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空袭
德国空军为什么突然放松了对皇家空军的压力至今仍无定论。也许是因为德军最高统帅部认为皇家空军的主力已经被消灭。另外一种说法是,8月25日皇家空军对柏林的空袭——在时间上正好是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到访的时候——激怒了希特勒,促使希特勒作出了报复性的决定。
其实皇家空军此次空袭本身只不过是对德国空军一架迷途轰炸机的报复性反应,这架德军轰炸机误将炸弹投在了伦敦东区。然而,对柏林的空袭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战争期间,皇家空军一直在对德国进行着小规模的空袭。最大的一次是在1940年11月8日,英军派出了169架双引擎轰炸机对柏林实施轰炸,结果损失21架。从军事的角度看,英国的空袭没有任何效果。以当时的技术在夜间击中目标几乎是不可能的,11月份的这次空袭仅炸死11人。
不管是因为何种原因,德国对英国城市的空袭于9月7日开始,首先是在当天日间对伦敦进行了轰炸。这次空袭中,德军派出了300架轰炸机、600架护航战斗机,行动相当成功,整个伦敦码头一片火海。
9月15日,德国空军没有实施其惯用的旨在迷惑英军雷达和地面指挥系统的干扰性攻击——可能是认为皇家空军已经没有战斗力了。然而,皇家空军却严阵以待。
暂停对军用机场的直接攻击给了驻守南部的皇家空军补充战斗机实力的机会。对伦敦的空袭特别为第11航空队的战斗机升空提供了时间上的保障,使帕克将军可以采取双中队联合行动战术,而利-马洛里将军的第12航空队甚至组建了更大规模的飞行编队。9月15日,德国空军遭遇了大批英军战斗机的拦截,至当日结束时,德军损失了60架飞机。自9月7日以来德国空军损失的飞机总量为175架,而所有这些飞机都是被德军认为已经被击败的皇家空军击落的。两天后,随着希特勒将目光转向了苏联,“海狮”行动被无限期推迟。
德国空军开始转入夜间攻击,只要气象条件允许,最多时甚至出动400多架轰炸机对伦敦进行狂轰滥炸。这种空中攻击行动一直持续到11月中旬。与战前有关空袭理论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这种被英国民众称为“闪电战”的空中攻击,并没有在英国普通民众中间造成恐慌,更没有摧毁这个国家的斗志。进入深冬以后,这种攻击出现了一段时间的暂停,但在进入新年之后重新恢复。在持续至5月底的进攻中,德国空军轰炸机还对利物浦、伯明翰、普利茅斯和布列斯托尔等城市进行了空袭.
把战争引到德国去
“不列颠空战”是德国军队遭受的第一个重大挫折。即使是在实力大为削弱的情况下,英国人民反对希特勒和纳粹分子的坚定立场也始终没有改变,可以说英国是导致德国最终失败的一股主要力量。然而,英国当时能够对德国进攻的唯一手段就是通过空中,因此,皇家空军一直保持着对德国本土的夜间空袭。
皇家空军最初的攻击目标是德国的重要工业和交通设施,但飞行员们发现在夜间进行精确导航和精确轰炸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英军下令轰炸机仅对城镇进行轰炸。英国飞行员行动后的报告通常称德国城镇燃起大火,造成极大破坏,但中立国家从德国发出的消息报道所描绘的却是不同的画面。
为了评估战役的效果,英国政府要求战时内阁秘书布特仔细校对600多张作战图片,并与飞行员报告和轰炸机司令部评估报告进行比较。布特的报告于 1941年8月公布,其结果与以前大相径庭。许多轰炸机根本没有找到正确的目标——有些甚至没有找到正确的城镇。平均每三架飞机中,仅有一架抵达了其预定目标8公里的范围内,而对于经常处于薄雾笼罩下的鲁尔工业区,接近目标的飞机仅为十分之一。在没有月光的夜间轰炸中,这一比率又下降到十五分之一。这些可怜的战果却让英国付出了700架轰炸机被毁和上千名飞行员身亡或被俘的代价。
很显然,英国需要拿出新的措施。在1942年亚瑟·哈里斯空军中将被任命为轰炸机航空兵司令后,英军的轰炸行动开始出现新的转机,进入现役的高功率四引擎新型轰炸机为英军的轰炸行动注入了新的活力。
地中海战场
虽然空中轰炸是英国能够直接对第三帝国发起攻击的唯一手段,但英军在地中海地区却非常活跃。在地中海地区,英军的主要威胁来自于强大的意大利舰队。墨索里尼于1940年6月10日对英法宣战。7月9日,完成了对驶往班加西的补给船队护航任务的意大利舰队在返回意大利途中,在卡拉布里亚海域与正准备为驶往马耳他的两支船队护航的英国地中海舰队遭遇。双方于下午3时开始展开混战,英国战列舰“厌战”号从23 700米的距离击中意大利战列舰“恺撒”号。在同类攻击中,这可谓是有史以来最远的距离了。这场战斗双方势均力敌,最后谁也没能控制这片海域。
两个月后,1940年9月13日,意大利军队在格拉齐亚尼元帅的指挥下从利比亚入侵埃及。意军以试探性的进攻与英军交上了火,最后在占领了西迪拜拉尼附近的筑垒阵地后暂停了进攻,而英军则在意军东部约121公里处的马特鲁港集结。埃及军队没有卷入这场冲突。年轻的民族主义军官们,包括纳寨尔和萨达特在内,与希特勒进行了秘密接触,希望一旦英国战败,德国能够保持埃及的独立。
英、意双方在北非对峙时,英国海军也在谋求控制地中海。1940年11月11日,海军上将坎宁安率领地中海舰队对意大利重要的海军基地塔兰托发起了突然袭击。英军21架老式的“旗鱼”双翼飞机,从“卓越”号航空母舰上起飞,用鱼雷和炸弹袭击了意大利舰队,仅以损失2架飞机的代价便击沉或严重击毁意军3 艘战列舰和2艘巡洋舰。此次攻击确立了皇家海军在地中海的决定性优势——同时,这一攻击行动也给日本海军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以至仅仅一年后,日本以同样的战法发动了更大规模的珍珠港事件。[pagesplitxx]
海上战争
漫游于大西洋深处、不断袭击英国海运船只的德国U型潜艇舰队是二战时期危及英国生存的最大威胁。1939年,英国一半的食物来自海外,战争工业所需原材料的三分之二依靠进口。如果德国海军能够通过攻击盟国商船阻止这些货物流入英国,希特勒可能就会赢得战争。然而,像拿破仑一样,希特勒也没有认识到海上力量的重要性。
希特勒在1936年就简要地表明了他对于海军的态度。“海军,”他说,“我们要海军干什么?我无法想像欧洲战争的成败会系于几艘军舰上。”不过,作为德国20世纪30年代大规模重振军备计划的一部分,希特勒还是提出了当时很著名的“Z计划”,即到1944年建立起一支大规模的现代化水面和水下舰队。
大西洋生命线
战争爆发时,全球大约有3 000艘远洋商船悬挂英国国旗,另有1 000艘近海贸易货船定期来往于英国沿海水域,这些运输船队总吨位达1 750万吨。在本土水域及北大西洋,这些商船通常编成船队,由4~6艘装备有深水炸弹的武装船只护航。当收到德国战舰可能在航线上出没的情报后,英国本土舰队还会派出重型军舰担负远距离的护航任务。
