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万点金麟] 国家战略:中国崛起之全球战略考量 (一)

总起篇

  当历史走到了二十一世纪,我们的国家已经走向了复兴的时候,我们有必要冷静。我们现在在崛起道路上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解决得了的。我们不仅仅是有台湾问题、南沙问题和钓鱼岛以及东海问题需要解决,因为这些仅仅是生存问题。保卫自己的国家主权及领土完整是一个国家不可推卸的任务了。同时,我们的眼光还要放远一点。作为一个复兴中的大国,我们还要注意发展权的获得。

  有人就要问,中国都还没有解决生存权问题怎么就去谋发展权了。
  其实这两者本来就并不矛盾。就和中国陆军在还没有完全实现机械化的时候却已经开始了军队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道理。如果我们的国家等到我们已经完全把生存权问题解决了才去谋求发展权的话,那么我们就会在这个问题上远远落后。其实,我们现在已经在发展权的争夺上落后了。放眼世界,那些东西方发达国家对于发展权的争夺已经进行了数百年了。而我们在这期间更多地是考虑生存权的问题。或者可以这么说,我们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里都没有考虑发展权的机会。

  自1840年到1949年,中华民族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屈辱。
  用我们自己的话来总结起来就是这样――马尾沉戟,甲武海葬;战则丧师,和则辱国。当然,这么说只是一个概述,并不能完全概括。比如,抗日战争,中华民族靠着共御外晦的决心和意志战胜了日本侵略者。那是中国近代史上唯一一次真正的持久战,它给了国人时间来进行力量的整合,这才有了惨烈的胜利。这种胜利是以空间换时间,是以国家的发展潜力来消耗对手的实力。可以说这样的方法对自己的伤害比对对手的伤害还要大。3500万人死难,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国家丧失了将近十分之一的人口。这样的战争我相信胜利的确值得高兴,但更多却是出于无奈。

  或许正是由于长期的外部威胁,使我们没有余力去顾及本土以外的事情。
  的确,那时候我们的生存权太脆弱了,几乎每天都要流失一点。长此以往,国将不国。我们不得不为生存而外交,为生存而战争。其实,我们今天冷静一点想,当年很大程度是因为国际大环境实在是太恶劣了。所有的列强几乎都把中国作为争夺的对象,虽然他们有利益分歧,但是在共同瓜分中国的问题上却是没有任何分歧的。一次又一次,帝国主义联手把中国的国门打开,把中国的土地变成殖民地,把中国的子民变成他们的子民。

  今天,我们的国家环境已经大大改善了。
  特别是列强的侵略由军事入侵更多的变成了经济入侵。而我国在解放之初的20多年的封闭在今天看来对我们的民族工业是一个大大的保护。全体中国人民不怕流血牺牲经过不懈的努力使我国拥有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而原子弹的研制成功,更是给那些亡我之心不死的侵略者的头顶悬上了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因此,我们不仅仅是从经济上有了一定抗击列强入侵的能力,军事上也有了让任何侵略者不得不考虑的核威慑力量。到了1978年改革开放时,我们已经把生存权比较稳定地控制了,开始有求发展的客观条件了。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国家才敢于把改革开放的方针提出来。否则的话,改革开放无异就是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默认被大范围入侵,最终丧失对国民经济的主导权,异化成为完全的低端产品生产基地。

  在改革开放走过了四分之一个世纪之后,我们的国家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化的初步目标,并由此获得了一系列在政治上的好处。在世界范围内,我国终于靠着自己的经济实力以及综合国力而非人口和幅员成为了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大国。同时,改革开放还打开了国人的视野,让中国人能看得更远了。此时,中国人发现,我们在发展权的争夺上,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

  我们发现了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我们面临着一个和一战以及二战之前的德国相似的状况。那就是既有利益空间已经被别的强国早早占有。当年的德国人选择了走战争这条路,试图打破当时的国际秩序。最终,两次大战的结果都是失败,为此丢掉了不少的土地,甚至还因此分裂了四十余年。不可否认,德国的选择是最彻底的,对国际关系的旧有秩序的最猛烈冲击。可是,这也是风险最大的选择。因为这种冲击对各个既得利益的国家也将形成最大的冲击,显然,各个国家都会尽力来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于是联合起来,对德国进行封杀。但是,如果选择了相对平和的方式,不求一步登天的话,对国际现有秩序形成的冲击就将要小得多,而且各国由于各自利益的分歧,显然不太可能联合起来进行封杀。这样,新兴国家就可以找到突破口,并突出重围,杀开一条血路。

