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七九集) 2000/09/24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14-079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七九集) 2000/09/24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14-079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开《十善业道经》第十一面,倒数第三行最後一句看起:
【九。住无碍见。十。不堕诸难。】
我们看这两条。到这里差不多是将断恶修善所得的殊胜果报,介绍了一个大概,这些果报确确实实是非常的殊胜。今天看第九『住无碍见』,这是属於智慧。「见」是说见解,见解无障碍;换句话说,对於世出世间法,都能够得到通达无碍。这个利益,我想无论什麽人,不论他是信仰什麽样的宗教,没有不希求的,是一切众生共同的一个愿望。佛告诉我们,这一种愿望实际上是我们的本能;换句话说,一切众生每个人本来有这个能力。清凉在《华严》跟我们讲四种无碍: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是我们自性本有的,本来具足的。现在我们的见解、思想处处都有障碍。障碍从哪里来的?障碍是十恶业造成的。这十恶里面具足了妄想分别执着,每一条都非常严重,所以性德不能现前。经上讲的种种不思议的果报,都是属於我们自性本具的德能,只要我们离开十恶;离开十恶就是十善,这个性德才能够恢复。恢复到什麽样的程度,这是功夫的问题。
由此可知,一个聪明人、有智慧的人、有福德的人,一定要懂得「离一切恶,修一切善」;「一切」就是此地十条的纲领。这十条展开来,无量无边的罪业。十善也是如此,每一条善展开来是无量无边的善福。学佛从这里学起,希望我们在一生当中修到纯善。儒家讲「止於至善」,这是世出世间圣人,修心养性的最高目标。儒家教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佛教人「孝亲尊师,修十善业道」。世出世间的大圣大贤,我们合起来看,确实古人所谓的「英雄所见,大略相同」,这是值得我们相信的。
真正要是相信之後,就要认真努力去学习,把我们在这一生当中,过去所犯不好的、不善的行为、习气,彻底改正过来。改正就是修行;修是修正,把错误修正,这叫修行。凡夫很不容易发现自己的过失,但是看别人的过失却很容易。所以古人就教我们,看别人的过失,立刻能回过头来想一想:自己有没有犯他们同样的过失?这叫回头。回头就把自己的过失检查出来,这在佛法里面叫开悟。什麽叫「开悟」?知道自己的过失,这个人开悟、觉悟了。凡夫不晓得自己过失,所以永远没有办法把过失改正过来,这是一般可以说多数人修行功夫不得力,原因就在这里。我们常常观察别人,立刻回头想自己。不要把观察别人的放在自己心上,那就大错特错,自己真是罪上加罪;看别人立刻回光返照,这是智慧。再有一种方法,读圣贤书。近代印光大师,为什麽苦口婆心劝人去读《太上感应篇》,去读《了凡四训》、读《安士全书》?果然能够天天念这些书,自己的毛病很容易检查出来。拿着这些经文,跟自己心行细细的对照一番,我们哪些念头是善的、哪些行为是恶的,自己清清楚楚。善心善行要保持,恶念恶行一定要改过。大乘经教念多了,我们的见解、思想跟佛接近了。
佛菩萨的思想见解是正知正见,我们自己的想法看法决定是错误的。为什麽这麽说法?我们从事实里面去细细观察,诸佛菩萨生生世世修行,他的经历太丰富了,他们的心清净,能知道过去世,也能看到未来世,这个话不是假的。我们心思迷惑,过去生中的事情忘掉了,忘得乾乾净净,偶尔在梦中起现行。一般人都会作梦,梦里面许许多多的境界,多半是阿赖耶识里头种子现行;那些种子不是现在的,这一生没有造过这些事情,过去生中的。所以从梦中你要仔细去思惟观察,能得到一点过去生中所造业的讯息,能够得到一点讯息。什麽时候我们自己修到清净心,自己过去生生世世的状况,就又想起来了,能够回忆到。像我们世间一般人,心比较清净,能够回忆到他的童年;心再要清净,能够回忆到过去一生、过去二生、过去三生。这种事情现在人称为「特异功能」,一般人叫「神通」。
