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孟良崮战役及其它(四)作者:一舟一翁一江秋

作者:一舟一翁一江秋 发表于2008-12-21 02:24

孟良崮战役及其它(四)

http://hi.baidu.com

孟良崮战役及其它(四)

其四,张灵甫的灭亡确实是自取的,颇有点浪漫的,又理想化自杀的味道。
为何前途无量却要寻此短见呢?此公确实功名痴迷,利欲熏心。他身居首席王牌主官,表面看似乎对蒋介石的救命和知遇之恩的报答。所以身首都为御林军,投入华东战场,自觉得自己是在御驾亲征一样,数月来他取宿迁,下两淮,占涟水,攻临沂,用他自己的话来讲,就是横扫苏北,染指山东,战无不胜,所向披靡!在孟良崮,他是想再拿下坦阜,斩首指挥所,活捉陈粟,一战而定华东战局!他这样急着建功,我认为也是为了“立业”。他私下里有个想法,那就是他特别窥欲那个5军军长的宝座。因为在国军系统中,王牌军的长官一般都成为自己王牌部队为主的兵团司令官。比如2兵团司令就是5军军长邱清泉,13兵团司令就是18军军长黄维,9兵团司令是新6军军长廖耀湘等,只有74师是御林军,一般不会组成兵团,都是临时加入某个战场的。自己才是个中将之身,跻身上将,方可位列“仙班”,成就军界泰斗。所以他急于建功,也只

有这样苦战、怒战,功在总裁,方可要官求官,早日实现自己的兵团司令愿望!再加上一连串的胜利,使他特别骄狂,他也比较藐视对手,因而他认为建立功勋非常容易,只要“急攻”就可以达到“急功”的效果,所以他才率一伙“娇兵”上了孟良崮,非常诗情画意地给自己挖掘了个坟墓!不过,想张灵甫也真够可怜的,1946年的6月才熬上了师长的宝座,本想上任烧它三把火,以报领袖的知遇之恩,以为自己的升官发财积累点资本,可出师已捷身先死矣!仅仅还不到一年时间,1947年的5月16日就丧师丧命于孟良崮上了,这名将之花,充其量也只是一现的娇艳昙花而已。想那王牌74师,建于俞济时,兴于王耀武,败于张灵甫,确实也是潇洒走了一回,就算闯了一回山东!

而我军则不然。先是放弃了苏北根据地,进入山东后华中野战军山东野战军战场合并成华东野战军,而且由粟裕副司令员主抓军事指挥,陈毅当过新四军军长,有当过山东军区和山东野战军司令,所以一切命令由陈毅协调,他无论在任何场合下都大声讲:“粟司令的命令就是我的命令,要坚决执行!”粟裕同志是个从警卫战士成长起来的指挥员,在红军时代,抗日时期身经百战威震闽浙,威名大江南北,解放战争时期苏中七战七捷,入山东又打了孟良崮战役,以后战豫东,夺济南,大战淮海,是个常胜将军。华东老乡有副对联说得最透彻:粟司令打仗仗仗胜,毛主席当家家家旺。粟裕同志作战计划周密,考虑全面,特别能抓住战机。能走,能跑,能围,特别善于用奇兵,施奇谋!孙子曰:“同不足以相胜也,故以异为奇也!”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他宁愿“失地存人”,而决不愿“失人存地”,结果是“人”“地”两得。避其锋,过其芒;避其实,就其虚,南征北战,东档西杀,把敌人从苏北拖到山东,从平原拖到山区。让出了不少的城市,使敌人背上了包袱,使敌人逐步变成了必败的“娇兵”,从而在指挥上不能正确地认知和评对方,这些个判断上的错误,会造成部署上的不合情与不合理,这样粟裕同志在谋略上就先胜一筹!好个谋将粟裕!

一路的关羽拖刀计,一道的罗成回马枪,虎视眈眈的看准了敌74师有30里的突前,马上掉头,迅速剥离敌人包围圈,虎口掏心,粟裕的胆子比天还大!集中兵力回头一刀必斩来将于马下,集中火力回马一枪封喉刺莽将于马上,真有种“百万军中取张灵甫的中将首级,如囊中取物耳!”的英雄气概!好个勇将粟裕!

