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章,最后一段,最后一句话,敲下“全文完”,整个人蓦地轻松了。耗时两年七个月,长达百万字的小说终于完稿。还会有些修改,出版是问题,等等,都不在意了。不论旁人评价如何,这是我此生的一个大尝试,一个大project,对于我自己也是一个成果,一个界碑,是两年多经历的种种心情的详细记录,是对自己三十多年人生经历的回顾和思考。几度艰难,几度想要放弃,但毕竟做到了最后,做完了。
开坑之初,如果知道会花这么长时间,这么多精力,有可能耽误一些正事,我是绝对不会挖那第一铲子的。很多事,来源于一时的情绪,一时的冲动,可一旦开始,就仿佛有了自己的意志,自己的使命,推动着当事人做下去,走下去,直到不知哪里的终结。
细想来,写作的过程中,对作品的态度经历了三个境界。
开坑是在心情的最低谷。不是不治之症,不是疑难杂症,只是被初期的误诊疏忽耽误,致使症状发展到严重,对于一个潜意识里坚信自己虽然小毛病不断,却绝对健康而且会长寿的我是个极大的打击。
上一次这样的震动,是在初中时。完全没想到地,被玻璃切开了手指,露出白森森的骨头,鲜血直流。完全愣住了,在旁人的提醒下,才想起去校医室。校医室没有缝合条件,又不得不一路滴着血跑到不太远的省立医院。不巧医生换班,不得不等待,坐在急诊室里泪流不止,把陪着我去的同班好友吓坏了。班主任闻讯赶来。后来的一切顺理成章,只是由于见习医生的笨拙和不小心,在我手上永远留下一个醒目的疤痕。好几年后,那位同学还记得当时的情况,当时的我,认为我是被吓坏了,当时大概很疼。记忆中,并不疼,而是shock,极度的shock。十多年后某一次,闲聊时谈到世界观。我说自己幼年是主观唯心者,是那次事故让我明白自己是血肉之躯,与任何一个躯壳没什么两样。朋友判定我是《第二性》的典型案例。
两年多前,又一个大shock,使我明白一个浅显的道理:健康和体力不是取之不竭,步入中年,身体过了保修期,需要小心呵护。同时,严重的症状使我处于紧张和惊恐中,担心哪一时刻就会是我生命的结束,留下蹒跚学步还没开始学语的儿子,他将来的记忆不会有我。悔恨自己的不当心,也恨一切有关的人,包括生命中最为重要的两个人。几乎要被愤怒埋没,最后一丝清明提醒我不要在不正常的心态下,说出无法挽回的话,做出让自己后悔的事。告诫自己忍耐,提醒自己尽量与他人保持距离,建议自己找点什么把注意力从自己从身体转移开。
开始看穿越小说。其时网络盛极一时的言情和穿越并不符合我的阅读品位。有些文章读起来像被逼着细嚼掺满沙子的米饭。当时我却能看得津津有味。以为到了生命的最后,意识乘上了时光机,回忆年轻时的快乐和趣事,后悔当初做得不好的种种,假如能够重新来过——即使真能重新来过,又能怎么样呢?一定能做得更好吗?我不能确定。很多事并不取决于我怎么做和我的选择,更多地是被环境限制着,被别人怎么做牵制着。我是个体,但不是单体,很多时候我的决定是环境他人作用下的结果。
那时还是清朝小说盛行,穿越的热门是去康熙的儿子中间打转,作者的年纪水平参差不齐,人云亦云的居多,渐渐被我看出矛盾破绽之处。骨子里反潮流,反感沸沸扬扬的清宫热,本来对那段历史没兴趣,却因此起了探究的好奇。倒也要感谢清宫热,有关那些年代和人物的正史野史传说,网上都找得到。这中间一个人物引起了我的注意,觉得是被埋没和刻意玷污的金子,被误解歪曲的灵魂。
彼时,不知什么心理,我有意尽量地不让周围人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但精力体力大不如前,心情也不好,不少事上偷懒怠惰,应付得捉襟见肘,招来一些直接的询问和委婉的劝告。明知直言不幸,可以得到一点宽容和理解,就是不想让他们知道,内心里却也委屈。这样的心情下,与那位八阿哥竟起了同病相怜。想我受的那些委屈,也不算什么大事,而我活着,将来总有重新证明自己的一天。而他化尘化土,生前不幸,三百年后还要被一群小丫头片子恣意糟践,一时起了抱不平之心,倒是成功地从自己的倒霉上暂时移开注意。
