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路上一君子──我所认识的白墨

诗词路上一君子──我所认识的白墨

在写“女人一枝花”的同时,我在想我可以不可以写“男人一君子”,如果能够写,我第一个会写白墨,而且就定题为“诗词路上一君子”。想来想去,我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去写那个我并不了解的群体,但是为白墨君写上一笔却一直是我的愿望。在我的一枝花决定成集之时,我要实现为白墨君写上一笔的愿望,就将这一君子记录在我们的花园中吧。在姹紫嫣红的花园中,怎麽能少得了一位“贾宝玉”呢?──这是一句玩笑!不过,我们的花园与白墨君还的确是有着一定的渊源呢。

我之所以能按照自己的愿望,在每一枝花的结束语中缀上一阕《虞美人》为我们的花朵增色,这可是离不开白墨君在我学诗之路上的指导。换句话来说,如果我不曾认识白墨,我想我始终都不会有学习古诗词的信心和决心。是白墨君以及他主编的诗坛每週一期大量的诗词佳作的潜移默化,是白墨君循序渐进的辅导,让我走上学习古诗词的曼妙之路。所以,我一定要借此机会向白墨表达我的谢意!更主要的是,白墨君为古诗词在海外的发扬所作的贡献,也实在是值得了解他的人为他写上一笔,让更多的人了解他,学习他。

白墨是位诗人,他写现代诗,也写古诗词。“白墨”是诗人发表诗作最常用的笔名之一,其取意为“无墨”,谦逊也!白墨发表诗作还有其他的笔名:癸巳书生(肖蛇)、湄江客(来自湄江)……。白墨可是位多产的诗人,在每週一次的诗坛上,常常会有他两到三首诗词,有时受诗坛版面的限制,他还会将自己的诗词放到他的专栏里发表,他的笔名自然就会多。

白墨的另一个常用笔名是“卢茵”,是他在《华侨新报》每週一次的专栏《丽璧轩随笔》中的专用笔名。“卢”──是他的本姓,“茵”──取其爱人“惠茵”,真可谓是珠联璧合的恩爱夫妻。这也正符合了他的专栏特色:除了大量的有关古诗词的研究论述和时事形势大事记外,最多的就是他们家庭的温馨纪录。

白墨的真实姓名是卢国才。

一, 从我走过的蹒跚的学诗之路介绍我心目中的白墨:

读白墨的诗词已有好几年了,虽有敬佩与仰慕之情,却没有学习古诗词的信心。 2004年,魁北克华人作家协会的一次“关于专栏写作”的专题讲座会上我有机会一睹偶像白墨的风采,他是应邀作“关于专栏写作体会”的演讲,我们曾留下了彼此的联络方式。想学习古诗词创作的愿望是在当周的由作协主办的《笔缘》上,我发表了一篇关于“讲座会的感想”一文中表达了出来。

之后的《华侨新报》聚餐会上,再次见到白墨以及诗会的多位元老,老先生们对古诗词的执着追求深深地感染了我,我决心试上一试。激情使然,刷刷刷,我飞快地完成了五首七绝,一起发给了白墨。很快就收到了白墨的回函,他告知我五首七绝中仅有一首“雪景”符合七绝的要求。

就这样,一首直白简单的七绝成为了我向诗坛递交的第一份作业,另外几首在我看来是词句优雅豪情激荡的关于寄情山水的诗作都被宣判为不合乎七绝的要求。原来诗会的宗旨是学习和研究古诗词,诗坛诗词发表的准绳是“平水韵”,而我的选韵标准是是现代汉语字典,这样就看出了我与诗会的距离。如何迈进古诗词的门槛呢?我怀疑了自己的能力。

白墨是位有心人。白墨是位热心人。

接下来他发表的一首七律《赠紫云》给予了我莫大的鼓励。一首《赠紫云》的七律将我那几乎坠到谷底的学习信心又给鼓足了,恰似扬帆的小舟,踌躇满志地要劈波斩浪了。

白墨深知就我的诗词写作水平光靠鼓励是不能奏效的,他向我要了地址后便将古诗格律还有平水韵的材料邮寄给了我。接到白墨君寄来的学习材料,我的心情是非常激动的。当一位自己非常仰慕的诗人能给予如此热心的帮助和指导时,让你不想好好去学习都是不行的。几天的埋头苦读之后,我完成了七律:答谢“赠紫云”步韵和白墨。

