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天空

在没有人和你聊天的时候,写来只字片语,算是自言自语,却也想道出生活的无奈与精彩。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历史的天空 ――― 之开始篇 1 (哈哈,这个题目有点唬人)

那天去看 Mary 了,感概啊,人还是原来的人,可是已经不是昨天昨景了。也许我成熟了许多,那只是因为我又长了 10 岁。想说说我们 10 年前的故事。大家也许都有模模糊糊得听过,却也许并不那么知道这些故事。

刚到加拿大的第 2 天,就知道有个中国人的聚会。后来知道是基督教的福音聚会。因为首先认识了 Mary (在银行开户认识的) , 所以是直接进入这个聚会的,并没有通过别的什么人带进来。,在第一次的聚会上,认识了徐雅刘新。那时侯徐雅已经在美国受洗了,刘新没洗。徐雅和 Mary 2 个好像很喜欢我,可能是因为我看起来很面善吧 , 嘿嘿(所以我不知道为什么 Bruce 觉得我有点厉害,也许是 Magie 太温柔),反正后来她们 2 个就都盯上了我。每个周末,徐雅拽着我, Mary 楼下福特车伺候着,哪里有聚会,哪里就有我们。当时我和徐雅,刘新和方煜在一起出现,很多人都搞不清刘新和方煜,谁是谁的老公。

那段时间真的是很简单,就是想很快能适应这个地方。觉得宗教也是这个地方的一个文化,我必须要去接触他,真的没有任何杂念。(直到后来看了太多有杂念的人,才意识到)。从我们开始,接下来的 2 , 3 年里,新移民象潮水一样地涌进了多伦多,于是约克的福音聚会开始了有史以来的辉煌。在当时,我们每次聚会,参加服侍的有 20 多人,吃饭的有 100 多人,坐下来听道的应该不少于 50 个。现在看来,一次能有 50 个福音朋友在听你说话,是个壮举了。当然,时间长了,你也会发现有些人是每次吃完饭就消失了。有些人是带着家里老老小小来散散步的。有些是每次都来,每次都听,一当就当了好几年的福音朋友。这么大的一个场面,好像由 Mary 领头,每个服侍的人都配搭不错。当然中间也有个别站讲台的人走了,也有想来站讲台的人 Mary 不让的。我也搞不清为什么,我这个人不喜欢刨根问底。 Johnson 和 Pneuma 是当时站讲台的 2 个主要人物。 Johnson 当时(也一直)很属灵,讲话比较贴近圣经,而 Pneuma 比较属世界,人人都知道他在 IBM ,讲话比较容易近人。而且一个是国语,一个是半吊子广东国语,呵呵,自己想象吧。

后来,我们和刘新徐雅都是新基督徒了,得到了 Mary 的重用。因为我很快有了 Ally, 所以后来的服侍我都没出什么力,而徐雅和刘新却被压得有点喘不过气来了。这也就是她们对于服侍开始有戒心的原因了。刘新后来搬去 Oshawa 也有一点点的小赌气在这里。

回头看来,我觉得付出是需要的,可是保护自己的弟兄姊妹不被伤害也是很有必要的。毕竟我们当时是新人,还没有练就金刚不坏之身。这也是我这些天想说的一个话题。我将讲一些小故事给大家听听,也希望有人能跟上,写一些我不知道的或你想说的发生在同一时间,地点的小故事。一个人说话象自言自语,是吧。

历史的天空 ――― 之 2

先讲一个发生在我们来后半年的故事吧。那时侯,徐雅是热情很高的新姊妹,刘新也因为顺利找到工作而受了洗。在 Mary 的爱护下,她们激发出了很大的博爱之心。她和刘新帮助她们能帮助的所有的人。打个比方,你在路上走路碰到她们,说这周还没买菜, 2 口子二话不说,就回去开来车子,拉你们上趟菜场。当然还会顺便给你提供各种各样的有用的信息。那是来后的第一个圣诞节,我们因为这里有亲戚,所以去 Montreal 窜门去了。回来后问徐雅怎么过的,她很无奈地给我说着。加州的兄弟教会给我们教会的头头们说,有家人要移民过来,圣诞节期间到,要教会接待。于是教会安排她们住在徐雅家里。当时徐雅她们和我们一样, 1 房 1 厅,一个床,没家具。那是 1 家 3 口,女儿 9 岁。于是徐雅夫妇在地上睡了 1 个礼拜,把床让给她们。然后得帮他们办新移民都要办的所有的事情,包括找房子,搬家。一日 3 餐,全在她家吃。折腾得他们 2 个够呛。当然那家人也没客气,分文没给,也许他们认为是神在接待他们,而不是人吧。后来据说教会给了徐雅 150 刀,算是对他们的一点补偿。后来听说那 2 口子一直计划过来拿个绿卡就离婚了。当然后来也没见他们有在我们教会露过面。我当然有些不平,不过我不想说,大家自己想去就是了。我只是觉得教会的头头们很不爱惜自己的姊妹。本来可以给他们安排好,也不必打扰姊妹的,为什么他们会想出这种主意来。这决不会是神的意思,这绝对是人的意思。至此,徐雅说她怕了接待新移民了。后来她连接触新移民都有点发毛,因为他们太有“智慧”了。(顺便说一下,为什么人家要圣诞节来吗,因为可以拿整整 1 年的退税。所以人家不惜节日里打扰主里的弟兄姊妹)。这是来后第 1 年里发生的第一个故事 , 应该是 1997 年圣诞。