当然我军是人民军队,得到了山东人民的大力支持。山东人民热爱子弟兵,送军粮,送军鞋,送弹药,送伤员,甚至为了给部队烧点水喝,把房子扒掉拿下房木当柴禾用。某部奉命到前沿,过河无桥,村里男人都去吃支前,妇女们拆下自家门板,用纤弱的肩膀搭起了座“妇女桥”让部队通过。各地方部队和游击队更是广泛出击,破坏公路,铁路,打击敌人的补给线,闹的敌人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这些都是我军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

但是也应该看到,74师不愧为国军中王牌之最,它的“血搏法”攻击给我军造成了很大伤亡,我军吃了“一堑”,也长了“一智”,其后的各个战役中,我军也采取了这种方法组织突击队攻击,这也算做一项收获,或叫缴获吧。以后在我军与5军,18军等国军头等主力交锋时,感到其战斗力还没一个·超过74师的。我们能战胜了这样的敌人,也足以说明我军的战斗力之强!

这一战,打出了我军的八面威风,把合围的敌人震呆了,吓傻了,惊乱了,慌怕了,于是他们再不敢黑天“出门”,单独“逛街”了,生怕再被共军打了“闷棍”,绑了“票”,所以趁他们犹豫不决时,我军还赢得了一段宝贵的休整时间。孟良崮战役胜利后,在陕北的毛主席欣喜异常,在窑洞中哼着家乡的小调,喊来了周副主席倒了两杯葡萄酒,朗声笑道:“来,为我们的粟大将军,为我们的华东将士干杯!”除了发贺电外,还到厨房告诉炊事员一定要做盘红烧肉来庆贺!正如新华社的评论所讲的:“华东人民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区的人民,在全国人民的爱国自卫战中,担负的任务最重,得到的成就也最荣耀。”这场大战的胜利,对各个全国战场的影响是深远的。一年后,主席在西柏坡看望来汇报工作的的粟裕司令员曾经对他讲,当时“消灭74师,有两个人没想到,一个是蒋介石,一个就是我毛泽东。”可见此战在双方领袖心中的位置,也可见我华东野战军创造的军事奇迹是何等的巨大。

(4)关于电影和电视剧【红日】

电视剧是取材于电影,所以举一可以反二。首先谈一下沈军长(沈振新)这个人物,这是小说和影视的主角,实际上这个人是个艺术加工人物。影剧的开始都是从涟水大战开始的,当时是1946年10月,那时我军没有军的建制,不可能有军长。开始有军的建制,那时1949年2月,全国解放军进行统一整编时才有军的建制的。当时坚守涟水的我军当时有华中野战军的1师、6师,13旅,9纵,10纵,5旅,6旅和13旅,共计28个团,约2.7万多人。这里应该强调的是,主力应该是6师,它由16和18旅组成,共有1.4万人。不过当时的师长是谭震林。后来在二次涟水战役失利,华中部队进入山东后,与山东部队合并组建华东野战军,谭震林同志升任华东野战军第一副政委,这时华中6师组建成6纵,司令是被称作“王老虎”的勇将王必成,政委江渭清,当时13旅旅长皮定均任副司令员,全纵队有3.5万多人。后来在莱芜战役中攻占吐丝口镇,又在孟良崮战役中几百里跃进抢占垛庄的战斗来看,再以及后来参加主峰攻击来看,“沈军长”这人应该是王必成司令员,那个丁政委应是江渭清。这个6纵是个王牌军,征战山东河南,攻打济南,淮海战役。1949年初整编成24军,属第3野战军8兵团,参加渡江战役,横扫东南,又在大别山进行过剿匪等战役,后来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回国后驻扎在承德,守卫北京的北大门。

电影【红日】牺牲的团长刘胜,原来是副团长,他的原型应该是4纵的10师30团副团长黄竞,他身先士卒,英勇无比,在攻占540高地后,又攻打600高地时头部中弹,英勇牺牲,年仅27岁。他的牺牲使干部战士极为悲愤,大家高呼:“为黄团长报仇!血债要用血来还!”的震天口号,奋勇战斗,直到胜利!

