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海外博客
按全文
按作者
首页
新闻
读图
财经
教育
家居
健康
美食
时尚
旅游
影视
博客
群吧
论坛
电台
热点
原创
时政
旅游
美食
家居
健康
财经
教育
情感
星座
时尚
娱乐
历史
文化
社区
帮助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博客
»
王波:镜头凝固无声之痛
王波:镜头凝固无声之痛
2009-04-26 12:37:27
stillthere
上帝不响。如歌单车。
Tune Your Ride. Tone Your Glutes. Today. Together.
Bicycling: Boost Brainpower, Better Butt.
首页
文章页
文章列表
博文目录
给我悄悄话
打印
被阅读次数
/>
中国青年报记者:王波
过去的一年多,摄影师刘浚致力于拍摄中国聋哑儿童的生活。他的镜头里,记录了上百名聋儿的生存状态。
这个28岁的年轻人,被父母责怪为没有一份“正经工作”,也没有稳定收入。唯一能表明他身份的,是名片上印着的“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官方合作摄影师”。
3月26日,T42次列车缓缓驶出北京西站。刘浚要赶去陕西“还债”。“债”是去年11月欠下的。几位西安网友给他发来一些聋哑学生的信息,并邀请他前去拍摄。但那恰好是他最穷的时候,“钱包里只有30块钱”,买不起一张到西安的火车票。他只好告诉网友,“眼下很忙,等等再说”。
实际上,刘浚转身便去挣钱攒路费了。
一个家庭有多脆弱
在火车上安顿好,刘浚从马甲兜里掏出网友提供的失聪学生名单。这些学生大都就读于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红太阳学校。
只是他还未来得及看名单,手机已收到短信息。发信息的人是西安美术学院特殊教育学院的一名毕业生,邀请他去拍摄那里的失聪大学生。
“跟他们交流时,尽量要说这个,不要直接说‘聋哑’俩字,不然他们可能会介意。”小伙子一脸严肃地指着“失聪”两个字,提醒记者。
经过19个小时奔波,刘浚冒雨赶到了红太阳学校。校园不大,200多名健全学生和34名失聪孩子同处一个院子学习和生活。
刘浚扔下行李,拿起相机,抓了一把糖果塞进马甲兜里,便直奔二楼的聋儿教室而去。眼前的学生,最小的6岁,最大的19岁,都趴在油漆斑驳的课桌上,挤在两个相互连着的小教室里。
“我可以拍照吗?”他压低声音问正在上课的女教师高亚兰。
“什么?你大声说,他们听不到,不会受影响。”高亚兰提醒道。
近4个月没有直接和聋哑人打交道,经高亚兰一提醒,刘浚忍不住拍了一下自己的脑门。
他习惯性地把目光转向孩子们的耳朵,发现“竟然没有一个戴助听器的”。
“拍了那么多聋儿,这是我见到的最惨的!”在拍照的间隙,他一遍遍向身旁的网友感叹道。
后来到西安美院特殊教育学院时,这个土生土长的北京小伙儿首先看的,还是学生们的耳朵。他发现全院90个学生,只有一个做了人工耳蜗(一种能使全聋患者恢复听觉的医学装置)手术。
做一个这样的手术,大约需要20万元左右,那大概是他肩上背的摄影器材的价格。
这是刘浚第一次到西部拍摄,像这样一次次令他震惊的状况,一直伴随他的整个拍摄过程。
名单上第一个名字是“雷海珍”。不过,13岁的小女孩几天前患上感冒,已被母亲领回武功县薛固乡下雷村的家里,一直在打吊瓶。
刘浚约上高亚兰,租车赶到雷家。刚刚病愈的雷海珍正在纺线。卧室又暗又小,土炕前勉强能摆下一架纺车。十几个纺锤上的红线与白线,是她和妈妈轮流纺出来的。雷海珍用手语告诉老师,这是在给姐姐织嫁妆。
