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华日军的军衔、编制、各方面军及投降。(请记住侵略者的名字)

军衔:
日本陆军军衔共计6等16级,即大将、中将、少将、大佐(校)、中佐、少佐、大尉、中尉、少尉、准尉、曹长(上士)、军曹(中士)、伍长(下士)、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日本陆军也有元帅军衔,但规定由日本天皇从战功显赫或资深的大将中选任,颁赐元帅封号。
 
编制:
日军一般以师团为大的编制: 
指挥官为: 中将 统11340人 (被称为“名将之花”的阿部规秀陆军中将死于黄土岭战役)辖: 
步兵2个旅团、炮兵1个联队、骑兵1个联队、辎重1个大队、弹药纵列1个大队、军乐队;战时:增加大小桥梁纵列各1个大队、野战卫生部 
2、旅团编制: 
指挥官为: 少将 统5690人 辖: 
2—4个联队,包括骑、工、炮及其他兵种 
3、人员计算: 
(一)分队: 
(二)小队:(排)三至四个分队;骑兵为50人;步兵为70人;指挥官为:中、少尉 (还记得猪头小队长吗?排长而已)
(三)中队:(连)三至四个小队;骑兵为150—200人;步兵为210—280人;210人为:大尉指挥官 
(四)大队:(营)二至四个中队;骑兵为300—600人、400—800人;步兵为420—840人、560—1120人;630人为中佐、少佐指挥官 
(五)联队:(团)三个大队;骑兵为900—1800人、1200—2400人;步兵为1200—2400人、1680—3360人;1890人为大佐指挥官(《亮剑》中经常出现的日军编制,相当于一个团)
 
方面军:
 一.台湾地区的日军。1805年中日战争后,日本侵占了台湾地区,后建立起日本台湾总督府和日本台湾军。日本总督多兼台湾军司令官,曾任总督的有桦日资纪、桂太郎、乃木希典、儿玉源太郎、佐久间左马太、安东贞美、明石元二郎、长谷清川、安滕利吉等。其台湾军的规模约有1个步兵独立混成旅团,用以镇压台湾从民的反抗,维持其殖民统治。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台湾军曾抽调兵力参加侵华战争,如进攻武汉的波田支队和1939年底在钦州湾登陆的盐田旅团就下日军台湾军的部队。 

1942年后随着日本各条战线局势的恶化,日军在台湾地区也大肆扩充军队,至1945年组成由日军大本营直接指挥的由安滕利吉中将任司令官的第十方面军,共约19万人,负责台湾地区的防务。至1945年10月25日,日本台湾军司令官在台北向中国接收台湾的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兼警备总司令陈仪将军投降,被日本帝国主义霸占50年之久的台湾宝岛才归还给中国政府管辖。 

二.东北地区日军。日本帝国主义势力自1895年甲午战争后,尤其是1905年日俄战争后逐步侵入中国东北地区。日本帝国主义在其控制的中国大连成立了关东州,并于1919年组建日本关东军,开始正式在中国东北布署军队。初期这支由南满铁路护路部队编成的军队只数千人,后又形成由日军各主力师团轮流调至中国东北,担任关东军部队的规例。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控制了中国东北地区,其扶植下的伪满洲国也随即成立。作为东北地区的太上皇,日本关东军司令官志为集日本关东州长官、日本驻伪满洲国大使、日本关东军司令官“三位一体”的极权人物。为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将中国东北地区逐步变成日本完全的殖民地,关东军建制逐步扩大,并建立了大量特务、情报机构和称为国境守备队的武装部队。由于中国的东北地区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日本决心将中国东北地区变成其发展大帝国霸业,将来与苏美英争一雌雄的坚实基地,更对关东军的发展以种种有力的支持,使其迅速发展成为日本陆军中最强大、最有实力、最有影响力的战略集团。它拥有完备的基础军火工厂、训练基地及庞大的军需供应基地和边境工事体系,日军所公有的坦克部队、臼炮部队、火焰喷射器部队及细菌战部队都在关东军编制内,就连该部的的给养服装标准也高于日本陆军其它部队。如此优势,加之“天高皇帝远”,日本关东军常常娇横无比,自行其是,在许多重大军政、边界等问题上无视当时日本当局的约束,引起多次军事冲突,成为日本当时存在的“下克上”现象的典型,也使得许多日本法西斯少壮派军官乐于到关东军内服役,以图“建功立业”。由于关东军的装备最为精良,又是对外扩张的基本力量和战略总预备队,故曾在当时被喻为“皇军之花”。 

