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纸上的梦 - 沈从文

心知所见皆幻影, 敢以耳目烦神工 。。。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吉衣写了一篇“写字的女人”。

我在城里看到。有人说,第一句很有回味:“爱写字的女人多多少少散发着孤僻的味道, 象老而暗淡的灯泡, 黑地里晕出光来了,却又昏黄一片,冷冷淡淡,

又有人说,我也喜欢这第一句。有张爱玲的味道。

吉衣答道:郁闷,俺饭沈从文啊!

点进去细看,这一句倒是像沈从文, 这倒有点象自闭儿童,沉迷于自我世界,痛并快乐着。”

他真是这样的么?我生出一点疑惑。想起“边城”。

说不出这是第几次看“边城”了,有一条小溪,一户人家,一个女孩子,叫翠翠。

“小溪的水静静流淌,深到一篙不能落底。晴时清澈透明,雨时,溪面一片烟。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的在水边玩耍了。。。”

极纯净、自然,又带着诗一样的感性美。

可是,沈从文解释说,《边城》是将自己某种受压抑的梦写在纸上。是情感上积压下来的一点东西,家庭生活并不能完全中和它消耗它,我需要一点传奇,一种出于不巧的痛苦经验,一分从我过去负责所必然发生的悲剧。换言之,即完美爱情生活并不能调整我的生命,还要用一种温柔的笔调来写爱情,写那种和我目前生活完全相反,然而与我过去情感又十分相近的牧歌,方可望使生命得到平衡。

这种解释非常理论,有着浓重的弗洛伊德味道。小说透着很多不巧偶然,使这样美的事不了了之,留下深深的惋惜和牵挂。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放下“边城”,拉拉杂杂又看了一些,总的来说 “乡下人”的烙印太深,(就像池莉的街道气息,我不是很喜欢。)是他文章的优点,也是缺陷。纯而缺大气,美而不舒展。几句诗画风情拉开一个田园牧歌般的场景,引人屏气注目。出来一个清新美女,待走近一看亦只是一个乡下人,还带着固执,怯场,一分钟过去了,未能发出声来;五分钟过去了,仍然不知从何说起。…… 有点叫人High不起来的着急。不用多了,极容易生出审美疲劳。

文如其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