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德尔松的小提琴协奏曲,这一首是最为著名的,与贝多芬的 D大调,勃拉姆斯的D大调和柴科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并称为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具有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和深透心魂的聆听效应。 整部作品充满了柔美的浪漫情绪和均匀齐整的形式美,小提琴的处理手法精妙绝伦,旋律优美,技巧华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不仅是门德尔松最杰出的作品,也是德国浪漫乐派诞生以来,最美丽的小提琴代表作。有人甚至认为这部作品是小提琴协奏曲的"压卷之作"。 记得那是个美丽的五月早晨,风在轻轻地吹,花在静静地开,在一片大自然的静谧中,音乐响起。门德尔松和他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犹如梦中的白衣天使,在五月的晨风里不期而遇。 小调音乐不只是委婉缠绵、温柔伤感、如泣如诉、壮怀激烈、苍凉神秘,小调音乐原来可以这样优美恬静、温柔舒适,可以在最高音的E弦上展现出如此华丽多彩、热情欢快的诗情画意。犹如一个充满人文情怀博爱精神的多愁善感之人,照样可以演绎出绚丽多彩、磅礴大气的人生. (肖萧, 2009年6月25日与快递的朋友们一起聆听欣赏) 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三乐章) 联播 />第二乐章,行板,D大调/> />第三乐章,活泼的快板,E大调,奏鸣曲式/> 门德尔松小传及他的古典杰作 雅克勃8226;路德维希8226;费里尔8226;门德尔松-巴托尔迪 (Jakob Ludwig Felir Mendelssohn-Bartholdy,1809-1847),德国作曲家,生于汉堡,12岁开始创作,17岁即完成《仲夏夜之梦序曲》,21岁起研究和整理巴赫的作品,为这位音乐之父的作品得以复生作出了最重要的贡献。27岁在莱比锡任指挥,1843年创办德国第一所音乐学院,38岁时即病故。他在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各种体裁的音乐作品,作品风格温柔舒适、优美恬静、完整严谨、极少矛盾冲突、富于诗意幻想,反映出他生活上的安定富足。他的交响曲《苏格兰》、《意大利》,序曲《芬格尔山洞》,《平静的海与幸福的航行》,《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等都是著名作品。 《仲夏夜之梦序曲》是音乐作品中最早描写神仙境界的。他还独创了“无词歌”的钢琴曲体裁,共八册四十八首,形象生动多姿,是早期标题音乐的代表。以他为中心的莱比锡乐派对十九世纪德国音乐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雅各8226;路德维希8226;费里克斯8226;门德尔松8226;巴尔托迪(1809-1847)德国著名作曲家。他1809年2月3日生于汉堡一个富裕而素有教养的家庭,他的祖父是著名的犹太哲学家,父亲是银行家,母亲在当时以广博的文化素养和音乐才能闻名。门德尔松童年时代住在柏林,他从小学习钢琴和音乐理论,九岁时便以钢琴家身份在音乐会上演奏钢琴,十一岁开始尝试创作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由于他生活在一个有文化的家庭里,经常能在家庭星期日聚会里接触到文化知识界的卓越代表如海涅、黑格尔、斯文德、韦伯、莫舍列斯等人,在这样的环境熏陶和教育下,他的精神和创作部成熟得很快。 他写作著名的《仲夏夜之梦序曲》时,才只有十七岁。