1941年7月,关东军举行针对苏联的“关东军特别大演习”,此时关东军实力已达极盛,辖有16个师团及大量边境守备部队和特种兵部队,全军近100余万人。后因日军在南洋战场接连失利,从关东军抽调大量部队,致使其实力不断下降。转至1945年夏,为对苏联的进攻作好准备,关东军再度扩展到3个方面军,计约96万余人。1945年8月8日,用当时欧洲战场最新式武器和装备武装起来的130万苏联红军越过边境,向中国境内的日本关东军发动猛攻,迅速歼灭其主力;9月5日,关东军司令官山田乙三大将率部向苏联红军投降,日本关东军从此彻底消亡。日本关东军的历任司令官有:立花小一郎中将、河合操中将、尾野实信中将、白川义则中将、村冈长太郎中将、菱刈隆中将、本庄繁中将、武滕信义大将、植田谦吉大将、梅津美治郎大将、山田乙三大将。 

三.华北地区日军。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军在其原华北驻屯军的基础上大举增兵华北。8月31日,日军大本营下令在华来成立华北方面军,以寺内寿一大将为司令官,统一指挥沿平汉线和津浦线向南推进的以香月清司中将为司令官的第一军和以西尾寿造中将为司令官的第二军。1938年3月,日军大本营将自中国热河方向攻入察哈尔省及绥远的关东军部队脱离原指挥建制,组成蒙疆驻屯军司令部,先由日军大本营直辖,后划给日军华北方面军指挥。至1938年春未,日军华北方面军占领了中国绥、察、晋、冀、鲁、豫、苏各省的大部或一部,形成尔后该方面军大致控制范围,第一军调至山西太原,第二军进至山东济南。1938年夏,第二军的番号转给进攻武汉的日军华中派遣军,济南地区的日军改称第十二军。1944年春,第十二军番号又转给准备参加“一号作战”进攻河南黄河南岸的由北方方面军抽调组成的突击兵团。济南地区的日军又改称第四十三军。 

至1945年夏,日军华北方面军共辖在太原的第一军,在张家口的蒙疆驻屯军,在郑州的第十二军和在济南的第四十三军。华北方面军的历任司令官为寺内寿一大将、杉山元大将、多田峻中将、冈村宁次大将、下村定大将和根本博中将。1945年10月10日,华北方面军司令部及部分兵员共12.7万人在北平向中国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投降,该方面军在绥远、山西、河南、山东的部队也分别向中国第十二战区、第二战区、第一战区等部投降。 

四.华中地区日军。1937年8月13日中日淞沪会战爆发,日本在其驻上海海军陆战队的基础上又向上海增派大批军队。8月15日,日军大本营下令成立以松井石根大将为司令官的上海派遣军。后因上海战事胶着不下,日军大本营于10月21日组建了以柳川平助中将为司令官的第十军,并于11月5日在杭州湾登陆,包抄上海战区。11月7日,日军大本营下令成立以松井石根(南京大屠杀之首恶)为大将为司令官的华中方面军,以统一指挥日军上海派遣军和第十军。 

1938年2月18日,日军大本营为准备进攻武汉成立了以钿俊六大将任司令官的华中派遣军,并下令解散华中方面军及上海派遣军、第十军,改由华中派遣军统一指挥占领京沪杭、苏、浙、皖的全部华中日军。1938年6月起,日军华中派遣军指挥第二军、第十一军沿长江两岸及大别山区进攻武汉。1938年10月25日日军侵占武汉后,以冈村宁次中将为司令官的第十一军的7个师团占据武汉外围鄂、湘等省的部分地区。 