海运生命线至关重要。失去了海运,英国甚至无法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更不用说制造武器,可以说一旦没有了货物进口,英国连参战的资格都没有。然而,德国海军并没有做好利用英国这一弱点的准备,德国原定的海军卷入战争时间是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由于无法与英国舰队面对面地交战,德国只好采取袭击商船的做法。
“德意志”级重型巡洋舰,即通常所说的“袖珍战列舰”,是纳粹德国第一个主力战舰级,其火炮口径达28厘米。该级别舰船的设计目的只为袭击商用船,采用柴油动力,续航力极好。在战争爆发前,德国海军“舍尔海军上将”号和“施佩伯爵”号就被派到了大西洋,准备在宣战后立即投入战斗。两舰频繁袭击在中、南大西洋航行的无护航商船,并均取得了部分成功。“舍尔海军上将”号在5个月的袭击中击沉了16艘舰船,总吨位达10万吨。
然而,袖珍战列舰都是单独活动,很容易遭到强大的英国皇家海军的集中火力攻击。1939年12月,“施佩伯爵”号在南大西洋活动时,被英国皇家海军巡洋舰中队发现,最终被迫在普拉特河口自沉。德国海军的新式重型战舰并不太适合破交战。“希佩尔”级重型巡洋舰采用高压蒸汽推力,耗油量极大,也因而限制了航程。虽然如此,“希佩尔海军上将”号在1941年2月的海上之旅还是相当成功的,在西非海岸成功地拦截了一支船队,击沉7艘船,总吨位达27 210 吨。
战列巡洋舰“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瑙”号在挪威战役中击沉了皇家海军航空母舰“光荣”号,但由于其火力太轻,它们并不能算是真正的战列舰,在后来的战役中所起的作用可以说是无关紧要,由于皇家海军派老式的“R”级和“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担负护航任务,这两艘舰船在北大西洋袭击英国船队的行动中遭到惨败。
“俾斯麦”号战列舰
然而,德国海军也有值得夸耀的战舰,那就是威力强大的“俾斯麦”号战列舰。
1939年2月14日,“俾斯麦”号战列舰由德国历史上著名的“铁血宰相”俾斯麦的曾孙女剪彩下水。从建成到被摧毁,这艘巨型战列舰仅存在了9个月时间,其中8个月用于训练。1941年5月20日,在重型巡洋舰“欧根亲王”号的伴随下,“俾斯麦”号战列舰驶离了波罗的海,其任务是破坏大西洋上英国的补给线。皇家海军对这一威胁极为重视,派出了大量舰船来对付“俾斯麦”号战列舰。最初,德国海军舰船中队被英国巡洋舰“萨福克”号和“诺福克”号跟踪,随后,在冰岛附近被皇家海军威力强大的战列巡洋舰“胡德”号和新型战列舰“威尔士亲王”号拦截。
此次交火对皇家海军来说简直就是一场灾难。“胡德”号战列巡洋舰被“俾斯麦”号战列舰的主炮击中,并爆炸沉入海底,仅有3名船员生还;“威尔士亲王”号被击中并被迫退出战场。这是整个二战期间德国战舰对英国海军最为严重的打击。
“俾斯麦”号战列舰的伤损看起来很轻微。被击中的部位在吃水线下方,对其航行速度略有影响,并造成了油料的泄漏。德国海军舰队指挥官海军上将卢金斯下令“ 俾斯麦”号与“欧根亲王”号分开行动,独自返回布雷斯特港,在那里与“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瑙”号会合。现在想来,卢金斯当时应该返回挪威水域,可能还会顺路击败“威尔士亲王”号。然后,等到“俾斯麦”号战列舰的姊妹舰“提尔皮茨”号建造完毕后,两艘强大的战列舰就可携手再次在大西洋上称雄。
虽然卢金斯成功地摆脱了跟踪的英国巡洋舰,但“俾斯麦”号在5月26日上午又被一架“卡塔利娜”水上飞机发现。当时,“俾斯麦”号已经远离了英国本土舰队,即将进入友方的空中防护范围,能够对其进行攻击的只有航空母舰舰载机。从英国皇家海军“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上起飞的15架“旗鱼”舰载机对“俾斯麦”号发起了攻击,使其驾驶装置失灵。
由于无法航行,“俾斯麦”号在5月27日上午被追上并遭到了战列舰“罗德尼”号和“乔治五世”号的攻击。不到一个小时,这艘德国战舰就被英国海军 35.5厘米和40厘米口径的火炮击中。随后赶来的“多塞西尔”号重型巡洋舰对其发起了最后的致命一击。在遭受了3枚鱼雷的打击后,“俾斯麦”号开始从尾部下沉,最终连同卢金斯将军和2 192名船员一起沉入海底。
U型潜艇战
德国海军还大量使用了武装商船巡洋舰,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这些船只在设计上很像普通的商船,但在其伪装下却隐藏着重型武器。从其所击沉的船只数量来看,武装商船巡洋舰的战果并不大,而且从来也没有对盟国的制海权构成威胁。但是,武装商船巡洋舰的攻击活动却使商船极为恐慌,迫使皇家海军派出大量兵力对其进行追捕。在1941年底之前,德国武装商船巡洋舰在远洋水域的大部分行动都是成功的。
虽然德国宣传机器不断将海军的水面袭击事迹作为典型材料大肆宣扬,但德国海军却无法集中其大型军舰对盟军实施决定性的打击,零散的破交行动充其量只能对盟军起到骚扰作用。
与水面舰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德国海军的U型潜艇部队却对盟军构成了极其严重的威胁。德国海军潜艇部队司令卡尔·邓尼茨海军上将非常看重潜艇。他认为要完成对英国的海上封锁,需要一支由250艘左右或者300艘潜艇组成的舰队。根据希特勒战前的“Z计划”,即野心勃勃的纳粹海军建造计划,德国计划到 1943年建成这样一支舰队并形成战斗力。但在建成强大潜艇舰队的同时,德国还计划组建两个巨型战列舰中队,建造世界上最大的战列舰。由于德国最高统帅部偏爱战列舰,潜艇的建造计划便被置于次要地位而被推迟,而在邓尼茨看来,这是不切实际的。他认为,只有依靠潜艇,才有希望完成对英国的封锁。
邓尼茨对潜艇的认识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德意志帝国海军是最早大量使用潜艇对敌军商船进行攻击的部队,尽管当时的潜艇在构建上还比较粗糙简单,但取得了相当的成功。德国的U型潜艇对英国在地中海的贸易造成了巨大打击,而1917~1918年的无限制潜艇战几乎使英国屈服。这也是在战后签订的《凡尔赛条约》中禁止德国发展潜艇部队的一个主要原因。