电影【红日】的石东根连长应该是6纵特务团的3连长。当时是6总副司令员皮定钧选择了一条进攻路线后,他和特务团长王凤山指挥警卫营攻到了孟良崮山下的小山包,他们搭人梯仰攻,上了蘑菇状的崮顶,他们从被俘的敌参谋长哪里知道,张灵甫就在前边的山洞里,于是3连长带个战士就冲了进去,乱枪打死了张灵甫。为此6纵特务团赢得了消灭敌指挥部的殊荣。

电视剧【红日】中对粟裕司令员的描写很逼真。这是个身材不高,但是很注意军人形象的“标准军人”。他头脑清晰,神态冷静,既智慧,又机警。他在南昌起义时是周恩来同志的警卫班长,是个从战士成长起来的指挥员,所以特别富有实际作战经验,对于战机扑捉特别具有猎人头脑。在抗日战争阶段战黄桥,消灭顽固派韩德勤部,与日军血战车桥,创俘虏日军之最。当时毛主席就说:这个从士兵走出来的指挥员,将来能指挥五十万人!正如主席预测的那样,整个解放战争的华东战场,粟裕司令运筹帷幄,忽奇忽正,大开大合,用兵果敢,不拘一格,而且料敌如神,决战决胜!他时而泼墨写意,重笔苍劲;时而工笔委婉,细描淡写,一幅幅的战争画卷,都那么绚丽多彩,都那么诗情画意,都那么具有历史的收藏价值。整个解放战争,我军歼敌3万以上战役共有38次,而粟司令智慧的华野就进行了12次,占了1/3;我军歼敌5万以上的战役共计有23次,而粟司令指挥华野进行了12次,也占了1/3。在整个解放战争中,我军共歼灭国民党军807万,其中华野歼敌247万,,占了31%,可见粟裕居功至伟,但是在解放后1955年评军衔时,他功在帅位,却主动提出只要大将衔足矣,因而成为共和国第一将。他虚怀若谷,不计较名利的思想作风是一贯的,1945年他曾上报中央收回任命,让自己的老上级而被任命副司令的张鼎氶来任司令,自己甘当副职。1948年到中央汇报工作,说服中央放弃局部进军江南计划,而在江淮地区打大仗的建议时,听说中央要调走陈毅司令员兼政委,让自己担任司令员兼政委,他竭力说服中央,让调到中野的陈毅仍兼原职,自己只是代司令员代政委。作品中对粟裕司令员的战略战术素质有了恰当的评价和详细的描写,同时对粟司令的高尚人格也做了绘声绘色的刻画,使粟裕同志的艺术形象扎根在历史的事实的土壤中,显得特别鲜活,特别有生命力!

其二,在作品中还出现了74师的一些“长官”。首先是师长张灵甫是实名,副师长蔡人杰未出场,但他和张灵甫一样,是被攻到山顶的我军乱枪打死的。那组织突围的钟得胜旅长,实名是58旅旅长卢醒,在突围的混战中被我军击毙。那个参谋长实名是魏振鉞,还有那个华旅长实名是51旅旅长陈传均,他们都是我军的俘虏。这些敌人的下场,完全符合历史事实,作品比较尊重历史,所以作品还是有很强的可读性!

还有点补充,那就是战役以后的事了。对于孟良崮战役,国民党战史如是这样的评价:“在我军云集区域内,共匪竟能大胆集中兵力,围攻我74师,此战是一般始料不及。”不久国民党在南京立了块纪念74师的石碑,蒋介石还特为张灵甫颁发了第3号旌忠狀,还把山东的蒙阴县更名为灵甫县,并把一艘驱逐舰命名为灵甫号。1949年蒋介石逃到台湾后,立座“军人魂”的祠堂用以纪念 为党国捐躯的“英烈”,张灵甫被列为“烈士”第一人。国民党的史书对张灵甫也大加赞誉:“秉性豪迈,胆识过人,有燕赵侠士之风,尚忠义、重气节,意志坚强;平居慎其言笑,尊其瞻视,有凛然难犯之感,平生喜马,精骑术,善书法,工篆隶,其字苍劲雄伟,一如其人!”赞美之词不绝于篇,赞美之声不绝于耳!可惜这个文武全才的国军精英,竟栽在了更加文武全才的粟裕手里!

(全文完) 徐斌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