小海珍身上的衣服,全是网友捐的。透过鞋尖已经开裂的运动鞋,能够看见白色的袜子。见有陌生人来,她用力把脚趾往里面缩,想不让袜子露出来,同时把红肿的双手紧紧插在衣兜里。
不过,看到老师让她很高兴,脸上便挂着笑容。这表情像是“傻笑”,高亚兰很熟悉。2007年春天,雷海珍来学校报名,高亚兰第一次见到她时,这个女孩就是冲老师傻笑了一下。那时,雷海珍穿着已经发白的红色外套和蓝色牛仔裤,脚上的运动鞋也开胶了。
那年海珍11岁了,才开始上一年级。高亚兰带她去和班里同学见面时,雷海珍也是朝大家咧嘴笑了一下,然后走到自己的座位上,从粉红色的旧书包里,掏出一个本子和半截铅笔。除此之外,她再无其他文具。
如今雷海珍也是傻笑着,到门口迎接老师和客人。她身后的门洞上,垂挂着塑料和旧布条,下面依次摆着一个陶缸、几个大小不一的铝盆和塑料盆。屋檐上的雨水沿着塑料和旧布条,有一滴没一滴地滴着。陶缸里略显浑浊的水中,能看见一些小虫子在蠕动。
雷海珍的妈妈解释说,这雨水要用来洗菜和洗手洗脚。自家井上的水泵坏了很长时间了,没钱买新的,吃水只好从邻居的井里提。这赶上雨天,接点雨水,少从邻居那里提点水,也就少讨人嫌。
由于家里欠人家4000块钱,雷海珍的爸爸已在十几天前出去躲债了。在孩子们上学需要用钱时,这个男人常常会“失踪”。门楣上贴的一小张红色剪纸,在微微颤动。她家过年没钱买对联,就贴了这剪纸。
在邻居眼里,这个家现在已经不像个家了。从他们七嘴八舌的介绍中,刘浚得知,雷海珍的爸爸是当地技术最好的电焊工之一,脑子挺灵。1988年,雷海珍的姐姐出生。3年后,雷家盼来了一个儿子,却发现是先天性残疾。1996年,在雷海珍出生前,家人都希望生下的是个健康的儿子。
当时计划生育政策很严,为避免被工作队的人发现,刚生下的女孩儿被整天捂在炕上。悲剧最终在雷海珍7个月大的时候发生。她的耳朵开始流脓流血,她妈妈向婆婆要钱给孩子看病,却遭到了失望老人的拒绝。几经拖延,雷海珍最终失聪。
不仅如此,这个不怎么受家人待见的小女儿,也没有给上户口。一岁半时,她被送给甘肃的一户人家。几十天后,对方发现孩子对声音没反应,就又送了回来。
刘浚试图问雷海珍一些问题,但因为她所学的手语有限,小姑娘只能表现出一脸茫然,紧张地靠在墙上,用手不断抠墙上的小孔。
在她哥哥看来,正是自己的残疾和妹妹的聋哑,使得“整个家庭的幸福和信心,都在瞬间破碎了”。
“我爸爸对我们这个家没有信心了,没负起责任。”18岁的小伙子说道。他的神情有些忧郁,甚至带着一丝冷漠。
他成绩优异,考上了当地最好的高中。妹妹这些年的遭遇,他很清楚。“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让妹妹过上好日子!”在与刘浚道别时,他郑重地说了这句话。
一张“全家福”有多难
这样的话,刘浚已经听了不下百次。
2008年9月,他到深圳拍摄一个聋儿。孩子的爸爸和爷爷,都是当地有头有脸的人,身家以亿计。一下飞机,刘浚便被一辆奔驰车接到了别墅里。当晚,平时不怎么沾酒的老爷子多喝了几杯,之后跟这个年轻人几乎倒了一晚上苦水。
老爷子当初立下规矩,如果儿媳能生个孙子,便大加奖励。最终孙子生了,却发现先天失聪,“一家人的心顿时一紧”。
“只要能把孙子的耳朵治好,花多少钱都行。”老爷子几乎逢人便是这句话。他花钱为孙子做了耳蜗手术,把孩子送到香港最好的语训学校,家里还专门请了一个语训老师。在老爷子看来,只有这样把钱花到了,心里才稍微觉得安慰。
有一天,孙子终于开口喊了声“爷爷”,尽管听上去有些大舌头的感觉,但这让老爷子高兴了好几天。
“你知道吗,叫这一声‘爷爷’,花了四五万块钱。”老爷子告诉刘浚。但他转瞬又强调:“如果孙子正常,我宁愿住筒子楼!”