尽管受条约的限制,德国还是于1922年和1927年分别在荷兰和柏林秘密建立了潜艇设计办公室。在1932年希特勒上台之前的几个月,魏玛政府就通过了包括16艘U型潜艇在内的海军建造计划。纳粹崛起后又加速了海军建造计划的实施。1935年,赫尔曼·戈林向世界宣布德国将重建武装,拒绝接受《凡尔赛条约》。希特勒还努力使英国与德国签订了《海军协议》,协议允许德国的海军力量最高达到皇家海军实力的45%。但令人费解的是,尽管英国在一战中有过受潜艇攻击的痛苦的经历,协议却允许德国潜艇部队在总吨位上与英国一致。
也就是在这一年,邓尼茨受命指挥德国战后第一支小型潜艇舰队,并开始着手训练一支新型潜艇舰队,以完成德国海军在一战时期险些完成的任务。在掌管了德国潜艇部队后,邓尼茨便确定了最适合近海及远洋作战的潜艇类型及其建造数量。
邓尼茨所确定的需求之一就是建造一种近海潜艇,于是,TypeⅡ型潜艇迅速投产。实战表明,TypeⅡ型潜艇身手灵活,机动性强,可以在25秒钟内急速潜航。由于艇体小,易于操纵,很快就赢得了“独木舟”的绰号。但是,体积小和武器负载轻同样也影响了其远洋作战能力,因此,1941年德国停止了该型潜艇的生产。
在大西洋海战中,德国使用的主要是TypeⅦ型潜艇。像TypeⅡ型潜艇一样,TypeⅦ型潜艇最初是打算用于对芬兰作战的,建造于1930年。该型潜艇的生产数量很多,到战争结束时,超过了800艘。虽然德国打算将这种潜艇用于远洋作战,但为了在条约限制内最大限度地生产该型潜艇,其体积相对受到了限制,这反而增强了其灵活性和快速潜航的能力。
和当时大多数潜艇一样,TypeⅦ型潜艇的动力装置在水面航行时采用柴油发动机,水下时则使用电池驱动的电力发动机。在柴电驱动时,TypeⅦ型潜艇的速度可以达到17.5节,对缓慢行驶的商船队实施包围绰绰有余;但在水下行驶时,其航行速度最快只能达到5节,而且以此速度行驶仅能维持几个小时。TypeⅦ型潜艇携带11~14枚鱼雷。早期生产的该型潜艇还装备有一门甲板炮,而在战争后期,甲板炮常常被作用更为突出的重型防空炮所取代。
体积更大的TypeⅨ型潜艇是按照远洋作战要求设计的。早期生产的TypeⅨ型潜艇的航行距离就较远,可以在南半球作战,常常在南大西洋巡弋。后期生产的型号航行距离进一步增加,可以在不需要再加油的情况下到印度洋,甚至太平洋活动。其艇员居住条件也得到了改善,适于进行长期活动,所携带的鱼雷数量为 22枚,大约是TypeⅦ型潜艇的1.5倍。尽管如此,艇员们还是偏爱体积更小的TypeⅦ型潜艇,因为小潜艇下潜速度快,水下机动能力强。体积较大的TypeⅨ型潜艇紧急下潜要用40秒的时间,极易遭到空中袭击。
猎食英国运输船
直到1939年夏,希特勒还在宣扬德国海军没有卷入战争的危险。当时,邓尼茨属下仅有46艘作战潜艇,其中一半以上是只能在近海航行的“旱鸭子”,即TypeⅡ型潜艇,这些潜艇主要用于训练。
战争爆发后最初的8个月里,德国潜艇针对英国主要补给线的攻击行动很少——所有行动几乎都是针对那些脱离船队行驶的单只舰船。而且,在挪威战役期间,为了保证在北海的作战行动,德国甚至撤回了在大西洋活动的所有潜艇。
这种情况后来发生了改变。在两次大战期间,邓尼茨发展了艇群攻击战术理论。在掌管希特勒的潜艇部队以后,他对“狼群战术”概念进行了试验:这是一种在远洋中以潜艇群进行协同攻击的战术概念。邓尼茨提倡的另一项潜艇作战技术是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学到的,即在夜间从水面上发起攻击可以获得最好的效果。 1939年,他出版了一本书,书中详细介绍了这些战法——包括小轮廓的潜艇在夜间航行时如何不易被发现,20世纪30年代的潜艇在水面航行时可以达到比商船平均航速高出很多的速度等。遗憾的是,在英国似乎没有人注意到这本书。
最初的宣战区向西延伸到冰岛以西约800公里处。战争最初数月里,德国潜艇的战果相当可观,主要攻击对象是单独驶往英国的商船。德国潜艇指挥官比较担心的是英国的驱逐舰,因为这些舰船装备有Asdic水下声纳系统,可以探测到水下航行的潜艇的距离和方位。但是,英国并没有足够多的反潜驱逐舰,而且永远也不会有,因为英国正在大量生产可担任反潜任务的小型护卫舰及轻型巡洋舰,以取代反潜驱逐舰,而这一生产计划要达到大批量需要几年时间。
由于缺少护航舰只,在英国至加拿大主要航线上航行的船队仅能在起点和终点两端各15个经度线的范围内受到护航舰只的保护。由英国出发的空船只能被保护至冰岛以西约500公里处,在那里护航舰只将遇到驶往英国的装满货物的船队,并转而为其护航。在大西洋中部,运输船队没有护航保护,而这也正是德国潜艇指挥官所谓的第一个“快乐时光”的开始。
运输船队的危机
德国最初对攻击运输班轮所持的顾虑已经消失。由于盟国商船有了护航,安装了武器,并且受命在适当时机可以撞击德舰,因此,德国海军认为,无限制攻击政策是合法且公正的。邓尼茨海军上将警告进入战区的任何国家的舰船都可能遭到攻击,无论交战国的还是中立国的。战争初期,盟国船运在海上的巨大损失与造成这种损失的德国潜艇在数量上完全不成比例。一时间,在海上行走的船只锐减,很少有超过一打的时候。
法国战败以后,在中大西洋作战的德国潜艇进一步增加。德国潜艇不必再走穿越北海和绕行苏格兰这条狭长的通道。德国潜艇现在可以以法国大西洋沿岸大量的混凝土加固的潜艇船坞为基地,从那里,德国潜艇能够更快地抵达其巡逻水域,可以在阵位活动更长时间。不过,这条航线虽短,也存在一定危险。要抵达运输航线,德国潜艇必须通过比斯开湾。在水面上航行能够迅速进入战斗,但要冒被英国远程飞机攻击的危险,因此,在白天,德国潜艇通常都下潜航行以避免受攻击。
更大的威胁来自于柏林。德国的造船计划仍偏重于大型战舰,而U型潜艇,不管多么成功,仍处于次要的优先地位。结果,德国潜艇入不敷出,以至于1941 年2月仅有22艘潜艇具有实际的作战能力。在1940年的7月和8月份,27艘意大利潜艇抵达了波尔多。但是,意大利潜艇的设计并不适合作战,两国军队的处事风格也相互冲突。在意艇抵达后的头两个月里,意大利潜艇仅击沉1艘盟国舰船,而德国潜艇却击沉80艘。
盟国在加拿大和英国西海岸的空军基地只能保证皇家空军海岸司令部在航线两端为运输船队提供反潜巡逻,在航线中部则无此能力。因此,一旦运输船队到了大西洋中部,它们只能自我保护。为了躲避打劫的狼群,英国船队在通过大西洋时都尽可能地选择最北侧的航线。船队为了摆脱德国海军影子潜艇的跟踪,在夜间行驶时还不断改变航线,按照Z字形航线行驶。
德国潜艇舰队的作战行动由威廉港控制,邓尼茨在柯内维尔也设有前沿司令部,以监督布列塔尼半岛海岸洛里昂海区的作战行动。德国海军对其潜艇部队的控制非常严格,时刻保持着无线电联系。
在没有空中攻击威胁的白天,德国潜艇通常以20公里宽的间隔集结成不同规模的艇群,并等候在运输船队可能经过的航线上。这些艇群通常以海盗、著名战役、德国地名或挪威神话人物的名字来命名。一次作战可以投入多个艇群,比如在将SC52号护航运输船队赶回新斯科舍港口的行动中,就有“摩德布雷尔”、“ 赖斯狼”和“施拉格托德”3个艇群20艘潜艇参战。