历史的天空 ――― 之 3

1998 年始, Mary 干脆在徐雅家设了第一个根据地,我们住在 YorkU 附近的非学生们就这样开始了很正式的一个家聚会。这一切对我来说都是很陌生的,但是徐雅在美国的教会经历蛮丰富的,见得也比我多多了,由她组织起了这个小小的福音聚会。当时在 YorkU 附近的 appartment 里住着为数不少的中国人,真的是什么人都有。也因为当时确实有人通过教会的人找到过工作,所以慕名而来参加福音聚会的源源不断。而其中住在附近的就又都被邀请到徐雅家里家聚会。我们当时还没受洗,方煜和一些的男士们,对宗教的初始研究很感兴趣,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现在看来很幼稚的问题。这倒是给来主持的教会弟兄们注入了兴奋剂,他们发现这里是可以开发的新地。他们开始重视这个家聚会,轮流派一些资历老的来主持答疑。很快,我们的家聚会居然在教会有了很大的名气,有老弟兄从 kitchener 专程赶来参加我们的家聚会。就是这个老弟兄让我知道我们这里很有名气了。这期间,教会的牧师和师母带着 7 岁大的儿子来家看望过我们,说些什么都已经忘了,呆了 1 个来钟头吧。但是直到现在,也仅此 1 次,和教会的高层接触了 1 回。印象特别深的是他们的儿子以诺,当时坐在我们那个破破的椅子里,专心地看书, 1 点声音都没有,连眼睛都没有漂一漂。等我有了儿子后,我更是常常想起世界上还有这么乖的孩子,难道真的是神在替他们看管吗?

这 1 年,生活也开始稳定,我也开始准备着迎接 Ally 的降生,徐雅计划要回国探亲。我脑子没好像没有特别大的事发生,最大的事好像就是 Michael 一家的到来。我在夏天 Ally 临出生之前搬离了 YorkU 的地区。后来, Michael 就成了 Mary 的另 1 颗璀璨的新星。说到这里,我觉得需要 Machael 的帮助了,因为我离开了 1 年,这1年我算是真正退出了舞台,我愿意听听你给我们讲讲这段时间里的故事。还有一个小插曲就是任伟在那时开始在新疆准备移民,于是我在挺着大肚子那段闲得无聊的那个夏天,开始和任伟互通 email, 解答他对这边人和事物环境的好奇。据他后来说他一直以为是方煜在和他通 email 。

人和人的相识,相知,分离,重逢真得不是偶然的。信主的经历其实是爱人,朋友之间的相处的经历。你能说你没有朋友, 2 夫妇孤家寡人,只和主打交道,可能吗?

历史的天空 ――― 之 4

1998 年里,有个弟兄要介绍一下,叫马昆。他也是从美国过来的,在刚开始的阶段给了我和方煜很多无私的帮助和关心。我们考驾照,添点旧家具等等的烦事都得到了他的帮忙。虽然当时和马昆关系已经是相当不错的朋友了,但是我们对他的历史一无所知,只知道他有个太太在美国没过来。当时的他也相当虔诚,似乎有着很多的伤心往事和很多的愿望。如今看来,我是基本上不了解这个人,但是我们应该还算是朋友,因为他帮助过我们,在我们需要的时候。那年夏天,刘新和徐雅搬进了 appartment 对面的 townhouse 里。那个房子又有很多故事。因为约克这边新人队伍的不断壮大, Mary 考虑到刘新家地方有限。于是在各种的巧合之下,由刘新和马昆合起来租了一个 3 层楼的 townhouse. 于是聚会就有了明亮的厅,小朋友可以在宽敞的地下室玩。这样的房子,对我们刚来 1 年多的人来说,简直就是豪宅了。于是,大家对这里充满了各种的憧憬。 Mary 想把这里建成一个教会的接待站,聚会场所。大家想象着新移民们由这扇们来认识和接近我们的神。我就是在那里第一次见到 Michael 一家。小杰当时非常瘦,穿着个西装套裙,裙子特别窄,呵呵。据刘新说当时他们和小杰已经是蛮熟了。这以后他们的故事,只能由 Michael 自己说了,我不太清楚了,我其实一直和他们不是特别熟,直到 Mary 去世后,似乎才开始走动的吧。