一首简单的七律虽然解决了按“平水韵”的准绳用韵的问题,但是在对仗的问题上,还有习惯于普通话中的平仄用字所出现的错误都还是没有解决。经过反复的网上通信,在白墨多次的启发诱导修改之后,才有了上面这首基本合格的七律。从对这首七律的反复修改过程中,我感觉到了白墨的认真。这表现在他不会让不合乎韵律和平仄要求的诗作发表在《诗坛》上,这是他的坚持;对于初学者的各个误区,他不会置之不理,他也不会随随便便帮你过关,而是不厌其烦地反复解释从而督促你反复修改,直到你明白了,合乎要求了。对我是如此,我想他对其他的初学者也是如此,花费他多少时间和精力,他无怨无悔,持之以恒。

白墨是位认真的人。白墨是位锲而不舍的人。

在一个寒气逼人的週末下午,白墨意外地出现在了我的小店里。他说他是去参加一个活动绕路而来看看我,没有事先打招呼是因为他不知道时间是否允许。当时我的心情是多麽的激动,他整天都是在忙忙碌碌地,上班时那样的辛苦,组稿写作时那样的费时间,各种活动又不能全然推托。百忙之中他来看我,这本身就让我意外和激动,更让我高兴的是,他带来了一些学习诗词创作的材料,其中有他自己几年来在专栏上发表过的关于诗词创作的体会和总结,有他自己汇总过的各名家诗作简介,有他从网上打印下来的名人讲学和诗作分析,还有他自己的诗集以及诗会第一版赓咏集。这真是雪中送炭啊!这对于我的激励和鞭策是任何语言达不到的。

同样地,我也不需要更多的语言来表示我的谢意和敬意,那就只有再下功夫学习了。经过一番苦读之后,我写了一首七律答谢他,虽然字句中还是如顺口溜般的平淡无奇,但在韵律、平仄以及对仗的问题上,还应该算是过了关。为了我可以达到这个初步的水平,白墨花费了多少心血?

白墨君,我在此对您表示深深的谢意!我也代表其他初学诗词的诗友对您表示深深的谢意!

写了一些诗作后,我小心翼翼地试填了“西江月”和“满庭芳”。之所以是小心翼翼,是由于自己初学写诗不久,生怕被冠以“还没学会爬,就要去学跑”的帽子。没有想到的是却得到了白墨的鼓励。他告诉我说,我应该学习填词,因为女士填词更有一定的优势。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我这才发现,其实我真正喜欢的是古词,我喜欢它的抑扬顿挫,我喜欢它的长长短短,或活泼可爱,或如倾如诉。尽管我自己也非常清楚,我的词作水平还只能是顺口溜的水平再加上写诗般的句子,既无晓风残月的委婉风韵也缺少大江东去的豪放气魄,但我还是对此津津乐道。幸喜我可以经常得到白墨的提醒。

譬如在我第一次填“行香子”这个词时,在结尾是这样写的:“颂科收硕,国收盛,众收馨。”白墨就对我说,无论是做诗还是填词,首先那句话是要通顺的,要能够让别人看得懂的,不能自己造词。白墨就是这样既耐心细緻地又不讲情面地不断向我指出我存在的不足,帮我解开学习填词一路上的困惑。

二,我在诗会的活动中所了解的白墨点滴:

诗会每年都要有几次活动,多数都是诗坛坛主谭锐祥先生请客。像每年的春宴、冬宴、夏季雅集、谭公的生日等。大家聚在餐桌上相互交流心得、抽筹分韵、即兴联吟即席成排律,其乐融融。每次集会的联络人都是白墨。每次到达集会地点的白墨都是拎着一个大包,他总是会为大家准备出各种必要的学习和交流材料。大家在享用美味佳肴时,白墨却是忙来忙去为大家拍照,回到家里后他会再将照片发给大家留作纪念。没有人要求要这样,但好像是约定俗成,其实这也都是大家心中的期待。

