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美国军事基础和对中国的威胁 (ZT)

一位著名的法国学者作出如下的结论:在所有国家的军队中,最热烈地希望发生战争的军队是民主国家的军队;而在所有国家的人民中,最爱和平的人民则是民主国家的人民。这种反常现象的成因,是平等同时产生了这两个对立的效果。

美国有世界上最为优越的地缘政治。它的邻国只有2个,且远不足于挑战美国。

美国是世界上迄今为止最强大的国家。它的远程军事投置能力让古近代帝国叹为观止。从过去100多年的战争史看,它也是常胜国家。

美国海军分析中心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对外(战略和战术)用兵次数超过240次。美国失败的大规模战争只有2次,大小战役中的失败当然远远不止2次。中国人记忆犹新的2次直接和间接卷入后的巨大战略和军事胜利,即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是美国唯一2次失手的大规模战争。从战略上说,美国在朝鲜战争并没有失败,因为它实现了最初卷入战争的目标,即阻止朝鲜统一韩国;但军事上却败于中国,因为它被中国从鸭禄江南推了200多公里的直线距离到38度线。越南战争刚好与朝鲜战争相反,它军事上并没有败于越南,但却败于政治,也就是战略上它是失败了。

除这两场战争之外,笔者似乎找不到其它失败的例子。翻遍了中外历史,能在100年中只有2次失误的战略战争,而又维持世界一流超强的,虽不是非美国莫属,但却不太容易找出第2个。

1)强权的兴起

但如果我告诉读者朋友说,美国在1898年只有区区的2.8万常规兵员,我几乎可以想象大部份读者奇怪的面部表情。不错,这就是105年前的美国,当美国和西班牙发生军事冲突时的狼狈相。

当时美国的国防部没有什么兵力可以调动的,但二国已经处于宣战状态(1898-1902),美国只好紧急征兵20万志愿兵,在佛罗里达集结,准备渡海远征200公里外的西班牙殖民地古巴。幸运的是,美国此时的经济能力已居世界第一,并在此之前十数年,因为世界一流军事理论家、海权论的主要创立者,美国的马汉将军和其它有识之士的努力,美国刚造好了几艘远较西班牙先进的战舰,为此补救了其它的准备不足。

美国的强权兴起之轻易,得益于它独特的地缘政治,这实在让众多的欧、亚国家觉得上帝的不公。古巴在6周内被美国攻占。几乎与此同时,美国海军继续进攻另一个西班牙在亚洲的殖民地菲律宾,当美国的军舰从香港起锚攻打菲律宾的西班牙舰队时,一位老牌英帝国的海军军官对同僚感叹说:美国海军小伙子们真够精神的,可惜我们再也见不到他们了。但美国海军的运气却让英国人大跌眼睛,美国海军只化了几个小时就在自己无一伤亡的情况下,击败了西班牙舰队。这种海战的结果,即使在甲午战争中大败大清帝国海军的日本也会嫉妒。

在打败了二流海上强权西班牙后,美国非常自然地取代了西班牙而充当了二流的军事强国。强权的兴起有时就这么容易,连美国人自己在2年前都不敢想象,从此美国开始走上了不归路。

仅在此前34年,美国还刚经历了残酷的为时5年(1861-1865)、双方共卷入300万战斗人员,伤亡50万人的美国内战,也许它太残酷了,美国人选择了远离战争,并在内战后几乎全部退伍。美国对西班牙的胜利,有幸运成份,但更多的是美国的国力所至,上帝并没有特别偏爱美国。要知道,一个浑浑噩噩、不思进取的国度是永远不会得到上帝宠爱的。

在当时的世界上,美国的国力与当时的德国名列前茅,德国在铁血宰相俾斯麦经营下,1871年统一德国,并在工业、科技和政治上都日新月异,将老牌帝国英国和法国抛到了后面。虽然德国的科技和工业较之美国要强一些,但美国的人口和资源却远非德国可比。美国凭借其独特的有利条件,到20世纪初已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例如,在钢铁生产方面,1910年时,美国生产的钢产量比德国多了整整一倍;在煤的生产方面,美国的产量比居于第二位的大不列颠的产量也多了一倍多。就在1900年,多数(42%)男性美国人从事第一产业,如务农和渔业,但美国还是成了世界第一,世界按工业生产方面的次序排列分别是:美国、德国、英国、法国。

