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自行车

高级自行车
去年探亲,弟媳说,老弟那辆车不能在市内开了,如抓住,要罚款。问起,车没毛病,看着也不旧,说是因车龄超标。
老弟的车是辆红色的日本车,80年代中的车型。那时,北京有车族不多,出租车,急救车也不好叫,那辆车帮了我家大忙,没少拉老爸老妈上医院,外出郊游。老弟会修车,车保养得不错。
要说,老弟的车和我家车相比,还属孙子辈。我家现在开的车,是婆婆的车--75年的纽约人。虽年代久远,但看起来并不旧。因买车不久,公婆退休,除去附近超市买菜,走亲戚,用得很少,里程比一些2手车都低,公公爱车,车保养也好。婆婆过世,亲戚中没人要那车:年长的嫌车不能装太多东西,年轻的嫌车型老气,耗油多。我知丈夫重感情,婆婆过世后,心情一直不好。我说,把车要过来,留作纪念。其实那时,我家并不缺车:才买辆雪铁龙,还有辆中型面包车。纽约人过来后,每年上车牌,保险,停在那里不用。没想,2年后,丈夫出车祸,新车报废,这车才派上用场。
和雪铁龙相比,这车很大,我叫它大船,耗油多,坐椅和脚下的空间很大。出远门,丈夫开车,我常将脚伸直睡觉。每当丈夫开起纽约人,总会说起,过去公婆和这车有关的种种趣闻,留下无限遐想。如按北京标准,这车根本不能上路的。万幸,这里没有车龄超标一说。
如住大城市,无需自己备车,公车地铁很多。但如住市郊,小镇,离了汽车几乎寸步难行,没车就像人没腿。皆因地广人稀,住户散落一片,超市,邮局,银行等基本生活设施距离较远,公车很少,基本指望不上。高速公路两旁,没自行车道,在高速公路上骑车,危险也违法。加之,绝大多数人都在车里,路上几乎看不到行人,单身步行人反倒不安全。
因此,对多数工薪阶层而言,汽车不是身份面子的象征,而是必要的交通工具,一定意义上,同国人的自行车是一个等级,充其量也就是一个高级自行车,面包车,suv说白了,也就是那种多了几个拉斗的高级三轮车。正因如此,同北京人人手一辆自行车一样,这里也几乎是人手一辆汽车,当然,车的新旧好坏档次 糁差不齐。居民区内,周末白天,看看房外有几辆车,可估计这家有几个成人—因周中和晚上,汽车或不在家,或入车库。如房外没车,大体可推断房主不在家—建议大家出门时,留辆车在家外,以警示盗贼,有大狗的人家除外。
由此,除了每年上牌照,保险,要求有驾照—这和自行车抄起把就骑不一样,基本的安全标准过关,如车灯要亮,车轮不歪,有方向盘等,其他不管,也没有年检一说。只要不想自杀,车主会操心车闸的安全性能。开哪个年代,哪种型号,新旧程度多少的车,纯属个人私事,别人免开尊口,政府也管不着。许多在北京禁止上街的车,我们这里照开不误。
我在路上见过的汽车就有:没了车窗玻璃用塑料布临时当着的,前挡撞瘪了的,车后杠塌下去的,车身掉了皮,生了绣的,车身和车门2个颜色的,车身喷的花花绿绿,奇言怪语的,自己改建的奇形怪状的车,还见过一辆似乎从汽车垃圾场拖出来的车,在公路上奔跑:全身是锈,看不见本色,几个车窗都没玻璃。开这种破车的,多是一些在校高中生和年轻人,16岁拿驾照,买辆2手车。年轻气盛,驾驶技术很臭,撞得七零八落,没钱也不想花大钱修理,只要能开得动,影响市容不要紧,不碍我眼就行。对这些车,除非违章,警察也不管。
俗话说,名车美女。男人爱车,也喜新厌旧。只要有钱,还是愿开好车,新车。当年,为公公老买新车的不良嗜好,婆婆没少和他闹别扭。公公喜新车,常买新出车型,开不了几年再卖掉,有个比公婆有钱的邻居,从不买当年新车,专等着从公公手里买2手车。公公对买新车乐此不疲,但对视汽车为是高级自行车的我来说,他的钱花的有点冤枉。
北京是首都,面子工程还是要的,街上那些高级自行车,可比我们乡下公路上的车漂亮多了,我们探亲时,也能养养眼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