  如果我们的国家碰到现在这种情况是处在当年德国的那种时期的话,也许可能那是唯一的选择了。但是今天,我们可以发现,人类相对变得文明了,或者说更理智了。现在,各国都选择了以实力逻辑进行国家竞争,大国与大国之间爆发全面战争的危险相对变小了。这也就意味着国际秩序将可以实现某程度上的修改,但绝对不是完全打破。想要完全打破现有的国际秩序几乎就是说要准备战争。而且就以今天中国之实力要想靠战争去完全改变国际秩序是不可能的。我们既没有那个能力更没有那个权力拿国家和民族历经百余年屈辱才获得的一个复兴的机会去赌博。中国不是日本,那种没有把握的国运之赌纯粹就是疯子的行径。

  要想在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对旧有国际秩序进行改变的话,首先的问题就是实力。国家间的竞争无疑是以实力为基础。没有实力,你说的话就没有道理。狮子是绝不会听羊说道理的。如果你是一只老虎,你或许还可以和狮子说说道理吧。丛林法则,不可改变。弱肉强食的国际环境在人类文明发展到最高境界之前是不可能得到决定性的改变的。我们不能去相信什么国际法和国际公约。强国违反了国际法和国际公约你又能怎么样呢,难道因为强国违反了国际法和国际公约你就去和他开战。这显然是不符合实力逻辑的。没有什么国家会单单因为国际法和国际公约去做最(让)己方硬实力有重大损害的事情,除非利益使然。

  当然,我们同时不能把硬实力的作用绝对化。我们要看到,硬实力仅仅是实力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不代表整个实力体系。没有良好的运用的话,硬实力所能发挥的作用就要相对地减小。这无疑是对硬实力的间接浪费。所谓运作,其最关键的部分就是政治运作。而政治运作在国际关系中又体现为大战略。国家的战略企划的优秀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硬实力发挥的程度。美国在一战之前奉行的门罗主义就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美国硬实力发挥其应有的影响。由于美国的外交政策人为把美国硬实力发挥影响的范围限制在美洲,所以就显得美国在欧洲的影响力很轻微,似乎根本就不对欧洲的外交政策形成大的影响。

  另外,我们还可以看见德国的铁血宰相俾斯麦的外交运作。的确,德国的实力在当时的欧洲是高出周边国家那么一点,可是就从硬实力的角度上来说是很难维持欧洲的战略均势,特别是奥匈帝国和俄罗斯帝国在巴尔干地区的战略均势的。但是,靠着卓越的外交手段,终于,一个微妙的三皇同盟保持了欧洲整体上的均势,为德国的发展创造了一个比较良好的外部条件。因为俾斯麦清楚,如果欧洲爆发全面的大战,那么对德国来说是最为不利的。这首先是由德国的地理位置决定的。德国在欧洲的中部,是欧洲各大力量的交汇点。在陆地上,德国面对俄罗斯帝国、法兰西共和国和奥匈帝国这三个陆地强国。在海洋上,德国又面对着日不落帝国的强大舰队围追堵截,其战略环境是十分恶劣的。

  这样的话,盲目的战争很可能把自己拖入深渊。欧洲平衡一直存在两个基石,俄罗斯和英国。所以,不论拿破仑还是希特勒,他们最终也没有完成突破。俾斯麦在这一点上就聪明了许多,他选择了一条不打破国际秩序(在当时体现为殖民地秩序)的路。德国在他当首相期间一直比较平和,在外交上也并不是咄咄逼人。这种平和却掩盖这渐渐被德国改变的国际秩序――商品输出规则。其实,德国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成功了,成为了欧洲第一的工业强国。可是,德国的威廉二世是无法理解俾斯麦的思维的,他是一个急功近利的君主。在他的手上,德国选择了一种最为极端的模式,即在保有欧洲大陆上最强大陆军的前提下试图挑战英国海权。

