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而发:您相信这种广告吗?
回国闲呆在家里,那个电视机整天开着,一个电视剧接着一个电视剧的看着。特别是那些个地方卫视,有时会一天播个十几集,让你看个过瘾。那段时间好像在播《夜奔》、《暧春》、《关东大先生》等。只是在上、下集之间的广告太恼人,有时会播个十好几分钟的。通常在这种情况下,我会走开一会,上个厕所啦、喝个开水啦、打个电话啦什么的。有一次无意间看了一段广告,电视画面上两位播音员在声嘶力竭地播放一个手机的广告。那个漂亮的女孩,穿着漂亮的衣裳,挂着漂亮的饰品,长着漂亮的圆圆脸庞,一双漂亮的大眼睛,漂亮的嘴唇上抹着油脂在镁光灯下闪闪发光,只见她扯着那漂亮的嗓音,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那漂亮的广告词:那手机有着和iphone 和黑霉等名牌一样的式样,但它的边是镶着真金,还有一颗钻石,皮套是土耳其的鳄鱼皮,只要998人民币;还带有几百元价值充电器,蓝牙等等。
几天后,广告变成在销售一种意大利全金钻石,是真金、真钻的,只要¥198。
图:意大利金玫瑰钻戒广告(电视画面截图)
况且,还送一对项链,也是真金的。为了让广大电视观众相信,男主持人拿了一个测量真金的仪器,探头往那对项链上一放,“笛”得一声,男主持人声音颤抖地宣布:“经检测,100%的真金!”随后,掌声、欢呼声一片。
最有意思的是那个治疗腰间盘突出的一个腰带,把这种腰带往腰上一捆,几个小时就见效,几天就全愈。在广告的开头还危言耸听:“你知道吗?全世界每五秒就有一个因腰疼痛瘫痪而卧床不起的病人。我算了一下,每五秒一个,一分钟就是十二个人卧床不起;一小时就是720;一天17,280;一年6,307,200人!只要一年,每一千人中就有一个卧床不起的。十年后,那概率就是百分之一。多么可怕呀。十年以后,你和我、还有他,说不定谁会躺在床上不得动弹哩。
“你还等什么?快拿起电话吧……”最后,那位小伙子指着我喊着。
“我在等什么?”我嘀咕着“我在等下一集电视剧哩。”
…… …… …… ……
其实广告有一点名不副实、或有一点言过其实也是有情可原的。比方说,找一个长着洁白牙齿的做那个牙膏的广告;找一个皮肤细腻的代言化妆品也是人之常情。那个做飘柔洗发剂的广告,我是一直忘不了的,那乌黑湛亮的长长的秀发,随着美女脑袋大幅度地摆动,S型地转了个90度,然后那两瓶洗发剂定格在电视画面上。
广告是有一定的能量的。我记得刚到美国时,在电视上看到一个百事可乐的广告:一位黑人兄弟—可能是一位橄榄球星吧—从箱子里拿出一瓶可乐,打开瓶盖,一仰头“咕嘟、咕嘟”一口气将那瓶可乐喝了尽,最后“嗨”得一声,好不潇洒。第二天,我到学校自动售货机买了一瓶百事可乐,也学着那位兄弟的样子,打开瓶盖,仰起头,“咕嘟、咕..”还未喝完,那透心凉的可乐堵着我的嗓子眼,憋了我半天,眼泪都出来了。你看广告是有一定的作用的吧,连牛奶瓶这种老奸巨滑的人也会依样画葫芦地照着学。
“Too good to believe,”笔者在文章开头列举的三个广告就是很明显的虚假广告。但为什么这些个虚假广告还在那里做,还有一定的市场呢?究其原因,大致有三:
1.连篇累牍,不厌其烦。可能做广告的人明白这个道理:不论什么,只要重复一百遍,就有可能变成真的。
2.媒体的作用。咱们中国的老百姓对于媒体的信任度还是比较高的,那些贴在电线杆上,诸如“老军医治性病”、“生发水一夜长头发”、“致富捷径”等广告不会去理会的。但对于电视台、电台,特别是央视这种权威的媒体就不一样了。
3.名人效应。有许多广告是请名人来做的,如影视明星、体育明星、社会人士等。现在还扩大到了名人的父母、子女、兄弟姐妹。某某明星用了这个怎样、怎样;某某明星给妈妈买了这个;某某明星送爸爸那个等等。三鹿绝不会请我牛奶瓶去做广告代言人的,谁认识你?明星就不一样了,演惯了皇后娘娘,那一副和蔼可亲的容貌。民国时是国母,现在叫作第一夫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以这种身份,可信度就大大提高了。
广告是一个很大的题目,不然就没有广告学这一个学科。但广告做的不假,让人信,却是一个大大的课题。像笔者在开头列举的三个广告,你会相信吗?
牛奶瓶
2009年3月25日
原创于北美文学城文学走廊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