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严重忽悠人的几个经济理论(ZT)

-----蔡定创


---------------
 

  在经济改革的大潮中,普通百姓关注经济学的人是越来越多,但实际上多数人在宏观经济学、货币理论方面的知识都比欠缺,这就为那些有意无意忽悠中国人的各色理论提供了忽悠前提。虽然本次国际金融危机已证实西方经济学在宏观经济学、货币理论方面是过时的、错误的理论,但是多数经济学人并不因为其错误而会对已学过的这些根深蒂固的分析方法和思想观念作些许改变。虽然这些人表面上也高喊着西方经济学已经过时,甚至有些人表面上还打着批判西方经济学的晃子,但骨子里仍然贩卖的是那些错误的、过时的旧东西。

  本文“忽悠中国人的几个经济理论”是指由于各种媒体广泛忽悠,普通民众已被广泛忽悠的而已被接受的错误理论。忽悠不广泛的不在此列。被忽悠的错误理论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三大派,代表作有:宋鸿兵的《货币战争》,郎咸平的《郎咸平说…》系列书及其演讲,陈志武的《金融的逻辑》、《…说经济》等等。其他各种依附与唱和可归结于为这三大派系。

  特别说明,本文并不能在这一篇文章中完成对这三大派系理论及其观点的具体而详细的批判,因为,这些人的错误理论与观念归根结蒂是来源于庞杂的西方经济学体系,透澈的批判涉及到必须要涉及到新的理论与新的理论分析方法,要对这些基本理论及原理的解释及运用,决不是一句二句话就能说得清楚的,因此,我在这里只能是对这些理论原理的引用性的批判。要真正的理解我的理论与上述三大忽悠的错误,是必须要认真阅读我的《货币迷局-当代信用货币论》论着的。《货币迷局-当代信用货币论》是一套来源于现实的并与西方经济学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如果你真正看懂了我的货币理论,你才可以十分了然地知道这些忽悠你的理论错在哪里。因此,这里作些提示性的批判是因为我有《货币迷局-当代信用货币论》批判这些错误的理论基础。

  一、《货币战争》的忽悠

  严格地说,《货币战争》并没有什么理论,其两本书所推销的只不过是如下几个观念:①阴谋论;世界经济发展中并没有什么规律可言,而是由少数几个阴谋家的阴谋操控。②“金权天下”;鼓吹世界的政治、经济都由金钱、少数几个金融家所主宰,“金权”主宰一切。 ③鼓吹“复辟金本位制”。

  对于《货币战争》所宣扬的这些错误观念,我曾经专门写过一篇(看了《货币迷局》就会知道《货币战争》观点的荒谬“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470e790100f29a.html)的文章专门进行过批判。这篇文章网上的转载不少,这里就不重复(有兴趣者还可以从网上调出此文)。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所谓”阴谋论“、”金权天下“并不是绝对对经济与历史的发展不起作用,作用还是有一些的,有时候也不排除在某一时段里、或与众多其他因素一起,起到主要的作用,但是不能夸大和绝对化。而《货币战争》错误恰恰就是用牵强的历史事例,将”阴谋论“、”金权天下“绝对化。其根本危害就在于要人们放弃客观认识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规律性,放弃唯物史观与方法论,用主观的、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来替代。

  至于鼓吹”复辟金本位制“,曾经就被很多被忽悠者辩解为是有益无害的。我认为正是这才是被忽悠者的悲哀。且不说现实中已有不少人因为相信”复辟金本位制“的错误观念而去投资黄金产生过个人财产上的损失,实现这种理论对国家来说更会产生巨大的财富损失。人民币从来就没有过金本位制的历史,”复辟金本位制“只不过是重新回到美元金本位去而已。货币的价值在于信用,不管宋鸿兵真实的想法如何,”复辟金本位制“实际起到的作用只能是挺美元而贬本国的法定货币人民币,实际在挖国家信用的墙,这难道还能说是对国家有益?被忽悠者真是被人卖了还在帮着数钱!