每年一次的诗会雅集是诗会最隆重的节目,由于参加的诗友多,节目也丰富,所以需要一个较大的场地,故而雅集多轮流在家住距离市区较远的汪溪鹿先生与何宗雄先生的别墅举行,这也是白墨最忙的时候。从联络集合时间、集合地点、安排车辆一一巨细周全。更难能可贵的是,由于他们的住处偏远不易找到,白墨总是会将自己的手机号码告诉大家,有些迟到的诗友会在地铁站打电话与他联络,然后他再开车分别去接他们。有些诗友因故需要提前离开,他又要按不同的时间将这些诗友送到地铁站。 每一次的雅集,他都是忙忙碌碌的连吃东西的时间都没有。 雅集结束后,他还是不得休息,他要整理雅集的活动情况为专栏写稿,他要整理活动的照片发给大家,他要检查大家的分筹诗作。忙忙碌碌,却是甘之如饴。就好像这是他份内的正常工作,是他生活的一部分。

诗会的诸多活动有声有色,让诗友们津津乐道,这与白墨的热情和努力是分不开的。任何一个组会的活动,没有一位热心的、正直的、值得大家信赖的领头人,这个组会或不可持久或不会健康温馨。琐琐碎碎的小事情里足以可见一个人的精神!

白墨常常对大家说,每一位诗友的诗作都在他那里有分类储存,无论是谁想要出诗集,他都可以马上将其所有的诗词作品汇集出来,他随时准备为大家服务。

白墨已经为谭锐祥先生、何宗雄先生、武兆职先生、以及已故的子汉先生整理出版了诗集,并为他们各自写了序言。其用情、用心之深写在字字句句之中;其文字造诣精深,或细腻,或豪放,让人百读不厌。只是可惜由于篇幅的关系,不能摘录在这里。

对新诗友他热情有加,从不怠慢;对长者,白墨更是尊重更能体现出他的善良和友情。对每一位需要帮忙的诗友和朋友,他都会伸出热情之手。凡有诗友生病,他都会写诗填词表示慰问;有诗友或朋友去世了,他会写诗词写輓联凭弔。

曾经是诗会会员的画家姚奎先生在北京逝世,白墨及时将这个悲痛的消息通告了诗友们,并及时将所有诗友的凭弔诗词汇集发给姚奎先生的的家人,以表达深切的哀悼之情。

居住在多伦多的诗友子汉先生重病期间时值隆冬,白墨几次利用周末往返于多伦多与蒙特利尔之间,他去看望子汉先生,他为子汉先生带去诗会朋友们的慰问和祝福。在狂风暴雪的路上,他几遇险情,雪太大视野不清、汽车出了问题、汽油耗尽等险象环生,没有怨天尤人为自己著急,他一心一意想得是着急子汉的事情。

为实现子汉先生的愿望,在子汉先生重病期间,白墨抓紧《子汉诗词集》的组稿排版还有联络印刷厂等诸多工作,在子汉先生弥留之际,《子汉诗词集》的清样送到了他的手中,实现了他最后一个愿望。他的心血结晶陪伴他长眠于地下,相信子汉先生可以含笑九泉了。

正当我着手在写白墨时,他发表在当期《丽璧轩随笔》上的是专栏第六百三十期,标题为“匆匆”。现摘录几句:

“上星期六晚与谭锐祥坛主、伍兆职诗翁一起赴文化宫出席台山宁阳会馆成立五週年晚宴,散席后到伍老府上,研究《伍兆职诗词集》排版事宜;相信不久的将来,第三本诗友个人专集将面世,可喜可贺!利用赴宴前一个小时,匆匆赶往紫云的杂货店,先帮她安装繁体中文字体,并讨论每期《诗坛》组稿细节。”

当晚他完成了与伍兆职诗翁的关于诗集排版的研究后,回到家里已是凌晨两点以后了。可谓时光匆匆,脚步匆匆!他在与时光赛跑,他要尽可能多地做一些有益的事情。

俗话说做好人不易!正所谓,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如果持之以恒地为他人着想,为他人解忧,确实难能可贵。对于一些磨擦和非议,白墨可以胸襟坦;对于诗友们的困难和需要,他则是一腔热情,慷慨付出。自打诗会成立九年多以来,白墨始终在为诗会的每一位愿意接受他建议和帮助的诗友尽心尽力地奉献自己的一份热情和真诚。如果说诗坛的坛主谭锐祥先生是诗会的核心和首领,那麽白墨应该是一位总指挥长、是一位总参谋长、是一位总后勤部长,如果用最朴实的话来说,他是诗会里的一位勤勤恳恳为大家做事情的公仆。

