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北京功勋警犬菲生的可悲下场( 没有图, 也没有血腥. )

(转帖) 北京功勋警犬菲生的可悲下场( 没有图, 也没有血腥. )


(转帖) 北京功勋警犬菲生的可悲下场( 没有图, 也没有血腥. ) 2010-04-15 09:50:28
功勋警犬菲生的可悲下场——令人发指
引用地址:http://www.xici.net/b182074/d116568431.htm

北京警察博物馆把因病退役的警犬活体解剖,制成警犬标本,在展厅展览。标本原型“菲生”曾经参与侦破各类案件,出色完成任务34次。此事引发许多市民非议。

活体解剖功勋犬,据称系专家建议,目的是保证标本逼真,皮毛光鲜。然而,观众来到展厅看到“菲生”机警地“搜寻”目标那栩栩如生的场景,感受到的恐怕不会是标本制作技术的精湛,而是主办方对生命的淡漠和残忍。

以仁爱之心平等对待生命,这是为人独具的道德准则,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已所不欲,勿施于“物”。当人性化的旗帜不断得到张扬之际,关爱其他生命、尽量减少甚至避免对它们的残害,也正逐步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活体解剖,作为一种残忍的不人道手段,怎么能用来对付具有同样灵性的生命?展示警犬英武形象、宣传警犬卓著功勋,难道除了标本制作,博物馆就想不出别的途径和方法了?采用照片、蜡像等进行展览,不是可以收到同样的效果吗?为树立警犬形象反遭虐杀,菲林的悲剧令人唏嘘。作为一条出色完成任务34次,屡建功勋的警犬,“菲林”既未战死在擒贼的征程,也非牺牲于科学的实验,遭此厄运,不过是出于标本逼真漂亮之目的。应该说,为了市民的幸福和社会的平安,长年训练和繁重任务已经损害了它的健康,却连安享老死这样最低的要求都不能得到满足,实在值得我们反思。在一些人的眼里,无论谁创立过怎样的功绩,作出过怎样的贡献,终归是低等生命,可以任由宰割;“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自然成了寻常之事。这不知是菲林的悲哀,还是人类的悲哀?

笔者不由想起一则报道,在全美国向 “9.11”献上诚挚哀悼之意时,纽约市更邀集艺术家,将数百只彩绘狗雕像遍置街头,不忘向在世贸废墟中立下汗马功劳的救难犬致敬。其实,善待生命,尤其是善待和关怀曾为人类建立功勋的忠实朋友,归根到底,维系着人类自身道德平衡,追求的是人本价值的进步。面对“菲林”的标本,除了一种心寒,我无话可说。

北京警察博物馆二层为刑事侦查厅,在二层展厅的拐角处,有一个栩栩如生的警犬标本。

展品下面的文字写着:警犬菲生,1996年出生,德国纯种牧羊犬,曾参加过40多起案件侦破,破案34起,多次立功。这条警犬就是北京警界赫赫有名的功勋犬。

在一次训练过程中,由于发弹枪离菲生的耳朵太近,功勋犬受了刺激,不得不退役。布展人员考虑到博物馆应有一项内容,即表现警犬在公安破案中的功绩,于是找到警犬大队,希望提供一条活犬制作标本,最后选择了功勋犬。

2001年4月16日上午,菲生不肯跟北京动物园兽医医院的医生走,杨肇斌只好亲自送它。在动物园兽医医院,菲生被领到一个大大的笼子旁,杨肇斌发口令让它进去,菲生不动,他只好把它拉进去,抖着手锁它的时候,它的头拱进了他的怀,喉咙里发出低沉的哀鸣。

当晚8点半,妻子下班刚到家,他就拉着她到了超市,选了袋犬粮,又坐出租车奔了动物园。他直奔菲生的笼子,妻子帮他去找拿钥匙的饲养员。菲生知道主人来了就叫唤着,想扑过来,却被铁链拖住。妻子找不着拿钥匙的饲养员。菲生在笼子里叫,杨肇斌在笼子外边哭。第二天一早,医生在菲生的笼子外,看见半袋犬粮和一大堆烟头。

博物馆开馆那天,杨肇斌一个人蹲在已经成为标本的菲生面前抹泪。他轻轻抚摩菲生漂亮的毛皮、熟悉的黑背黄腹,两只直立的耳朵,还是那个活灵活现的机警形象,只是它再也不能叫,不会动了。


二战时期英国将17枚勋章颁发给作战犬.. 2006年的中国将功勋犬掏空内脏制成标本作为“奖励“..

看到这样的报道不但心寒..更多的是鄙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