从这个小镇屋里,徐雅和刘新招待了一波又一波的新人,和 Johnson, Mary 带了一波又一波的人进入主日聚会 , 也有一播又一播的人受了洗礼。那个小屋也一下子在周围中国人里有了名气。徐雅周末要忙的不是给福音聚会做饭,就是给家聚会准备吃的喝的。我很害怕接待成群结队的人,尤其是陌生人,我想别人也一样。徐雅也开始有些许的抱怨,她对我说她没有自己的周末生活了。我不知道徐雅知道我说起这个事会不会愿意去回忆那段日子。因为后来的生活,真的对她影响太大了。 99 年底,马昆决定要回国发展,房子要空出来了。于是,马昆的房间要向外出租。然后象走马灯那样,徐雅的 roommate 换了一个又一个。别人都把他们当 2 房东,于是鸡毛蒜皮的麻烦事就一直在他们的生活里,说实话,我们当时真的不知道我们的大陆同胞有多过份,真的是什么人都有。这其中的滋味,我是能理解的,不知道你们能否。这期间,我也搬回约克了,徐雅怀了刘凯文。孩子对她来说意义重大。其一,那是他们多年的期盼了。其二,她可以不给聚会做饭了。站讲台的人,他可以说他没有足够的力量开口了,他就可以隐退了,可是做饭的人不行啊,你说我今天不想给你们做饭了,那么多人吃什么啊,聚会就进行不下去了。后来 Mary 也想了办法,弄外卖。再后来就取消了晚饭,结果是人少到只需要 1 个小会议室就可以容纳了,当然这是后话。

历史的天空 ――― 5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约克的福音聚会还是在有声有色之中,我映象中Johnson Mary 组织过几次大型活动,在Oshawa的湖边举行过有近百人的BBQ。最辉煌的就是在一次的新年主日聚会上,约克小组有过1次大合唱,也是我们教会我见过的唯一的唱诗班。小朋友当时也参加表演了节目,Ally当时太小,傻傻的,结果没上台。我都不记得我是不是上去了,Michael领唱,反正唱得很不错。结果就在我们等着挨表扬的时候,教会却觉得我们这边的活动过头了,要低调。具体我不清楚Johnson应该知道得比我详细。Mary那个时候很是封锁负面消息,所以我知道得很有限。然后,约克的活动小组的BOD解散了,此后好像再也没有什么印象深刻的活动了。2000年的夏天,Mary检查出了癌症,当然她什么也没说,只是有点退居2线的感觉。我当时又怀了Allan, 忙得一点都没顾上Mary。徐雅又恰恰刚刚生下刘Kevin,所以我们2个几乎退出了那个群体。后来的事情男人们应该比我清楚得多,方煜和刘新一直是Mary的左膀又臂,随叫随到。整整1年后,Mary走了。后来任伟他们这拨新人接过了接力棒,但是遗憾的是他们没有捞到Mary的宠,但是也是茁壮成长着。所以我现在回想,Mary在某些方面对约克的那些人有所溺爱了,很多人在没有她的日子里就又丢失了。再后来我的记忆反而模糊了。只记得我带着2个孩子回国去住了大半年。等我回来的时候,约克的聚会已经转移到了一个小小的房间里,每次来23个福音朋友,但服侍的人还是很认真地对待的。其实故事讲到这里已经差不多完了,再后面就是新人们的故事了,他们也许述说得比我更可听。

12年的经历,其实也就是寥寥几页而已,能让人刻骨铭心的更是短暂。成为基督徒,其实就是选择了这样的一种基督徒的生活。人往往不是因为你的口才,你的魅力才跟你来到主面前的。那些都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要展示一个真实的基督徒的生活,Johnson 做到了,我们也都看见了,很真实,很可信。我们在坐的也做到了,共同的追求,让大家经历了这么多事,这么多年,仍旧在一起,真的是很难能可贵。

心里有点虚,只能让故事虎头蛇尾了。其实对没有经历过的人来说,故事并不精采,但是还是很想说出来,有机会一定让徐雅看看,她可是女一号啊,呵呵。

Michael一直保持着沉默,也许将有巨作问世,我们翘首。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