花钱买安慰这样的事情,对武功县彭家底村的彭永发来说,实在太过奢侈了。这个66岁的乡村医生,是名单上的学生彭仪的爷爷。随着两个聋哑儿子的出生,他的幸福生活似乎也突然消失了。
好在老人名声不错,两个儿子最终都娶妻生子。但老人心里的那根“弦”从没敢松,直到大儿子生下一对健康的孩子,他终于喘了一口气。
但这口气并没喘太久。2003年10月,小孙女彭仪出生,孩子像她妈妈一样,仅仅残存一点听力。不仅如此,在发现女儿也聋哑之后,彭仪的妈妈丢下女儿和丈夫,在2005年春节离家出走。
找回妻子,成了彭仪的爸爸这些年唯一做的事。“这4年多,他一直在外面,有时候一年回家一次,有时候整年不归。”彭永发苦笑着告诉刘浚。
每当彭仪问起妈妈怎么还不回来,老人一如既往地告诉孩子“妈妈在外面打工忙”。须发花白的老人,不得不亲自将年幼的彭仪拉扯大。而彭仪叫得最清晰的,也是“爷爷”这个称呼。
作为医生,老人原本不信神信鬼。但在孙女出生后,有人说是彭家的祖坟埋得不好。这个一度只信科学的老人,第一次动了自家祖坟。他甚至还请来巫婆作法。
“没有办法,就当是为娃们积德积福吧。”老人摸着彭仪的头,无奈地说。
2008年6月,刘浚在安徽农村时,也有聋儿的爷爷拉着他哭诉:“我们家祖上八辈都是贫农,没有为富不仁,没干什么不积德的事啊!”
27岁的刘珍从西安美院特殊教育学院毕业后,临时留校工作。她至今还记得24年前自己因注射青霉素过量而失聪时,妈妈带着自己四处求医的情景。“那时我妈妈非常痛苦,差点不想活了。”她在纸上一笔一画地写道。
刘珍聪明漂亮,2008年曾参加残奥会开幕式表演。在学院里,她是学生们的老师和“青春榜样”。正是父母的苦苦支撑,才使得她一步步完成了大学教育。
到聋儿家拍照时,刘浚无一例外会给每家都拍一张全家福。
这个习惯来自他在吉林白城的一次经历。那个聋儿家庭,装不起防冻玻璃,虽是中午,但家里的墙壁上凝着霜,窗台上结着冰。家里两个孩子唯一可玩的东西,是一副扑克牌。哥哥站在炕上一把将牌在空中撒开,口中喊“下雪了”,失聪的弟弟则从地上把牌一张张拾起来,交给哥哥。他们一遍遍地重复玩这个游戏。
刘浚在一旁拍下这个场面后,孩子的父亲开口了。他请刘浚给他们拍张全家福,理由很简单——“等我死了,孩子看到照片,还知道我长什么样。”
拍完这张全家福,刘浚说,他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聋儿幸福不幸福,首先在于全家人怎样呵护。”
如今,他有了更鲜活的解释:“你看看刘珍,如果不是她爸妈和家人一心想救她,她绝对没有今天。”
当然,他更忘不了的是在北京聋校昌平分校看到的一幕。时值新年,学校给孩子们分蛋糕吃。蛋糕刚刚切好,有个孩子便冲过来抢了最大的一块,扭头便走。
“这个孩子怎么这么自私!”刘浚心想。但后来他发现,抢到蛋糕的孩子,自己并没有吃,而是径直拿着蛋糕到了另一间教室,找到了另一个孩子。
刘浚记住了这个“自私”的孩子,并和在聋校附近租住的聋儿家长们聊起这事。有家长告诉他,那两个孩子是兄弟俩,都是聋儿。家里经济条件有限,只能给一个孩子做耳蜗手术,另一个戴助听器。父母原本决定让兄弟俩抓阄,但哥哥知道后,把做耳蜗手术的机会留给了弟弟。那个抢蛋糕的孩子正是弟弟,他要把好东西给他哥哥。