1939年9月23日,日军大本营为统一指挥在中国关内各地的日军,配合汪精卫筹建伪政权的活动,在南京成立了以西尾寿造大将为司令官的日军中国派遣军司令部,统一指挥日军华北方面军及所有在是中关内的部队。与此同时,日军华中派遣军撤销,在江浙地区成立了军司令部设在上海的以西尾寿造大将兼任司令官的第十三军。1944年7月31日,日军大本营为准备“一号作战”华中攻势,又在湖南成立自日本关东军调来番号的第二十军,并在武汉成立第六方面军,统一指挥两湖地区的第十一军和第十二军,在汉口留守的第三十四军和两广地区的第二十三军及香港占领地日军,以准备参加“一号作战”中的湘桂战役。至1945年夏,日军第六方面军管辖第十一军、第二十军、第三十四军,控制中国鄂、湘、皖、赣等部分地区。日军第三军仍驻上海,日军第六军驻在杭州,控制江、浙、皖部分地区。日军第十一军历任司令官是冈村宁次中将、园部和一郎中将、阿南惟几中将、横山勇中将、上月良夫中将;日军第十三军历任司令官为西尾寿造大将、泽田茂中将、永津佐比季中将、松井太久郎中将。日军第六方面军只有两任司令官,即冈村宁次大将冈部直三郎大将。1945年9月18日,日军第六方面军司令官冈部直三郎在武汉向中国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孙蔚如投降。1945年9月中旬,日军第十三军司令官松井太久郎第六军司令官十川次郎在上海向中国第三方面军总司令官汤恩伯投降。 

五.华南地区日军。1938年10月中旬,日军大本营为配合日军华中派遣军对武汉的攻势,并逐步切断中国政府从港澳地区的外援通道,成立以古庄干郎中将为军司令官的的第二十一军,并在中国广东大亚湾地区登陆,很快占领广州,控制了两广部分地区。1940年日军向越南进军时,第二十一军和番号撤销,成立日军华南方面军。1941年为准备太平洋战争,华南方面军撤销,在广州成立以酒井隆中将为司令官的第二十三军,占领中国广东沿海、香港等地。1945年9月16日,日军第二十三军司令官田中久一中将率其在中国广州、雷州半岛和海南岛地区的日军共8.3万人,在广州向中国陆军第二方面军总司令张发奎投降。 

六.日军中国派遣军司令部。此系1939年9月23日,由日军大本营下组建的指挥中国关内战场上所有日军的最高指挥机构。其目的是摆脱过去由日军大本营远离战地分别直接指挥各军经常造成失误的窘状,希望协调指挥中国关内各战场的所有日军,加快军事征服进程;并配合中国各地伪政权等合流,组成统一伪政权的所谓“和平”攻势。至1945年夏,日军中国派遣军统辖有:在华北的华北方面军、在湘鄂赣等地的第六方面军,在江浙等地的第十三军、第六军,在两广及香港地区的第二十三军和日本海军中国方面舰队。日军中国派遣军历任司令官为西尾寿造大将、钿俊六大将、冈村宁次大将。1945年9月9日上午10时,日军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大将代表日军中国派遣军等部队向中国政府投降。 

七.日本海军中国方面舰队。日本海军在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前就在中国上海、青岛等地驻有舰队。中日战争爆发后,日本海军抽调在上海的第三舰队、在青岛的第四舰队及其他舰只,组成中国方面舰队,支援其陆军登陆作战,运输物资。海军航空兵部队曾多次参与轰炸中国各大城市,并在上海、青岛、厦门、香港建立据点,对中国沿海实施封锁。其历任舰队司令官为长谷川清中将、古贺峰一中将、福田良三中将。1945年9月,日本海军中国方面舰队共3.9万余名官兵向中国政府缴械投降。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