1900年时,美国有一支小型陆军和海军,现役军人仅有12.6万人。据美国政府的老兵部(Department of Veterans Affairs)自己统计,第一次世界大战(1917-1918)时曾广泛动员参军,前后有470万参军,伤亡军人30多万,战争结束后和美国内战后一样,又几乎全部复员。第二次世界大战(1940-1945)爆发后,曾进行更大规模的动员,前后有1600万美国人入伍,伤亡军人110万人。朝鲜战争期间(1950-1953),美国前后有570万人参军,伤亡军人16万人。越战期间(1964-1975),美国前后有920万人参战,25万人伤亡。海湾战争期间(1990-1991),美国有230万军人,1700人伤亡。

在自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至今的战争期间,美国共有4235万人参过军。在数百次大小战役中,共90万人丧身,143万人受伤。

2)美国历史上对中国相对开明的一面

或许美国是一个新兴强权的原因,在19到20世纪交接之际,它与老牌的欧洲帝国主义有些不同。1899年,清朝败于新兴强权日本不久,中国如同一个被打得全身浮肿的重量级拳师,极需调养和关爱。此时,美国公布门户开放政策,强调美国要保护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完整,维护各国跟一个完整的中华帝国平等贸易的原则。虽然它也在1900年参加了八国联军对中国人民的侵略,但清帝国的庚子赔款之美国部份,却被美国用于对中国有才干年轻人在美国的西化教育,中国著名的高等学府清华大学因此而建。不管它的出发点如何,但其结果是有利于中国的打破闭关锁国政策的。

针对列强因庚子之乱所进行的武装干涉,美国发表第二度门户开放政策,照会列强,措辞强硬地强调美国的门户开放原则。因此,庚子之变并没有像以往的失败那样导致中国割让大片土地。在比较公正的国际秩序和世界联合机构确立之前的殖民主义时期,胜者为王败者寇的强权政治、霸权外交是世界潮流。西方列强虽然没有向中国索地,却以胜利者之淫威,借赔款机会狂捞中国银两。但年轻的新兴国家美国,在所有的与中国有利益冲突的列强中是一个例外。作为战胜国之一,美国在与刚刚返回京城的清政府谈判期间,相对于其它漫天要价的列强,表现或秉持了相对而言比较平等公正的信念。这种表现当然有其自身的目的,但中国是受益者。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之卷入太平洋战争也与它对日本侵略中国的不满,而多处限制日本最终惹火上身,日本不愿美国的制约,而偷袭珍珠港。同样地,不管它的出发点如何,但其结果是有利于中国的抗日战争。战争期间,美国有大量的军事装备和战略物资援助中国,仅穿越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脉的驼峰战略物资运输,就有600架美国飞机坠毁,1500名美国空军飞行员为此付出生命代价。他们这些勇敢的冒险和牺牲精神是应该受到中国人尊敬的。

作为一个国家,美国仍然年轻。作为有100多年的强权帝国,美国已步入中年。在过去几千年的历史中,战争总在新兴国家和老帝国之间展开,因为老帝国要维持既得利益,而新兴国家要打破条条框框而谋取更大利益,英、法、德在过去300多年中的分别崛起莫不如此,最典型的是第一、二次世界大战,都是因为西方的德国和东方的日本太强要得太多的缘故。

尽管中国的儒家文化不会让中国走上这种战争道路,但台海问题处理不好,却有可能与美国发生正面冲突。笔者但愿这样的战争不在中美两国之间发生。

3)维护强权的军费

为了进一步提升军事力量,近年来美国连续大幅度增加国防开支。目前,美国的军费占世界军费总40%左右,相当于美国之外军费开支最多的7个国家的总和。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称,五角大楼要求增加军费的目的主要是,弥补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国防开支的急剧下降。观察家们认为,美国到2010年的军费将占世界军费的50%。

