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在花旗民以食为天,看来应该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一句话了。按照很多人的想像,在花旗作民工应该是生活的有滋有味的。对别人来说可能是这样,对于我个人却是有所不同。说到吃这一项,确是有不少滋味。出来之前,我基本上是从来没有动过锅碗瓢盆的货色;因为一是因为本人嫌麻烦(其实本质上应该是懒吧),二者本人不挑食,酸甜苦辣咸照单全收;人家说,嘴馋的人才会成为美食家或者大厨,嘴不馋说明不爱好美食,既然这样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不喜欢做饭了,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嘛。如果内心没有需求,往往没有动力去做事情,勉强去做了也不会做好,这正是对我做饭的写照。在国内的时候吃食堂吃盒饭或者去小店吃面,成了一种习惯,想吃什么了就去了,人家对你客客气气的,价钱也不贵,皆大欢喜。出了国,首先是不方便了;虽然我对什么汉堡披萨通心面来者不拒,说不上有多喜欢,但绝对是可以连吃好几顿都不用皱眉头的;但是都在四里八乡的,去哪都得开车才行,更何况人家还有营业时间。下馆子,所谓的花旗馆子也多是全国连锁店;有时候馆子跟快餐店的区别就只是馆子把汉堡们装在盘子里端上来,快餐店只是用纸包一下。并且价钱还不公道,并且还要付小费。虽然在花旗也有几年了,小费也基本上算是习惯了,不过从心眼里还是有点不平衡。要不是担负着发展的任务,俺也去端盘子[注:读书还是端盘子是不同国家的发展模式,读书喻为发展自身文化科技有比较完备的自主工业能力;端盘子喻为甘心为人打工做别人加工厂不图自身发展的]了。出国之后变小气了,主要的变化之一就是体现在吃上了。在国内的时候,不会什么东西都拣着最便宜的买;在花旗却是基本上都是拣着便宜的买了。去快餐店从来不买套餐,从来都是拣最便宜的汉堡买,口味倒是其次了,重要的是要填饱肚子;去所谓的馆子点,首先看的是价钱,其次才是吃什么,很少有想吃什么就点的豪情;去吃自助,总是吃到撑得昏昏欲睡,然后一个劲自责自己怎么就这么没有出息,下次去还是外甥打灯笼。水果常吃的就是苹果,以前是香蕉,终于吃腻了。虾总是拣着最小的买,肉总是拣着最便宜的买。。。。。。也难怪同龄人在国内不少是膀大腰圆腆着肚子,而我还基本上是十来年没变的体重。好处是省了不少买衣服的钱,坏处是没有变化容易让别人审美疲劳。于是每到回国之前总是流着口水想着要吃着吃那,有时候甚至口水都流到枕巾上早上起来脸上湿乎乎的,有几次都差点以为是想念祖国激动的哭了呢。其实呢,很惭愧。最经济实惠的方法就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了。自己做饭,虽然没有经验,但也无妨,就当是另类的实验了。不过我一不爱钻研,二不看菜谱,所以做饭总是没有长进,也算是发挥稳定了。基本就是油和盐。所以我做的菜没有人爱吃,除了我自己,其实我也不是真的爱吃,只是没的选择,另外也习惯了,又加上我是个珍惜劳动成果的人,更何况是自己的劳动成果。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也过来好几年了。吃穿这种事上别太较真,吃饱穿暖就行了,要不然追求无止境,掉进去就不容易出来了。想想还有很多人23456789,自己也就知足了。知足常乐。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