神通是从禅定里面得来的。佛的定功深,佛的禅定圆满,所以无量劫前的事情,他都能够回忆到。这个我们现在所说的,他的经验比我们丰富太多了。我们这短短几十年所学的东西,实实在在不可靠,这是我们一定要理解的,绝对不是自卑,这是事实真相。我们从小所学的,学的是什麽?是在这个现实社会随波逐流。今天这个社会又是什麽状况?佛在《楞严经》讲:「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我们所接触的都是邪知邪见。非常不幸,自以为是,所谓是「积非成是」,大家都错了,我们跟着也错了,好像都是对的。
是非善恶的标准在哪里?在圣贤人的心行。真正觉悟的人,他们的思想、言论、行为,那才是标准。我们学佛,释迦牟尼佛的心行是绝对的标准。在世间法里面,过去中国人崇奉孔老夫子的心行为标准,孔老夫子的心行在《论语》里面。宋朝朱熹朱夫子编订一套《四书》,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种东西合在一起称为《四书》。《四书》是中国人是非善恶的标准,《四书》是中国人人生价值观的标准,这是中华民族精神之所在。可是现代人不念了,把自己几千年来的民族价值观舍掉,随顺现前这个时代的邪知邪见。所以世间才有动乱,才有天灾人祸。这个灾难实在说是才开始,不是结束。往後还有更大的灾难,也许我们都能遇得到。如何能够消除灾难?世出世间圣贤都是这样告诉我们:从人心转变。人心能够觉悟,转邪为正,不再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不再随顺现在一般社会世俗价值观。我们反过头来随顺圣贤的教诲,这个灾难就能够化解,你就能够住正知正见,於一切事理通达无碍。
底下讲『不堕诸难』,这一句话是个双关语,意思非常深广。众生都造恶业,招来的天灾人祸,觉悟的人在这个地方要不要受难?难肯定是要受,共业所感,但是决定不堕。为什麽他不堕?他是清醒的,他是清净的,他是善良的,在大难之下他是往上升的,不是往下堕落的。学佛的人,如果有如同《弥陀经》上所讲「具足善根、福德、因缘」,在大乘教里面遇到净土法门,他决定往生极乐世界。大难来了,他有好去处,他去极乐世界作佛,叫「不堕诸难」。另外的意思,在大灾难当中,他也可以不受,这是第二个意思。我们知道许许多多重大的灾难,还有一些人能够幸免。这些幸免的人不外乎两类因素:第一种是过去生中善根福德深厚,这一生虽然造小恶,他有余福,他的余福很大、很厚,可以免除这个灾难;另外一种是这一生当中遇到善知识,亲近善知识,接受善知识的教诲,懂得断恶修善,所以他也能够避免。这些事情,《感应篇》、《阴骘文》跟《了凡四训》里面都讲得很多,理论与事实真相都有,我们要多读。
仔细去观察,善果决定是从善因得来的。造作恶业,希求果报,佛常讲「无有是处」,没有这个道理的;造作善因而得恶的果报,同样也没有这个道理。可是世间一般人往往看到这个人一生行善,最後得的是恶报,看到许多人作恶,现在有种种享受,好像古圣先贤所说的因果报应不准确,於是怀疑,不能接受。这是他看得太浅,佛家常讲「因果通三世」,现前作恶还能够得福报,是他过去生中修积得厚,这一生虽然是作恶、造恶,他的福报已经折损了,折损之後他还有余福,并没有耗尽,他还有余福,所以他现在享福。不是造恶得福报,那你就搞错了。这一生积善,受的是苦报,说明过去生中造的恶业多,今生修善已经弥补他的恶业,但是他恶业太大,还有余恶没有能断,所以他才受恶报。但是他行善并不中断,他有信心,来生有大福报。所以佛在经上告诉我们:「欲知今世果」,你要晓得今世的果报,「前世作者是」,我们前生所造作的业因,是今生的果报;欲知来世的果报,你这一生当中做的就是的。