“魁北克中华诗词研究会”里有着这样一群追求高尚道德情操的人,有着这样一群可敬可爱的人,所以这是一个温馨和睦的群体,我为自己能成为这个群体的一员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三,铮铮硬骨,坦坦诗怀

白墨甘心于枯燥地为诗友们修改诗作的繁杂工作,白墨更潜心于古诗词的创作。他寄情山水,他讴歌真情和善良,他鞭挞丑陋和罪恶,他关注诸如地震、水灾等苦难,他赞美诸如奥运、传统的节日等美好的事件,方方面面都留下了他那燃烧着的诗人激情。他向人们揭示着自己的或磅礴气概或细腻情感,他为人们展现出了大量的优秀古诗词作品。同时他还热心于古诗词的理论研究和系统总结。

在白墨的《丽璧轩随笔》专栏中,谈诗词曲赋骈联的有:押韵,平仄,填词,诗缘,唱酬,诗品,诗友,绝句,典故,声律等八十多篇有关诗词的论述。这些文章,篇篇都是洋洋洒洒两千字左右的有份量的佳作。白墨引经据典,深入浅出,从多方面、多层次向读者介绍古诗词知识。值得一提的是,白墨的讲稿并不是死板地摘录前人的东西或是他人的总结,他的讲稿中有既定俗成的东西,有借鉴的部分,但更多的是他自己的学习体会纪录,是他自己翻查资料分析对照的结果。秉烛夜读,勤奋敲键,这就是白墨的执著和坚持。

“知音难觅,更何况是共鸣?好的诗友,是敢指出你的错处,肯帮你纠正弊端,愿为你找寻毛病根源,就算得罪你也要将你诗中的失粘不协之处吹毛求庛一番,而不是凭空大讚,又说不出好在哪里,不断竖大拇指,却不知道为何用典,也不明白对仗工整。”──简单几语,明明白白地道出了诗人白墨的磊落胸襟!

诗人的决心是:“真研究,虚心学习,对继承古人遗产,毫不怀疑,对保卫古人心血,绝不含糊。”

白墨坦坦荡荡地自我剖析著:“人之患,在好为人师。我也有疾,但完全出自一片热情,对某些朋友的诗词提了意见,以至产生误会,这是我事先估计不到的。”

谁也不可否认,借“诗坛”这个平台,他为古诗词的传播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而这些颇有论文性质的佳作,每一篇又会需要耗费他多少时间和精力去翻阅资料,核实求证,归纳分类,他是在不断求索不断研究之中,将古诗词的精华展示给大家。

然而白墨是谦逊的,他在教与学的同时也不断在检讨自己,剖析自己,这才使得他不会固步自封,这也为学习古诗词者作了一个良好的典范。正如他在“谈词”一文的结尾他这样写道:“我自己虽然已填满一百廿个词牌约三百首长短调,但水平还很肤浅,“以诗入词”、上去入声不分的缺点还很多,谨以这篇短文,抛砖引玉,满地可喜爱诗词的新朋旧友,若能因此而掀起一股填词热潮,积极挥毫,踊跃参与,则斯愿已足矣!”

白墨传播古诗词的良好愿望、强烈的责任心和灼灼热情、朗朗胸襟,都尽显无遗。

不可讳言,正是由于诗人高风亮节的品行和严谨的态度,造就了我们诗坛这块诗风严谨,清清白白,干干净净的高雅之地。

白墨在他撰写的那些“知多少?”系列中,系统地搜集罗列了国际的许多大事记。这些极有意义的资料几经转载, 成为丰富的知识和信息的系统归纳和储存。 他的“知多少”系列一共在“多维网”刊登了三十多篇,可以在谷歌打“白墨知多少”条目搜索。

然而白墨并不是一位专职写作的文人,他要养家糊口,他在做著一份强体力的劳动。在高温的车间里,他几年如一日地干重活,由于工作条件差,以至他的腿被砸伤骨折一次;他的胸部被砸两次,导致未错位的骨折;高温的煎熬,加上长时间的电脑打字工作, 以至使 刚入知天命之年就视力严重受损,只好两次承受摘去双眼内玻璃体的手术。何以在如此的环境,如此的条件下能完成这众多的具有高水准的论述文章,具有高水准的大量诗作?

