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动身的时间大约是凌晨5点半,幽灵牧场仍旧黑漆漆的。从小卖部和宿舍里透出的灯光,使我们刚好能辨认出道路。我们背上行装,打开头灯,沿着我们前一天走过的小路向科罗拉多河上的银色吊桥摸索着走去,开始了向印第安花园的跋涉。
夜色很快就褪得不见踪迹了,天空湛蓝湛蓝的,看不到一丝云彩。阳光下,清晨的凉爽竟是如此短暂,热浪迅速把我们包围了。我们一步一步地走在迂回崎岖的山路上,不但能感觉到自己心跳的加快,还能听到同伴吁吁的气喘。我们不断地停下小憩,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想不到这上山的路竟是如此艰难。抬眼望去,那遮天蔽日的峭壁竟然连南缘的一半高度都不到。天哪,这要爬到何时!我们就这样走着,看着,想着…… 两条腿变得越来越重,拍照的劲头也大不如前了。尽管四周的景色依然是那样的雄健突兀,但对于爬山的人来说,却只有令人生畏的感觉了…… 不知不觉中,肚子里饥肠响动,已近正午时分。正想找一个背阴的地方吃午饭,我们听见了溪水的响动,看见了越来越茂密的植被。转过几个弯道之后,我们又看见三角叶杨树了,一片绿洲呈现在眼前,这便是印第安花园了。
印第安花园(Indian Garden,7.25公里,海拔1160米)是光明天使山道的中点,上下的行人都会在这里歇脚。向上爬的人总会打听还要多久才能爬到头,尽管地图上标得清清楚楚。向下走的人却老是要问下面到底有多热,生怕水和饮料带得不够。我们在树荫里的长凳上坐了下来,先用冷水擦把脸,然后脱下鞋袜,放松热得发涨的双脚,重新垫好脚掌上的水泡。我们一边与过往的行人打招呼,一边懒洋洋地闲聊着。不一会儿身后尘土飞扬,两支骡队载着游客从南缘下来,也停在了印第安花园。我们了解到其中的一队将在午饭后继续向下走,到幽灵牧场过夜,第二天返回南缘,算是“骑骡两日游”吧。而另一支骡队将载着游客去平台站,午饭后返回南缘,是一日游。
“看上去好像挺舒服的。下次我们可以骑骡子下去。”
“算了吧。你好好看看这些刚从骡子上下来的人,走路都跟卓别林似的。”
“我的天哪!你还真说对了。”
只见那二十来个刚从骡子上下来的游客,个个都成了罗圈腿,两条腿并不拢,摇摇晃晃地走着去上厕所和洗手,样子挺可笑的。从他们的面部表情看,有几个还擦破了皮,而且破的位置不佳。
一瓶饮料,几块高能食品下肚之后,我们的精神又好起来了,决定去2.4公里外的平台站(Plateau Point,海拔1140米, 非常值得一去。)。于是我们走出树林,跨过小溪,又重新回到了灼热的阳光下,沿着沙漠中一条相对平坦的岔道向平台站走去。平台站的尽头是一块从崖边探出的巨石,其顶部平坦,边缘设有铁栏杆。凭栏向下看去,我这个没有恐高症的人也觉得有点晕。千尺峭壁向下直插,从两边把科罗拉多河挤成一个窄窄的急弯,几只蓝色的橡皮筏子在湍急的流水中挣扎着绕过弯道向下游漂去。我们在平台站向四周眺望,寻找着不同的角度,要将这大自然的杰作留在数码相机的磁卡上。我们尽力了,但我们是徒劳的。再广角的镜头也不可能摄下我们身临其境的感受。在这里,在这浩大的峡谷之中,人显得如此之妙小;在这浩大的峡谷之中,造物者显得如此之宏大。
从科罗拉多河边到这里,我们已经向上爬了400多米了。从平台站可以看见南缘,就像3天前我们从南缘可以看到这里一样。高耸的岩壁一层一层地向后叠起,直到天边。我们仔仔细细地察看着最顶部的崖边,试图辨认南缘上的人工建筑。太远了,又没带望远镜(为了轻装),肉眼依然是无法辨认的。但是能看见终点线对我们来说毕竟是一个很大的鼓舞, 尽管还有两倍多的高度要爬。。