在发现运输船队后,邓尼茨首先派一或两艘潜艇前去“盯梢”。这些潜艇尾随在船队后面,将船队的行驶路线和行进速度报告给德国潜艇司令部。这些位置报告再被转发到在大西洋活动的作战潜艇,然后,这些“狼群”开始集结,做好猎食的准备。这一整套程序会产生大量的无线电通讯,而正是这些无线电通讯最终导致了德国潜艇战的失败。不过,在德国密码被破译及定向设备得到改进之前,邓尼茨的这套作战程序一直在高效地运转着。
第一次攻击行动是从水下发起的,但德国王牌艇长们很快发现夜间水面攻击效果更好,他们认为潜艇的轮廓低,容易躲开搜索,而且德国潜艇的速度比大部分护航舰只都快。不过,更多稳重的艇长仍坚持潜水,成扇形展开,对商船队进行鱼雷攻击。
在战争早期,运输船队的护航兵力较少。德国第一批发起攻击的潜艇往往会将护航舰只的注意力引开,而随后赶到的“狼群”可以安全地对毫无保护的商船发起宽弧面围攻。耐人寻味的是,在高性能雷达在护航舰只上广泛部署之前,德国潜艇在潜航时反而更容易被探测到。这是因为,当时的护航舰船都装备有ASDIC探测设备,而这是一种利用声波探索水下潜艇的专有设备,对水面目标却不起作用。
SC7号护航运输船队
德国“狼群”猎食SC7号护航运输船队的行动可以说是一次最具破坏性的攻击行动,奥托·克雷奇默、约阿希姆·舍普克、恩德雷斯和弗劳恩赫姆等率领的王牌潜艇均参加了此次攻击行动。
SC7号护航运输船队由34艘舰船组成,于1940年10月5日由加拿大新斯科舍启航,由一艘小型反潜护卫舰护航。10月16日,该船队在冰岛以西 800公里处与另一艘小型反潜护卫舰和一艘“花”级新型轻巡洋舰会合。同样担负值班任务的还有一艘德国潜艇,这艘潜艇迅速地将所有相关的情况发送到德国指挥部,并在一个月光明亮的夜晚对船队中两艘舰船进行了鱼雷攻击,随后迅速撤离。担负护航任务的舰船为了搭救幸存的船员,落在了船队的后面,这是没有经验的表现。船队在毫无护航保护的情况下继续行驶,直到次日晚上,另一艘德国潜艇击毁了第三艘商船后才停止行进。至10月18日黄昏时分,担负护航任务的两艘小型反潜护卫舰和一艘轻型巡洋舰赶上了船队,重新为剩余的31艘舰船提供护航保护。然而,就在不远的地平线处,由6艘U型潜艇组成的德军巡逻群正列队恭候。德军潜艇指挥官们已经得到了准确情报,对其猎物的抵达时间和地点了如指掌。在这些德军潜艇指挥官中,有两位是著名的王牌艇长,即率领U-100号艇的约阿希姆·舍普克和率领U-99号艇的奥托·克雷奇默。
午夜刚过,德军便展开攻击,海面上一片混乱,一直持续到天亮。这种混乱中充满了这支不幸的运输船队的死亡和毁灭,也充满了德国潜艇士兵的兴高采烈。舰船燃烧、爆炸、下沉的场面随处可见。有的舰船下沉缓慢,好像很疲倦的样子,海水一点点地舔食着船舷,直到最后一口将船只吞没;还有的舰船从中间破裂,船的一部分悬浮在海面上,直到船内的空气漏完,才急速下沉,没入海中。被炸得身首异处的“塞德戈普尔”号汽轮,最后破开水面沉入海中,就好像德国U型潜艇进行紧急下潜一样,其螺旋推进器却仍在空中旋转。
护航舰除了搭救幸存者之外几乎无能为力。舰上装备的声纳毫无用途——德国潜艇是从海面上发起攻击的——而取代它的雷达尚未在护航舰上安装。到次日上午,运输船队已经被打得支离破碎,34艘舰船最终只有12艘抵达了目的地——而这还是因为克雷奇默及其下属要去捕获更大的猎物,而掉头离去,他们获悉另一支船队,即HX79号护航运输船队,正在驶抵该海域,等待他们去攻击。在对HX79号护航运输船队49艘舰船的袭击中,德国潜艇又取得了击沉12艘、击中 2艘的战果。
盟国的对策
潜艇战的情况并非完全一边倒。如果德国潜艇被盟国发现,就会发生类似猫和老鼠的死亡游戏。在这场游戏中,潜艇因其水下航行速度慢和潜航距离有限而处于明显的不利地位。潜艇兵时刻留意着周围是否有敌方声纳发出的“砰—砰—”的回声。在遭到跟踪时,如果依靠电力发动机提供的最大速度前进或快速改变航线等方法仍不能摆脱追踪的话,潜艇将会隐藏在水底不动,以此试图摆脱敌人,然而,通常这样也摆脱不了追击,潜艇兵们不得不聆听驱逐舰从头顶驶过并投下深水炸弹的类似特别快车驶过的可怕声音。深水炸弹雷鸣般的爆炸声将会冲击潜艇。如果在潜艇附近爆炸,将可能震碎潜艇内的各种仪器盘,震开艇内的各种阀门,使潜艇处于一片漆黑之中。
一些勇敢的艇长甚至会将潜艇下潜到战前安全深度50米以下。当潜艇下潜到甚至超过通常允许的最大深度150米时,艇体会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嘎嘎作响。 1939年,奥托·克雷奇默的U-99号艇为了逃脱一次深水炸弹的精确攻击,下潜深度甚至超过了210米。这一冒险还是值得的,因为战争初期英国的深水炸弹爆炸的最大深度设定在150米。如果德国潜艇走运的话,护航舰可能会失去它们的搜索目标,或者被迫放弃攻击而赶去阻止德军对运输队其他部分发起的袭击,这时潜艇就可趁机潜逃。
攻击的效果通常是将德国潜艇远远甩在船队的后面。在潜艇遭受的损失不是太严重的时候,潜艇会在一或两个小时之后爬升至潜望镜深度。但要想再赶上船队靠水下航行是不可能的,因此,只要有可能,艇长就会将潜艇浮出水面行驶,利用潜艇较快的水面航行速度追赶船队,准备在次日晚再次发起攻击。一旦鱼雷用完,潜艇指挥官通常会受命继续跟踪船队,在接到返回的命令之前,负责发送船队的位置报告,以便其他潜艇赶赴现场展开攻击。
战争初期,德国潜艇经常靠水面航行,并以此取得了相当战果。然而,在水面的潜艇的最大威胁是来自空中的突然攻击。随着战争的进展,在日间靠近盟国空军基地的海区行驶时,越来越多的指挥官倾向于水下行驶。既便如此,仍有许多潜艇遭到突然袭击。
一个训练有素的潜艇驾驶员可以在20秒内将一艘TypeⅦ型潜艇迅速下潜,舰桥上的守望人员只能从梯子上一跃而下。轻伤是经常性的,有时甚至出现严重问题。U-451号潜艇为躲避英军飞机攻击进行紧急下潜时,其主任参谋官被意外地留在了舰桥上,后来被英国军舰救起。而潜艇和潜艇上的其他乘员却遭攻击永远留在了海底。
整个1940年,德国潜艇的损失量超过了新潜艇的生产量;至1941年1月,仅有22艘潜艇具有作战能力:略低于1939年9月时的作战潜艇数量。虽然如此,在1940年7月至冬季恶劣的天气到来这段时间内,德国潜艇仍然取得了不错的战果,尽管盟国增加了护航力量。至1940年12月,德国潜艇击沉了 520艘船只,总吨位达217万吨。如果不是德国的鱼雷可靠性差,被击沉的盟国船只还要多得多,而德国鱼雷的性能直到1941年后期才得以改进。
时来运转
1941年12月,随着希特勒的对美宣战,大西洋海战也发生了巨大转变。邓尼茨早就预料到了主人的这一决定,并提前48小时向美国海岸派遣了5艘TypeⅨ型潜艇。但是,邓尼茨的潜艇部队现在却面临着新的挑战:他们击沉盟国商船的速度必须高于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力量的造船速度。对美宣战最初的一段时期,德国潜艇迎来了第二个短暂的“快乐时光”。美国对德国潜艇的威胁反应迟钝,对单独行驶的商船没有及时保护,在适当的护航体系建立起来之前,德国潜艇一直在美国东海岸横行肆虐,造成了重大破坏。在美国海军建立了完善的护航体系后,德国的TypeⅨ潜艇就向下转移到了加勒比海和墨西哥湾活动,在这一地区对来自得克萨斯州和委内瑞拉的重要运输油轮进行了肆无忌惮的攻击。