  最终,存在舰队没能打赢战争,而德国赖以生存的陆军也没有能够打赢战争。这就体现一个国家的策略在其国家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意义。没有正确国家策略的支撑,一个国家想要获得崛起,其在硬实力方面的要求就显得要大得多。我们在这一点上不得不以史为鉴。今天,我们面对的周边环境其实和德国差不了多少。海洋上面,我们有两个主要的对手和一个相对次要但有一定潜力的对手。两个主要对手就是美国和日本,而那个次要对手就是印度。印度对我海军的挑战现在看来还不是很明显,但相信随着印度经济实力的增长,要不了多久,印度人就将进一步把自己海军的活动范围增加,最终和中国海军在某一个地区形成海上抗衡。

  而在陆地上,我们周边地区有不少庞大的陆军。红色帝国遗留下来的俄罗斯陆军,人多示众的朝鲜陆军,迅速现代化的韩国陆军,游击战上瘾的越南陆军(当然了,游击战和中国比还是次多了),百万之众的印度陆军,次大陆不可忽视的巴基斯坦陆军。因此,可以看到我们的形势或许比德国当时面临的六元政治更复杂。所以,我们的大战略必然要比德国的战略显得更加高明,不断地制造均势。这种均势战略的意义就是让我们所处的国际大环境显得相对地平和。我们只有在这种平和的环境中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和平崛起――以实力为后盾的新型崛起模式。

  因此,中国未来的国家战略就成为了一个相当值得讨论的东西。 

 

  美国篇

  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在其复兴道路上的理想应该是世界第一,也只能是世界第一。
  如果这个沉寂了百余年的国家没有这点雄心壮志的话,那这个民族又怎么能够骄傲地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呢?要想成为世界第一,那一个必然的行动便是挑战现在的世界第一。而在可预见的未来,挡在中国前面的世界第一毫无疑问,是那个大洋彼岸的美国。

  美国――这个总共才二百多年历史的国家,他的崛起改变了世界力量的格局。
  可是,他的历史,却不及中国的一个朝代。从历史的角度来说,美国是一个新兴的超强国家,而中国则是一个老牌的强国。但是这个老牌强国在1840年之后的一个多世纪里经历了太多。战败求和、割地赔款、军阀割据、国内混战,一段屈辱的历史,让这个国家几乎被打得爬不起来了。但是,他终究还是一个老牌强国,而且更是一个有着5000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他始终没有倒下,他始终坚持着,他在等待,他在期望。终于,历史给了中国人机会。自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便走上了一条经济快速发展的道路,他虚弱的巨人的姿态开始了转变。他开始有了肌肉 ,他的骨骼变得坚硬,他的脊梁变得更笔挺。

  中国改变得太快,他的衰弱和他的崛起都是那样快。
  谁也没有想到,大清帝国能够在1840年之后那么短的时间内瓦解。而更是没有人想到,中国在改革开放了近30年后,已经如此迅速地成为了世界主要的经济大国之一,甚至连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也没有预料到。于是,在前苏联解体后不久,中国变成了美国人眼中的潜在对手。美国人觉得这个中国一定会挑战美国的利益。于是,美国人预言,在与北极熊的斗争的大幕降下之后,经过一个短暂的历史间歇期,美国与中国龙的较量的大幕又将拉开。

  或许是宿命,或许是巧合,但不管怎么样,我们现在已经变得必须越来越多的直面美国。
  美国是很强大,强大到此刻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和他抗衡。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万亿美圆。世界第一军事强国,其军费支出超过了世界上排在其后的10个国家的总和。世界政治中心,联合国总部就设在其第一大城市――纽约!在现在的世界上,美国的经济影响似乎无处不在,美国的军事力量似乎战无不胜,美国的政治影响似乎左右国际关系。是呀,这样一个国家,简直是让人看到了实力的颠峰。这样的实力强得令人感到恐惧。可是,我们不要忘记,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没有资格去害怕,我们必须肩负起中华民族复兴的使命。我们没有逃避的希望,我们没有回避的资格,我们更没有躲避的权力。历史给了我们机会,不把握住那就是对后世的不负责任。

  虽然美国是强大,但强大的东西也会有衰落的一天。
  或许这个衰落不是绝对衰落,但相对衰落却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发展自己,然后抓住美国的弱点,在削弱美国影响力的同时提高我们自身的影响力。美国的最大弱点就是美国人的那种所谓正义的精神与实力文化的交汇了。美国人有这样一种倾向,那就是对道义的支持。美国人总是只干那些他们以为是正确的且符合人类道义的事情。虽然这种倾向很大程度上仅仅存在于美国的民间,但这却不得不影响美国政府的行为。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个特点,美国的每一次行动都要给予国民足够的道义上的理由。这实际上是上是对美国政府的一个很大制肘。我们可以看看历史。

