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远地听说蒙的种种,走近了才知道她的好——入蒙篇

时时有发现,天天有惊喜。 献给家人的礼物,记录一段真实的生活。
打印 被阅读次数

蒙特梭利在国内的宣传力度很猛,连我那townboy老妹做了娘以后也捧起厚厚的蒙氏教科书拜读起来。我原来住的镇上就有一所蒙幼,收3-6岁的娃。邻居有送去的,一半满意,一半嫌规矩重。中途撤出的有之,坚持到K转公立的也有之。我是放羊派,又因蒙离得远不方便,所以就近选了一家好说话的幼儿园让孩子上了学。

平时和邻居的娃娃们一起玩的时候,他们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视野的开阔都曾让我有过小小的遗憾。好在老大小时候的习惯不错,K和一年级的过渡都比较成功。而且,正如妈妈们抱怨的那样,两家蒙幼的男孩或比较安静或比较吵,出现两个极端。令我这未蒙的遗憾几乎降到了0点。

后来要搬家,告别时老师和同学们忍不住要哭了。孩子们揣着几十份怀念卡和礼物登上了飞机,满怀期待的来到了新城市。本地charter盛行,我们申请了蒙校,但是没有空位,就送老大去了一所排名不错的公校,老二去私幼。谁知道,老大在新班级挣扎了很久。根据我们对他的了解,不应该是这样的。本不想打搅老师,但实在是想知道原因。利用volunteer的机会我看到孩子们梦游般的走动,女孩用铅笔在指甲上涂满了碳黑色。老太太眼睛朝上,和原来的老师反差太大,连我这不爱抱怨的人也忍不住向朋友们倾诉了一回。交往几次以后,老师开始对视,孩子的好也都看见了。推荐他去考TAG,过了。学期结束时,给了他比别人多得多的赠品,同学也在他的yearbook末页写满了温馨留言。至此,即便是学校里某些老师的懒散和部分家长的抱怨让我的心里直打鼓,我还是觉得孩子们将在这所小学里上到毕业了。

没想到,暑假结束前却意外接到蒙校的电话,告知两娃的申请批准,请快速答复。想到转一次学要消耗大量的脑细胞,儿子刚刚复原,女儿也号称准备到位了,一时间竟不知如何是好,困惑中发了一帖。机会难得,根据大家的回复和孩子们的情况,我们决定上蒙校。

开学2个多月了,对于新学校的感受,儿子总是“good enough”、“nothing could be better”,女儿也是听到“明天要上学”就“yeah”的主。中间有多少水分姑且不论,单是这份开心我就很满足了。仔细想想,他们怎么能不开心呢?算下来,每周都有活动。Fieldtrip一趟趟,表现好小奖品不断。虽然我有museum的会员卡,可是天文望远镜3吨重,一个手指就能推得动,却是和孩子们一起听课才知道的。有做business的家庭也提供了参观机会,孩子们又挖土豆又摘花的,明白了种子transport的方式。Hiking更是常事,坏处是防晒霜要抹勤点。和公校规矩不同,外出参观时家长是可以坐校车的,当然你也可以选自己开车去。我喜欢和女儿靠近些。第一次上车时觉得规矩真重,后来想都是跟安全有关,也就释然了。车开起来,老师带头,大家一起唱一起做手型。然后孩子们自己选歌唱,一直high到目的地。儿子大了,我跟去的少。前两周,K办了一次social night,把孩子们小学部的兄弟姐妹也邀请来了,大家都是同学。父母和老师见个面,聊的满开心。

这些都是教室以外的经历,真正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教室内的东西。最近有幸观摩了一次,琢磨着要写第二篇——走进课堂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