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了媒体网络的发达和全球化进程,让金融危机这个概念在极短的时间内普及全球,据说连国内老太太们闲聊天,都夹带着不少次贷啊、衰退啊,救市啊等等新名词,是否真明白是一回事,切身感受到冬天的寒冷则是另一回事。
虽然金融危机早已露出了狰狞面目,我工作的整个行业来看绝对一片兴旺景象,尤其是来自金砖四国的大量需求,刺激各国大兴土木投资矿山。在华尔街一片狼籍之时,我们的繁荣一直持续到到今年十一月底,然后便是一场雷霆万钧的风暴,突如其来横扫全球,所过之处“尸横遍野”。这和今冬的天气差不多,十一月了还是温暖的小阳春,一夜之间气温骤降二三十度,狂风暴雪外加冰雨接踵而至。不过呢,气候异常的原因众说纷纭,而我所经历的风暴,的确起源于一笔曾经皆大欢喜的交易。
话说有家矿业公司R,同行业世界排名第三,就是这场十二月风暴的祸首。当然它自己也深受其害,虽然还没有到破产的地步,却也是战战兢兢走在悬崖的边缘。业内人都知道,这R公司家大业大,历史也悠久,一百三十年呢,什么风雨没见过?弄到今天这地步,追本溯源,还就是因为当初花钱不当。
那是去年夏天的事,R公司出资381亿美元并购世界电解铝巨头A公司,创下了冶金矿山业并购出价最高的历史记录。R公司全球都有矿山,A公司的铝厂分布各大洲,并购后原料直接变成成品出售,中间环节的肥水只流入自家田,R公司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解铝生产商,再加上铝价节节高升,怎么算都是赚钱的买卖,也确实赚了钱。
到了今年上半年,因为R公司的成功,世界矿业龙头老大B公司坐不住了,计划并购R公司。老大就是老大,一下子就砸出了660亿美元,R公司那时正志得意满,谈判桌上高傲的很,狠拖着要更高价,却忘了经济危机的乌云已在头顶心上,电闪雷鸣间,股票市场成了熊乐园不说,世界原油钢价迅速下跌。就在谈判的几个月时间里,R公司的市值跌到420亿美元,B公司一看势头不好,用660亿美元买价值420亿的公司,是救市呢还是学雷锋啊?当机立断撤回出价,已经花费的4个半亿美元就此打了水飘。中国有句古话:“毒蛇噬手,壮士断腕”,这金融危机下的现金流短缺可比眼镜王蛇还毒上一百倍呢,想必事后,B公司的决策者们一边擦着冷汗,一边庆幸总算保全了自家性命。
B公司撤回出价的第二天,R公司的股票狂跌36%,只能立即宣布出售美国和南美的部分矿业。按说,矿业公司的家底都是实打实的,不象金融银行业那么虚,股票下来些,也不至于立刻贩卖家产吧?问题就出在A公司这桩买卖上,自2009年起,R公司要偿清并购债务,第一年就要还债100亿美元。这数目放在以往根本不算啥事,可在当前,就成了要命的大事。
前面说了,全球矿业都在大兴土木,R公司也不例外,光我们公司在蒙特利尔做的四个项目中就有三个属于R公司,一个在加东一个在加西,第三个在中东,这还不算澳大利亚和智利分公司做的项目呢。矿业项目的投资绝对都是大手笔,给个例子,一年中,经我手发出去的分包合同金额就有上亿美元,由此可以想象资金额的巨大了。项目占用了大笔资金,巨额债务,世界原料价格狂跌,再加上这次股票也狂跌,几种因素合在一起,R公司的现金流立刻出现了巨大的障碍,无奈,只能出售矿产,同时暂停大型项目。
我们项目首当其冲,11月底叫停项目的绝大部分,只有矿石输送带这块继续。本来这也没啥大不了的,今年太兴旺了,公司人事一直为招不到合格雇员而烦恼,现在正好借大浪淘淘沙,而象我们这样资历老的属于公司竭力保留的革命种子。谁知,经济低迷之时,R公司的矿产没有买主,回家翻箱倒柜了半天,也没有多少可利用资源,只好祭起了裁员的大旗,同时暂停所有进行中的项目,全力保证明年100亿美元的债务偿清。
(图:R公司拥有的铁矿工程项目,其中6公里长的矿石输送带,光土建合同就价值1千多万美元,只完成五分之一便要无限期停工)
于是猛烈的十二月风暴降临:两周之内,蒙特利尔做的三个项目全部停止,我们公司不得不大批擂人;所有的分包商和供应尚合同全部终止,这些天来我发合同终止函发得手酸;分包商和供货商还有他们的次级分包商和供货商......,就象倒塌的多米诺骨牌,连锁反应到全球的每一个角落,至于这骨牌规模到底有多大,就没有人知道了,反正世界上和R公司有关的项目不是暂停就是无限期推迟。
现在,人人都成了事后诸葛亮,纷说如果不并购A公司,R公司决不会有现金流的问题,自然也就不会这般落魄。或者如果B公司并购R公司成功,那现在倒霉的就是B公司了。瞧瞧,一笔初看正确结果在危机形势下发现是绝大错误的买卖,不仅在本行业而且还跨行业造就了一场风暴,把无数公司包括中国企业拖下水,并直接影响了世界上一大批人的生活。
由此可以得出教训,以后大家买东西,一定要先观国际再观国内再观自家,三思而后行啊。
2008年12月22日于蒙特利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