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瓦仁波切禅思365

一、关于生命本质的禅思 

 

1.良知告诉我们,人的一生很短暂,所以应该趁着我们在这个世上的短暂过程里,作一些对自己和对别人有用的事情。

2.身为一个人,除非是在某种心理机能上有迟缓的现象,否则我们的潜力都是一样的。人类的大脑很奇妙,我们的力量和未来都根源于此,但愿大家都能够善加利用。如果人那神奇的精神力量被用坏了,就会招致灾难性的后果。

3.我相信这个地球上有感觉的生物里,人类算是最发达的了。人不只有能力让自己活得快乐,也能够帮助别人。我们有一种天生的创造力,对这点有所觉悟非常重要。

4.矛盾的是,我们不能够光对自己有用,却对别人一点用处也没有。无论我们愿不愿意,我们彼此都是有关的,所以只成就一己的幸福,是根本没有办法想像的事情。那些只管自己的人,到头来一定会尝到苦果;那些一心为别人的人,在对自己好却浑然不觉。就算我们决定自扫门前雪,也要自私得聪明一点:要帮助别人!

5.一般来说,我们没有办法分辨什么是基本、什么是次要。我们把生命都花在四处追逐一些转眼即逝的乐趣上,然后永远不会满足。我们会想尽办法要快乐,却不会去问在这过程中是不是有人会因此而受苦;我们会不惜任何代价,只为了累积,或维护所拥有的那些既不能长久,也不是真正幸福泉源的东西。

6.我们的精神里,住着愤怒、忌妒和其他各种负面的情绪,却不知道这些情绪和喜悦,以及内心的平和,其实是不能相容的。人类特有的聪明才智,我们只是拿来谋略,来损人利己;到最后,不但没有办法脱离苦海,甚至还会毫无理性地认为一切都是别人的错。

7.让我们好好地运用人类的聪明才智。不然,我们有什么是比动物高明的呢?

8.如果我们想要快乐起来,并且真正地赋予我们的生命一个意义,那么就从健康的思考方式做起吧。让我们来耕耘那些人皆有之,却一直被混淆的思想和被负面情感所遮蔽的善性。

9.让我们来耕耘爱和慈悲,这两样是可以真正赋予生命意义的东西,其余都是次要的。这个比起佛教,才是我更要宣扬的宗教。它很简单,它的庙宇就是我们的心,它的教义是爱和慈悲,它的道德原则是要敬人爱人——不管对方是怎么样的人。如果我们想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去的话,我们只能选择当它的出家或在家人。

10.善良、坦白,积极的思想,原谅那些对不起我们的人,对待每个人都像朋友,帮助那些受苦的人,绝不自命高人一等——尽管这些建议看起来都太简单,但是不妨看看把它们付诸实行之后,会不会让你更加快乐。

11.不须深思熟虑就可以发现,万物的本性都是趋乐避苦。哪怕是一只小虫子,也会千方百计要逃离苦难,享受安逸。人类还多了一项思考的能力,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要把这种能力用到好的方面去。

12.乐和苦都是基于感官知觉和内在的满足。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内在的满足,它是人类特有的,除了少数例外,一般动物是办不到的。

13.这样的满足,它的特征就是和平,它的活泉源头在于慷慨、诚实和那个我称之为道德行为者,也就是一种尊重别人也有快乐权利的行为。

14.我们有很大一部分的痛苦,来自于想太多;不但想太多,而且还是用一种不健康的方式。我们只专注在自己即时的满足上,不会把眼光放长远,去想到对自己和对别人有什么好处和坏处。因此,这样的一种态度,到头来受害的还是我们自己。只要我们改变对事情的看法,不但可以减少眼前所遭遇的困难,还可以避免制造出新的问题。

15.有些痛苦,像生、老、病、死,是没有办法避免的。我们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减少这些痛苦在内心所引起的恐惧。这个世界上有很多问题,从夫妻间的争吵,一直到最具毁灭性的战争,只要用一种健康的态度,都是可以避免的。

16.如果我们的想法不正确;如果我们的眼光太短浅,用的方法没有深度;如果我们面对事情的时候,胸襟没有办法开放宽松,本来没什么的小问题,就会被我们变成天大的困难。换句话说,我们有一大部分的痛苦,都是自己制造出来的。这个就是我首先想要说的。

