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说过:如果你喜欢鸡蛋,又何必去认识那只下蛋的鸡? 这话几十年忽悠了不少人,也包括年轻时的俺。 俺现在的问题是,如果这个顺序到过来呢?
在子女坛,新编看着大家对大哥的挑三拣四愤愤不平,说在意他的文章的内容就行了,何必在意写文章人的作为呢? 新编是老实人,说的也是实实在在的话。如果我步入一个坛子,看到一群人攻击一篇文章就因为他是某个人写的,也会义愤填膺,说出和新编一样的话。但不幸的是现在的情况是俺知道的稍微多一点,又想不开,每次见到大哥文章刚要开读,女马甲们的嗲声嗲气和男马甲骂娘就开始交错地在耳边萦绕,让俺无法再以平常心再继续下去,即使走个过场也会完全没有了公平判断的能力。每每如此,我无能为力。所以最后都基本跳过,不再给自己找麻烦了。
大哥的一篇抱怨美国生活的文章在新浪点击几十万还是上百万,引起不小的反响,还有人专门写了文章来反驳,何等的风光。 如果那几百万人知道这文章只不过是成年累月呻吟中的一小哼哼,大家的反应又会是什么?
我和老大都是DAN BROWN的饭,对私立高中并不上心的老大因为BROWN的缘故居然一定要申请EXETER。 一天跟我们校长夫人聊天说及此事,她大笑,说我先生(校长)就是EXETER和 DAN BROWN 同学,他不喜欢BROWN因为他很MEAN。到现在BROWN的书一本也没看过。看来未能免俗的也并非俺一人。
网络把我们和“作家们“的距离拉到了眼前,他们在你面前早九晚十二地晃悠,在你面前喘气,在你面前嬉笑怒骂。 让你忽然觉得他们也是人,也很平常,有时有点丑陋。就像近视眼忽然戴上了眼睛,看到了墙上的污点,觉得很失望。如果他是一个平常的人,俺以也许就会原谅或忘记,但他们又不断地捧出花里胡哨的蛋摆在面前显摆,给俺提醒,让俺对照,昨天还在骂娘,今天又开讲人生哲学啥的,这事儿还就真难办了。
在看了不少不那么漂亮的鸡和非常漂亮的鸡蛋之间的联系后,现在中年的俺坚定不移地认为,不能光顾吃鸡蛋,对那生蛋的鸡一定要了解,只有这样才知道那蛋是自然的,还是化肥的,吃了会不会被忽悠上当。这样做法的残酷结果是,能吃的蛋会减少90%。
要了解一只会下蛋的鸡, 光研究蛋本身是万万不行的,一定是看它的行为,俺特别注意特别是受到批评时的反应,认为一个人的修养道德全在这时候表现出来。如果你就看到了蛋,看不到鸡的一根羽毛一个动作咋办?那就,那就,权当忽悠先别信,反正这年头儿不轻信比较保险。
不过老中青作家们同学们,千万不要因为有了俺这样的挑剔鬼捣乱,就去了写作的积极性,中国哈都缺就是不缺读者。老人被忽悠醒了,还有亿万新人在等待,你们永远都不会失去读者。无数的站等着你们去开博,无数的论坛等着你们去发贴,让嘲笑一稿多投的傻子们见鬼去吧! 你们有点击数,怕什么?!
(活学活用,不了解俺的同学,也千万别信俺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