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已经在江浙,福建一带作茶叶和绸缎生意的郝家开始更加重视北部市场。1727年(雍正五年)《恰克图条约》签订,由于消息灵通和已有的生意基础,郝家第一时间即开始了对俄贸易,成为产品最早打入俄国市场的晋商家族之一。
最初,郝家茶庄主要采买加工江苏、浙江和福建一带的茶叶,两湖也有产茶制茶基地。咸丰年间开始以采“两湖茶”为主。且以湖南安化、临湘,湖北蒲圻(今赤壁市)、崇阳为主要基地。
就地加工的砖茶先由产茶地集中于汉口,再水运到襄樊,到河南唐河、社旗;经洛阳过黄河。经晋城、榆次、太原、大同至张家口。 张家口为北方总集散地。往俄国的运茶驼队从张家口出发,在荒漠中行1000多公里至中俄边境口岸恰克图(现俄国境内)。再由恰克图销往俄国和欧洲。同时经包头供应宁夏、甘肃、青海、西藏、新疆及哈萨克斯坦等西北地区的边民。 输出俄国的大宗货物除砖茶外, 还有烟叶、绸缎、绫罗、绢纱等。
同治元年(1862),《中俄陆路通商条约》签订后, 俄商拥有轮船、港口和西伯利亚铁路的优势和贸易特权,他们甚至开始蚕食中国国内茶叶市场,对俄贸易处境日艰。在严酷的条件下,同治七年(1868),恰克图的晋帮茶庄商号只剩下榆次郝、常;祁县渠和乔等几大家。此时晋商携手合作,施行了行商俄国主动出击的方略。他们先后在俄国莫斯科、多木斯克、赤塔、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新西伯利亚等城市设立商号与俄商展开竞争。同治八年即向俄输出茶叶11万担。同治十年更增加到20万担。
光绪三十一年(1905), 俄国西伯利亚铁路全线通车,俄商经海参崴转铁路运输费用更低更便捷。晋商竞争环境更为严酷。湖南聂家市的郝家“聚兴顺”大茶庄审时度势, 购进先进的蒸汽压砖机提高生产效率,并成为压制砖茶应用现代化机械的首家茶商而载入湖南史册。
“聚兴顺” 、“天顺长”和其他晋商为了扩大销路,采取在国内通用的办法,凭信用赊销茶叶给俄中小商人,待他们将茶叶售出后再返还茶款。有些俄商故意拖欠或不还欠账,有些俄商因受国内大茶商的排挤或自身经营不善,还款无望。郝家等晋商因此颇多损失。
1917年11月7日,俄国发生“十月革命”。郝家生意因此而受到重创, 手中巨额俄币尽成废纸,大规模对俄贸易难以为继。郝家仅此次损失就折白银30余万两。
1929年发生中东路事件,中苏断绝邦交,两国直接茶叶贸易全部终止,民族砖茶业纷纷倒闭。以对俄贸易为主的晋商如榆次常家等在此期间彻底破产。
由于郝家一贯奉行“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策略,所以在经历了“十月革命”的巨大损失之后不久,郝家的茶庄和其他生意进行了重组、兼并,且于20世纪20到30年代又迎来了另一个事业的高峰。(未完待续)
[对网友的观点、问题、质疑、补充及评论,笔者会加以关注。在连载结束后,如有必要我将一并为文作答,感谢读帖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