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纪实之三十三:鸡是如何变成“地鸟”的》
鸡是如何变成“地鸟”的
鸡是如何变成地鸟的。这个问题特复杂,牵扯到“动物分类学”、“哲学”、“法律学”、“地缘政治学”等多个学科。我们还是先看看发生了什么事,这样可以有案例来进行分析。
事情并不复杂。一天,我们隔壁宿舍的上海宁突然忙碌起来,晚上从那屋飘来阵阵扑鼻的香气。当时,人的鼻子不说比狗鼻子灵,至少也差不多少。我们立即以各种理由进他们屋进行考察。嘿,这群上海宁居然在吃鸡!
象我们这些多次跟纪检委打过交道的人,立刻感到有蹊跷。那种直觉和敏感不是从脑子里反映出来的,而是从胃里。
“说,怎么回事?”
“傻斯体?(啥事体)”
“什么‘傻斯体’‘真丝体’的,这只鸡,鸡体是从哪儿来的?”
他们到也不在乎,说是去某连玩,回来时在村边上抓的。
“好,你们敢偷老乡的鸡?”
“不,不是。这鸡在村子外面挺远的。不是在村子里弄的……”
“等等,你们说这鸡不在村子里,在外面,嗯,有点意思,有意思。”
上海宁看我们不再追问了也挺高兴。我们当然毫不客气地坐下来,跟他们一起检查了那只鸡肉的质量,不错,蛮鲜的!
其间,我们进一步讨论了:鸡,远离了村子还受不受保护的问题。有如下几个命题:
一、鸡,当然也包括鸭,如果远离了村子,自己去找食,那就不能叫“家禽”了。因为它们已和饲养者脱离了从属关系。
二、既然不是家禽,那就应是“野禽”。野禽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不受法律保护的。换句话说,是可以被“处理”的。我们挺注意使用和挑选更合适的词,别总是什么“偷”,“拿”、“顺”、“借”的,不文明。
三、既然是野禽,那就不能再叫“鸡”或“鸭”,容易引起误解。对于这一新的物种,我们决定叫“地鸟”。称为“鸟”,表明其已不属家养,但还属禽类,加“地”说明虽是鸟,但活动范围主要是在地上,特征也清楚了。
那天还讨论了,村子的领土范围,经济区,处理地鸟的必要装备,如:硬头皮鞋,够大的书包,等系列重要议题。
但我们对地鸟并不感兴趣,因为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到手更具吸引力的东西(见《北大荒美食》),而且是自动送上门的。另外,我们也有个原则,老乡的私人东西不能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