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面包和豆浆油条

注,今天在网上看到一篇署名徐明旭的“中国画的没落”。感到其文过于偏激。就写了个回贴,写完又雅不愿去顶那个帖子打口水仗。又不想浪费打出来的这许多字。就贴自己这儿吧。

。。。。。。。。。。

徐文以西洋油画作对比,诟病国画及国画大师。称国画界只有名人没有名作。古代国画作品因没有人物而鲜有主题,山水花鸟是能批量流水作业的“雕虫小技”。国画要被油画和摄影取代,要“没落”了。口气不小,真是如此吗?

一般来说,不同的艺术形式有着不同的特点。其审美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比如,中国画重写意而古典西画重写实。至于“写”的内容是什么,则因时因地因事因人而异。一幅作品一定要写人物才算有主题吗?

什么是好的艺术品,很简单,就俩个字儿 —  感人。一幅好的山水画,能使人作“山色空蒙翠欲流,长江浸澈一天秋”之叹。难道画中非得有人才能使你感动感悟感慨感触感叹感谢吗? 显然不是。所以, 不能简单地说国画重山水花鸟轻人物就是雕虫小技。事实上,中国文化中的山水花鸟有着深厚的人文蕴籍。借景抒情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特点。很多作品意象深邃,诗意盎然,可用王国维的“有我境界”谓之。中国画,包括书法,蕴意丰富而隐晦,只是不像很多西画那么直截了当罢了。这也是东西方艺术的不同点之一。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更毋须妄自菲薄。

齐白石笔下的鱼虾,不一滴水,却是活灵活现。这就是艺术,就是名作。也许他老人家一天可以“批量”出十几条来。那又怎么样? 你叫个西洋画家画条活鱼但不许画水试试,他一辈子也画不出来。不是一类的玩意儿,比什么比? 徐文竟然还拿产量说事儿,就太小儿科了。艺术又不是国民经济,还要比产量吗?  写意的东西,看似一挥而就,内中的功夫却是不可小视的。再说了,国画中的工笔画也是很费时的。

对艺术品的审美还依赖于审美者的文化背景和积淀。中国画是画给中国人看的,它符合中国文化的审美情趣。同样是早餐,牛奶面包和豆浆油条,你喜欢哪一样? 能分出个优劣吗? 不同的艺术形式下产生的作品可以鉴赏性地进行比较研究,但不能是简单的对照以至得出孰优孰劣的结论。否则就是拿苹果比桔子,玩儿关公战秦琼了。

当然,徐文的某些观点也非全无道理。比如关于国画中的人物画。确实,由于古代国画不讲究焦点透视和比例,没有解剖学知识作基础,用散点画法画出来的人物确实不对味儿。就拿那幅有名的人物画“ 韩熙载夜宴图” 来说吧,画上的场面、生活气息、服饰的线条和色彩等等都好。但若仅就人物形象而言,我真没看出什么精彩来。画中人物似乎是二维的,比例失调,面像一律毫无特点,表情呆版。当然同时代(Early Medieval) 的西画也不怎么样。但文艺复兴时期及以后的人物画确实是同期的国画人物望尘莫及的。

当代的国画早已引入了西法画人物,也达到了很传神的境界,如今的人物国画,是东西方艺术结合的一个很好的例证。例子很多就不赘举了。国画本是一枝东方奇葩,又引入了西画的技巧,给自身的发展开创了更大的空间,是件可喜的事。何来“没落”之说? 至于徐文说什么国画要被摄影机取代一类不着四六的说法,就当个不可笑的笑话算了。




群思 发表评论于
我咋看这现代的人物也是二维的呢?可能是二五眼吧。呵呵!画不说了,雕塑好像不好和西方比吧?那是牛奶比牛奶。不过,西方没有竹雕。国画和西画比有如中国的宫殿,庙宇和西人的宫殿和城堡比。也可说成是豆浆比牛奶吗?
板板 发表评论于
为什么不贴呢?写的很好!!

也有商品化的因素吧,不光是艺术...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