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养勇敢 惹火烧身

培养勇敢 惹火烧身


          我妈妈胆子很小,怕软乎乎的虫子,怕狗,怕打雷。妈妈刚开始养育孩子还特教条,严格按书本。这两条加一块,妈妈开始了她培养勇敢的教育。我是家里第一个孩子,也就是妈妈的第一个实验品。
         在城市里住,那年头不允许养狗,所以这项列不上议程;打雷也不是常有,得有老天配合,不能经常进行教育,也就作罢。这虫子可是只要天一暖和就立马可行,不用出家门,米缸里就常有(那时的人家没有空调,一到夏天米蛾子就翩翩起舞了)。米蛾子是白白胖胖的米虫子变的,也是妈妈最怕的那种。大约按妈妈看的育儿书上说,要让孩子不怕,就得让他们从小接触。所以,记得小时候妈妈会自己站在我身后,硬着头皮尽量平和地对我说:“不怕,你去摸摸它,不会咬你的。”我就真地去摸摸一碰就卷起身体的虫子,那虫子也真的没有咬过我。于是,慢慢地我就胆子大了一些,碰过后,会等着虫子以为安全了又往前爬行时再用小手去挡住它的去路。渐渐地,我也用不着妈妈站在边上了,自己玩虫子就挺起劲的。
         从家里小小的米虫子开始,我玩到户外大大胖胖的青豆虫。在曲阜的时候,到处是农田,很容易捉到豆虫,尤其是在种着各种豆子的田里。我喜欢拎着豆虫尾部尖尖翘翘的小尾巴,看它上下左右翻腾找落脚点好逃走,或是趴在地上看它身子一拱一拱地往前爬。小时候玩具也不多,虫子就成了我特别的玩具。
六岁多时,周围的小朋友都去上小学了,我没了玩伴。爸爸妈妈去跟县城里的小学(在年龄上,县里的学校比城里的学校松多了)说了一下,我也就跟着上了一年级,是班上最小的。因为小,诸事懵懵懂懂,还比别人晚了几天去,刚上课时在班上经常管老师叫爸爸、妈妈,引得同学哄堂大笑。另外,就是不守纪律。难得我能一动不动地坐满一节课,评语中千篇一律都是上课说话、做小动作、不注意听讲之类的。课间休息的十分钟真是如出笼的小鸟一般。
         这天,在下课的时候我从教室边的田里又捉到一条胖胖的豆虫,捂在手里带进了教室,悄悄地放在了课桌的抽屉里。豆虫不会叫,本来是安全的,无奈我在课堂里百无聊赖,一心想去看看虫子爬哪儿去了,心里倒象有条虫子在爬。最后,实在忍不住了,趁老师往黑板上写字时,低头把虫子拎到眼前玩。这下可好,勾得我同桌的一个豁嘴的小姑娘也把头凑了过来,俩人低头小声地玩得正高兴,忽听老师炸雷一般的怒吼声在头顶响起,吓了我俩一大跳!就在惊吓中我们抬头的一瞬间,老师已从我的手里把那只大豆虫抓过去,顺手就扔出了窗外。不记得因此被罚,却记得好伤心地下课去窗外到处找那只虫子,垂头丧气地不得而归。
         一年多后,回到城里,表面上是个怯怯的转学小女生,不起眼地坐在边上。却在一次课间的男女生混战中让所有的男生另眼相看。
         那时,刚有男女有别的概念,但还没有发展到互不搭理的冷战阶段,只是男孩一拨,女孩一伙地各玩各的。男生还常常用各种小动作来招惹女生。有一次一个非常淘气的男孩捉了一只柏树上常挂着的叫“吊死鬼”的虫子(这种“吊死鬼”比槐树上常见的那种小小、绿绿的要大得多,还是黑色的),拎在手里追着女生跑,吓得一群女生尖叫着四散逃开,后边一帮男生兴奋地哈哈大笑。那个男生越发得意,干脆把那“吊死鬼”往女生堆里扔。就在女生惊叫着要躲开时,我一下子伸手接住虫子,在所有人还没有回过神时,我已出手将“吊死鬼”扔了回去,不想歪打正着掉进了那个得意忘形正张嘴大笑的男生嘴里!
         从此,再没有男生敢在我面前呈这份能了,一句话,把他们给镇了!
         到此,妈妈的勇敢教育应该说是大获成功,可以坐享其成,凡遇虫子当道就让照书本调教出来的大胆女儿出来清理即可。但万万没想到的是有一天这项成功却成了自己和女儿“斗争”的死穴。
         也许是得意于自己勇敢教育的成功,也许是天真的妈妈从没想过在孩子面前暴露自己的弱点有什么不妥,简而言之,妈妈告诉我们她最怕软软的虫子,并说就是因为她害怕才锻炼我们不要怕。当时没往心里去,挺高兴自己也有比妈妈强的地方。这天,忘了为什么,和妈妈在家里抢一件东西,妈妈手快,拿在手里就跑,我左绕右追,好一会儿也没抢到,就在有些懊丧泄气时,忽然电闪雷鸣般心中一亮,不追了!回身我就直奔米缸,抓出一条米虫子不急不忙地踱到妈妈面前,一手亮出上下扭动的米虫子,一手伸向妈妈,说:“投降给我吧…”,果不其然,手到擒来!
         现在,轮到我教育自己的孩子了,总结妈妈的经验还是颇有可取之处的。从抓院子里的蚯蚓开始,我也鼓励在安全的前提下,让孩子对自然有兴趣,不要怕虫子,但我绝不会过早地让我的孩子知道我怕什么!对他们来说,妈妈是勇敢的人,这就够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