尽管对盟国来说前景似乎很暗淡,但形势已开始转变。1940年12月,盟国运输船队的损失非常严重,以至于英国面临着因饥饿而被打败的危险。只有迅速采取果断措施,才能阻止灾难的降临。盟国需要更多的护航舰船,需要更好的探测设备,以便为运输船队提供更严密的保护。幸运的是,盟国刚好及时地采取了这些措施。
一年后,随着德国入侵威胁的消除,英国快速护卫驱逐舰得以从本土水域解放出来。越来越多的小型护航舰船离开了码头泊位,担负起护航任务。而最为重要的是,英国科学家们取得了重大突破:他们发明了一种实用而高效、全时制、全天候的机载雷达,能够探测到在水面航行的德国U型潜艇。德国潜艇的“快乐时光”即将走到尽头。
不过,这一点在当时是很难看出来的。1941年,德国海军对盟国运输商船的屠戮令人恐惧。而1942年情况更加恶化:1 664艘船只——将近726 万吨——被击沉。而且,德国潜艇的作战实力也在迅速上升:从1月份的91艘上升到了12月份的212艘。正如丘吉尔后来所言,“1942年的潜艇战是我们最大的不幸。”
战后,丘吉尔宣称,只有一件事真正令他担心,那就是大西洋海战。英国政府和皇家海军的担忧、定量配给带来的广泛影响、诸如SC7号护航运输船队被残杀的故事,所有这些都给人们留下了永远难以磨灭的印象。
然而,这种描述容易令人误解。对于每一个遭到截杀的护航运输船队而言,如SC7号运输船队,船队中的许多舰船最终还是抵达了英国,而且没有受到严重损失。至1941年12月,英国派出了大约900个运输船队,而12 000艘船只返回了英国,被德国潜艇击沉的不到300艘。还有,到这个时候,德国战前训练的潜艇兵的精英大都已葬身于大西洋海底,躺在已被打碎的“铁棺材”内。能够长久坚持战斗的王牌艇长所剩无几。普里恩和基斯克在3月份被盟军击毙,克雷奇默也被俘。
尽管有些船队遭到了重大损失,但大部分船队还是以较小的损失成功地通过了大西洋。1941年期间,盟国对大西洋实行全程护航逐步成为可能,这主要是因为加拿大皇家海军扩展了其护航范围。盟国在比斯开湾采取的防止德国潜艇经过的持续空中攻势也获得了显著回报。现在,德国潜艇在攻击运输船队时,还往往会遇到护航航空母舰提供的区域空中保护,而在威胁出现后,盟国巡洋护航群也会迅速增援,强化对船队的近距离护航。
盟国的胜利
1943年3月,德国潜艇战达到高潮。盟国仅在该月损失的船运吨位就超过了453 000吨,不过,此后就轮到德国潜艇遭受痛苦了。5~8月间,德国有98艘新潜艇服役——但却损失123艘,而每损失一艘潜艇就意味着一批训练有素的艇员的死亡或被俘。
尽管损失率如此之高,而且盟国还不断通过轰炸来破坏德国的建造计划,德国潜艇的总实力仍保持在400艘以上,直至大西洋海战结束。但其在北大西洋上的成功率却大幅度下降:1943年击沉盟国463艘舰船,而1944年仅132艘。有人认为,盟国在大西洋海战中的胜利是西线战争中唯一的最为重要的战役胜利。其实,这是一场不相上下的战争;虽然德国潜艇击沉盟国商船的数量仅相当于其潜艇总量的三分之一,但德国的潜艇战却使盟国付出了约1 300万吨船运的损失。此外,德国潜艇还击沉了158艘英国战舰及27艘美国海军战舰。
然而,不仅盟国遭受巨大的损失,德国潜艇也付出了同样的代价。潜艇兵也许是战争中最危险的一种职业了。在1935~1945年间,德国生产了 1 100多艘潜艇,其中863艘出海担负了作战巡逻任务。在作战中损失的潜艇共计754艘:27 000名潜艇兵死亡,死亡率为85%;另有5 000 名潜艇兵被俘。这些注定要毁灭的第三帝国的斗士甚至还没有那些被送往集中营的人们的生存机率大。
巴尔干半岛和克里特岛
1941年春,希特勒想做的最后一件事就是摆平巴尔干半岛,为他蓄谋已久且即将付诸实施的入侵苏联行动做最后准备。然而,他的盟友——意大利独裁者墨索里尼——却正陷入严重的困境之中,需要德国军队和飞机去帮助他渡过难关。
希特勒的计划在实施中遇到了预想不到的困难。南斯拉夫人反对纳粹的立场招来了德国的入侵,最初,德国国防军似乎是不可阻挡的。但是,随着希腊人顽强地抵抗,德国在巴尔干半岛的作战规模扩大化,不久,德国在巴尔干半岛便陷入了激烈的游击战之中,这大大牵制了德军在其他地区急需的战争资源。英国的干涉企图使形势进一步恶化(虽然英国的干涉努力最终失败了)。德国在克里特岛上演了空降战役,造成了大英帝国的另一场失败。
巴尔干燃起战火
挑起巴尔干战争的罪魁祸首主要是墨索里尼。这位意大利领导人最初曾是欧洲法西斯主义的领袖级人物。然而,随着纳粹分子紧紧地团结在德国周围,他的声望迅速被希特勒淹没。希特勒的军事胜利使德国在轴心国同盟中居于领先地位,出于嫉妒,这位意大利领袖决心去开拓属于自己的疆界。
意大利过去军事冒险行动的攻击对象主要是那些无抵抗能力且没有盟友帮助的国家。利比亚、阿比西尼亚和阿尔巴尼亚就是这样被并入了他所谓的后时代罗马帝国版图,意大利实现这些目标只付出了较小的代价,即仅仅受到了老而无用的国际联盟的严厉批评。墨索里尼对盟国宣战是在法国战败已成定局的情况下才宣布的,因此有些漫画家将其描述成纳粹狮的投机取巧的走狗。尽管这样,不像它的战无不胜的德国国防军盟友,意大利军队在法国南部遭到了法国军队的阻击,遭受了羞辱性的挫折。为挽回颜面,墨索里尼决定寻找一个比较容易的目标,独立发起一次入侵行动。在意大利军队开始行动之前,他故意没有通知希特勒。
1940年10月28日,意大利入侵希腊。让墨索里尼没想到的是,希腊军队是一个非常难缠的对手,不像意军在20世纪30年代曾经击败过的装备落后的非洲部落士兵那样。当年冬季,希腊军队不仅成功地抑止了意大利的入侵,而且还于12月份发起反击,将意军赶回阿尔巴尼亚,并攻入阿境内80公里。墨索里尼入侵希腊的行动令希特勒大为恼火,这不仅是因为墨索里尼在这件事上明目张胆地无视德国的意见,还因为意军行动的失败将对德国长远计划带来负面影响。但是,希特勒不能丢下墨索里尼不管,这一点很快就得到了证实。要解救墨索里尼必须采取军事行动,政治斡旋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德国的卷入
希特勒已经制定了穿过保加利亚占领爱琴海东北海岸的作战计划,目的在于当发起对苏进攻时,确保南翼的安全。这一行动代号为“马里塔”,它还包括对付希腊抵抗的作战预案。为预防德国不能劝说雅典政府接受让德国占领其北部的建议,“马里塔”行动还列入了在必要时征服整个希腊大陆的计划。
但是,希特勒希望他能够与希腊独裁统治者梅塔克萨斯将军之间达成某种盟约,避免发生实际的战争。他希望能够和平占领,类似占领罗马尼亚和匈牙利领土一样。他还希望能够和平解决与南斯拉夫间的问题。甚至在战争开始前,德国就打算用飞机和大炮来换取南斯拉夫全部的铜产量以及大量的铅和锌。1940年11月 27日,希特勒在贝希特斯加登接见了南斯拉夫外长,建议南斯拉夫明确地站在轴心国一边。