回到印第安花园稍事休整之后,我们开始了最后7.25公里(落差1000米)的跋涉。
从这里往上,光明天使山道立刻变得陡峭了,主要由之字形的折返山路组成。我们事先察看了地图,这段路上有两个间隔大致相等的供水站,所以我们用不着把容量3立升的水袋灌满,差不多一半就够了,可以减轻1公斤半的重量。上午的经验告诉我们,走这样长距离的山路,少背一两是一两。我们掌握着节奏,慢慢地走在山道上。我们可以强烈地感觉到这些天来在腿部肌肉里累积起来的乳酸,那些重新用胶布垫起来的水泡也在不断地提醒我们。我们只能走走停停,看看别在腰里的计步器,想想还要走多少步才能到下一个供水站。
在3英里水站(从南缘到此大约3英里,4.8公里, 故此得名),我们遇到了非常热情的志愿者查理。他向我们问候,给我们鼓励,回答我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和我们一起坐在这小凉棚下休息的还有一位老太太,满头银发,精神矍铄。一打听才知道这位名叫蒂娅的老太太已过古稀,高龄74了,这是她第九次穿越大峡谷。我们都觉得蒂娅很了不起,提出要跟她合影,可以回家鼓励太太门下次和我们一起出来历险。她很高兴地和我们几个簇拥着照了相,照完后还加了一句:“别忘了把照片发给我,好让老头子看看我和这么多年轻小伙子在一起,让他妒嫉妒嫉。”我们都被蒂娅的幽默逗乐了。蒂娅已经在幽灵牧场订好了明年的床位,要和她女儿一起在那里过75岁生日。真了不起!我们都遥祝蒂娅生日快乐。
检查完水袋,食品,鞋子,背包之后,我们告别了蒂娅老太太,告别了查理,回到光明天使山道,向1英里半水站继续我们的艰苦旅程。在1英里半水站,我们喘着气,向守候在那里的鲍莱打招呼,鲍莱是查理的太太,他们夫妇俩来大峡谷做志愿服务已经有好几年了。他们分别在水站里回答过往游客问题,处理一些需要帮助的旅客,像那些崴脚的,中暑的,脱水的,鞋子脱帮的,等等。
每年有大约5百万游客访问大峡谷国家公园,绝大多数只到南缘,其中不到5% 的游客去北缘。这5% 之中,穿越峡谷的大概不到1% 吧。在众多的南缘游客之中,不乏一时兴起者,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沿着山道就向下走。鲍莱和查理所在的这两个水站就成了提醒这些游客的重要地点。鲍莱的身边竖着一块醒目的警告牌:下到底不是必须的,上到顶才是必须的(Getting to the bottom is optional, but getting to the top is mandatory!)!
这里是到南缘之前的最后一个水站了(或是第一个如果你从南缘下来的话)。从这再往上,山道上的游人骤然多了起来,还真看见几个穿拖鞋的。我们几个慢慢地走着,一步一步地丈量着光明天使山道最后的2.4公里。我们知道在最后一个弯道处有一个很短的隧道,所以当我们看见一个隧道时,都像打了强心剂一样,提起真气跑了过去,却发现这不是那个最后的隧道。我们不得不坐下来,喝几口水,把气喘匀了,再接着往上走。等真的到了那个最后的隧道,没人再兴奋了,取而代之的是解脱:终于到了。下午四点半,我们踏上南缘(海拔2100米),又回到了光明天使客栈。
回头望去,夕阳下的大峡谷,静静地蛰伏在我们的脚下!
© 梁兄
请阅读我更多的博客文章:
穿越大峡谷(一) 题记
穿越大峡谷(二) 大峡谷客栈
穿越大峡谷(三) 幽灵牧场
穿越大峡谷(四) 科罗拉多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