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文学城
» 博客
»《江南 案》打碎了蒋经国传位给蒋孝武的美梦
《江南 案》打碎了蒋经国传位给蒋孝武的美梦
国民党退守台湾之后,戒严长达38年,只鼓励发展经济,严禁人民自由组党,严禁民间办报办刊,人民毫无民主权利,政治改革成为禁区,台湾岛上,万马齐喑。六十年代,蒋经国长期掌控国民党情报系统,崇尚特务政治。
蒋介石去世后,蒋经国仍任“行政院长”,继任“总统”的是“副总统”严家淦。但此时的蒋经国,已经羽翼丰满,牢牢掌握着实权,严家淦有名无实,“总统”宝座已经非蒋经国莫属。
1978年5月20日,年近古稀的蒋经国就任“总统”。
在上任的最初几年里,蒋 经 国仍延续其父的做法,继续搞“威权政治”,是公认的台湾“政治强人”。
掌握了极权,那种说一不二、一呼百应的感觉,是令人陶醉的。蒋 经 国如果沉浸于这种陶醉中,即使治下的台湾经济实现了腾飞,他也只是偏安于台湾一隅的政治侏儒,是政坛上的匆匆过客,充其量也只是一个“守成庸主”,离推动历史发展的伟人不啻相差十万八千里。
在庸才看来,守住前辈留下的“基业”,这是头等大事。无论怎么说,不能做“亡国之君”啊!不能让国民党在我手里倒掉啊!退一万步讲,不能失去已经到手的权力啊!蒋经国在掌权之后,不见得就没有这种想法。其实有这种想法,亦人之常情。
在他“即位”后的七八年间,台湾仍处于“戒严”时期。蒋经国一方面大力发展经济,一方面继续镇压党外运动,禁锢言论,以巩固其“威权政治”。
当时的人们都认为,在蒋经国时代,关于台湾的前途,大约有两条道路可走。一条是坚持与大陆“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三不政策”,满足于偏安一隅,将祖国统一大业留给后人去解决;另一条是与大陆合作,接受“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名义上的统一,而他继续在台湾执政。
当然,蒋经国没有也不会走后一条道路,无论大陆如何向他摇晃橄榄枝,他都不予理睬。他仍沿着父亲蒋介石定下的方略,走了第一条道路,“以不变应万变”。
到了八十年代,蒋经国开始考虑未来的接班人问题和台湾的前途问题。
大凡独裁者考虑接班人,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儿子,其次才是自己的忠实追随者。当时台湾人曾猜测,蒋经国的次子蒋孝武有可能成为“蒋家太子”。
蒋经国与结发之妻蒋方良有三个儿子,长子蒋孝文,次子蒋孝武,三子蒋孝勇。
长子蒋孝文从小被娇生惯养,是出名的纨绔子弟、不良少年。六十年代,蒋孝文到美国留学,数次交通肇事,被美国驱逐出境。回台湾后,整天歌红酒绿,醉生梦死,并因酒后驾车将一军官轧死。这样一个臭名昭著的浪荡子,怎么能成为未来台湾的主宰呢?