自1940年秋季以来,德国根据条约规定,不断地将军队派往匈牙利和罗马尼亚。至1941年2月,派往两国驻扎的德军已超过65万人,这些部队主要是为了确保计划于5月份发起的对苏进攻的南翼安全。
为了对正在与意大利进行苦战的希腊采取必要的行动,希特勒威逼保加利亚和南斯拉夫签订了三边条约。条约同意德国陆军元帅李斯特率领的第12集团军借道两国对希腊进攻。
保加里亚被迫同意德国国防军无条件过境,德国军队开始在保希边境上的梅塔克萨斯防线对面集结。但是,从保加利亚发起攻击将使入侵行动的攻击正面相对较窄,从而便于希腊人准备和抵抗。为此,纳粹分子对南斯拉夫政府威逼恫吓,使其同意德国军队过境攻击希腊。
英国部队已开始在希腊登陆。在两个英联邦步兵师、一个装甲旅和皇家空军“飓风”式战斗机的支援下,希腊人民准备迎击即将到来的入侵。3月19日,希特勒限南斯拉夫在5天之内作出决定,同意保持中立,并解除亚得里亚海沿岸武装。希特勒非常清楚地表示,如果南斯拉夫拒绝签署该协议,南斯拉夫的处境在非常逼近的将来将会变得越来越艰难。3月25日,南斯拉夫外长在条约上签字。签字仪式毫无喜庆之意,希特勒甚至将其比作葬礼。
仅过了48小时,希特勒的计划就被破坏了。走强硬路线的塞尔维亚军官们以年轻的彼得国王的名义发动了一场军事政变,推翻了他的叔叔摄政王保罗。当政变的消息传到希特勒耳中时,他的第一想法是这是一个笑话。但这种表情马上就消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愤怒。他中断了德国国防军指挥官会议,并在几小时之内向他们发布了新的、明确的命令——毫无疑问,一场惩罚行动即将开始。“元首决心已定……作好毁灭南斯拉夫的一切军事准备,作为一个国家……从政治上讲,对南斯拉夫进行毫不留情的打击尤为重要。德国空军的主要任务是尽快发起攻击……以波次进攻摧毁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
对南斯拉夫的攻击
以德国空军轰炸机和俯冲轰炸机攻击为先导,冯·克莱斯特率领第14装甲军团向贝尔格莱德发起了攻击。与此同时,党卫队的一个精锐旅——“警卫旗队”师和第9装甲师越过马其顿向斯科普里(南斯拉夫东南部城市)推进。德军的攻击在棕枝全日(复活节前的星期日),即1941年4月6日,以德国空军的狂轰滥炸开始。清晨5时30分,飞机在头顶盘旋的轰鸣声将贝尔格莱德市民从睡梦中惊醒。其后半小时内,炸弹雨点般在火车站、皇宫和泽蒙机场落下,南斯拉夫空军停在该机场的飞机大部分来不及起飞就被摧毁了。一整天,攻击持续不断,贝尔格莱德市中心化为一片瓦砾。至次日晚,贝尔格莱德市内共有17 000人死亡,大火肆虐不止。
与此同时,在贝尔格莱德以南约800公里处,德国空军轰炸机的轰鸣声也在希腊比雷埃夫斯港上空响起。不久,德国轰炸机在港湾入口处投下水雷。随后,向港内舰船和货栈发动了集束炸弹攻击。
“弗雷泽”号潜艇就是这次空袭的一个牺牲品。当时它正停泊在主码头上,一枚炸弹落在艇上并爆炸,引爆了贮藏在货舱内的276吨炸药。震耳欲聋的大爆炸摧毁了整个港口,甚至远在12公里以外的雅典城内的门窗都被震碎了。
再说南斯拉夫,国家已经沿着1914年以前的边界线分裂开来。在贝尔格莱德遭受轰炸而处于一片火海之时,两个克罗地亚师发动兵变,并脱离南斯拉夫建立了克罗地亚共和国,在萨格勒布大开城门,欢迎德国人进入。南斯拉夫政府于4月14日要求停战,南斯拉夫落入纳粹铁掌之中。尽管如此,南斯拉夫的游击部队仍一直坚持着武装反抗纳粹占领军的斗争,直到战争结束。
在希腊的战斗
德国设想从两个主突方向对希腊发起攻击。由纳粹党卫队和装甲部队组成的联合部队将沿着阿尔巴尼亚边界向南推进,而与此同时,由李斯特率领的第12集团军将突破或迂回过希腊的防线,对马其顿地区发起攻击。一支小规模的部队将同时对土耳其沿岸的希腊岛屿实施一系列登陆作战。攻击于4月6日发起,首先是第 12集团军的三个军从保加利亚发起攻击,其所属第30和第48军突破希腊防线后,矛头直指爱琴海。沿东海岸部署的一个英军装甲旅奉命后退。包括第5装甲师和纳粹党卫队警卫旗队在内的德国第40军在通过南斯拉夫南部地区后,也于4月10日在莫纳斯提尔地区越过南希边界。
空中力量是战斗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希腊人对德国空军束手无策,而英国所能提供的飞机也极其有限,聊胜于无而已。盟军日间的任何行动都在德军的严密监控之下,稍有动作,德军“斯图卡”式俯冲轰炸机就会穿越地中海晴朗的天空,轰鸣而至。德军战斗机也加入了攻击,甚至轰炸机还用机枪对盟军公路运输车队进行扫射。情况极其糟糕,驾驶员们甚至一听到德军飞机飞来的声音便弃车而逃。
盟军地面部队投入作战后,其作战阵地不断遭到德军的狂轰滥炸。通讯中断,大炮和反坦克阵地被摧毁,油料和弹药无法运达,伤员也不能及时后撤。与此同时,与希特勒的入侵相呼应,意大利军队也发起了新一轮攻势。意大利驻阿尔巴尼亚部队得到了再补给和重新装备,而希腊军队的后勤状况却没有得到任何改进。由于在武器装备和数量上均处于劣势,再加上德军在希腊北部的大举入侵,希腊军队开始退让。
希特勒的第27号指令要求在拉里萨方向形成突破,对盟军部队实施包围。拉里萨是奥林匹斯山以南地区重要的公路枢纽,品都斯山脉东部地区所有南北走向的交通都要经过这里。德军第5装甲师沿公路推进,另外两个山地师从翼侧迂回,对处于谷地中的英军防御阵地进行包围,这一计划差一点就获得了成功。
4月12日,英军指挥官威尔逊将军在获悉德军将从东部对其实施翼侧包围后,下令所属部队向南撤退。至14日,成功脱险的英军部队开始沿阿利阿克蒙河一线和奥林匹斯山各关口组织防御。在此,他们成功地阻止德国装甲和步兵部队潮水般的攻势达4天之久,掩护盟国军民向南逃避。路上到处是满载着筋疲力尽的人们的卡车、艰难跋涉的部队以及驾驶着农用车辆拖家带口的农民,途中他们不断遭到“斯图卡”式轰炸机的残忍攻击和德军战斗机的机枪扫射。然而,盟军的阵地再一次面临着被德军翼侧包围的威胁:德国装甲部队正在向西部的约阿尼纳和塞萨利地区推进。
4月18日,英军后退至塞莫皮莱古战场一带。作战中,英国情报人员向威尔逊将军提供了一系列破译的德军信号情报,使他总能够先德军一步摆脱包围,但除此之外,在德军指挥官的战术主动和高机动面前盟军毫无办法。
4月19日,英联邦军队开始向塞莫皮莱后方撤退,殿后部队开始修筑阵地,建造“最后的立足点”。在比雷埃夫斯基地,皇家海军的舰船已经开始进行人员撤运。但是,要撤运5万名的部队仅靠一个港口是不够的,为此,英军开始向南扩展,以确保科林斯运河大桥的安全,并守护伯罗奔尼撒半岛沿岸的各个开阔海滩,准备实施敦刻尔克式的撤退行动。