17.无论是在我们的难民学校里,还是偶尔在我到印度或外国的访问行程里,我总是很高兴和一些年轻人见面。他们很直接、很诚恳,精神比起大人来,更开放、更柔软。我每次见到一个孩子,打从心底起来的第一个想法,就是他是我自己的小孩,或是一个我应该要用爱来好好照顾他的老朋友。

18.对孩子们,最重要的确保他们能够接收到完整的教育——这里的教育是就最广泛的定义来说的,从知识的获取一直到基本人格的发展。人生的基础,是在童年的时候立下的。在这非常关键的几年内,我们学到的思考方式,会深刻地影响到我们的一生——就好比食物和卫生习惯关系到我们将来的健康一样。

19.年轻人如果在他们的学业上没有尽到全力,以后就很难弥补了。我自己就可以印证这点。从前我有时候也会对功课不感兴趣而偷懒,结果,我一直后悔到现在,我老是跟自己说,我当年错过了某些东西。根据这样的经验,我奉劝年轻人,要把就学期间当成他们人生中一个关键性的时刻。

20.从孩提的时代开始,就要学会怎么和别人相处,怎么互助合作。小争执和小冲突虽然没有办法避免,但是,重要的是养成即往不咎、不记恨在心的习惯。

21.大家可能以为,小孩子不会想到像死亡这样严肃的事情。可是当我听到了他们发出的疑问之后,我发现他们常常会去思考一些很严重的问题,特别是人死了以后会怎么样。

22.人的聪明才智,会在童年时渐渐绽放,脑子里会充满各式各样的疑问。这种强烈的欲望,正是人格充分发展的基础。我们对这个世间愈是感到兴趣,愈是去寻求事物为什么和怎么样,我们的意识就愈清明,创造力会愈发达。

23.在我们现代社会里,我们有一种倾向,就是去忽略那些我所谓的人类与生俱来的优点:善良、同理心、理解力、宽容的精神。孩提时代,我们很容易和别人建立关系,只要能够玩在一起,就可以变成朋友,不会想要去问对方的种族或职业。重要的是他跟我们一样是一个人,重要的是彼此能够建立起连系。

24.随着年纪愈大,我们对情感、对友谊或对互助合作就愈不重视,重点成了什么种族、什么宗教和什么国藉。我们把最紧要的抛却脑后,然后去在乎那些最微不足道的事情。

25.这就是为什么我会要求那些已经到了十五、六岁的人,不要任由他们那些孩童的清新气质就这样销声匿迹,反而是要给它留下一个好位子。要时常去思考人类的内在特质是什么,好好利用这些特质,来获取一种对于你们本性的坚定信心,来找到你们内在的安定。及早体认到人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是很重要的。如果想要好好地过这一生,不会因为碰到困难就退缩,就非得获取一种内在力量不可。

26.今天,我们认为个人主义非常重要,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看法,不必去将就社会或传统规定的价值。这是一件好事。不过,换个角度说,我们只能接收从外面来的讯息——透过各种媒体,特别是电视——这些讯息成了我们唯一的参考、唯一的灵感来源。这样地过度依赖,让我们没有办法自立自强,没有办法信赖自己的优点,因而对我们真正的本性失去信心。

27.我觉得一个人能不能成功,自信以及自立自强的能力是关键所在。我不是指一种愚昧的天不怕地不怕,而是对我们内在的潜能有所意识,并且确认我们可以一直自我改善、修正,让自己更丰富,而且没有什么是没有办法补救的。

28.媒体都喜欢报导窃盗、犯罪以及基于贪婪或仇恨所做出来的行为。然而,我们不能说,在这个世界上都没有源于人性光辉的高尚事情发生。难道那些病人、孤儿、老人或残障人,都没有人在照顾他们,而且会不求回报?难道都没有人是依据对众生的爱在行动的?其实这种人很多,只不过我们已经习惯把这个当成是一种很正常的事情罢了。

29.我非常确信,我们打从内心最深处就天生不喜欢杀戮、强暴、偷盗、说谎或去做一些其他不正当行为。我相信,我们所有的人都有能力去爱和发挥同理心。大家没有发现,那种当下自发的情感,从一出生开始,就在我们的生命中占有多么重要的地位。没有它,我们早就不在这个人世间了。你们看看,当我们觉得四周的人都很爱我们,当我们自己体认到爱的时候,感觉有多好;相反地,当我们充满愤怒和怨恨的时候,我们内心又有多不好受。