只是,这次在陕西拍的这两张“全家福”,让刘浚觉得不是滋味。在照片里,6岁的彭仪看不到她的父母,13岁的雷海珍也找不到她爸爸的影子。
一道鸿沟有多深
在雷海珍需要用钱上学时,她的爸爸总会习惯性地“消失”,待孩子在学校安顿好之后,他就会回到家中。这让学校的老师们对小姑娘的未来,“心里没一点儿底”。
“谁也说不准,她的书还能读多久。”高亚兰告诉刘浚,就在2008年,还没上完一年级的雷海珍曾一度失学。
2008年4月,雷家准备盖新房子,雷海珍的姐姐把自己在广东打工攒下的9000元钱寄回家。她妈妈刚从银行取出钱,便被人在大街上抢了,新房子于是泡汤。
一个月后的一个星期三,雷海珍在教室里收拾起了书包。“要去哪里?”同学们问她。“和妈妈一块回家。”她笑着比画道。
她回家后才知道,妈妈要带她去内蒙古帮人摘枸杞子。在内蒙古时,小姑娘常常在地头躺着就睡着了。后来妈妈告诉她,摘这些红红的东西能挣钱回家读书,她便来了劲头。偶尔在半夜醒来,她会跟妈妈比画说,想回去上学。
每天从早上5点摘到晚上9点,母女俩最多能摘60斤,一斤6角钱。前后50天,她们挣了1700多块钱。
雷海珍吃饭时,每咽一口,喉咙会发出一种像是被卡住了似的“嗯嗯”声。一开始,听到这声音,高亚兰觉得难受,吃饭时会刻意离她远一点。但雷海珍突然退学,没了那种“嗯嗯”声,高亚兰反倒不习惯了。
今年春节后,在网友的帮助下,雷海珍重回学校,这让高亚兰喜出望外。还是那个穿着发白的红色外套和蓝色牛仔裤的雷海珍,傻笑着和大家打了招呼。然后从一个白色的方便袋里,拿出她所有一年级和二年级的书,还有她曾用过的本子和半截铅笔。
她尽力想用手语向老师叙述她过去一年的生活,但怎么也比画不出来。不过高亚兰注意到:“她回来上学时,脸比以前更红,手也比以前更粗糙了。”
“你看她的手,完全不像是一个13岁孩子的手。”刘浚说道。他刚给雷海珍的手和冻伤的脸拍完特写。
辍学期间,雷海珍曾叫开学校大门,到教室里转了一圈,然后把两只手插在上衣兜里,低着头走回家。在哥哥的记忆里,她不开心的时候,常常喜欢这样低头走路。
重返校园后,小姑娘告诉高亚兰,她将来想当老师,因为当老师可以给同学上课,可以和同学玩,可以留在学校。
然而平时下课后,雷海珍却常常独自坐在教室里看书,或是站在二楼窗前,看楼下院子里的健全孩子们玩耍追逐。
聋哑学生喜欢远远地看健全同学做游戏,他们相互打着手语,对游戏发表议论。偶尔有胆子大一点的,会靠近些,但并没有机会加入。
在一旁看着这场面的史校长,进退两难。红太阳是一家原本只招健全学生的寄宿制私立学校,学生大部分是留守儿童,2003年才开始招收聋哑学生。史校长希望两类学生之间可以多一些交流,“毕竟聋哑孩子长大后,还是要接触社会上的健全人”。
但今年春节过后,学校的健全学生一下少了四五十人。家长告诉史校长,他们发现孩子回家跟人说话时,像聋哑孩子一样边说边比画,他们担心,孩子会被聋哑孩子影响得不会说话了,于是选择转学。
这让刘浚想起,离开北京前在地铁里的一次经历。当时有三男两女在打手语,聋哑人进行手语交流时,往往显得表情夸张而情绪激动,这让周围的人都转过来看他们。有个小孩跟妈妈说“真有意思”,便跟着学。妈妈拍了孩子一下,厉声说:“别学这个!”然后狠狠瞪了一眼那5个聋哑人。