  美国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那种孤立主义是相当盛行的。
  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美国人看似实力文化的外表下却掩藏着理念文化的积淀。西奥多.罗斯福算是美国历史上一位对世界力量对比看得比较清晰的总统了。他鼓励美国人民走出孤立主义的倾向,融入世界之中。可是,他没有成功。真正让美国人走出孤立主义的人应该是伍德罗.威尔逊总统。其实,威尔逊本身还受到了罗斯福思想的影响,才发现了带领美国走出孤立主义倾向是使美国变得更加强大的途径。但是,罗斯福却没有从理念上来说服美国人民,他更多选择了实力文化的语言。

  而威尔逊不同,他的论述更多地是从道义上解释了美国为什么要走出孤立主义。威尔逊的理由是那么的冠冕堂皇――要让美国为世界的自由和民主做出更大的贡献。正是威尔逊才使得美国人摆脱了孤立主义。而这造就了美国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地位,并且从此使美国走上了一条称霸世界的道路。本质是一样的,只不过一种说法的改变,就对民意造成了如此大的影响,这可能也就是美国的特色吧。

  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同样是有着强大孤立主义倾向的。
  最终,美国却选择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或许某些人认为,没有日本偷袭珍珠港的话,美国可能就不会选择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了。但事实上,即使没有日本的偷袭行动,美国也将参加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这绝对不是开玩笑。因为美国事实上就没有中立。美国一直通过租界法案帮助英国,没有来自美国的大量物资帮助英国,英国这个国家可能早就不存在了。这也就是说,美国在战争中是有倾向的,只是对战争的威胁程度认识还不够,所以提供饿帮助也不是很大。但是,相信随着战争的深入,美国人在这个事情上会认识得更加深入的。

  就像越南战争一样,美国一步一步投入了越来越多的力量。
  最终美国还是会介入的。虽然普通美国人对战争威胁的认识程度不是很充分,但美国的领导人,富兰克林.罗斯福会让美国人民认识到的。不管历史上曾经出现的那张所谓纳粹对世界的规划的地图是否属实,但至少可以认定,小罗斯福总统是在把美国导向战争。当然,罗斯福的理由并不是什么世界均势,也不是什么战略。而是说美国应该肩负起解放和保卫民主国家的使命来。这个理由比之威尔逊使美国摆脱孤立主义的理由也不显得次多少。如果美国真的是说自己要为民主国家的自由和独立而战的话,那几年前就应该对德国宣战了。这就是美国人,他们做自己认为对自己有很大作用的事情,但同时却需要一个说服自己的借口。其实,在战争结束后,美国还不是牺牲了很多国家的“民主”和“自由”。东欧国家在美国的默认下变成了苏联的傀儡就说明了美国其实本质上并不愿意为了别的国家的利益过多牺牲自己的国家硬实力。

  而匈牙利事件真正使得美国人的理念文化的弱点体现出来了。
  在匈牙利事件中,美国作为西方民主国家的老大,在匈牙利事件上的无所作为让美国人标榜的为民主和自由而战的面具被撕碎了。由于畏惧与苏联发生大规模的冲突,美国人在这个事件上选择了退让。其实,苏联人就真的有那么多的决心和力量?赫鲁晓夫是一个冒险主义加投降主义的综合体。或许美国人坚决一点,赫鲁晓夫就会退让的。但是,面对自己的实力受到巨大伤害的可能性,美国人根本就失去了理智,甚至对事物的基本判断能力都下降了。于是,在不久之后的柏林危机中,美国变的没有什么外交弹性,于是很快就选择了以强硬的态度和苏联人对抗。因为如果再次退让,将让美国人的所标榜的为自由和民主而战的谎言更加表露无疑。只是因为美国人对面的是赫鲁晓夫,这个苏联投降主义的激进分子。于是,苏联人每次都退却,最终彻底失败。而在当时,苏联人如果也强硬一点,可能难题就落到了美国领导人的身上了。但苏联人恰恰还没有在与美国的对抗中学会利用美国的这个弱点。 