30.爱的思想和行动,很明显地对我们的身心健康有益,它们和我们真正的本性是相符的;相反地,暴妒、残酷和怨恨的举止,会让我们吓一跳。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觉得有必要拿出来说,把它们当成报纸的头条。问题就是,这样一点一滴,偷天换日,最后会让我们以为人的天性是不好的。也许有一天我们会说,人类再也没有任何希望了。

31.所以我觉得一定要跟年轻人讲,认清你们内在那些与生俱来的人类善性,用这个作基础,建立起一种不灭的自信——要知道你们是靠着自己的双脚站起来的。

32.有些年轻人,在不晓得自己要什么的情况下,开始了他们的人生。他们从事一项职业,觉得不合胃口,就请辞求去,找到另外一件工作,又一样待不住。最后干脆什么都放弃,一面对自己说他什么都不感兴趣。

如果你是这样的情况,要晓得,没有任何人是从来不会遭遇困难的,不要去奢望你有天会突然做什么都成功,所有的问题都会奇迹似的消失无踪。

33.完成学业后,如果你开始去找工作,除了要考虑到你的个性、你的学识和能力、你的兴趣,也许也要考虑到你的周围已经有人在做的行业是不错的,这样他们的建议和经验,就能够让你从中受益。把所有的指标都纳入考量,想想看什么样的可能性最适合你的情况,然后做出一个选择。一旦做出了选择,就要坚持下去,即使碰到了问题,也一定要想办法克服;要对自己有信心,把你所有的精力都发挥出来。

34.如果你以为那些等着你去做的工作,就像一盘一盘浅尝即止的菜肴,那你成功的机会会很渺茫。要告诉自己,总有一天得下定决定,而且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样事情是一点缺点也没有的。

35.我有时候会觉得,我们大家的行为就像一些被宠坏的孩子一样。我们还小的时候,完全要依赖我们的父母;之后到学校去接受教育,也管吃管穿,也就是继续靠别人来解决我们的问题;当我们终于能够自力更生扛起自己的担子的时候,我们又觉得一切都应该要轻而易举才对!这种态度和现实大相迳庭。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众生都会遇到困难,没有例外。

36.我们从事职业,既是一种赚取生活所需的手段,也是为了对我们所依赖的社会做出贡献。再说,社会和我们之间有一种互动关系,如果社会繁荣,我们就有利;社会出了状况,我们跟着遭殃。我们佛教徒也会对我们周遭的社群产生影响力,然后扩及整个人类。

37.如果你们那个地方上的人在经济上都很有发展,那么这样的繁荣一定会对整个国家有所好处。所以说,法国经济关系到欧洲经济,欧洲经济又关系全世界的经济。现今世界上的各个现代社会,彼此都很需要对方,而每一个人的行径,则会影响到所有人的所作所为——我认为要对这点有所意识是绝对必要的。

38.当我说到一个社会的完善健全,会在我们每个人身上反映出来时,并不是在暗示大家要牺牲个人的快乐来成就团体的幸福,我只是在说这两者是密不可分的。我们这个时代的人,认为社会和个人的命运是两回事,重要的是个人,而不是社群;但是如果我们把眼界放宽一点,会发现,就长远来说,这样的态度并没有意义。

39.人类的幸和不幸,并不是光靠感官的满足而已,这里头尤其还有一种心灵的成分。别忘了,就算你拥有一栋里头一应俱全的漂亮房子,车库里有一辆豪华骄车,银行里有存款,社会地位高尚并且受到众人的尊敬,也不能保证你就会同样的快乐。就算你是亿万富翁,幸福是不是就会自动到来?这点很值得怀疑。

40.一幅画或一首音乐作品能够带来的深刻喜悦,证明了人类有多么需要那种内在的满足。这样的满足,和感官刺激或物质拥有所带来的较低级的快乐,恰好相反。然而,这一种满足里的一部分,还是基于听觉和视觉的感知,因此还是只能提供一种暂时的舒适,基本上和吸毒其实也没有什么不同,从美术馆或音乐厅里出来之后,艺术带来的满足就停止了,取而代之的是再来一遍的渴望。这样,人永远没有办法达成内在真正的快乐。

41.最重要的是内在的满足,不要自愿放弃那些最基本的需求,我们每个人都有要求最低标准的权利。我们不能没有这些,所以应该保障人人都可以获取。就这点来看,如果必须抗议,那就去抗议;如果必须罢工,那就罢工。但是不要走极端。如果我们的内在从来就没有满足过,总是要求更多的话,我们是不会快乐的,因为人生中总是会缺个什么东西。