所以,朝野都认为,次子蒋孝武可能是蒋经国着力培养的接班人。因为,蒋经国似乎将全部希望寄托在二公子的身上,从1976年起便让蒋孝武进入情报部门,之后使其担任多个部门要职,涉足了党务、军特、宣传等重要系统。为了不使兄弟争权,蒋经国没让三子蒋孝勇涉足政界,而是安排他进入商界,成了一名颇具实力的企业家。
但是,江南事件,却使蒋孝武身败名裂,也使蒋经国的传位计划彻底破产。
江南被杀事件,对蒋经国的影响至关重要,实是台湾民主转型的重大契机。
作家江 南(原名刘 宜 良)曾是《台湾日报》记者,后以《台湾日报》特派员身份来到美国,并加入美籍。在美国期间,江南开始撰写《蒋经国传》,并在洛杉矶《论坛报》上连载,书中透露了蒋家的不少“秘辛”,令蒋经国恼羞成怒。
1984年10月15日,江 南在旧金山遭枪杀,此案震惊海内外。美国联邦调查局迅速侦破此案,查出了暗杀江 南的三个凶手。石破天惊的是,美国联邦调查局向新闻界披露,有台湾情治人员介入江南命案,蒋经国次子蒋孝武难逃干系。顿时,蒋经国和台湾当局立即陷入了全世界正义舆论的声讨之中,在国际上名声扫地,更加孤立。
虽然暗杀江 南之事没有证据证明是由蒋经国亲自授意的,但舆论矛头纷纷对准蒋经国及其儿子蒋孝武。
蒋经国之过人之处,在于处乱不惊,并勇于承担责任。他立即下令逮捕“情报局长”汪希苓、“副局长”胡仪敏、“第三处副处长”陈虎门,要求“彻查此案”。1985年1月13日,由“中央社”发布消息,承认“情报局”官员介入“江南命案”。
如果蒋经国继续捂盖子,封锁舆论,只会激起国际社会更强烈的谴责和制裁。他在短时间内公开承认“情报局”官员介入“江南命案”,使得舆论由对他本人的谴责,改为要求他彻查此案,惩办凶手。虽然三个凶手和胡敏仪、陈虎门等人经审判皆被判刑,但舆论揪住蒋孝武不放,蒋经国无奈之下,只好将蒋孝武“流放”到新加坡任“商务代表”,蒋孝武从此淡出政坛。
此事对蒋经国打击极大。据其身边的人回忆,蒋经国一见到蒋孝武就摔东西,骂之为“chun货”。“江 南 命 案”之后,蒋家子弟名声扫地,蒋经国这才彻底打消了让儿子接班的企图。
据《蒋家父子的家庭生活》一文披露,蒋介石在位时,为了防止蒋纬国与蒋经国争位子,一直让蒋纬国坐冷板凳。蒋经国即位后,蒋纬国仍受其兄压制。蒋经国晚年健康恶化,问蒋纬国:“怎么,你来接班吧!”蒋纬国回答:“太晚了,我什么班底都没有,怎么接!”
这段兄弟之间的对话,外人是如何知道的?其真实性大可存疑。但可以确定无疑的是,江南命案之后,蒋经国开始重新考虑身后问题和台湾的未来了。
1985年8月16日,就在“江南命案”处理完之后,蒋经国在接受美国《时代》杂志专访时,特别声明:“台湾领袖将依法选举产生,从未考虑由蒋家人士继任。”
蒋经国在“威权政治”时代,并不想放弃国民党一党专制,并不想放开言路,并不想从上到下地搞普选,总之,并不想从根本上改革腐朽的政治制度。为了赢得人民的支持,他热衷于大做“亲民秀”。
据李敖《论定蒋经国》一文统计,蒋经国从1978年到1981年的四年间,下乡197次,“与民同乐”155天。视察一条建设中的公路,竟进山21次。1980年永安发生矿难,蒋经国挨家挨户前去慰问,可谓“一生劳瘁”、“力疾为公”。
其实这只是“为政的小道而非大道”。作为一个政权的首脑,与其到难民家中流下几滴眼泪,不如将精力和时间花在如何改良制度上,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观察蒋经国此时的所做所为,充其量只是一个“守成庸主”的形象,与大政治家无缘,更与伟人无缘。
而江南命案的发生,使蒋经国认识到,他在当代的名誉声望,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因江南命案而受到毁灭性的破坏,不仅连“守成庸主”的地位也丢了,弄不好还会被后世戴上一顶“独裁暴君”的帽子,在历史上甚至会沦为一个阴险小人的角色。而且,他数十年的“亲民秀”,他的接班人计划,也随着暗杀江 南的枪声彻底破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