佛家说:「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转变不空,相续不空,循环不空。善恶决定有果报,我们了解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绝不作恶。不管遭遇到什麽样的艰难困苦,我们一个恶念都不生,来生有大福报。这一生的时间短,来生的时间长,聪明人要有远大的眼光,修来生福报。这绝对不是消极。来生大福报成就,这一生晚年福报亦会现前。佛家讲「花报」,你修积得太多了,修积得太厚、太大了,不等来生受福,这一生就现前。所以这一生称花报,来生是果报。花报殊胜,果报就可想而知。所以,福决定是从善心善行修积来的,我们要深信不疑,认真努力去做。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八0集) 2000/09/27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14-080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八0集) 2000/09/27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14-080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看《十善业道经》第十一面倒数第二行,从当中看起:
【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时。速证一切佛法。成就自在神通。】
这是说离邪见,不但是成就十种殊胜的功德法,如果能够回向无上菩提,这一段经文,我们在上来总共十个小段里面,每一段都是以这个为结语,这个地方可以说是总结。什麽叫做『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一句话是梵语,古时候翻经,在体例里面有五种不翻,这一句是可以翻的,在五不翻里面属於「尊重不翻」;也就是学佛终极的目标是什麽?我们最後希求达到的、得到的是些什麽?就是这一句。这一句的意思,翻译成华文是「无上正等正觉」;「阿」翻作「无」,「耨多罗」翻作「上」,印度称「三」,中国「正」的意思,「藐」是「等」,「菩提」是「觉」。为了尊重,保持音译。在这一句中,它有三个层次,就是「正觉」、「正等正觉」、「无上正等正觉」,这是学佛人所希求的。
如果得到正觉了,在佛法里面就称之为证阿罗汉果,小乘阿罗汉、辟支佛都是得到正觉。佛跟我们说,世间人天也有很聪明的人,他对於宇宙人生有相当的觉悟,但是不称「正」,这个「正」字招牌很难取得。佛家讲「正」的标准是什麽?必须是我执破了才叫做正。要用《金刚经》的话来讲,大家这个概念就很清楚,「无我相」才称之为正觉。世间天人很聪明,我们知道现在许多科学家、哲学家、宗教家,他还有「我」,还有我执、还有法执,这个虽然称「觉」,不能称为「正觉」;一定要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才叫「正觉」。
四相虽然破了,并没有彻底破尽,这个四相是有差等的。譬如说我相百分之百的破了、没有了,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还有,还没有破尽。为什麽?我相是属於我执,就是执着,执着没有了;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是属於分别,是属於妄想,所以这个没有断尽。因此,佛家觉悟分三个阶段。分别断尽了,妄想还没有尽,这个阶层叫做「正等正觉」。「等」,等於佛,诸位要晓得,「等於佛」他不是佛,只是等於而已。必须分别、妄想都断了,这个时候才叫做「无上正等正觉」。所以无上正等正觉只有一位,圆教里面圆满的佛果,等觉菩萨以下都属於正等正觉。但是诸位要知道,正等正觉最低的位次是圆教初住菩萨。由此可知,四圣法界里面,总而言之都是属於正觉,虽然他们的层次也有高下不同,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佛。这个「佛」就是天台家所讲的藏教佛、通教佛,都是属於正觉,不能称为正等正觉。在天台大师「六即佛」判教的,他们是「相似即佛」,就是四圣法界是相似即佛。