42.内在的快乐不会任由物质环境或感官的享受来摆布,它的根源,就在我们自己的心里头。我们首先一定要认识到这种快乐的重要性。

43.当我们老的时候,如果还没有任何宗教信仰,重要的还是要认清那些基本的痛苦,像生、老、病、死,都是人生中所没有办法避免的部分。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开始,我们就不能避免衰老和死亡,就因为这样,所以去想说这真是不公平、不应该这样,一点用处也没有。

44.根据佛教的说法,人之所以能够长寿,要归因于他过去的功德。就算你不是佛教徒,也请想想那些年纪轻轻就夭折的人,并庆幸自己能够享有长长的一辈子。

45.如果你前半生过得很充实,那就记住你在这段时间带给社会的贡献,你曾经很认真地做了一件有用的工作。所以,现在你没有什么好后悔的。

46.如果你有宗教信仰,那就根据你的信仰去祈祷或打坐。如果你也有颗清明的心,那么就想想看,其实生、老、病、死都是所有人生中的一部分,是没有办法避免的。认清这一点,完全地接受它,能够让我们比较心平气和的老去。

47.我快要六十七岁了,如果我内心深处,有时也没有办法接受这么多年下来自己身体已经衰老的话,我一定会难以接受我目前的状况。当你老了,要意识这背后究竟意味着什么,不要欺骗自己,试着从中得出最好的结果。

48.想想看,你能够为这个你还须倚仗它的社会做些什么。凭你所累积的那些知识,你一定可以比那些不像你活这么久的人来得有用。把你的故事讲给你的亲朋好友听,和他们分享你的经验。如果你喜欢和孙子们作伴、照顾他们,别忘了参与他们的教育,把你的学问传授给他们。千万不要像那些一天到晚抱怨、吵架的老人,不要在这上头浪费你的精力,这样会没有人喜欢你,你的老年生活会变得非常难过。

  关于日常生活的禅思

 

(关于男性和女性的禅思)

 

49.男性和女性的生理构造当然不一样,因此会招致在情感层面上的若干不同。然而两者在思考事情的方式、感觉和人格各方面,在根本上是一样的。男性比较适合从事体力的劳动,女性则似乎在一些需要反应快、思绪清晰的工作上,比较能够得心应手。在思考扮演着重要角色的领域中,男性和女性大部分的时候都是不分轩辕的。

50.既然男性和女性之间基本上没有什么不同,他们理所当然就应该享有同样的权利,任何歧视都是不对的。再说,男性需要女性,就像女性需要男性一样。

在那些女性权利受到侵犯的地方,女性应该要起来反抗,而男性则应该支持她们。这二十年来,我在印度一直很支持妇女们争取各种权利,包括就学以及和男性一样能够在社会上的各个领域里担任各项职务。

51.对佛教徒来说,所谓的佛性,或说觉醒的能力,在男性和女性身上是毫无二致的。所以两性就本质上而言,是完全平等的。

52.在某些传统中,一直是把男人和女人隔离开来的。但是这么做的原因,社会和文化的成分居多,像龙树菩萨在他的宝鬗论,或寂天在他的入菩萨行中,就曾经提到“女性身体的缺点”。然而,他们的用意却不是在主张男性优越论。因为誓愿出家的人,男性显然要比女性多,而那些所谓的缺点,只是为了用来帮助这些比丘克服他们对女性身体的欲望。一个比丘尼当然也可以对男性身体做类似的分析。

53.在金刚乘最高的修行法门中,我们不只要对男性女性一视同仁,而且阴性元素还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以至于对女性的歧视被认为是一种对戒律的违犯。

(关于家庭生活的禅思)

 

54.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组成分子。家中如果充满祥泰和人性的价值,不仅父母亲可以和乐相处,过很很幸福,连他们的孩子、孙子,或甚至日后的世世代代,都能够这样。如果他们有宗教信仰,他们的小孩自然也会对这个宗教产生兴趣;如果他们讲话很有礼貌,待人接物有准则,相亲相爱,相敬如宾,帮助有需要的人,关怀周遭的世界,那么他们的孩子很可能会学他们的榜样,也做一个负责任的人。反过来说,如果作父母的打闹、谩骂个不休,那么不仅他们自己过得不快活,连他们的小孩也无可避免受到他们的影响。