 

  二、郎咸平的忽悠

  具有郎监管之称的郎咸平可谓是当下最走红的经济学者。他的大江南北的演讲、《郎咸平说…》书的风靡,大有中国经济只有此评说之势!应该说,多数人是冲着郎咸平的公司治理与财务专家名声而来的,当年“郎顾之争”中的郎咸平也确是在内地赢得了不少的钦偑(其中也包括我本人)。但近年来,为迎合听众,常常以耸人听闻的词语,语不惊人誓不休之气势,也开始了大量的忽悠(不排除屁股决定了脑袋)。客观地说,郎的专业长处在微观经济学和企业管理方面方面,在宏观经济学方面并不在行。但一般人们的思维惯性是,当你在财务专家方面体现真理时,往往也将你所有的忽悠也信以为真。我们可以从近二年来郎大量的演讲和书中,随便拮几个论点来分析一下,就可看到其忽悠的厉害。如:“印钱”通胀论、股市泡沫论、“6+1”理论,等等。

  “印钱”通胀论

  这里的“印钱”概念是来比喻央行的发行货币和商业银行的信贷货币,并不是规范的用语。但因大家都这样说,这通俗起见也就照此引用。但用郎咸平的说法是“因为国内宽松的货币政策,新一轮的通胀已经近在咫尺”。

  “印钱”是否引起通胀?这个问题其实是个不那么简单的问题。在我的《货币迷局》一书中,“印钱”是需要加以区分的。如:是“印”投资货币,还是“印”消费货币。央行的货币发行窗口也是有讲究的,是从货币调节窗口发行出来,还是从财政(债券、赤字)窗口发行出来?商业银行信贷的增加,是进入实体经济中运行,还是在虚拟经济体中运行?社会总的供需平衡状况,是供大于需,还是需大于供?不同的情况,增量货币运行会产生完全不同、甚至相反的结果。例如,如果货币投资生产某个产品过多,在生产资料过剩条件下(如2008年金融危机情况下的全面过剩)生产性消费并不一定会引起物价上涨,相反有可能会引了所投资生产的这个产品产能过剩,这个产品价格就不是上涨而是下跌。因此,“印钱”与通胀的关系并不是象郎咸平所说的那种1+1=2的简单关系,具体情况需要将其放到经济运行过程中进行具体的分析才能能得出结论。西方货币主义理论就是货币投放多了就必然通胀,因此郎咸平也就跟着用西方的货币主义的这些忽悠作跟着忽悠。当然,2009年国家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虽然银行信贷大幅增长,并没有产生通货膨胀这个事实,已证明郎及一伙与他相同观念的人所持西方货币主义理论的失败。当然,这里讨论的“通胀”,是国际财经通用意义上的“通胀”不是菜价、房价涨了就是通涨。郎是金融专家不可能不懂“通涨”的含义,实际上他的忽悠也只能在那些菜价涨了或房价涨了就是通胀的人找到市场。2009年事实并没有通胀,客观的事实并不能让郎对2009年对中国经济失败的预测脸红,现在郎又改口来一个2010年中国经济将会发生严重“滞胀”。第一个季度已经过去了,除非对中国经济有仇,或是希望中国经济“滞胀”,任一个正常思维的人是没看到中国经济已“滞胀”。实事求是是一个正直人的基本品德,但郎仍然在耸人听闻地继续忽悠。

  当然以前由于理论上的残缺,人们习惯了西方货币主义的思想方法这也难怪。因为至少到目前为止,有关货币理论还只有我的《货币迷局-当代信用货币论》一书,才提供了现实货币的真正运行原理,从而为将货币放到实体经济中进行这种详细分析提供了理论框架。西方货币主义观念在有些西方留学背景的人那里,往往已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并通过各种忽悠来愚弄大众。这不,即使2009年国家所实行的宽松的货币政策是无比的正确,放宽信贷、四万亿救市并没有发生通胀,但是被忽悠多了,就连国家的货币政策竟然也被忽悠出一个“管理通胀预期”来。

  关于通货的预测,需要说明的是,作者并不反对明后年将可会产生较为严重的通胀,此只要看过《货币迷局-当代信用货币论》就知道,该书第九章中有国际垄断金融财团如何向我国输出通胀的经济模型。作者这里反对的那种贩卖西方货币主义理论,也就是认为宽松的货币政策会造成通胀的理论,此理论已在2007年、2008年引起我国采用“两防”这种严厉的紧缩政策,人为造成经济危机。不同的通胀产生原因会有不同的应对措施,不是仅预测到了就能解决问题的。2008年的紧缩货币政策应使我们吃堑长一智,即使是货币主义的发源地美国都不再信这种理论了,我国不能再受这种理论的危害了。

