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渊潭 于 08-06-26 13:56:13 [文化走廊]
http://web.wenxuecity.com/BBSView.php?SubID=culture&MsgID=315924
今年的高考阅卷已基本结束,各地的高考状元也相继出炉。他们从默默无闻的学子,一下成为媒体的焦点,这些状元们想必也会风光一阵了。(2008年各地高考状元)
在中国古代,封建帝王为了选拔人才,实行科举制度,自从隋朝开始实行以来,经历了唐、宋、元、明、清各代,直到清光绪31年废除时,历经了一千多年。一般来说殿试第一甲第一名被称为状元。这一千多年来在史籍中留下名号的状元大概有七百来人(也有说五百多甚至一千多的)。古代的科举制度实行自由报名、统一考试、择优录取、公开张榜的原则,为大批出身贫寒的有志青年(当然也不一定都是青年,在唐代有个叫尹枢的老先生,在古稀之年才中了状元)提供了自由竞争,入仕为官,从而为人民服务的大好机会。这种制度使得鲤鱼跳龙门,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伟大梦想成为可能。
例如北宋时的吕蒙正,小时候他们母子二人被父亲赶出家门,流浪街头。其间他们母子相依为命,虽然家中十分贫寒(一年春节,他写了副对联: 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横批:南北 喻为家里缺衣少食,没有东西),可人家吕同学有着远大的抱负,贫贱不能移,发愤读书,勤学苦练最终中了状元。做官后为人宽厚,且善于治理朝政,成为宋代的名相(历三任,封莱国公,授太子太师)。
虽然科举制度本意是选拔人才,但由于种种原因,或制度不健全,有时候人为因素在决定谁是状元上起了很大的作用。明朝永乐年间的的一次殿试,原定状元为孙日恭,明成祖认为“日恭”二字和在一起为“暴”,不吉利,于是,钦点一名叫邢宽的人为状元,取意“刑宽”。清同治七年殿试,原定状元为江苏人王国均。可是皇上一听,什么?“亡国君”,十分不爽,结果这位王国均同学不但没当上状元反而被从一甲被贬至三甲,只混个同进士出身。。。
不过历代中还是有些出类拔萃的人杰中了状元的。
柳公权,为历代状元中书法成就最高的一位。他是唐元和三年(808年)戊子科状元,精于楷书,也擅长行草书,和唐代另一大书法家颜真卿并称“颜柳”,有着“颜筋柳骨”美称。历史上柳公权和唐代欧阳询、颜真卿、元代赵孟(兆页)合称为我国“楷书四大家”。
王维,为历代状元中,诗、画成就最高的,他是唐开元十九年(731年)辛未科状元。他还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杰出代表之一,其诗歌艺术被认为“自李(白) 杜(甫) 而下,当为第一”。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之说。其绘画被推为“南宗绘画之祖”,古代文人画亦自他而始。 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晚年他无心仕途,专诚奉佛,经常独坐于竹林之中,禅定悟道,从白天一直坐到黑夜,只有实在饿得不行的时候才喊几嗓子,叫人送饭来。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有诗为证: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贺知章,唐武后证圣元年(695年)状元,其诗文以绝句见长,官至部级干部。虽为高干但性旷达豪放,善谈笑,好饮酒,又风流潇洒,自称“四明狂客”。尤为可贵的是他礼贤下士,提携后进,被人尊称为贺老师(贺监)。想当初李白还是个文学青年的时候,怀揣着自己的书稿来拜访贺老师。贺并没有拒人于千里之外,说“你先念一篇你的得意之作吧”,李白从怀中掏出了《蜀道难》朗声开念:“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贺刚一听完,不觉大发感慨:“哇,靠!这真是气魄雄伟,惊天地呀!还有别的吗?”,李白从怀中又掏出了《乌栖曲》,还没等念完,贺知章老泪纵横,哽咽着说道:“这,这太凄惨了,肯定可以泣鬼神啦。。。,小李同学呀,你别不是文曲星遭贬下凡的吧?”
贺知章此时真是觉得和李白相见恨晚:“偶请你喝酒吃饭去吧”。 可是到了酒馆,贺老一掏腰包,发现忘带银子,人家一个三品大员即不赊账又不强吃,反而解下腰间皇帝御赐的金龟换酒,与李白大醉而归。以后并把李白引荐给唐玄宗为官。李白后来作诗怀念贺老师:
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
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
昔好杯中物,今为松下尘。
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
贺知章从二十五岁中状元一直在京城为官(历史上极为罕见),直到八十五岁告老还乡。虽然头发变白、也没几根了,可是乡音不改。真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文天祥,南宋宝祐四年(1256年)丙辰科状元。著《文山全集》,名篇有《正气歌》《过零丁洋》。官至丞相,封信国公。临安危急时,他在家乡招集义军,坚决抵抗元兵的入侵。他是历代状元中,为后世最畏崇敬的民族英雄。他以崇高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以其绝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被誉为“状元中的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