美国当然可以增加军费,但笔者对它的后劲有所怀疑,因为军费的增长必须有赖于GDP的增长,否则一个国家就有可能靠长期大量举债购买军火。美国在上世纪90年代曾有不可思议的经济奇迹,这种奇迹曾让美国人陶醉,也一时让世界各国的人更加寒酸。但产生这种奇迹的背景和条件,笔者认为在未来几十年是不会再来了。美国国防预算包括国防部和能源部两大部份。根据美国军方的安排,国防预算一般分成各军兵种的费用、采购新的武器装备费用、研发国家导弹防御系统费用、执行海外军事任务费用、增发军人工资等几大块。根据新的预算案,美国将大幅增加在特种部队和无人驾驶间谍机方面的军费开支,特种部队司令部的开支将增加近50%,从目前的30亿美元增加到45亿美元。美国2004年度还将花费10多亿美元购买全球鹰、掠夺者等无人驾驶飞机。2004年度陆军的开支为900多亿美元,比2003年度增加3%;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的开支为1100多亿美元,增幅为3.5%,其中,用于建造战舰的有120多亿美元,海军计划在2004年度建造7艘新战舰和一艘新一代航空母舰;空军的开支为1100亿美元,增加近5.7%。此外,军人的工资将增加2%-6%。

4)美国的武装力量和对中国的威胁

美国的武装力量由现役部队、后备役部队和军内文职人员三部份组成。现役部队分陆军、空军、海军和海军陆战队4个军种,分属陆军部、空军部和海军部三大军事部领导。兵力现役部队总人数130多万人。其中陆军47万,海军37万,空军40万。

美军在国内拥有军事设施1000个左右,其中空军基地有100个左右。海外军事设施200个左右,遍布世界30多个国家或地区,其中空军基地有50个左右。2000年前后,美国在欧洲驻军约12万人,其中驻德国近6万人、意大利1万人、英国1万多人。目前2003年,在对伊拉克的战争中有20万美军在中东一带。

美军在东亚地区的存在,对中国是一个威胁。它在日本有近4万人、韩国3.万人,关岛4000人。为了平衡未来中国大陆对台湾的军事优势,美国已布置3艘攻击核潜艇在关岛,计划在2015年将有7艘攻击核潜艇派遣到关岛,2025年增为11艘。除了潜艇之外,美国也首次在这个位于西太平洋的岛屿储存巡航导弹。这些军事计划,都说明美国已经开始意识到,在可预见的将来,大陆对台湾的军事优势在未来只会越来越多。

此外,对中国有威胁的战略力量还包括,主要装备有432枚潜射弹道导弹,配置于18艘战略导弹核潜艇中。另有550多枚洲际弹道导弹;战略轰炸机208架。

此外,美军的12艘航空母舰和可载在其上的1000架左右飞机中,如果它愿意,大概有一半可以被调动到台海一带。

5)维护强权的军事战略和战术

美国的军事推进靠航空母舰。目前,美国有航空母舰12艘,其中有3艘是常规动力,其余是核动力。这些不但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航母,而且占全世界航母数量的一半。每艘航母可以载战机85架左右。

美国以航母舰队(潜艇、扫雷艇、护卫舰、驱逐舰等组成)控制海权,用舰载机控制空权,以卫星、预警机和侦察机监视周围发生的一切。通过海、空的交互配合向纵深推进。

美国用航母进行军事推进始于二战。在二战中,美国的航空母舰至少2次躲过了日本人的灾难性打击。第一次是偷袭珍珠港时,美国的航母一艘也不在港内,躲过了本来是躲不过的灾难。第二次是海军历史上最为惨烈的中途岛大战,两国海军都想先找到对方的航母以对之攻击,美军先期发现日军航母,并对之进行了前赴后继般的勇猛攻击,击沉日本6艘参战航母中的4艘,只在最后阶段,美国的3艘参战航母中有一艘被日海军发现而被击沉,但在日军失去3艘航母时才发现美军航母,为时已晚。当取胜的消息传到司令部时,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上将只感慨地说了一句:我们赢了,只不过我们的运气更好一些。笔者欣赏他这直率和毫不做作的评论。

二战以后,美国保留了相当部份的军队,在战后的每次危机中,历届美国总统首先和最喜欢问的一句话即是:我们的航空母舰在哪里?