  越南战争是美国人输掉的两次战争中的一次。
  这次战争,最终美国并不是因为战争没有胜利的可能性撤军,而是因为美国国内的反战活动规模大得足以让任何美国总统下台。美国人真的是因为死了那么多人才出来游行的?越南战争怎么也没有二战和朝鲜战争那样的大规模死伤吧。可是美国人却有那么强烈的反战情绪,这很大程度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导致战争的性质更多地被人民所认识。美国刚刚介入越南的时候,越南还是法国的殖民地。这肯定是不符合美国人的逻辑的。但美国人出于实力文化毫不犹豫的投入了。因为在美国人看来,那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的较量,于是显得相当重要。即使是在战争初期,美国也负担了法国作战花费的三分之一。

  可想而知,美国人的投入是多么大而迅速。要知道,当时由于美国政客都不喜欢戴高乐,所以对于法国并不是很感冒。当时的情况是,美国由于自己标榜的民主自由,结果让菲律宾独立了。所以他再去为一块法国殖民地而战就让美国人民感到难以理解了。毕竟,那还不是自己的,是别人的,应该是美国要去“解放”的地方。于是,美国人民在知道了真相之后,并不相信那是在为民主和自由而战,于是便选择了反对政府。这明显就体现了美国之理念文化中对于国家利益的制肘。当然,我并不认为美国退出越南这个国家战略有问题,而只是想说明美国的国内民众理念文化会影响到国家政策的坚定性。 

  为什么海湾战争美国民众没有反对呢?
  并不是因为几个小小的局部冲突,比如入侵格林纳达行动或者草原烈火行动让美国人恢复了自信。其本质是因为这次美国人有足够的理由说服自己。很明显,谁都看得出来,是伊拉克入侵了科威特。的确,从国际道义上来说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当然也有拯救科威特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责任呀。因此联合国投票也没有谁反对,组织联军又显得是那样的顺利。道义上支持的事情美国就毫不犹豫持续下去。可是,让很多军事分析家大跌眼镜的事情在这个时候发生了。在联军进展相当顺利的时候,只因为伊拉克接受了联合国的决议,军队的进攻停止下来了。真的就那样单纯,美国就仅仅是为了一个如此单纯的理由就放弃了占领伊拉克的举动?的确就是因为伊拉克接受了决议,但理由的本质却不是那样简单。

  美国人是想要占领伊拉克,彻底击败萨达姆的。
  越南战争的痛美国人仍然有感觉,所以老布什总统并不敢乱来,那很可能将影响其竞选。占领伊拉克毕竟是联合国决议里面没有提到的事情。两党政治在这又体现为我们可以利用的一个点,这里简单地提到一下。可以想到,虽然美国不论是哪个党执政,他首要政策符合国家利益。可是,没一个政党又必须为自己的执政地位考虑。所以美国人在有些时候是会做出一些有利与本政党当对国家利益却不是和很明显的事情。如果我们能有效利用这一点,这也是相当不错的。比如说乘着美国大选之前逼迫美国作出一些有利于中国的让步就很不错。下届政府上台也只能认了。

  朝鲜战争,美国人牺牲不少。
  可是,美国国内一直没有什么更大规模的游行示威出现。这是为什么,估计看过上文的人都知道了吧。很明显的问题,美国人至少认为朝鲜战争是一场正义的战争,所以死了一些士兵,却没有表现出国家战争意志的动摇。毕竟还是朝鲜先打击韩国。可以说,自美国诞生以来,美国的两次主要失败一次是战争意志的动摇,另一次却是碰上了一个实力不弱的对手。可以说,之所以韩国没有像越南那样最终被完全红色化很大程度就是因为美国的战争意志没有出现决定性的动摇。这是很关键的,失去了战争意志的战争是几乎没有什么获得胜利希望的。美国彻底撤出了越南,所以越南最终没有任何疑问的变成了全红。而美国驻军的韩国却因为美军的继续存在而没有被红色化,保留了美国在东亚土地上对抗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据点。