55.身为一个佛教徒,我常常跟西藏人说,如果这个世界上真有一个地方,需要他们努力去发扬佛法,那就是家庭了。为人父母的,正应该要在家中彰显出他们的信仰,教育他们的小孩真正成为下一代的精神指导,不要光给小孩子看那些佛像,然后跟他们说这个那个是什么佛什么神,而是要对他们做进一步的解释:这个代表慈悲,那个代表无上的智慧等等。父母亲对佛陀的教诲愈是了然于心,就愈能够对孩子产生正面的影响。当然,这种说法也适用于其他的精神和宗教传统。

56.一个家庭去影响另外一个、两个、十个、百个、千个最后会让整个社会变得比较好。

57.有人认为大家已经不知道尊重为何物,而在一些工业还很不发达的社会里,一般人的处世态度却较为负责。这样的看法还有商榷的余地。举个例子来说,喜马拉雅的印度山区,由于对外交通不便,所以还没有受到太多现代科技的影响。那儿的确是很少发生偷盗和谋杀之类的情事,人民也很知足。甚至有些地方的人出门,还像古时候一样习惯不关门,好让偶尔经过的客人可以进来休息,趁主人回来之前先吃点东西。相反地,在一些像德里那样的大城市里,犯罪案件层出不穷,人们永远不满意现状,结果造成了数不清的问题。但是我认为大家也不应该把这个拿来当藉口,认为经济发展就是不好的而开倒车。

58.传统社会里那种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体谅和互敬互重,一来是为了存活下去而不得不然,二来是由于还不晓得有其他可能的生活方式,所以自我满足。你们可以去问问那些过着游牧生活的藏人,问他们愿意不愿意冬天的时候不必那么挨冻,问他们想不想要有一种不会把帐篷和里头东西全熏得乌漆墨黑的炉子,希不希望生病的时候得到较好的治疗,或者能够从电视上看到世界的另外一端发生了什么事。我已经知道他们会怎么回答了。

59.经济和科技的进步是很好而且必要的。这是许许多多我们还没有办法理解的复杂因素所造成的结果,而认为只要一切突然喊停,就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是太过天真的想法。当然,进步也是不可以随便来的,而应该要伴随着一种首先价值的发展。把这两种任务同时来实现,既是我们人类的责任,也是我们未来之所系。一个物质和精神发展能够并存的社会,是一个能够真正快乐起来的社会。

60.家庭的角色应该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家中气氛很祥和,如果它不仅给我们知识,还教我们真正的道德价值,让我们学习到正直而且为他人着想的生活方式,那么社会其余的部分要建立起来都不是问题。对我来说,家庭的责任是非常庞大的。

61.最重要的,是让孩子们能够在家中获得真正的发展,在里头奠下他们的人格基础,成为行为高尚、意志力坚强、懂得互助合作、关心周围的一切、堪为他人典范的一群。这些孩子长大以后,不但会在他们的工作岗位上表现良好,还有能力继续教育下一代。就算成了老教授,戴着厚厚的镜片,他们还是能够保持着幼年时期的良好习惯——我对这个深信不疑。

62.为了让一个家庭能够成功地达成这样的任务,一开始,一个男人和女人的结合,就不应该只是光看对方姣好的体态、声音或其他外在条件,他们首先应该要好好地认识彼此。如果彼此都能够看到对方的众多优点,而且两人情投意合的话,这样的爱情才能够带来尊重和敬重,这样两人的结合才能够幸福而且持久。

63.反过来说,如果两人的结合只是基于单纯的欲望——一种性的吸引力,就有点像想去找妓女的冲动那样,对于对方的个性一无所知,也没有任何想要尊重他的感觉,那么他们的爱情必将随着欲望的减低而消失。一旦新鲜感所带来的兴奋变迟钝了,一旦彼此发自内心的敬重不能伴随着爱情而来,那么想要快乐地生活在一起,将成为很困难的事情。这种爱情是盲目的,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它常常会变成和爱相反的东西。如果这一对夫妻还有小孩,那么孩子也可能会没有人关爱。当我们想要跟某人生活在一起,一定先要考虑到这一点才行。

64.有一次,我在旧金山碰见一个基督教的牧师,专门帮助年轻人步上婚姻之路。他建议他们应该先去认识很多男孩和女孩,然后再做出决定。如果只有和一个人交往,那么他们很可能会搅错。我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