4月12日,希军指挥官帕帕戈斯将军向希腊国王告警,希腊军队已无法继续战斗。他还对威尔逊将军表示,英国已经忠实地履行了与希腊并肩作战的诺言,但现在是他们离开的时候了。在塞莫皮莱断后的部队一直坚持到4月24日才解散。威尔逊将军于4月26日上午离开雅典并通过科林斯大桥,令他欣慰的是,此前已有4万多名英军成功地通过了这座大桥。然而,就在这一天,英军有条不紊的撤退行动被德军一次大胆的奇袭行动所打乱。德军伞兵在附近实施了空降,企图夺取大桥,同时,德军滑翔机部队也赶来支援。就在德军士兵在桥上搜索炸药的时候,大桥被炸毁——桥上的德军士兵连同大桥一起葬身于运河之中。
在随后的两天,只有德国空军还能对英联邦军队的撤退行动进行袭扰,并于4月26日夜击沉了一艘运兵船和两艘驱逐舰。但皇家海军的行动仍在继续,27日从5个开阔海滩上运走了21 000人。
4月28日黎明时分,德军第5装甲师和纳粹党卫队警卫旗队通过科林斯运河,开始向南推进。德军装甲部队开始向卡拉马塔推进,在这里双方进行了一场恶战。此后,情况已经很明朗,任何船只已无法进入运河去营救仍留在希腊的7 000名大英帝国士兵,这些士兵中有许多人参加了从韦维峡谷向南撤退的断后行动。这些英国及英联邦部队在弹尽粮绝之后才放下了武器。
雅典失陷
4月27日,德国军队进入雅典。为了占领萨莫色雷斯岛、莱斯博斯岛、希俄斯等爱奥尼亚岛屿,德军开始征集当地船只。但是,为了严格遵守巴巴罗萨行动(即对苏联的入侵行动)的时间表,德国侵略军主力于5月份开始撤出,希腊交由德军后备队和意大利军队联合控制。
在这次简短的战役中,希腊近16 000人死亡和失踪,近25万人被俘;意大利的损失为90 000多人死亡、受伤或失踪;德国的代价是近5 000 人死亡和受伤;英国有近4 000人死亡、受伤或失踪,9 000人沦为战俘。更为重要的是,50 000名英国和英联邦士兵被皇家海军从希腊渔业码头及开阔海滩上救走,保存了继续战斗的实力。
这些部队大部分被撤运到了克里特岛。他们的设想是下一站到达埃及,暂时摆脱战争的困扰。但他们完全没有料到德国正在计划发起世界上第一场纯粹的空降突击作战。希腊领土上的最后一场战斗即将开始。
空降作战
克里特是位于希腊南部的一个大型岛屿,长275公里,宽48公里。岛上的苏达湾非常适宜于战舰的停泊,在马利姆、雷西姆农和伊拉克利翁等处更有具有战略意义的飞机跑道。
对希特勒及其追随者而言,克里特岛是一个隐患。英国皇家海军的战舰以苏达湾为基地,可以控制爱琴海和爱奥尼亚海。而皇家空军的轰炸机一旦进驻克里特岛,罗马尼亚的普罗耶什蒂油田将处于其攻击范围之内。罗马尼亚的石油却是即将发起的巴巴罗萨行动,即针对苏联的大规模攻击行动成败的关键。克里特岛如果落入德国之手,德军将可以利用岛上的机场攻击驻扎在埃及或利比亚的英军,其价值无可比拟,同时,克里特岛也是袭扰南地中海英国船运的理想场所。因此,对德国而言,武力占领克里特岛势在必行。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虽然轴心国集团享有地区空中优势,但却没有制海权。意大利舰队已被英国皇家海军打得一蹶不振,无力支援大规模的两栖作战行动。而从空中发起进攻,英国战舰将无法发挥作用,因此,德国决定进行一场大规模的空降突击战。这样做并非没有风险。德国伞兵部队在1940年的西线战场上可以说取得了极大成功,但那些都是小规模的作战行动,而这一次却是一场规模要大得多的纯粹的空降作战行动。
与二战中大多数主要交战国不同,德国的空降部队不归陆军管辖,德军精锐的伞兵和滑翔机部队均由空军支配。这种配置虽然不利于陆空军的并肩作战,但有利于空军内部运输机飞行员与支援伞兵地面作战的地面攻击机机组之间的合作。
德国关于克里特岛及岛上守军的情报可谓是一鳞半爪。德军只知道岛上大约有6 000名英国和希腊士兵,而不知道岛上还有从希腊撤退回来的27 000 名士兵——虽然这些士兵大部分将武器装备都留在了希腊大陆。为了使舰船能尽快返回去营救更多的被德军紧逼的英国和澳新军团士兵,从伯罗奔尼撒半岛海滩上撤运下来的盟军部队几乎全部被送到了克里特岛。
岛上有约40万克里特居民,他们虽然缺乏军事技能,但实践证明却是盟军英勇的支援者。此外,岛上还有在阿尔巴尼亚作战时被俘的14 000名意大利战俘。人员的骤增使岛上正面临着食物短缺的困扰,根本谈不上击退德国的入侵,而现在克里特岛生存所需的一切用品只能依靠埃及——从亚历山大港穿越地中海是该岛唯一的补给线。
克里特岛的地形以山脉为主,险峻而狭窄,山脉在南部沿岸笔直插入海中,而在北部却有三处较为平坦的地面。最西面就是干尼亚和苏达湾地区,包括马利姆机场;中部是雷西姆农地区,最东部为伊拉克利翁地区,两处也都有各自的机场。
德军的攻击计划是一个折中的方案。德国空军第4航空队的亚历山大·勒尔大将是此次行动的总指挥。他主张在西部的干尼亚和马利姆地区登陆,之后向岛的东部推进。伞兵指挥官是库特·施图登特中将,德国空降部队的创始人之一。他主张在干尼亚或马利姆、雷西姆农和伊拉克利翁三个地点同时登陆。德军最后确定的折中方案是一种两阶段攻击方案,第一阶段是于5月20日上午在干尼亚的马利姆机场附近进行空降,下午在雷西姆农和伊拉克利翁空降。这也正是岛上守备军司令、新西兰将军伯纳德·弗赖伯格重点防守的地区:在马利姆,部署有2个旅及3个希腊营;在苏达湾,在原2 000名守备部队的基础上增加了3个营;在雷西姆农,驻守着3个澳大利亚营和2个希腊营;在伊拉克利翁,部署有5个营。至5月7日,岛上的防御力量总数约为4万人。
中东英军总司令韦维尔将军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对克里特岛的防御提供了最大支援。他从军械库中拨出22辆老旧的轻型坦克和步兵坦克以及部分旧的大炮,来支援克里特岛的防御。克里特岛上的盟军日夜操练,挖筑防御阵地——他们严阵以待。德军也在加紧准备。进攻所需要的人员、飞机和武器装备都分散于法国、德国和希腊。德军在部队集结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消息传递,通讯量增多,盟军很幸运地截获了德军的密码信号。在克里特战役结束数年后,盟军在一篇封面文章中披露,盟军之所以能在初期对德军空降突击作出有效反应,其战术成功应归功于1940年在荷兰作战时缴获的一本德国空军手册。事实上,正是由于英国成功地破译了德国的ULTRA密码信号,才使弗赖伯格将军对德军作战计划的了解像即将进行空降作战的德国伞兵一样清楚。
德军第4航空队的主要打击力量是施图登特将军指挥的第11航空军,包括7个航空师,作战实力约8 000人。第11航空军的运输部队由康拉德少将指挥,包括近500架Ju52三引擎运输机和72架DFS230滑翔机。由弗雷德·冯·里希特霍芬中将指挥的第8航空军主要负责提供空中支援。第8航空军辖下有180架战斗机、200多架俯冲轰炸机和差不多数量的中型轰炸机。尽管这几乎是一场全部由空军进行的作战行动,但入侵行动仍需要陆军提供后续兵力。这些兵力主要是林格尔中将指挥的第5山地师,在伞兵占领岛上机场后,其麾下的三个山地步枪团和一个摩托化营将通过空降方式投入战斗,另外两个山地营将从海上实施登陆。他们所需的车辆、防空火炮、野战炮及支援工兵将通过希腊渔船分两批运送,海上行动由意大利摩托化鱼雷艇进行护航。
