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 定公四年》:
“鑢金初官于子期氏,实与随人要言。王使见,辞,曰:「不敢以约为利。」王割子期之心,以与随人盟。”
这段要和前后文联系起来看,才可能读得懂。定公四年(前506)楚国发生大事。
当时楚国,令尹囊瓦(子常)十分残暴,对各小国都苛索无厌,更将蔡、唐两国国君扣押好几年,强行索取了贿赂才被放回国内。前506年秋天,楚伐蔡,蔡向吴国求救,同时唐国国君早已愤恨楚国的侵凌和勒索,故表示加入吴国方面。虽然两国弱小,但战略位置极重要,吴国遂因此制订避开楚正面、战略迂回、直捣腹心的计划。先是伍员用反间计,让楚昭王把楚军统帅洞悉吴军战略的子期换成囊瓦。冬天,吴王阖闾带领伍员、孙武、夫概、伯嚭,倾全国30,000水陆大军,趁楚国连年作战,东北部防御空虚,经淮河进袭楚国,攻至淮汭,吴军弃舟登陆。阖闾以3,500士卒为先锋,在蔡、唐军队带领,突击楚国,兵不血刃通过了楚国北部三个重要关隘,一直杀至汉水东岸。
楚昭王得知吴军突袭,仓猝派了令尹(即相国)囊瓦、左司马沈尹戍、武城大夫黑、大夫史皇率200,000大军进抵汉水对峙吴军。楚军良将沈尹戍建议囊瓦率军沿汉水西岸阻挡吴军,由自己北上方城,征调楚军,迂回至吴军背后,毁坏吴军的舟楫、阻塞三关,然后前后夹击,打败吴军。囊瓦接受,沈尹戍遂率兵北上。但在沈尹戍北上方城,囊瓦受到大夫黑、史皇的挑拨,贪功之下贸然率兵进攻吴军。吴军见楚军主动进攻,正好步入吴军的设想,于是实施后退疲敌、寻机决战的战略,主动由东岸后退,囊瓦率军追击,由小别山至大别山之间连续交战三次都失败,楚军士气低落。吴军见楚军陷于被动,于是与楚军决战。
11月19日,吴军于柏举列阵迎击楚军,夫概向阖闾建议立即主动攻击,因为囊瓦不得人心,楚军必定一击即溃,然后主力投入战斗,必定大胜。但是阖闾因为谨慎而不肯接纳,夫概不肯放弃,遂自行率领5,000士卒发动攻击,果然楚军一战即溃,阵势大乱,阖闾见夫概突击成功,于是率主力攻击,楚军溃败,史皇战死;囊瓦落荒而逃,流亡郑国。沈尹戍得知吴军败楚军,率兵于息地回救,先打败夫概,但被吴军包围,楚军突围失败,沈尹戍见无法获胜,命令部下割下自己的首级回报郢都,楚军最终败北。楚军全线溃败,至此楚五战五败,楚国全线崩溃。
沈尹戍的首级送到郢都,楚昭王才得知前线兵败,遂封沈尹戍之子沈诸梁于叶,称为叶公,此人25年后平定白公胜叛乱起了主要作用,叶公好龙的成语也和他有关。大臣子期、子西组织楚国军民抗击入侵吴师,正在作战局布置,准备在郢都阻击,昭王不顾子期、子西反对和全城军民存亡,自已带着少数人逃走。楚军得知昭王已逃,全军溃散,子期率兵赶去保护楚王,而子西就率领士兵西退。11月29日,吴军入郢都,屠城并烧杀抢掠。楚昭王出逃后,先逃到云梦,但云梦人不知这是他们的大王,射伤了楚昭王。楚昭王再逃到郧城,郧公斗巢之弟斗仲为报昭王之父平王的杀父之仇企图谋杀楚昭王,结果斗巢带了小弟斗季保护楚昭王逃出郧城流亡到随国,这时子期也赶到,君臣方才安定下来。
大家商议流亡到随国,如果吴师追到随国要人,子期说因为自己长得像昭王,万一随国顶不住吴国的压力,可以用自己冒充昭王献给吴国。这时子期的家臣鑢金表示,实际上他可以和随国的权要沟通。昭王就派他为使节去见随侯,临行时说,只凭我过去的关系恐怕还不能顺利办妥事情,于是昭王就按照当时的惯例,答应割让子期的封地:心给随国,当时楚国的贵族都有封地,如上文沈诸梁的封地为叶,斗巢的封地为郧,终于和随国订下盟约,躲在随国。后来伍员带兵到随国寻找,随侯占卜献出昭王不吉,婉言拒绝了要求。伍员搜寻不到楚国君臣,又见囊瓦已到郑国,认为昭王义行回到郑国与其会合,于是解围挥师北上。此后就是申包胥泣秦廷的故事了,秦哀公说如果乌鸦白头马生角就派兵帮助楚国,申包胥哭了七天七夜,居然使乌鸦白头马生角。清初词人顾贞观以词代书的名作,两首《贺新郎》里就有一句“盼乌头马角终相救”用的就是这个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