离开了十法界,到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就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个时候是分证即佛,才称之为正等正觉。所以诸位必须要有很清楚的概念,正等正觉是称法身菩萨,没有证得法身的不在这里面,这是天台家讲的分证即佛,他是真的,他不是假的。我们学佛目标在此地,不是求别的,是求对於宇宙人生究竟彻底圆满的觉悟,那就叫做「无上正等正觉」。怎麽求得?你看看此地,断一切恶,修一切善,佛将一切善恶归纳为十条,十善反面就是十恶,离十恶就是十善。由此可知,善恶体是一个,是一个体性,只是迷悟不同而已。
六道里面,迷的人多,觉悟的人少。尤其是现代的社会,不但迷的人多,而且迷得非常严重,对於圣教、对於善言不能接纳,这在佛法里面说,业障习气太重了,虽然天天在修学,都没有办法入境界;这个境界,我们通常讲佛门,没有办法入佛门。我们今天都在佛门之外,没有进去。什麽人进去?小乘初果、大乘圆教初信位的菩萨。这就好像念书一样,十信是小学,初信位是一年级,你已经上了一年级了。一年级的条件是什麽?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断尽了,这个时候证得小乘初果位;如果是圆教菩萨,这是十信里面初信位的菩萨。初信位菩萨跟小乘初果断烦恼的功夫相同,但是智慧不一样。小乘初果须陀洹要跟圆初住、初信位的菩萨比,智慧就差很大很大。
《华严》是圆教,人家显示的智慧是圆满的,圆融无碍。初信位的菩萨都如是,何况高位的菩萨?所以,初住菩萨就明心见性了。这是什麽原因?佛在《楞严》会上所说的,烦恼障与所知障这两种障,一切众生并不相同。圆教初信位的菩萨这两种障都薄,所以他能证得大乘初信。小乘须陀洹烦恼障轻、所知障重,所以他能够断八十八品见惑;因为所知障重,他智慧不开,佛说的大乘经教,他不能够理解,原因在此地。我们在《楞严》会上看到,非常明显,阿难尊者他所证的是小乘初果,他的智慧很高,佛说《楞严经》,说到第三卷他就出来赞佛了,他懂了。富楼那尊者是四果阿罗汉,富楼那尊者听不懂,所以起来向佛请教:「他初果,他怎麽懂得?我是四果罗汉,我怎麽没有懂?」佛才跟他说明,阿难是烦恼障重,所以只证得初果,所知障轻,所以大乘经法他能够明了,他能够接受。而富楼那尊者跟阿难恰恰相反,他是烦恼障轻,所以证得四果罗汉,三界八十一品思惑他也断了,但大乘经教他听不懂,所知障重。
在大乘教学里面,古来的这些祖师大德常常教人看破、放下。我们能放下,放下烦恼障;看破,是破所知障。这两种功夫不间断的互相去用,看破帮助放下,放下帮助看破,一定要真干。而且在我们这个境界里面,一定要先从放下下手,放下一切妄想分别执着。佛教我们,「一切众生本来成佛」,《华严》、《圆觉》佛是这麽说的;《无量寿经》说的「一切皆成佛」;大乘经上我们常常看到:「凡有佛性,皆当作佛。」我们要用什麽样的心态处事待人接物?一定要像善财童子那个修学态度。善财童子心目当中,凡夫只有我自己一个,我一个人是凡夫,除我一个人之外,都是诸佛如来;顺境、逆境,善人、恶人,全是诸佛如来化身来度我的。所以他在菩提道上一帆风顺,没有障碍。
我们今天修行,障碍有多少!障碍从哪里来的?从我们不善心所变现出来的。大家念《十善业道经》就应该懂,前面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的心不善;看这个人,看得顺眼起贪爱,看不顺眼起瞋恚,这是不善的心。我们的心不真诚、不清净、不平等,所以造成菩提道上无量无边的障碍。这个障碍怎麽突破?善财给我们做了最好的榜样。他真的是一帆风顺,遇到文殊菩萨,在文殊会下成就了根本智,然後老师教他出去参学,参访五十三位善知识,他成了究竟圆满的佛果。他每参访一位善知识,他的境界提升一层。吉祥云比丘代表圆教初住菩萨,发心住,他参访初住菩萨,他自己就到初住;参访海云菩萨,他就升到二住;参访妙住比丘,他就升到三住,境界一直往上提升,没有一点挫折。什麽原因?做学生的态度好。这个事情,印光法师在《文钞》说得很多,「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两分诚敬,得两分利益。」善财童子是具足圆满的诚敬,所以他得圆满利益。祖师讲得多麽简单!