进攻克里特岛
在进攻开始之前,德军飞机每天早晨都会飞临克里特岛上空,进行侦察或骚扰,盟军称之为“晨间骚扰”。然而,5月20日黎明,情况与平常完全不同。德军战斗机沿马利姆和雷西姆农之间的北部海岸迂回而至,途中对发现的任何移动目标进行了轰炸和扫射。德军飞机数量是如此的众多,以至于一名被吓呆了的盟军观察员觉得岛上每一个人似乎都在遭到德军“梅塞施米特”战斗机或“斯图卡”式轰炸机的攻击。
紧接着,一种新的声音—— 拖长的嗡嗡声——响起,就像大批愤怒的蜂群飞来时的那种声音,盟军士兵立即钻入战壕。随着这种嗡嗡声越来越大,守卫马利姆的新西兰士兵看到一支大型运输机舰队飞越海洋向他们袭来。飞机飞到他们头顶之后,立即投下了大量降落伞,降落伞上挂着摇摇摆摆的德军士兵或箱子,整个天空像开满了花朵一样。克里特战役打响了。
对于守卫克里特岛的英军及英联邦军队来说,德军对克里特岛的空降突击是他们前所未见的。德军伞兵脚蹬长统橡胶底皮靴,肩背冲锋枪,身着拉链式的空降服,简直就像外星人一样,而普通的英军士兵穿的是厚厚的斜纹哔叽布料制服和长统橡胶皮靴,手中拿的是19世纪生产的闩锁式步枪,两者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首批抵达的突击部队,即西部集群的先头部队,是降落在马利姆机场的500名滑翔机士兵,随后是1 800多名伞兵。守卫的盟军士兵立即作出了攻击性反应。许多德国士兵在空中飘浮或在刚降落到地面正试图挣脱降落伞时就被击毙了。有些滑翔机遭盟军攻击,机毁人亡。不过,德军士兵最终还是在马利姆机场和干尼亚西侧夺取了一个立足点——但他们的处境极其艰难。
下午,德军在雷西姆农和伊拉克利翁投下第二波次伞兵部队。在这里,迎接他们的同样是盟军毁灭性的火力攻击。这一次,德军伞兵没有感到意外。在雷西姆农空降的幸存者被分割成了两个组,分别被围困在一个小礼拜堂和一个橄榄油工厂内。
在雅典的德国空军作战指挥部内,施图登特决定仅向西部集群投送增援部队。20日下午,克莱伊上尉驾驶一架Ju52型运输机,在盟军轻武器火力攻击之下,成功地降落在马利姆机场。增援行动虽然有风险,但德军认为是可行的。
混战中,守卫马利姆和107号高地——离机场最近的高地——的两个实力不足的新西兰营误以为德军正在对其实施翼侧包围,遂于20日夜撤退。事实证明,这一行动是极其错误的,他们的撤退导致了107号高地无人把守。107号高地可以控制马利姆机场,从这里发射火力本可以阻止德军的增援行动。
德军从海上进攻的情况更糟。在5月21日和22日夜,英国皇家海军几乎全部拦截并击沉了从海上运送的林格尔的山地兵。英军的3艘巡洋舰和大量驱逐舰轻而易举地就消灭了德军的运兵渔船,探照灯眩目的光芒及火炮发出的闪光甚至远在30公里以外的干尼亚和马利姆的士兵都能看到。
5月21日拂晓,德军的巡逻部队发现了107号高地无人把守。德军以马利姆机场为据点,迅速进行了集结。施图登特将最后一批预备队也投入了战斗。5月 22日,1 950名德军在岛上降落,到23日,德军空降兵总数已达3 650人。随着增援部队的到来,德国伞兵和山地兵开始向东推进,与在干尼亚空降的德军会合。在德军持续的空中袭击下,英联邦守卫军开始后退。
撤退与救援
在取得了力所能及的胜利之后,弗赖伯格将军极不情愿地意识到他必须下令撤离克里特岛了。英国皇家海军从干尼亚和马利姆撤运部队的唯一可用港口就是位于南部海岸的斯法基亚小型渔港。然而,现在德军却占领着加拉塔斯村,这是向南撤退的必经之路。25日,两个新西兰连奉命扫清占领该村的德军。许多急于向德国复仇的个人和组织也都自发地加入了攻击德军的行列,使这两个连的人数大幅度增加。数天前曾使德军疲于奔命的新西兰、澳大利亚和英国军队,决心再次证明他们的实力。新西兰士兵高喊着毛利族人跳战舞时所喊的“哈卡”口号,勇敢地冲进了村庄,将德军赶了出去,扫清了南下的道路。
5月26日,弗赖伯格将军下令部队翻越山脉向南部海岸全面撤退,并请求韦维尔将军开始组织从斯法基亚海滩的撤退行动。5月28日,双方在岛上的平原地带上演了最后一场撤退掩护行动。翻越怀特山脉的长途跋涉仍在继续,英军突击队沿着通向斯法基亚村庄的峡谷和山脊建立起了环形防御,掩护弗赖伯格将军率领的残余部队撤离。与此同时,德军一直在全力向南推进,“斯图卡”式俯冲轰炸机不断地轰击撤退的盟军士兵。
英国皇家海军,在经历了纳尔维克、敦刻尔克和希腊几次撤运行动后,可以说对此次行动中他们所扮演的角色再熟悉不过了。5月27日,皇家海军开始从滩头阵地撤运部队。他们总共搭载了16 000多名士兵,并将他们送到了亚历山大港。在撤运行动中,德国空军对盟军进行了严酷攻击。英国皇家海军的损失极其惨重——3艘巡洋舰和6艘驱逐舰被击沉,17艘战舰被击中。30日,盟军被迫放弃了撤运行动,留在岛上的5 000名盟军士兵被德军俘虏。
在伊拉克利翁,皇家海军成功地完成了部队撤运任务,而驻守雷西姆农的部队在进行了最为成功的防御之后,却全部被德军俘虏。部分没有被撤运的盟军士兵有幸逃脱了德军的捕获,少数士兵驾驶小船穿过300公里宽的水域逃到了北非,还有一些人被盟军用潜艇救走。此役中,英国和英联邦有4 000人死亡、失踪或受伤,11 000人被俘。皇家海军有2 000名士兵死亡,近200人受伤。
占领
战斗结束后,一种说法迅速传播开来,那就是克里特岛的居民截杀了德国的伞兵部队。克里特岛民遭到了德国占领军的残酷报复,德军一开始就处死了700名被指控为平民狙击兵的岛民。在随后的4个月里,德国占领军处死了1 135名克里特岛民,摧毁了4个村庄。
对德国空降部队而言,这是一场比鲁斯王式的胜利。德军共在克里特岛空降或滑翔机降了8 500名士兵,其中44%被盟军击毙,大部分死于进攻第一天。正如丘吉尔后来所指出的那样,“德国长矛的矛尖”已经被摧毁了。德军的损失是如此巨大,以至于希特勒得出的结论与这位英国首相极其相似。数日后,他高度赞扬了克里特战役中杰出的军官,并设午宴招待他们。咖啡过后,希特勒转向施图登特,说道:“当然,你知道,将军,我们再也不应该进行空降作战了。克里特证明伞兵部队的时代已经结束。”
从这些话语中可以看出,元首已决定,训练有素的德国空降兵将不会再作为空中突击部队使用,他们将被作为步兵来使用。事实证明,希特勒的这一决定是错误的——盟军在后来的战争中向希特勒展示了这一点。
除了个别小规模的作战行动以外,德国空降兵再也没有被如此大规模地使用过。他们虽然于1941年5月夺取了克里特岛,但克里特岛却成了“德国空降兵的坟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