我曾经到过白墨的别墅,偌大的大厅内林林总总一排接一排的书架上,真可谓是琳琅满目全是各种书籍。那不是摆在那里观摩的书,那时白墨的工具书、参考书,他的作品中考证、引用等等都是在这些书里得到的。古人道:书中自有黄金屋。可对于真正目的在于掌握知识并将知识用于社会的人,他是舍得万金为藏书!白墨的知识是一点一滴从这些书中吸取的,虽无“悬梁”与“刺股”,他的时间却也是从休息与娱乐中挤出来的,这又何止是寒窗十年!

还有,从一九九八年起,白墨每年为本市全侨公祭大典撰写祭文至今已经十年了。每年一次都是用不同的韵脚的长篇新作,这需要扎实的功底和灵动的慧性,还有勤奋和锲而不舍。每每读到白墨所撰写写的祭文,我都会为之感动不已。这些论著体现了白墨君诗文造诣的精髓,体现了他的文风和情操,这也是他对华人社会的一种奉献。

“铮铮硬骨,坦坦诗怀”,这便是我印象中的白墨。

从一个具有正常的幸福生活的侨民沦为奔走他乡的难民,社会是残酷的,生活是艰辛的。通往理想的桥梁一次又一次地被无情地摧毁了,但这并不能摧毁他生活和奋斗的勇气。

社会的问题不是我们平民百姓能够左右得了的,但他可以为自己新的生活架起另一座桥梁,他还有一个强壮的身体,还可以付出辛勤的劳动。一边是以汗水换来生存,一边是以智慧发出来自心底的呐喊声,那是对丑陋与不公发出的义正词严的谴责声,那是对善良与美好发出的热情奔放的讴歌声。在迷离的荒漠之中,以骆驼般的毅力;在铁的冷硬无情和高温的桎酷中,诗人的智慧与灵感,从草根的沃土中泉涌了出来。锤炼着不屈的意志力,实现着诗的理想,建造着诗的绿洲,催生着诗人的博学和诗人的智慧。

“带著锁链跳舞”,那既不是枷锁无情的铁链,也不是象征金钱物欲的金链,那是一条来自远古的,有着绚丽色彩的,有着著优美乐感的,可以萦绕在脑海,可以流淌在心田的 集细腻与博大、凄美与铿锵、慧根与灵性于一身的韻律。 没有辉煌的事业,没有显赫的桂冠,对家人、对诗会,他有着澄明柔细的胸怀。

如果人生旅途中能遇到这样一位良师益友,又有谁不会将其视之为一件幸事呢?

白墨君之所以能够如愿地在书海中畅游、在诗山上攀登,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他有一位贤慧善良的好太太,是他的太太惠茵的对他的爱戴、对他的理解、为他分忧并给予他生活上、精神上无微不至的关怀,他才得以闲暇专心致志的在他的诗词文章创作上,在诗坛编辑和诗会活动上尽心尽力。为支持丈夫的事情,惠茵不但包揽了他们家庭的一切事物,还在白墨受伤时和眼睛手术时,帮助诗坛打字组稿,惠茵的热心奉献同样感动着每一位会员。所以我想说,白墨君之所以能有如此大量的精美的文章和诗词作品奉献给世人,是由于他的勤奋刻苦,是由于他的执著追求,是由于他的聪慧和灵性,还有不可缺少的一方面,那就是他的太太给他创造了一个温馨舒适的、没有后顾之忧的、没有繁繁杂杂纷扰的创作环境。还有两个可爱的女儿带给他的温馨和关爱。

能娶到如此贤慧的好太太,是白墨君一生的幸福!在此我也将我最美好的祝福送给这对恩恩爱爱的贤伉俪:祝您们今生今世甜甜蜜蜜每一天。

我们把女人形容成是一枝花,我们会将男人们比喻为树,是一棵大树,也是肯定了男人们的朝气蓬勃,挺拔耿直。但我更想将男人比喻为一座山:他的思维和他的心态有着山一样的伟岸和坚强;他的风格和他的作为有着山一样的宽容和山一样的承担──这就是我心目中的君子风范。在写女人一枝花时我选用了《虞美人》这个字面优雅的词牌,我写白墨君,我要选用《小重山》这个字面上厚重凝远的词牌。

小重山

──君子风范 (赠白墨君):

纵笔桃园无限情。热肠遵古道,铸清名。 松涛涌处鹤声鸣。风雨路,君子写真诚。

秉烛伴晨星。键弦催促急,响铮铮。一腔柔愫寄征程,犹似那、子美复又行。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