  股市泡沫论

  郎咸平有“四大泡沫”理论,“股市泡沫论”与其他人是有些不同的。例如,他的“股市泡沫论”既包含有“信贷增加就必然会引起股市泡沫”,也包含有“股市涨就是泡沫”的说法;当然,最着名的还是他的“营商环境恶化致使股市泡沫”论。

  动不动就用“泡沫”来概括当今经济现象的各个方面,是当下一些经济学人为掩护自已对经济现象缺乏本质认识的一种手段,也是一些人实际不懂而又喜欢大发议论的一种恶习。远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四大泡沫”理论,很难不说是一种哗众取宠。对郎的这些忽悠,实际己有不少网友对其作过一些批评。我在这里仅就其“营商环境恶化致使股市泡沫”论作些点评。

  市场经济本质就是以资本为纽带,以利润为原则的经济。资本是进入股市还是进入实体经济,他的唯一选择的原则是利润。当股市风险投资利润率大于实体经济投资利润率时,资本自然会选择进入股市,反之则进入实业投资。当实体经济因过多投资过少消费产生产能过剩时,资本利润率降低,这时,如果股市投资能有比实业投资更高利润率时,投资资金在利润原则支配下才会进入股市;当股市投资也同样难于获利时,投资资金就会成为过剩的资金停留在银行,并不一定会进入股市。因此,“营商环境恶化”在这里就不一定会“致使股市泡沫”。郎在这里将“营商环境恶化”与“股市泡沫”联系在一起,首先就犯了绝对化的错误。

  既使投资资金进入了股市,就没有好处只有坏处,一定就是泡沫了?也是不一定。这里郎又犯了二点错误:

  ①当2008年股市跌到1664点时,如果继续下跌,就有可能引发经济发生更大的灾难,如果这时资金进入股市,就是挽救经济(此经济学原理在《货币迷局-当代信用货币论》第六章第二节有论述),怎么能说投资资金进了股市就是泡沫了?即使是现在的股指3000点,投资资金进来也决不能说成就是泡沫。不论时间地点,不作具体分析,货币资金凡进入了股市,通通概称为泡沫,这里郎先生要不就是缺乏常识,要不就是对股市有仇,或对中国经济因此次救市而使经济向好有仇。

  ②股市上涨了,即使涨得高些,也不能概之于泡沫的。这里也会分几种情况,其中一种比较理想的情况是:股市上涨,由此产生财富效应。由于股市的财富效应,会使社会消费需求增加,引起实体经济的投资利润增加,“营商环境”变好,而此时的股市,则因投资货币进入过多,股市上涨过多从而引起投机收益下降;这一增一减又会引起投资资金从股市退出转而投资实体经济。在一个良好的股市条件下,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是有自激平衡与相互促进的作用的(引自《货币迷局-当代信用货币论》第九章第四节)。当然,这里还涉及到货币运行机制、“货币放大”规律方面的问题,需要《货币迷局-当代信用货币论》第四章、第九章理论作支持。但不管怎么说,也决不象郎咸平所说的那样,股市上涨了就不好,统斥之于泡沫那样简单的。

  “营商环境恶化致使股市泡沫”不仅是从理论上说不通,也经不起实践的检验。例如,如果我们说2007年是因为营商环境恶化了,才致使的股市的大涨至6200点,那么2008年的“营商环境恶化”比之2007年应该是有过而不及,全国中小企业在2008年上半年内就倒闭了600多万家。按照“营商环境恶化致使股市泡沫”理论,为何股市在2008年不仅不涨,反而下跌至1664点呢?可见,“营商环境恶化”与“股市泡沫”是有些联系,但并不是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当然,忽悠人的理论之忽悠所在,就是善于玩弄似是而非,将相对说成绝对,将偶然说成必然。

  投资过剩,消费不足,此乃资本主义的恶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乃是一个经常发生的过程;而企业通过自由竞争必然会产生大鱼吃小鱼,行业进行整合与集中也是个常态。马克思早曾预言,资本主义将因基本矛盾的激化而灭亡,当代资本主义没有灭,经济社会的基本矛盾反而有些缓和,这里面的原因很多,但是投资过剩,消费不足这个矛盾的缓解,就是依靠股市与实体经济之间存在这种自激平衡作用(详细见《货币迷局-当代信用货币论》第九章论述),在当代经济投资货币过剩成为常态的情况下,实体经济必须与虚拟经济(股市)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他们不是相互排斥的关系。因此,这里根本不存在一个特别的“营商环境恶化”才会“致使的股市泡沫”这样的问题,更不能说只要股市涨了就是泡沫这样违反常识的命题。郎咸平先生将“营商环境恶化致使股市泡沫” 这样违反常识的命题当作“天才”的发现到处忽悠,实在是一件很丢面子的事情。