65.别忘了,从结婚的那一刻开始,你们就是两个人了。连你单身的时候,晚上的想法偶尔都会和白天的互相矛盾了,更何况是两个人,随时都有可能意见不同。如果其中有一个只在乎自己怎么想,而不去考虑他的另一半的话,这样的夫妻一定相处不来。

66.我们一旦和某人同住,就要去关怀他,时时关心他的想法,无论发生什么事,双方都要负起分内的责任——夫妻生活不能只是其中哪一个人的事。

67.男人应该要满足女人,女人也要满足男人。如果双方都不能达成对方的愿望,那么最后可能只有一条路:因为意见不合而分手。如果没有小孩,那么还不算太惨,两个人就去法院填一些表格,顶多浪费一些纸罢了;倒是有了孩子的话,他们一辈子都会因此不安而感到痛苦。

68.分手的夫妇大有人在,分手的理由也有很充分的。但是依我之见,最好先尽到最大的努力,看看有没有可能开开心心地继续在一起。当然,这么做需要很大的努力和很多的反省。如果非分开不可,原则上一定要和和气气的,不可以伤人。

69.如果你决定要跟某人在一起,那就先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不要操之过急。一旦两人真的在一起,就要去思考共同生活中必须尽到什么样的责任义务。建立一个家是很重大的事,要尽一切努力来让这个家庭快乐,满足它的需求:教育下一代,并且确保他们有个幸福的未来。

70.要重质量,这个原则可以适用于人生中的各种情况。一座寺庙宁愿只有很少僧人,但人人努力认真。一间学校,重要的不是招揽一大堆学生,而是该怎么样给他们好的教导。一个家庭,重要的也不在多子多孙,而是拥有身心健康、教养良好的下一代。

( 关于独身的禅思)

 

71.独身的形式有很多种。有些出家人发愿终身不嫁娶,有些在家人也不过夫妻生活;有些人独身出于自愿,有些则是迫不得已;有些人独身非常快乐,有些则在这样的境况中过得很不好。

72.夫妻生活虽然有很多好处,但是问题也不少:要花很多时间去陪伴自己的配偶和小孩(如果有的话),面对更沉重的开支、更大的工作量,还要和另外一个家庭维持关系等等。

73.那些独身生活的人,通常日子过得也比较简单。他们一人饱全家饱,没有什么责任,爱怎么做就怎么做。如果他们刚好又是在寻找,或追随某种修行法门的,他们就可以为了个人的追求,前往任何他们想去的地方。他们只需要一只行囊,在他们喜欢的地方,觉得该待多久就待多久。单身可以让我们有较多的时间和效率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从这点来看,它不失为一种有用的选择。

74.有些男人尽管拚命寻找,还是娶不到老婆;有些女人一心想碰到一个白马王子,却还是没有办法如愿以偿。他们的问题有时候是因为太以自我为中心,对别人的要求也太高。如果他们能够渐渐地反过来对别人开放,同时不要把自己的问题看得那么重要的话,别人自然就会对他们有正面的回应。

(关于团体生活的禅思)

 

75.团体生活,如果是出于自愿的话,在我看来是件很好的事情。团体生活之所以必要,是因为人类本来就是互相依赖的。团体就有点像是一个大家庭,可以满足我们的需要。

76.我们会加入一个团体,那是因为我们觉得它还不错。大家一起来努力,每人每天都有分内的工作要完成,都有团体给他的配额可以领。我觉得这种做法很实在。

77.一个团体中,会冒出一些互相矛盾的观点,我认为这是好的。我们碰到的不同意见愈多,就愈有机会对别人产生新的理解,进而改善自己。如果我们和那些想法不一样的人起冲突,那就麻烦了。不要固执己见,要用一种非常开放的态度去跟别人对话,这样我们就能够在分歧的意见中做出比较,并得出新的观点。

78.不管是在家中,还是在社团里面,交换意见都是很重要的。从我们做小孩子的时候开始,如果跟人吵架了,就要避免马上产生一些负面的想法,譬如想说“我要怎么样来除掉这个家伙”。也不用到要求自己去助对方一臂之力的地步,但是至少先听听他怎么说。要养成这样的习惯,在学校、在家里,一旦有争执发生,就要马上坐下来谈,趁谈话的时候好好地想一想。

79.我们通常以为,意见不同,就一定会产生冲突,有冲突,就有输赢,或者说,就会有人的自尊受到侮辱。大家不要落入这样的窠臼,要不断去寻求可以达成共识的地方。最基本的,是要马上能够对对方的观点感到兴趣。这个想必大家都办得到。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