』由大乘行,令所化機於果位時獲二勝事,謂勝法身及勝色身,此於道時
須如前說方便般若未單分離積集無量福智資糧。」 四加行和上師瑜伽是速疾積
集福智資糧的殊勝方便,令人遺憾的是這方面的修行卻常常為漢傳佛教行者所
欠缺。如今我等有緣得遇貝珠和頂果仁波切兩位大成就者對修持心要的開示,
實乃宿世善根的顯現,唯望諸位行者對此法要心髓珍之,珍之!
在翻譯此文的過程中,譯者和校者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唯恐錯會聖意,
貽誤諸位同道。故在此懇請諸方大德對譯文中任何錯誤之處嚴加指正。
譯校此文若有絲毫功德,悉皆回向上師三寶、諸位同道和法界眾生,願六
道一切父母早成正覺。
奉 心
19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