  “6+1”理论

  “6+1”理论应该是郎咸平最得意的理论,也是曾经受到一些人赞赏、受到一些人欢迎的理论,但同样也是最为忽悠、似是而非的理论。

  我国之所以处于制造业这种产业链的低端,这是由于我国本来就是从代工做起,在开始的阶段除了低价劳动力外什么也没有,而低价劳动力不仅国内过剩,全世界也是处于过剩状态。过剩就会不值钱这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而西方国家的资本之所以能做6+1中的6,是由于西方国家早已走过了资本自由竞争阶段而进入到了资本集中、行业相对垄断的阶段,金融资本垄断的阶段。在发达国家,那怕这种垄断仅仅是相对的、区域性的,但相对国内企业来说,至今也还带有绝对垄断的性质。当国内企业通过资本积累发展壮大到一定阶段后,固然应该完成产业链的整合,以做大做强,但产业链的整合必然是一个打破原有垄断的过程,如果不打破发达国家原有的、形形色色的各种垄断,即使在国内做6+1又能怎么样?这就是说,6+1作为从企业的层面来说,是需要做的,是好事,但它是获得垄断的一种手段。没有产业的,或行业的、区域性的、或专利技术性的垄断,仅仅是6+1的这样的全链条,同样由于激烈的竞争而难于赚钱。因为,市场经济在竞争中的资本只能获得平均利润,这是由经济规律所决定的。如果连平均利润还得不到,那是因为中国的企业在国内还存在竞次的环境。任何企业要想获得超过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决定的因素并不取决于这个企业是做6还是做1。如果中国的制造业在世界范围内是处于垄断地位,或者某单个企业获得垄断优势,即使这家企业不做6而单做这个1,同样也可获得超额利润。以今年的铁矿石价格谈判为例:两拓、淡水河谷在已形成价格同盟的情况下,等于就形成了铁矿石的供货垄断。提出涨价100%,想涨就涨啊!他们不就是仅做铁矿石生产这个1吗?相对于宝钢的全链条产业性的企业,铁矿石生产商就是个1,宝钢做6又怎么样?因此垄断才是关键。

  因此,一般地说,6+1产业链整合是企业做大做强的一条路子,并不否定它的必要性,或者也可能是获得垄断优势的一条路子,但并不能保证就一定能获得超额利润,企业获得超额利润的本质不在于是否6+1。而在于形成某种垄断。

  对中国来说,以出口为导向的企业要做到6+1实际上是很困难的,多数企业根本不可能做得到。为什么?因为中国企业以轻工日用产品为主,6+1就需要有零售网,而国外的批发零售企业在发达国家集中度已经较高。国内的生产企业对国外的销售渠道整合就是很困难的事。但是,如果我们认识了事物的本质,中国的出口企业既使就做制造业这个1,由国家在出口垄断方面下功夫,却会是另一番天地。例如,我国稀土产业,过去全国大大小小企业几千家竞次出口,因此才有黄金卖到黄土价。近二年来国家决心整顿市场,进行行业整合与集中、实行资源保护性开采,严格的出口许可证制度,稀土的出口价才获得些许提高。这就是垄断在产品出口方面的运用。

  行业集中与垄断出口,只有在国家层面进行整合才有可能。例如出口许可证制度,行业协会的组织,价格联盟等。6+1整合是纵向整合,产业集中就是企业大鱼吃小鱼,是横向整合。但此整合过程也正是郎咸平先生所说的“企业营商环境恶化”的过程。国家出面整合会遭受到经济自由主义者的反对,而行业集中与郎咸平先生所追求的6+1整合,则是造成企业“企业营商环境恶化”的原因(因为有一部份企业会被整合而不能生存)。因此说,郎咸平先生的6+1理论与“企业营商环境恶化”理论不仅是毫无用处,更是自相矛盾。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