他在少年时代致力于充实自己多方面的知识,终于成为当代最有文化修养的艺术家。1835年他在莱比锡定居后,在他的影响下,莱比锡成为德国第一个音乐中心。他的最杰出的事业是在1843年创办了德国第一所音乐学院--莱比锡音乐学院。以他为中心的莱比锡乐派系统积极地传播德国古典音乐作品--除了1829年在柏林使巴赫的被埋没一百多年的《马太福音书耶苏受难乐》重见天日外,还组织了按历史次序编排演奏曲目而连续举行的音乐会,演奏了亨德尔的神剧、海顿的交响曲和清唱剧、贝多芬的《庄严弥撒乐》和《第九交响曲》等。舒伯特的《C大调交响曲》在1838年被舒曼"发现"后是在门德尔松指挥下在莱比锡首次演出的。他的主要作品有:五部交响曲(以《第三(苏格兰)交响曲》、《第四(意大利)交响曲》最著名)、七部序曲(以《仲夏夜之梦》、《芬格尔的洞窟》最为著名)、还有《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及大量的钢琴、大撮琴等器乐作品。他还独创了"无言歌"这种钢琴曲体裁。门德尔松的作品,把浪漫主义的特点与古典主义的特点交织在一起,既带有古典主义作品的严谨逻辑性,又带有浪漫主义的幻想性格。作品风格素以精美、幽雅、华丽而著称,被誉为浪漫派作曲家中的抒情风景画大师。 关于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俄罗斯伟大的作曲家柴可夫斯基曾这样写到:“这部美妙作品的艺术命运多奇妙啊!它出自一位十七岁学生之手,这学生后来获得了全世界的声望。我想当《仲夏夜之梦》的音乐第一次出现时,一定给人以惊人的印象。”这首乐曲的作者就是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从这部乐曲开始,他逐步获得了世界性声誉,作为著名的浪漫主义作曲家载入史册。 门德尔松的父亲是位精明能干的银行家,母亲多才多艺、通晓音乐、绘画。他四岁开始由母亲教习钢琴,九岁时初次作为钢琴家公开演出,并从事作曲。十一岁时已写了五十余首作品。1821年在魏玛结识著名诗人歌德,过往甚密。同年他完成了五部交响曲、两部歌剧及其它作品。1826年完成了成熟的《仲夏夜之梦》序曲。同年入柏林大学深造,他在认真研究了巴赫的音乐作品以后,在巴赫死后七十九年时,亲自指挥柏林歌唱学院乐队(合唱队)首演了这位大师的名作《马太受难曲》。自1829~1847年间他曾十次访问英国,他演奏、指挥和创作的才能受到英国公众的赞赏。1830年他游历了意大利,并完成了《第四交响曲》(《意大利交响曲》)。1835~1843年间,门德尔松担任莱比锡布业会堂管弦乐团指挥。在他的严格训练下,这个乐团以精湛的演奏水平而声誉卓著,成为欧洲乐团的楷模。1840年完成了交响曲棗康塔塔《颂歌》(世称《第二交响曲》)。1842年又完成了《第三交响曲》。同时悉心筹划建立莱比锡音乐学院,于1843年4月3日正式开学。从此,欧洲迈上了专业音乐与教会分离的道路。1846年完成了一部力作清唱剧《以利亚》。1847年病逝时年仅三十八岁。 作品介绍: 门德尔松的创作包括交响曲、序曲、清唱剧、钢琴无词歌以及其它的作品。他的交响曲以《第三交响曲》(《苏格兰》)、《第四交响曲》(《意大利》)最为著名。他还首创四十八首钢琴无词歌,即把歌唱性旋律和钢琴织体结合成统一的整体,从而使其成为十九世纪特性曲的重要体裁之一。 他的作品以简洁精练的和声、章法严谨明晰的曲式和流利生动的旋律取胜。他的音乐语言纯朴典雅,清新自然。被誉为“浪漫乐派作曲家中的抒情风景画大师”。 门德尔松追求古典音乐的严谨、完美、和谐,但更注重个人情感的表现。对神奇仙境的色彩性塑造,对自己熟悉的生活情趣的描绘,对自然景色的主观体验式刻画,都带有他那宁静、幽雅、无冲突的气质,既区别于舒伯特的深情,也没有舒曼的冲动。他们为德国音乐增添了不同的色彩。作为德国第一所高等音乐学府莱比锡音乐学院的创办人,他对近代专业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天妒英才,三十八岁的门德尔松突然逝世,令无数后人扼腕叹息。 