刘浚上前和他们交流,得知他们是北京聋校昌平分校的学生。
“我们是两个群体,不可能交健全的朋友。”下地铁前,学生在刘浚的本子上写道。
在西安美院特殊教育学院,为了促进相互交流,聋哑学生的宿舍和健全学生的宿舍被安排在一起。“我们有时候也跟他们交流,比如踢球,但是很少。”23岁的杨峰还没在纸上写完这句话,围观的同学几乎同时都点了点头。
他们喜欢足球,但跟他们提到“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这句著名的解说词时,他们摇了摇头。他们曾与我们同时观看电视屏幕,但他们永远无法体会这句话诞生时的声嘶力竭。
作为学院里唯一一个做耳蜗手术的聋哑学生,小李原本是大家羡慕的对象。但一出校门,他很少戴耳蜗。因为在公交车上,常常有人看到这个不大像耳机的东西,好奇地问他戴的是什么。
“这样就让别人知道自己是聋人了。”17岁的男孩试着说了好几遍,但刘浚还是没听明白,他只好在纸上写下来。
大多数时候,这些聋哑学生还是乐意跟本院同学一起玩。女生们喜欢在一起追捧韩国帅哥明星,男生们则聚在一起在网上看成龙的动作电影,看足球比赛。为了争论曼联队和利物浦队谁是英超最牛的球队,他们会把一枝笔夺来夺去,把记者面前的一张A4纸写得密密麻麻。
同样也是在一张A4纸上,记者问雷海珍:“你几岁了?”
“13。”她写道。
“在哪里上学?”
小姑娘看着纸上的字,摇了摇头。她看了看妈妈,试图寻求帮助,但妈妈不会手语,只是重复地大声对她喊道:“你在哪儿上学?”
她认真地一遍遍看妈妈的口型,最终还是摇了摇头,咬着手指头,有些难为情地笑了。我们的交流,也只能到此结束。雷海珍低头去逗脚边一黑一白两只小狗。她妈妈说,这是她最开心的时候。
帮妈妈做完家务后,她喜欢到巷道和村头走走。除了同村另一个聋哑女孩,她很少跟其他孩子一起玩,见到邻居,也只是点点头。
一个“喜喜”字有多辛苦
“现在我算知道聋儿家庭能惨到什么地步了。”在雷海珍家进进出出拍照时,刘浚一再重复这句话。
并非所有人都愿意像他这样直面这种惨状。这一点,他很清楚。
在刘浚从事摄影的第10个年头,他准备拍点有意义的东西时,一个做公益事业的朋友告诉他,“据2006年不完全统计,在全国的8000多万残疾人中,聋哑人有2000多万,其中5%左右是先天性残疾,7岁以下的聋儿达80万”。他被这组数据震惊了,于是开始拍摄聋儿群体。
他原本在一家文物研究院上班,每天的任务是为文物拍照,突然间却三天两头到中国聋儿康复中心、同仁医院跟一些聋儿家庭接触。
2008年春节一上班,领导给了他两个选择,要么老老实实在研究院待着,要么辞职。他选择了后者。与此同时,在银行工作的女友提出分手,并丢给他一句话,“整天到处瞎跑,不正经工作不正经生活”。
2008年4月,在中国残疾人基金会等有关机构支持下,刘浚的摄影展“天爱——关注失聪儿童”得以举办。事后,他到北京一所高校办了第一次讲座,在该校第二大的电教室里,只分散坐着6个听众。而为联系这事儿跑前跑后的志愿者,就有7个。
“当时我眼泪都快下来了。我一直觉得自己做的事情特有意义,但那会儿发现,不过如此。”刘浚一边说,一边把因为摇头叹息而下滑的眼镜,扶回到原来的位置。
尽管这样,当晚他还是从19∶30准时开讲,直到22时“有些悲壮地结束”。