美国的航母战略已经被成功操作了60多年,我们知道这个战略总有被淘汰的一天,但我们不知道是哪一天。

这一天或许是人类将太空彻底军事化的那一天,太空的彻底军事化只是时间的问题,而不存在可不可能的问题。

6)维护强权的工业基础

二战以后,美国保留了几乎全部的军工产业。在战后的世界冲突中,美国左右逢源推销军火,不但为美国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而且维护和推进了美国的军工产业,这种以军养军的做法或战略,为未来的军事冲突提供了优良的军事后勤保障。

美国的军事工业建立在强大的民用工业上,其工业基础雄厚无比。在近现代由欧洲人兴起的三大革命:工业、科学和政治革命,被美国人得到最大限度的继承和提高。就工业革命而言,比如在1860年,西欧的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72%;到1931年时,这一百分数下降到42%;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下降到30%,到1960年时下降到25%。这些欧洲的工业占世界的百分比上的失去,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被美国夺了去。这种工业基础无论在和平或战时,美国都可以立刻将之转为军事用途,而对敌对国家造成巨大的军事和心理压力。

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后指挥袭击珍珠港的日本海军名将山本五十六,对此有非常清醒的认识。他曾提醒那些急于与德国结盟、欲对美国宣战的日本少壮派说:你们如果到美国数一数美国的工厂,你可能会更明白。在偷袭珍珠港成功后,日本举国欢腾,以为日本已经一举将美国从一流的海军贬为三流海军,但唯一忧心忡忡的山本五十六将军说:美国是一个骄傲的民族,我担心此战只不过惊醒了一头睡狮。

美国最伟大的总统之一罗斯福,在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的二战中表示,即使美国的太平洋舰队全军覆没,美国亦可以在最终取得对日本作战的胜利。这位将美国的经济从立国以来最大的30年代大萧条带出来,并最后取得对德国和日本战争胜利的美国总统并非信口开河。他的结论,来源于美国极为强大的各种工业和经济基础的评估,以及美国潜在的战争动员能力。

在70年代,中子弹的研究在东西方多国同时展开,苏联落后。苏联的勃列日涅夫写信给西方各国领袖,要求停止中子弹的研制,法国总统密特朗也告诉美国总统卡特(任期1976-1980):没有必要研究和生产中子弹。卡特是老好先生,于是被说服。而法国自己在偷偷地搞,并在几年后宣布首先生产出中子弹。此时强硬派里根总统即位,闻讯大怒,立刻签发命令:美国必须全力生产中子弹。法国原想偷偷地领先,但国力和工业都不容许法国跟美国这么个生产法,结果自然是目瞪口呆,十分没趣。

尽管到了21世纪,美国的服务业和非传统工业的比例已大幅提高,而传统工业的基础在表面上日益薄弱。有些中国人误以为,中国的工业在战时可以比美国更有条件和实力为战争服务。这种想法是天真和错误的,工业是一种文化,这种文化需要长期的培养和努力,靠一步到位式的幻想是不行的。

如今,又有不少人出来炒作众多的概念,如同炒作股票的概念股一般。有老手段被贴上新标签的,如信息战。二战中美国破译日本密码、英国破译德国密码,给敌人假情报进行欺诈等手法,难道忘了、难道不是信息战?更有人提出,在未来中国国防建设中,以信息战为中心,那要看信息战包括那些范畴和如何玩弄文字游戏了。还有数码部队,纳米技术等等,也不断拿出来吓唬不懂技术的官员和老百姓。这种现象在100多年前的上世纪初也发生过,当时人们认为高科技时代、计算机时代、空间时代等就已经在那世界的某个角落,只不过用的技术名词不同而已,现在我们知道那是他们认为的70年后的事。以常人之见,多提这些名词术语,倒不如干脆直接了当地、扎实地研究和解决未来20-30年的军事能力,比如自己的通讯网络安全、如何快速可靠地定位敌人的卫星、预警机和军舰,定位后进行的攻击所必然面对的的干扰和反干扰问题,需要用什么技术就用什么,将可行之各种技术逐步应用军队建设。至少,这样大家都知道我们在谈什么,要解决什么具体问题。信息战、数码部队一类的配置只不过是整个高科技作战中的一部份而已,笔者以为根本谈不上中心与否。而有不少人为了得到研究费用,在经费申请报告中,硬是要将毫无关系的尺度概念纳米二字放进去,以欺瞒不太懂该技术的经费主管。