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简介赏析 《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的问世缘由, 要追溯到门德尔松与小提琴家大卫的友谊。1838年,门德尔松产生创作此曲的念头,在给大卫的信中写道:“灵感在我脑中一闪而过,乐曲的开端使我身心不安。”乐曲一开始并没有出现长篇的管弦乐齐奏,没有前奏曲,也没有独奏家炫耀技巧的表现,只有管弦乐团一个半小节纷忧不安的伴奏,然后由小提琴拉出主要的主题------宛如心灵温柔的呼喊,这或许是门德尔松对大卫友谊的答谢。这种对话不用语言,最美妙的辞藻在心灵交流的瞬间也会黯然失色,音乐是另一种讲话方式,感受敏锐的小提琴家大卫领会到了作曲家的旨意。 这首小提琴协奏曲作于1838-1844年间,于1845年首次上演。 英国音乐评论家本奈特说:“贝多芬的小提琴协奏曲,本质上是英雄的,男性的;门德尔松的小提琴协奏曲,本质上是优美的,女性的。如果将前者比喻为协奏曲中的亚当,那么后者就是夏娃了。” 门德尔松终生一帆风顺。生活铸就了他那明朗温存的性格,也塑造了他的音乐的独特的抒情风采。门德尔松的朋友德弗林说过:“他只想做和他性格相适合的事,此外,他什么也不做。” 门德尔松安逸的生活与贝多芬同命运苦斗的历程相比,《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与《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相比,鲜明地反映出两位作曲家截然不同的人生遭遇,也强烈地表现出他们在相同体裁中所表现出的不同的音乐气质。因此,用亚当与夏娃作两部协奏曲的比喻是不无道理的。 门德尔松写过两部小提琴协奏曲。他在十三岁时写作的《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虽流露出非凡的才华,但仍不成熟。《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是门德尔松在二十九岁时开始构思并写作的。直至1844年9月16日才完成。当时,作曲家三十五岁,但已经是他的暮年了。 《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作为门德尔松三十八岁暂短一生的缩影,仍为人们揭开了一篇新颖而美丽的抒情画页,病魔与死神的逼近,没有在作曲家的旋律中投下一缕阴影。 在弦乐纯清的涓流中,一支醉人的旋律由独奏小提琴轻歌而出,震摄着人们的心灵。这支著名的抒情主题,镂刻出门德尔松的清秀动人的音乐肖像,每每涌入耳畔,人们都会脱口呼出:这就是门德尔松! 作曲家没有沿袭传统奏鸣曲式的惯例,加上序引或前奏;这支抒情旋律在协奏曲大门刚一打开,就翩然而至,并作为第一乐章的主部主题,一下子就浸透到人们的心田之中。 全曲由三个乐章构成,乐章之间不中断地连续演奏,这在当时算是新的手法,作曲者可能意在防止具有浪漫氛围的快速流动被切断;而各乐章却各自独立,体现了门德尔松以古典派传统为基础,并灌入新时代气息的典型作风。 全曲共分三乐章: 第一乐章 热情的甚快板,e小调,2/2拍, 奏鸣曲式,主部热情,充满幻想,副部优美抒情,略带忧伤。是整部作品最著名的乐章。第一主题是一个充满幸福,又荡漾着忧愁的优美旋律。 这一乐章是如此的出名, 以至于一提到门德尔松,人们便会联想到这个主题。同时, 这一乐章的华采乐段也体现了小提琴演奏的高超技巧。 第二乐章 行板,D大调,6/8拍,,三段体 主题A宽广抒情,真挚娴雅,主题B细腻婉转。这是一个抒情的而且富有门德尔松韵味的极其醇美的乐章。 第三乐章 以奏鸣曲式写成,也是世界著名的乐章。 引子为不太快的小快板,之后的基本部分为活泼的快板,E大调,奏鸣曲式,情调轻盈欢快。