以我的年纪和性格,自然不肯去同一群毛丫头针锋相对。很多年没编故事,一时起意,为他演绎一段精彩,在脑中编出一段故事,偏又动笔写了个开头,丢到了清穿大本营,其实已经有了唱对台戏的意思。偏偏又被人看到,留言鼓励。
小姑娘们自然想不到老妖婆这厢奸笑:那就写点吧,看谁的故事编的更象真的,看到后来受不了,可别怪我。那时计划写个悲剧,要先喜后悲,哄得一群小丫头上钩,再叫她们泪葬老八。计划20万字,起初一天能写个万把,以为最多一个月就可大功告成。
人物的年纪叫我回忆起少年时光,许多美好回忆被改头换面放进文中。回忆美好流畅,字码得很快,隐隐20万收不住。读者留言看得我心情舒畅,不时发笑。弯个腰低个头都会头晕耳鸣的我,不爱看电视,委实也没有别的消遣了,就决定通过这个文网住一帮小姑娘陪我玩。更新勤快,字数上也不吝啬,小姑娘们爱看的情节上不惜笔墨,还允许点歌。连诱带逼,只要看留言。
那一段热闹有趣。不知不觉中,病情得到控制,心情也步出低谷。这个文对我的意义已经消失,可有可无。
想停止,小姑娘们还想看,连央带求。我从她们那里得到娱乐,她们从我这里得到娱乐,本是两不相欠。不过想到她们无意中陪着我帮助我走过了困难时光,过河抽板,未免不够仗义。正好回家专心带孩子,儿子又要睡午觉,有时间,就继续写,不过速度慢了一些,也不让小姑娘们点播点歌了。
因为要回了自主权,慢慢地故事和人物都有了自己意志,在我主观意志薄弱的时候,跳出来控制我,脑中时常有小人打架,一段段情节非要化作文字,才肯放过我。才打发一段,另一段又跳出来捣乱。手总是没有脑袋动得快,导致我有时恍恍惚惚,耽误了信用卡付帐等琐事正事,令老公孩子不满。
恼怒之余,再次想停止。小姑娘们还想往下看。虚伪的毛病又犯了,想把责任推给小姑娘们,于是提条件。有的小姑娘们真得很可爱很老实,可怜兮兮,还努力满足老妖婆的刁难。老妖婆心一软,又接着写。下次有什么事,又找借口抽身,又被老实可爱的小姑娘留住。如此闹了两三回,在不老实不可爱又喜欢律人的小姑娘眼里,老妖婆的妖身慢慢显露出来。
老妖婆喜欢的永远是老实单纯的小姑娘,愿意给她们苹果吃。彼时的一大烦恼是无法把可爱的小姑娘和不可爱的小姑娘分开,没法把可爱的请进屋吃苹果,把不可爱的关在门外。老妖婆分苹果,先被不可爱的那些抢了吃掉,进行挑剔。老妖婆雷霆震怒,发威,打到的又是可爱的小姑娘们。老妖婆的妖法学得不够好!
文里文外,虚无的和真实的,纠纠缠缠,写完了60万字,到了第二部的末尾。居然有人找上门出版,振奋了一阵子。彼时,写作的主动性有点强弩之末了,写得很慢。为了赶最后那点稿,不得不对老公和盘托出这个大秘密。
本以为老公会生气,怪我利用他的体贴偷偷干这种不名誉的事情,不务正业。不想,老公竟然认为是一项成就,替我高兴。虽然下了封口令,年终大聚小聚上,老公喝了两口小酒,一得意还把自家老婆在网上写小说出书的秘密说了出去。
前两部虽然读者反应不错,毕竟是在老妖婆和小姑娘们斗法中完成的,以自己的眼光看,幼稚了点,拖沓了点,笔触和进度都掌握得不好。
故事构思在写作的过程中经过第一版本,第二版本,……,已经完全超出最初的想法。吸引我着心着力的也不仅仅是老八了,似乎每一个历史人物都有闪光可爱之处被封尘于时光之下,等着我去挖掘。构思和写作的过程中,我对情感对人生对命运也进行了思考,有了新的感悟和想法。
第三部,真正有了表达的愿望,真正当作一个project做起来。想要把自己的思想和感受编进情节中,也想要测试自己对文字和情节的驾驭能力,或者说看看自己到底有多少文学方面的才能。人物的经历和年纪开始接近真实的自己,也提供了表达的方便和可能。
查找作为情节背景的历史时,被中华历史忽略的准噶尔人的可歌可泣打动了我。抛开大部分的YY,情节开始跟着历史走。从来关心的只是故事,没有对历史认真过,第一次,在历史中寻找人物的轨迹,想象着曾经的生活,曾经的美好,哭了,醉了,也累了。因为放进了太多自己,历史又太沉重,一度感到难以负荷。读者也感到那份沉重,发出要喜剧不要悲剧的抗议,触发了对自己的小说的抵触和厌恶。
