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太极之路和仿生养生观

子曰“述而不作” 修行路上明子以学为主 博文多数摘自网络 【明子心路】栏目例外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当我把这本书的完稿交给人民军医出版社的时候,的确喘了一口大气 ── 这本书从金光印编辑约稿到完成,有超过一年的时间。倒不是说写作有多么难,我想写的都在我心中,问题是总是集中不了较为大块的时间,写作总是“断点”,好在这本书的构架不要求一气呵成。相反,在这么一个较长的时间段里,我可以把问题考虑得周全一些,我对整本书的质量还算是满意的,我也顺便告知大家,读这本书的时候,可以利用零星的时间,练习书中讲授的养生功课。

去年9月份,金光印编辑找到我,跟我开玩笑说:“孔哥,太极拳都搬上奥运会开幕式了,你还不给我写一本太极拳方面的书?书名我都给你定了,就叫《我的太极之路》。”老金喜欢开玩笑,但他的动议是认真的,他说现在讲太极拳的书很多,但大部分都像学术著作一样难懂,他希望我写一本普及性的书,能够把太极拳讲得像广播体操一样通俗,这个活我是应承了,但不可能在短时间完成。我去年和今年的大部分时间都被瓜分了,北京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山东电视台、青岛电视台、清华大学等很多机构都让我做一些养生讲座,还有先祖孔伯华中医文化遗产方面也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所以《我的太极之路》一书的创作以致推迟到现在才得以完成。

我想了又想,这本书付梓之前写了这篇后记,主要是想和大家交流一下我为什么练太极拳,为什么推崇太极拳,以及我对仿生养生的一些基本观点。

我现在讲养生,可以自信地说的是有资本的,这个资本一方面是来自孔门的家学传承,另一方面就是我自己的“健康修养”──这是我自造的一个词,我认为健康就是一种修养,关于这个观点,我在今后的著述中会专门涉及,这里就不多说。

太极是我的健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练习太极拳有30年了,有时候我都忍不住感慨,任何一个人,只要坚持做一件事,想不成功都难;相反,养生之道万万千,如果见一个爱一个,爱一个丢一个,那本身就是不健康的。

我练习太极拳是因为我体弱,与家世也有一定的关系。

我父亲因在文革中受到迫害而入狱,家中我是老大,下面有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母亲一个人的薪水很难支撑这个残破的家,尽管家中所有值钱的物件基本上进了委托行(今天叫典当行),生活上仍然拮据;1975年我14岁,辍学在家想找份临时工,但因为岁数太小,临时工作也不是很好找,最后在父亲朋友徐文章叔叔的帮助下,到位于农业大学内的国防科工委建筑工地找到了一份小工的差事,用现在的标准看就是童工,但家境所迫,无可奈何。

1977年底,父亲落实政策回到家中,家中的生活也随之逐渐好了起来,我也恢复了学籍,然而我的身体却垮了下来,经常生病,因为这个原因以及我家与孙剑云老师(孙氏太极拳第二代掌门人,孙禄堂之女)的世交渊源,使我与太极拳结下了不解之缘,一开始和孙老师学习形意拳,后来学孙氏太极,再后来自己又学习了陈式。三十多个寒来暑往,练习太极拳成了我不间断的功课,个中当然有很多的故事,这里就略去了。

我说了太极是我健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的太极,不仅指太极拳,也指太极观。从某种意义上讲,太极对我的浸透,太极观甚于太极拳,我的MSN签名是“无处不太极”,我的新浪博客名称是“谦和太极”,这都是太极观层次的。对于太极拳来说,我并不主张作为一种通行的养生之道,虽然媒体对太极拳不断讴歌鼓噪,我自己也深受其益,但我还是不去过多的推广和渲染,我觉得太极拳还是有些奢华,就像家具收藏中的花梨木一样;另外太极拳太宏观,一招一式都很诱人,但纯粹的一招一式并没有什么意义,练起来──尤其是要练到裨益于健康,还是很不容易的;还有一点,太极拳是分门派的,走错门往往也会留下弊端。在现实生活中,有更多的方法比太极拳更简便实用,在这本书中,累计有几十种方法都是很简便的,你可以根据你自己的情况选用。

仿生养生,如今也是一个比较时尚的提法,不过在我看来却朴素之极。只是我们现在城市丛林中,人们对动物认知太少。民间有句俗话叫作“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意思是说通过“看猪跑”这样的现象也可以触及“猪肉” 这个本质,这句俗语现在恐怕得颠倒过来说,只能说“没见过猪跑也吃过猪肉”,是的,现在的都市人群,见猪跑确实很稀罕。猪只是借代,我想说的是,现在的人接触动物很少。所以,老金把我原书名《仿生养生金典》改成《学习动物好榜样》,我非常认同,这正是我想给大家传达的理念。我们不能不承认,动物比人健康,这可能是一种“天择”,动物界没有医生,没有医院,更没有养生馆,这难道不能让我们反思么?

本文中呈现的我习太极拳的一些招式,如果大家从中管窥太极拳之美,就可能开启你一扇养生健身之门。松、散、空、通虽然是太极拳练习的要点和追求的目标,但从某种意义上讲反应的则是生命哲学和生命科学


by  孔令谦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