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路盛开幸福花


天路盛开幸福花
——记守护千里新藏线的武警交通八支队

本报通讯员 舒春平 温常青 本报记者 陈劲松 
发布时间: 2008-06-15 08:13 
来源:光明日报

  站在山顶似乎能看到地球的弯曲度,满载货物的车队畅通无阻……这是6月12日,记者在横穿海拔6700米的界山达坂的新藏公路上看到的景象。

  2002年初,武警交通八支队承担起新藏公路西藏境内1375公里的养护保通任务。6年来,在这个被生物学家称为“生命禁区”的地方,广大护路官兵挑战极限,前赴后继,用热血和生命忠诚守护这条“铺在云端的天路”,谱写了一曲维护民族团结、造福各族同胞的动人篇章。

  在八支队保障中队,每次点到战士黄帅的名字时,全体官兵都齐声答:“到!”支队政委姜云生含泪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黄帅的父亲曾是高原上的一名老兵,为追寻父亲的足迹,黄帅告别大连美丽的海滨风光来到新藏线,刚完婚就随部队向阿里高原开进。一次,他带领3个战士向阿里运送物资,在途经海拔5200米的黑卡孜达坂时,因极度高原缺氧引发脑水肿,献出年仅25岁的生命。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说:“如果我死了,就把我埋在新藏线,我要永远守护天路。”

  一个生命倒下了,一个路标立起来。在烈士守望的新藏线上,一茬茬像黄帅一样的护路官兵,把青春和汗水倾洒在这天路上。

  界山达坂地区高原冻土冻融翻浆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是困扰完成养护保通任务的“瓶颈”。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支队专门成立攻关小组,爬冰卧雪,利用半年时间,掌握冻土层翻浆规律,研究出“入冬前开挖盲沟导流,冬季巡查疏导排水”的整治措施,彻底改善了路况。为了掌握新藏线冻土、翻浆、沙害等病害的整治技术,43岁的支队总工程师郭志明跑遍新藏线的每一个角落,为此,他患上高原高血压、心率不齐、心动过缓等多种疾病。

  6年来,交通八支队官兵还攻克了“草原沙化病害”等7个世界高原公路病害难题,界山达坂、多玛沟、日松桥等长年翻浆、雪害、陷车的“卡脖子”路段得到彻底整治,通行能力和安全系数得到大幅度提高,新藏公路被称为“高原高速路”。

  新藏公路横跨昆仑山脉10多个雪山达坂,尤其是海拔5000多米的“死人沟”和海拔6700米的界山达坂,过去在这里冻死、患高原病死亡、翻车死亡时有发生,是过往旅客和司机闻之色变的“鬼门关”。6年来,广大官兵时刻把各族群众的安危放在心头,哪里有险情就战斗在哪里,把一道道“死亡沟”、“鬼门关”变成幸福平安路。

  为保证过往旅客遇到险情时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救援,八支队官兵沿线设立13个车辆事故报警点和27个医疗救助站,每隔5公里树立起“有困难找武警”的指示牌。

  今年元月,阿里地区遭遇强降雪天气,大雪封路,100多台车辆和500多名司乘人员陷入困境,八支队官兵接到救援命令后,迅速出动400多名官兵投入除雪保通战斗,官兵连续奋战4天4夜,疏通道路,保证了藏胞按期返乡过年。

  2007年3月,新藏公路遭遇百年不遇特大暴风雪袭击,沿线三个县、五个乡镇成为雪域孤岛,800多藏胞和近2600头牲畜被困雪海。八支队三大队官兵火速出动,一边用装载机破冰开路,一边组织人工运送救援物质,经过20个小时的昼夜奋战,终于打通一条通往救灾现场的生命通道,保证了救灾物资及时运送到受灾群众手中。

  近年来,八支队共参加抢险救灾3000多次,解救被困车辆1300多辆,解救遇险群众4000多人。今年1月27日,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张庆黎和主席向巴平措发来慰问电,称赞八支队官兵是“人民群众的守护神”。

  八支队养护的新藏线路段贯穿阿里、日喀则地区的16个乡镇,沿线居住着藏族、门巴族等少数民族群众8万多人。路通了,如何让生活在新藏线上的各族群众尽快脱贫致富,过上文明富裕的小康生活,成为八支队官兵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支队长邢秀银动情地说,作为高原护路军人,我们承受着常人所无法想象的苦,但看到新藏线那些比我们过得更苦的各族群众,我就常想,如果我们高原军人的苦,能换来西藏各族同胞的福,这种苦更是一种幸福。

  新藏公路沿线农作物比较单一,基本上是以青稞为主,藏族群众平时所吃的蔬菜都是从新疆叶城经过10多天运来的。因此,在雪域高原上种植新鲜蔬菜,一直是阿里人民企盼多年的心愿。

  “不管多难,我们一定要让藏区群众吃上绿色蔬菜!”九中队官兵们在驻地普兰县附近开垦出400平方米的菜地,从20多公里外的果洛乡运来土壤,搭起温室大棚,进行蔬菜种植试验。从选苗、育苗、人工授粉到培植,官兵们一次又一次实验,逐渐探索出一整套的高原种植经验,终于收获了第一批葫芦瓜、黄瓜、生菜等大棚蔬菜700多公斤。

  周边的农牧民纷纷前来取经学艺。很快,九中队与县良种站和农业局结成互助伙伴,向农民传授大棚种植技术。如今在普兰县、噶尔县,大棚蔬菜发展迅速,达到120亩。仅此一项就使当地农牧民人均收入比往年增加140元。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