而拍摄的过程也常常并不顺利。不少聋儿的父母,并不愿意自己和孩子被拍。“拍了这照片,你要是出了名,我顶不住压力。我可以在村里丢人,但不能在全中国丢人。”这些父母有他们的道理。
4月2日是西安美院特殊教育学院招生报名的日子。一个衣着时尚的女子,带着一个聋哑女孩来报名,却始终躲在招生现场的茶色玻璃背后,直到两小时后,招生老师到场,她们才走出来。
深圳那个富豪老人,一开始也拒绝了刘浚。“如果所有人都不愿意被拍,就永远没有人会关注聋儿这个群体。”再次通电话时,刘浚这句开门见山的话,让他获得了拍摄机会。
只是这些照片,至今只能存在刘浚的电脑里。老人担心一旦这些照片发表或展出,以后孩子知道了,会影响他的成长。
“伤口只有长在自己身上时,才知道痛。”老人告诉刘浚,以前当地残联找上门来募捐时,他每年“也就意思意思”。而现在,他已经跟家人交待,“等我死了,把我的财产全部用来成立一个聋儿基金会。”
然而,哪怕是些微的帮助,在西安美院特殊教育学院的应届毕业生看来,都是那么稀缺。他们的工作,至今均无着落。
“他们说宁愿要女娃也不要我们(聋哑男生)。”杨峰在纸上写道。
“他们都是骗人的,为了减税而来的。”另一个学生写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聘用残疾人达到一定比例,企业可以减税。这些毕业生去过很多次招聘会,结果都是无功而返。
有学生跟刘浚抱怨,学院不关心他们的就业。作为学院的负责人,秦东对此也颇为头痛。“健全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已经很严峻,至于聋哑学生,靠学校的力量根本解决不了。”他边说边挠头。
曾经有企业想在学院招几个学生,不过企业领导告诉秦东“这些学生最好是配成对儿来”,因为在解决完工作之后,聋哑人面临的更大问题是婚姻和家庭。
由于手语的语法和表达习惯,跟健全人的语法不大一样,在与健全人交往时,聋哑学生也确实面临着诸多问题。秦东收到的请假条上,写的是:“秦老师,我应该请假了。”而类似这样“别扭”的短信,他经常收到。
秦东面前的两个柜子里,5个隔层上摆满了大大小小的奖杯和获奖证书。但这些荣誉,并没有给学生们带来就业机会。
“不公平,不平等!”刘珍写得更为直接。
聋哑学生的求职简历和健全人唯一不同的是,在手机号后面,他们需要加一个括号,写上“发短信”三个字。而这,往往意味着他们收不到回音。
这些经历,对雷海珍来说,还很遥远。甚至上大学,她也根本都没想过。放假在家时,她喜欢看电视,尽管不大知道电视里发生了什么,但看电视里的人哭她也哭,人家笑她也笑。看电视里的人结婚了,她会跟妈妈打手势,然后在地上写一个“喜喜”字。
这个正在给姐姐织嫁妆的小女孩,还不知道对一个聋哑女子来说,要给自己写这样一个“喜喜”字将会多么辛苦。其中的滋味,刘珍清楚。
刘珍的男友是健全人,农村出来的大学生。为此,秦东还曾给刘珍做思想工作,劝她最好找个聋哑人,这样会“少很多事情”。但刘珍告诉领导,自己喜欢健全人,要像健全人那样恋爱结婚。
如今,经过3年恋爱,他们已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但这段感情,从一开始就遭到男友父母的反对。