最终那些活在虚无中的人物们和善始善终的念头,推动着我重新开始码字。经过一阵喧嚣,或谩骂或安静地一部分读者选择离开,留下的心智更加成熟,更符合我希望的读者。接下来的写文码字过程,象乌龟爬,slow and steady,一直坚持到终点。
这期间,第三部的出版成为一个悬念。虽然最终劳而无功,努力了,尝试了各种可能,怎样的结果都可以平心静气地接受。争取出版的波折,让我了解感叹当今中文出版界,也第一次明确地认识到书有好坏之分。
想我们年少时,很多家长只要孩子爱看书在读书,就觉得欢喜,丝毫不会追究他们看的是什么书。那时出版一本书很难,也很郑重,出版界很清高。孩子们能接触的读物大部分也是积极地向上的,开卷有益。书是精神粮食,没有人把书当作普通商品看待。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很多商品一样,出版搞活了丰富了活跃了,各种读物应接不暇,也开始考验购买者挑选的能力。书也沦落得和所有商品一样,追逐利益,有假冒伪劣,还可能有害。
从小有心培养儿子爱书,之前,为他挑书都是本能地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口味。儿子慢慢到了开始认字写字的阶段,对阅读也有了自己的喜好。出版受挫,固然是个遗憾,却也在适当的时候提醒了我,有意识有方向地引导儿子的阅读和引导他读书同等重要。
果然,很多事情,只要去尝试,去努力,就会有收获,即使不是预先想要的那个。
很多事过去后,回想起来,会忘掉那些艰辛和不快,只记住好的部分。这也许是人的自我保护能力之一。现在回想写文的这段时光,很有趣,也很有收获。
首先是我的中文大有长进。学理科的,高三之后再没写过记叙文,自从国际长途变得便宜,连信也不再写。说中文经常夹杂着英文词。刚开始经常呆呆地找不到合适的词汇,或者想着似乎有这么个词,可不知道是那些个字,怎么写怎么读。慢慢地中文变得纯粹,查找资料的过程中,进一步熟悉了解了中文和中国文化。别的事上难说有没有好处,这适时的复习和学习,对帮助儿子学中文,了解中华文化,好处大大的。
其次,写作小说成为一个契机,促使我回顾思考,帮助我想起很多埋藏在记忆深处的人和事,以今时的眼光和心情看待,又有了新的看法和了解。这些人和事化身融进了小说,成为一个个人物,一个个片断。即使我的记忆再次退化,他们也会留在活在故事里。传统的东亚文化敦促人们进行自省反省,一日三省。现代人忙着向前赶,有什么时间回头看?特别的契机,一时心血来潮,我对自己此前的人生进行了一次回顾,理清了很多事。这些领悟不能帮助事业赚钱,但会使我此后的路走得更从容更明白。
第三,这个百万长篇是两年多来的另类心情日记。现在回头看一些情节,还能想起当时自己在想什么做什么,出于什么样的想法和愿望设置了那样的发展。虽然可以做到诚实坦率,但不善于描述表达自己的情绪,尤其是当前情绪,写不出心情日记之类的东西。构思写文的时候,超脱于人物,也有助于我从旁观的角度看待眼前的问题,作用比心情日记积极得多。
第四,找了件事做,走过了心情的低谷,完成一部大作品,证实了自己一方面的才能。一个全然的新手,一个开始连一句完整纯粹的中文都得想一想才说得出来的假洋鬼子,写出了一百万字,还有人夸奖文笔老练。对我自己,已是意外的成功。至于小说是否成功,交给读者和时间。就像学生时代,考试,作完卷子交上去,就没我事了。
最后,收获了善意和友谊,也收获了一些恶意。与读者的交流互动摩擦,是不曾有过的体验和历练,非常难得的经历。有些遗憾这个历练来得晚了些,有时想,若是二十来岁就在网上写文,有过这些体验,处理人事必然会老练成熟许多,也许今日今时已经成为一个人物了。切身体会到了人心百态,感受到付出的善恶真诚虚伪最后都会返回到我们自身。
仔细想想,所有的领悟和感受,其实都是老生常谈,很早以前就有人一次又一次地说给我听,却非要经历了一些事,才能变成自己的。这也许就是为什么不论东西方,都有“修行”这么回事。
这部小说,可谓我在没有任何计划任何指导的情况下历时两年半的一次修行,我人生的重要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