当西方的一些文人闲得没事,或者想发明一个名词来出名时,便随手给中国戴了一顶世界工厂的高帽,不少喜欢外国货的中国人立刻被这顶帽子戴得要么是昏了头,要么是欣喜得发了狂,以为只要有西方学者一说中国是世界工厂,中国便是了。

中国当然有相当大的进步,但与其说是世界工厂,倒不如说是世界加工厂。也就是说在大部份重要产品上,中国缺乏独立研究和设计的能力,产品是外国人设计的,到中国无非是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而已。如果有人去调查和比较一下中国的研究投入和西方或日本的,那么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没有足够的研究投入,哪来的好产品?

有人说:从一部小轿车上可以看得出一个国家的工业水平。话说得有些不够科学,但却比喻得很形像。一部私家车从总体设计、部件设计、加工生产、部件组装等各种流程和各种管理,的确可以看得出一个国家的工业水准。发达工业国,如美国、日本、德国、法国等都有不错的汽车业和国际市场,象美国、日本更有许多家汽车厂竞争。当然中国也有,但产品之质量不说也罢,要说也只能在国内用。

日本人在上世纪50-60年代也靠出口玩具、靠廉价的物品出口发展经济,到了60-70年代,日本的家用电器和汽车工业进入国际市场,在80年代以后已在世界上达到领先地位。汽车工业是重要的工业,日本人用了20多年的时间。韩国的汽车工业起步晚一些,但也用了大概20多年时间进入国际市场,中国人的汽车工业在同样20多年的时间里表现不如人,不知何时才能在世界上立足。不但是汽车工业,以中国人对产品研究的投入之少和疏忽之多,50年来以简单地、不断地用过时的设备重复生产过时的产品。即使改革后的20多年中,亦没有在意识上紧跟国际经济和消费趋势,依然不断引进别人过时的流水线,不断以量代质,常常造成严重的产品积压和压价比赛。实际上,对主要家用、民用产品的研究和开创正是一个国家工业能力、和创造力的体现,而这些研究能力最终必然可以为自己的军事工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飞机的制造业也同样重要,美国有几大飞机制造商。几十年来,美国对飞机工业重视之极,一直将之提高到战略的高度,而决不容许别人超过。上世纪50年代,加拿大的军事航空工业也迅猛发展,到1958年,加拿大AvroArrow公司的战斗截击机曾做到世界领先的地位,其超音速战斗机达2453公里/小时(2倍于音速),比美国的要快要先进很多,直接威胁到美国最重要的军工产业的生存,美国对此极为不安。美国受自己的飞机工业巨头和国际战略上的双重压力,而对加拿大政府施加巨大压力,它借口加拿大政府补贴不公等众多莫须有的问题,最后导致加拿大的这个战斗飞机工厂被政府关闭。

美国在近现代开始的三大革命,政治革命的评价工作和是非曲直比较复杂,不在本文讨论之列,但无可置疑它的工业革命、科技革命相互依存和推进,它有将科技力量快速转化为工业生产的机制和能力。就工业和科技而言,在过去100年来一直保持领先地位,并在可预见的将来依然如此。

笔者认为美国的12个航母战斗群固然有震慑之效,但更震慑人的却是日本海军名将山本五十六的话:你去数一数美国的工厂,可能会更有助于认识美国。

中国是传统的陆权国家,但未来的台海战役却将以空海之战的形式展开。中国的工业基础和工业能力对战争的最后胜利,比以往任何战争都更显得重要。我们必须对此有非常清醒的认识。

mzl9876 发表评论于
能否再发表一次,让更多的人来读一下此文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