再跟诸位说,做起来也就这麽简单,你不肯做就没有法子。为什麽不肯做?我们自己无始劫以来烦恼习气太重。烦恼里面最大的烦恼,对修行人来说,是贡高我慢;总觉得我比别人高一等,别人都不如我,我慢高山,把自己菩提道上造成障碍。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瞋痴慢,这才造成许许多多的障碍。你能把这个东西排除,决定没有自私自利,决定不沾名闻利养,真正的离开贪瞋痴慢,我们就跟善财童子一样,对人对事对物真诚恭敬,普贤行落实了。「礼敬诸佛」,哪是诸佛?一切众生是诸佛,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是诸佛,至诚恭敬,没有一丝毫怠慢的态度;「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悔业障」,菩提道上哪里会有障碍?所以《华严经》好,末後善财跟五十三位,那是佛陀,那是善知识,是诸佛如来示现的;示现的不管是顺境、逆境,善人、恶人,没有一个不是善知识。
世尊在一代时教里面,通途法门的修学,一生成佛的只有两部经:《华严》善财表演给我们看,一生成就;《法华经》里面龙女八岁成佛。这是做出来给我们看,告诉我们,这个世间的人一生成佛是可能的,不是不可能;你只要懂得这个道理,懂得这个方法,真正受持读诵,为人演说,你就能成就。所以过去有人问我讲经的方法,我写了一篇内典研究的纲领,在你们《内典讲座之研究》这个小册子附在後面,你们能看到的。我的答覆特别强调,学教成就百分之九十,在你修学的态度,方法充其量不过百分之十而已。所以方法不难,一个星期可以把你教会,你修学的态度是决定你自己的成败。
我们亲近善知识不是一个人,同学很多,为什麽许许多多同学当中,能成就的只有两、三个人?老师同样教学,不分彼此,一样上课,为什麽有的能成就,有的不能成就?决定在修学的态度;就是印祖所讲:「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我们过去亲近章嘉大师、亲近李炳南老居士,乃至於亲近一个在家的方东美先生,我们有十分的诚敬,我们能得到一点东西;没有这样的恭敬心,你所得到的是皮毛。由此可知,能不能成就是不是老师的指导?不是。释迦牟尼佛度化众生,自己不居功。为什麽?他成佛是他自己成佛的,不是佛有能力帮他成佛。佛有能力帮他成佛,我们何必要修行?佛不帮助我们成佛,他就不慈悲了。这是佛都办不到的,完全在你自己诚心诚意修学。所以在四种缘里面,佛法从缘生,我们自己具足的,亲因缘、所缘缘、无间缘,佛对我们的只是增上缘而已。增上缘再好,我们前面三个缘要不具足,不能成就,这个道理我们要懂得。
此地『回向』,把自己修学的功德与一切众生分享;自己不要了,与一切众生分享。自己还要有一点「我与一切众生共享」,「我」还没有舍掉,还有我执在里头,「我与一切众生共享」。我们要把功德跟一切众生分享,里面没有「我」,你才能够走上菩提道。
『後成佛时,速证一切佛法』,你要懂得什麽叫佛法,「法」就是一切法;对於一切法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就叫做「佛」。佛是觉悟的意思,对於一切法都觉而不迷。『成就自在神通』,这是德用。你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都能够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你就得大自在。神通不是自受用,神通是他受用。自受用是「自在」,他受用是「神通」,你有能力教化一切众生。这是一个大段落。明天这一段,佛在此地很慈悲,举一个例子,修行十善,把十善落实到六波罗蜜,六波罗蜜才圆满。好,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