  一次又一次的战争无疑说明了这样的一个问题,那就是美国人的理念文化和实力文化并存的事实让我们有机可乘。这是我们未来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突破方向。美国的弱点本来就不多,这是一个很大的弱点了。我们必须好好加以利用。而且美国人在短时间内也不可能对他们的弱点有什么大的改变。毕竟,那是一个民族的习惯。惰性,是任何一个民族都存在的东西,并不因为这个民族中有人发现了就能够改变掉。在外交过程中,我们要尽量打击美国行动的正义性。这样,就可以让美国的行动决心大打折扣。目的很明显,让美国的行动决心下降的直接结果就是让美国干预能力大大下降。这就是一个具体步骤的问题了,这方面我就不深谈了。同时,我们也要发挥实力逻辑的作用。如果不能从理念文化阻止美国人,那我们就应该采取实力制约。只要我们让美国觉得他们会得不偿失,以美国人的逻辑一般就不会贸然行动。

  我们未来对美国的主要方针应该循序渐进。
  毕竟,美国人拥有了很强的实力。我们过于明目张胆和美国争夺势力范围也是愚蠢的。这样的行动是不合逻辑的。我们必须要让美国认为我们的目的仅仅是很小范围的。这要靠很强的运作能力来配合。美国人也不傻,因此我们的运作应该要是政治、经济、军事共同作用,这样才能使效果最大化。军事上,首先不要显得咄咄逼人,但又要有符合需要的军事力量。这个东西也相当难把握。对此,主要应该采取一些政策上的声明和对军事实力的掩藏。虽然可能不会发挥很大的作用,但总有一定的作用。要表现出来,我们并不是要完全打破旧有的游戏规则,而只是在美国可接受的范围内进行修改。同时,要加强和美国的经济联系,并着力发展我国自己的经济。我们的经济做大了,我们和美国的经济联系紧密了,美国相对来说就对我国依赖性增强。

  至于外交,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配合美国。
  比如说我们帮助美国促使朝鲜重新回到谈判桌上来。另外,我们也还可以帮助美国打击恐怖分子,毕竟我们自己也有这个需求。最主要的就是不要让美国产生过于强烈的失落感。我们知道,美国历史一直可以说是一部崛起史,他还没有真正对衰落有过切身体会,谁也不知道他会有什么反应。所以我们可以采取在一些行动,比如说在美国已经没有实质影响的地区问题上征询美国的意见,并做出一些非实质的让步,或者我们可以在美国人所谓最体现民主自由的“人权”问题上让一下步(我并不认为有什么问题存在,纯粹给美国人一个面子),满足美国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要求。

  我们对美国的一个关键着力点就是要尽量避免和美国的战争,特别是全面战争。
  放眼世界,美国已经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可以从整体上对中国经济进行结构性伤害的国家。从实力论的角度上来说,中国和美国的正面冲突不符合双方的利益,而会让其他一些国家受益。即使高科技常规局部战争也要尽量避免。相对全面战争,高科技常规局部战争更是美国人的长项了。而且美国人和中国如果仅仅打高科技常规局部战争的话估计中国受到的伤害要比美国大得多。这也是没有办法的,美国的全球存在能力至少在可预见的未来要比中国强很多。在这种情况下,和美国的局部战争导致的结果可能是相当严重的。当然,我们还是不能逃避战争的。逃避是永远没有出路的。一旦非打不可,我们就只有选择,要么一下把美国打痛,让他从实力逻辑出发,停止战争。要么把战争拖长,让他的理念文化发挥作用,最终迫使美国停止战争。

  在未来,我们不要试图把美国的势力彻底挤出某地区。
  毕竟,美国的实力决定了其作为有世界影响力的国家存在的时间还会很长,我们绝对不能冒进。那种赌博行为是不适合我国的国家战略的。我们重要的是要做好和平崛起的工作。以实力为后盾的和平崛起。不要以为美国人不会妥协。美国人的思维模式很大程度上承袭与英国。其实美国就是实现了某种程度上的和平崛起。十九世纪末,英国发现美国的实力强大后就主动把整个美洲除了加拿大以为的地区让了出去,变成了美国的势力范围。这就是实力逻辑下的和平崛起的一个典范。让美国既没有理念上的借口也没有实力逻辑中的欲望,最终让我国快速稳定发展。只要我们中国人有足够的耐心,我相信会有一天,我们的国家最终实现对美国的超越,实现我们民族的复兴。我们都已经等了一百多年了,所以,我们就更要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缓图美国,最终实现国家的崛起。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