“我为他父母做什么事情都行!”刘珍写道,她一心想说服男友父母同意男友和自己结婚。她想给他们看自己的个人简历:她曾参加在日本举行的国际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并作为中国残疾人代表团的代表上台接受主办方的祝贺和问候,她还参加过残奥会开幕式演出。
然而被问到有没有信心时,她摇头写道:“不知道。”
一束光能照多远
拍完最后一个聋儿家庭,刘浚在天黑前返回了武功县城。
晚饭时,刘浚告诉高亚兰,自己第一次拍摄的聋儿,是河南省洛阳市的一个弃婴。这个女婴被好心人收留。收养她的人,给她做了耳蜗手术,还把捡到她的那一天,作为她的生日。
听到这些,高亚兰突然眼圈一红,在饭桌上掉起了眼泪。在下午家访的过程中,她无意中得知自己曾教过的一个脑瘫学生,在去年夏天退学后,被家人托人带到广东扔了。
“他身体那么差,能活三天就不错了。”高亚兰很担心,甚至绝望。
她所教过的残疾学生,大多像雷海珍一样没有户口。他们无论是生,还是死,都没人能从户口簿上找到他们。在这个国家数以十万、百万、千万计的统计口径中,他们不过是一个并不存在的“0”,再“阳光”的政策,也照耀不到他们。
有一次,高亚兰好不容易遇到一个愿意资助学生的网友,当她告知对方要资助的学生是聋哑孩子时,对方立即就放弃了。
“现在唯一支撑着他们的,只有他们贫困的家庭。”高亚兰在博客里写道。而刘浚相信,用镜头对准他们,至少会有一束光,使他们无声的世界不至于一片黑暗。
□ 中国青年报
http://www.cyol.net/zqb/content/2009-04/15/content_2624306.htm
登录
后才可评论.
今日热点
小小的中国奇迹
京男
【人在旅途】在北京 接连吃两个火锅的反应
桔子熟了
伯克利, 爱情和面包一起来临
BeijingGirl1
也来聊一下性的秘密
枫叶糖浆007
有几分爱做几分菜
铃兰听风
开往阿拉斯加的邮轮 |我们的一年(118)
番桥
回流原生家庭的留美女生
huiling-LA美國
给领导明年画的大饼
A-mao
回国亲历 2024年 - 终于吃到了现做的炸酱面
BaysideCPA
太遗憾了,这个梦幻秀今年停办
xiaxi
看电视连续剧《我是刑警》
晓青
游圣托里尼-遇辉煌米诺斯古文明
风语空灵
百慕大邮轮1:高尔夫和MSC邮轮
若敏
谁在主宰美国?
林向田
一周热点
男人的绝密 (上)
魅力野花
中国领导人有可能参加特朗普就职典礼吗?
北美_原乡人
廿+载, 再回母校
BeijingGirl1
养老院的心理关怀 让老年人生活更温暖幸福
康赛欧
财务自由是老年人的底气所在
Shanghai001
杂感·随笔总汇(83)另类爱恋
野性de思维
年龄大了,身体逐渐脆了。
mychina
小小的中国奇迹
京男
美国的腐败,已经甚于晚清 (列表)
硅谷工匠
回国所见所闻所感(结尾篇)
暖冬cool夏
回国散记2—见
谷西
回国生活:在深圳生活真幸福
我生活着
还是要善待父母
多伦多橄榄树
闭关锁国从来不是被迫的,而是制度性的自主选择
sandstone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