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襄公仁义之师败北----《简要东周列国故事》(54)

    上面已经把宋襄公的愚蠢跟聪明的子鱼简单做了个对比,也把他这个真公受到楚成王这个假王的羞辱交代清楚了,这一篇就要来详细说说宋襄公在泓水与楚军决战,以所谓的“仁义之师”来应对不仁义的战争,结果宋襄公的大败就成为了必然的结果。

    当代教科书中的《子鱼论战》说的就是泓水战役:

    公元前639年,楚成王利用宋襄公的愚蠢不费力气把他抓起来,想借此迫使宋国臣服,但子鱼看透他的意图,表面上不以主公被擒为意,自立后即带兵抵抗,这出乎楚王意料,双方对峙三天不下,宋襄公就变成了楚成王手里的一个烫山芋:杀了怕落下恶名;抓后无所收获就释放既不甘心又失面子。

    虽说如此达不到预定目的,但楚王毕竟是楚王,他想了个办法:送信给鲁国的鲁僖公,信中一方面炫耀楚国的武力,另一方面表达要灭掉宋国的姿态。鲁僖公看信后有兔死狐悲的感觉,就出面为宋襄公求情,答应只要释放宋襄公,就拥立他来主盟。

    这个答复在楚成王的意料之中,也就顺水推舟卖鲁僖公一个人情,随后就迫使中原诸侯以尊从自己号令为条件释放了宋襄公。

    求荣得辱的宋襄公得知子鱼自立,就想逃到卫国,随时在观测时局的子鱼早就派人来到还未动身的襄公面前,表达自己守国救主的苦心,请宋襄公回国就位。

    宋襄公回到宋国,不反省自己的错误,一心只想报仇,这也是宋国人的苦难还未历尽的缘故,竟然出了这么一个国君,他不在自身上寻找过错,而是把被囚的羞辱迁怒到郑国身上,觉得郑国的郑文公在盟会上公然尊楚不尊宋,比楚更可恶,就不顾子鱼等人的劝说,倾国力征伐郑国,郑国当然向楚国求救,楚国采用“攻宋救郑”(比孙膑著名的“围魏救赵”要早许多年)的策略,发兵来进攻宋国,宋襄公得知此消息后不得不赶紧从郑国撤军回到泓水扎营,接着,在接到楚将成得臣(字子玉)的战书后,爽快的批复了,双方就决定在泓水决一死战。

    到了对仗时候,宋襄公把早早就准备好的一面大旗插在车上,旗上袖了“仁义”两个大字,并早早起床、集合、出发,早早在泓水岸边布好阵等待楚军的到来。

    楚军主帅是成得臣,这个人别的本领也不怎么突出,但在应对宋襄公方面就好像是他肚子里的蛔虫一般料事如神,他不管别人的劝说,慢吞吞起床、慢吞吞集会队伍、慢吞吞过河、慢吞吞布阵,随后就发起猛烈的攻击。

    成得臣的手法,跟宋襄公不太一样,宋襄公是早早的起床、早早的布阵、耐心的观望、耐心的等待,他观望什么?观望楚军的渡河、布阵,等待什么?等待楚军的进攻,等待自己的失败。

    本来,成得臣的轻敌,宋国完全有机会取胜,只要宋襄公听从子鱼的劝说:在楚军渡河的时候就发动攻击。但“仁义”的宋襄公不愿意做不仁义的事情而丧生大好时机。

    这样的两个对手,结果当然是很快见分晓,宋军一下子就被击垮了、宋襄公也受了重伤,幸亏手下人的死救才逃得一命。

    宋襄公的愚蠢惹怒了国民,都埋怨他的所谓“仁义之师”,襄公知道后还叹息:“君子不重伤(不再伤害已经受伤的敌人),不擒二毛(有黑和白发的人,指老人)。寡人以仁义行师,岂能效仿此所为?”

    宋襄公这次被打败之后,宋国就大伤元气,实际上是退出了二流诸侯国家的行列了。

    【简评】以仁对恶,非大悲即大愚,非佛即宋襄公矣。子鱼在宋难未解之前让位于愚,是置国家安危于不顾,贤子鱼大不贤矣!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