整部作品结构精细,旋律优美,技巧华丽,特征丰富,不仅是门德尔松最伟大的杰作,也是德国浪漫派诞生以来最华丽的小提琴代表作,与贝多芬、柴可夫斯基、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协奏曲并称为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全曲构成的三个乐章,乐章之间不中断地连续演奏,这在当时算是新的手法,作曲者可能意在防止具有浪漫氛围的快速流动被切断;而各乐章却各自独立,体现了门德尔松以古典派传统为基础,并灌入新时代气息的典型作风。 门德尔松的大事年表简介 1809年: 费利克斯于2月3日出生在汉堡一个富足且很有修养的犹太家庭中。他的母亲负责四个孩子的教育,父亲和叔父经营一家银行,在1938年被纳粹关闭之前一直生意兴隆。 1811年: 拿破仑试图削弱英国与欧洲大陆的商贸交流,造成了走私活动的猖獗,汉堡的商人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1811年1月,法国军队占领了汉堡,许多银行家族被迫逃离,门德尔松一家在柏林安顿下来。 1816年: 门德尔松家的孩子们作为新教徒在柏林秘密实施浸礼。两个大孩子,范妮和费利克斯在钢琴演奏和作曲方面表现出令人难以置信的卓越技艺,他们被送到巴黎跟玛丽8226;比戈学钢琴。1818年,9岁的费利克斯在圆号三重奏中首次参加了公开演出。 1818年: 在出版了《哲学全书》一年之后,黑格尔成为柏林大学的哲学教授。他常常出席门德尔松家的“音乐会”。 1821年: 门德尔松的歌唱剧《Did Soldatenliebschaft》在门德尔松12岁生日时在家中上演,他扮演了魏玛宫廷中的指挥家洪梅尔和文化大臣歌德。 威伯的《魔弹射手》在新开张的柏林剧院上演,后来在全欧洲演出。门德尔松曾前去观看,并受到深刻影响。 1823年: 约翰8226;塞尔8226;柯特曼回到了他的出生地诺维奇,创作出一些优秀的水粉画。门德尔松也是个水粉画爱好者,他一生中绘制了许多素描风景画。 1825年: 门德尔松创作了他的《八重奏》Op.20。《仲夏夜之梦》序曲也在一年之后完成。1827年,门德尔松进入柏林大学,接受了较全面的教育。 1829年: 门德尔松重新上演了巴赫的《圣马太受难曲》,使这位老大师重新得到世人的关注。这一年他去苏格兰旅行,引发了创作《苏格兰》交响曲和《赫布里底群岛》序曲的灵感,他还绘制了苏格兰风景的素描画。 1831年:圣保罗大教堂的管风琴师托马斯8226;阿特伍德为威廉四世的加冕礼创作了《O Lord, Grant the King a Long Life》。门德尔松常常与他在他诺伍德比乌拉山的家中相聚。 1835年: 门德尔松成为莱比锡市政音乐总监,他每年都在布业会堂上演20多场管弦乐音乐会,还有许多小型室内乐演出。两年后,他与Cecile Jeanrenaud结婚,养育了五个孩子。 丹麦作家汉斯8226;克里斯蒂安8226;安徒生开始出版他的《童话故事》。他在19世纪40年代的莱比锡曾好多次拜访门德尔松。 1840年:弗里德里希8226;威廉四世任命门德尔松进行新的音乐改革,但计划中的音乐学院和音乐厅永远都没能兑现。 1841年: 门德尔松仍保留着在莱比锡的职位,他去柏林担任指挥,他创作了一些配乐,还为教堂唱诗班创作了一些宗教作品。 1846年:费利克斯的姐姐,范妮8226;亨泽尔创作了她的钢琴三重奏,Op.11。父亲告诉她,她的音乐只能是她的“装饰品”。她以费利克斯的名字出版了一些作品。费利克斯称她为他的“女神”,他的所有作品都征求过她的意见。 1847年: 《以利亚》的成功首演(1846年)因为门德尔松亲爱的姐姐范妮在1847年5月的突然去世而黯然失色。在经历了一系列打击之后,门德尔松在11月4日去世。 (XIAO根据网络资料编辑) 古典交响特播,祝您快乐聆听,Enjoy Life! (肖萧) 第一乐章:热情的甚快板,e小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