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行天下】圣诞夜雨走伦敦 (图)

已经不是第一次在伦敦过圣诞节了。圣诞节的伦敦,总有一种魔力,使得我身在其中,心不由己!

那年,虽然大家都盼着有个“白色圣诞节”,可伦敦的地面和天空都是灰色的,给人以一种末世的感觉。

我从泰特现代美术馆(Tate Modern)走出来,天色已经变黑,小雨在淅淅沥沥地下着,还夹着一些小冰粒,打得博物馆前的小树沙沙作响。伦敦城华灯初上,烟雨之中,泰晤士河对岸的圣保罗大教堂发出一种圣洁的白光,河上的游船气笛声咽,在烟气中缓行。突然感到,这就是我梦想中的伦敦,一个作家狄更斯笔下的伦敦。




还有什么能比在这样的雨夜中独步在伦敦行走更浪漫的事?我有了一种冲动,一种在圣诞夜雨中横跨伦敦城的冲动。我对自己说:那就随着感觉走吧。于是,我将风衣的拉链往领口上拉了拉,将帽子和手套戴好,背上行囊,沿着泰晤士河,向西行进。

在查尔斯*狄更斯写出《圣诞颂歌》(A Christmas Carlo)的19世纪,伦敦是暗无天日、烟雾弥漫、让人不安,充满着臭味与潮湿。当年的泰晤士河两岸,愁云惨雾,不知道盖住了多少圣诞的快乐。今天夜里,一眼望去,虽然近处是雨雪纷纷扑打灯影,但河对岸的灯色,反而在雨水中清晰起来,让伦敦有“雾都”之称的氤氲早已荡然无存。泰晤士河两岸的灯光,红、黄、绿和蓝都有,有些将建筑物的轮廓照出,有的则汇成了五彩的光林。




沿河走了大约十来分钟,前面传来乐声阵阵,路人也逐渐多了起来。抬头望去,只见得前方是一栋栋黑色、白色或褐色的小屋子,屋脊被漆成红色或绿色,像极了童话中的姜汁饼干小房子。这些小房子没有门窗,只有铺面,里头在卖货和卖食物。那些卖糖的小贩,将五颜六色的糖果铺开来,象把被雨夜隐没的彩虹拉回到人间。小北风中,一阵阵烤红薯和粟子的馨香飘来,还有爆米花和煎香肠的味道,就象一把把鱼钩,将我的食欲钓起。这一切,让我仿佛又回到了童孩的时代放学回家的路上,在春节的灯色和爆竹声中,沿路的小吃和小贩的叫卖声,令人垂涎欲滴。眼前的色、形、香、味,是不是从那个梦莹魂绕的童话世界飘来?




万缕思绪,就象头上丝丝的小雨。不知不觉间,我登上了靠近伦敦眼的汉格福特步行桥。眼前的伦敦眼,是一座巨大的观光摩天轮,矗立在泰晤士河的南岸,正对着著名的伦敦大钟楼(Big Ben)以及英国众议院大厦。在狄更斯的时代,伦敦眼是不存在的。是什么使得保守的英国人能在国会大厦的对面造一座巨高的摩天轮,让游客俯视国会大厦,唐宁街10号,以及白金汉宫,而且命名为“伦敦眼”呢?它向英国的统治者们传递了什么讯息?这大概只有英国幽默才能意会的。从步行桥上看去,伦敦眼不但没有破坏泰晤士河的景观,反而给夜色增加了一些节庆气氛和宇宙感。




过了汉格福特步行桥,再走一个路口,就到了特拉法加广场(Trafalgar Square)。特拉法加广场不愧是大不列颠帝国的中心,高高的纪念碑,以及碑前的石像,踞高临下,雄视着泰晤士河。在国家肖像馆前的两座喷水池之间,是伦敦最高的圣诞树。特拉法加广场的圣诞树很有名,具有特殊意义,真的是从北极来的。这是因为挪威人对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出手相助心存感激,从1974年开始,每年12月都赠送给伦敦一棵树龄在50-60年之间,超过20米高的挪威云杉作为圣诞树。看那圣诞树,除了树很高之外,装饰的灯色只有白色一种颜色,一片庄严肃穆的气氛。




每次来到特拉法加广场,总要被周围错综复杂的街道搞得迷糊一阵,在这人头挤攒的下雨天,周围的街道更是扑朔迷离。这次我又走错,本来想走丽晶大街(Regent Street),一不小心,就走上了与其平行的马草市场街(HayMarket Street)。正考虑着如何走回到丽晶大街,一抬头,前面到了一处五颜六色,各处都在动的地方,是匹卡迪里广场(Piccadilly Circus)。匹卡迪里广场是一个很有趣的地方,别的不说,就听伦敦人读“Piccadilly”这个名字,那真叫嘎嘣脆,跟我们的北京胡同串子话可有一比。匹卡迪里广场其实是个小游乐园,现在又挂上了节日的彩灯,使得原来快乐的气氛更加欢快。在匹卡迪里广场,好像什么都会动,什么都会转,加上人群的喊声,欢快的乐声,即使是在雨中,也能使人的心情一下子变好。




从匹卡迪里广场随着人流出来,迎面是一条大道,大道上装饰着节日的彩灯,这就是我要找的丽晶大街。那年伦敦圣诞节的彩灯,据说是头一次以主题的形式展示。而那年的主题,就是查尔斯8226;狄更斯的《圣诞颂歌》。灯色的形式以狄更斯的时代,十九世纪,为背景,给人一种怀旧的温馨感。天上下的雨,根本就浇不灭伦敦人过圣诞节的热情。在丽晶大街上,穿着十九世纪服装的表演者还沿街表演,给每一个过路的人以圣诞祝贺,还和想合照留影者一起照像。在沿街商店的橱窗里,一幅幅以圣诞节日为主题的设计,美仑美奂,动人心弦。有些橱窗里的展品还维妙维俏,能说会动,让路人不得不驻足相望。




前面就是牛津广场(Oxford Circus)了,过了牛津广场,向左一转,就到了同样繁华的牛津大街。在这圣诞节的前夜,一个人在雨中行走在热闹非凡的丽晶大街和牛津大街上,看着灯红酒绿,行人如鲫,灿烂辉煌的灯色和橱窗,突然有一种寂寞感和出世感,觉得周围的一切物质繁荣是如此的虚幻,和我自身无关。我仿佛成了一个19世纪的幽灵,在圣诞节伦敦的大街上游荡,在我心中,只有安徒生笔下那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当卖火柴的小女孩在繁华的街上看着与自己无缘的一切,在冻饿之中挣扎着给别人温暖而自己得不到温暖时,是不是也有同样的感觉……




“嘟!”街上的小丑突然吹起了圣诞节的唿哨,把我从沉思中唤醒回来。人在思想,脚下却在不停在走,就这么一会儿,我己走到牛津大街与海德公园的交界处的大理石拱门(Marble Arch)。圣诞节的灯色,到了这里就告一段落,转变成海德公园里圣诞嘉年华会的万盏灯火和人潮汹涌。

圣诞雨夜走伦敦,这种经历,真是刻骨铭心。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