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上海人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愿为闲人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最新统计,上海常住人口1921.32万,流动人口650万。在这1900多万的常住人口中,外国人15万多,比率将近百分之一。那么没有上海户籍的常住人口占多少比率呢,我记得哪一天看到过,说是3个中就有1个。这个数字非常庞大,也是,城市中修路的、搞绿化的、摆摊的、卖菜做点心的、保安保洁的、烧菜端盘子的……哪里都能看到他(她)们的身影。没有他(她)们,这个城市即使不瘫痪,也至少半身不遂。

中国实行户籍制。没有上海户口,哪怕你在上海呆上个十年八载的,你的身份仍然是外地人一个,决不以你居住时间的长短来衡量。偏偏,中国的城市户口卡得又紧,特别是大城市,办到个户口准入证绝不是易事。解放六十多年来,这扇门就没怎么打开过,一个城市户口金贵得很。

曾几时,非但不让往门里进,还拼命地把城市里的人往门外推。那时,说是为备战备荒为支援内地,各工业局都有内迁的指标,哪个厂子轮到了,整厂的人一起往外送。那时,上海的学生考上外地的大学,户口就顺理成章地推了出去,毕业分配想再回上海却成难事。后来又动员学生和社会青年去新疆了,声势也搞得蛮大,推出去了不少人。再后来是全国性的知青上山下乡了,被推出城镇落户到乡村的人数要以千百万计。

改革开放后以促经济为重,计划分配制取消了,票证时代结束了,城市的户口之门虽然仍关闭着,但也有了松动的迹象,露出点缝隙透出些光亮来。房地产业萧条时,政策松动了,上海出台了买房(市中心70平方或金额35万以上……)可办一个蓝印户口的地方法规,记得十年前,我认识的一位与我们公司有业务关系的郑州客户,花30几万在浦东买了套房,为他儿子办妥了蓝印户口。上海的高等学院多,在上海考大学相对比外省市容易。一线城市的房价升值快,至今日投资已成倍翻番,他儿子又成了新上海人,现在他肯定是洋洋得意了吧。成为新上海人的还有其他一些情况,比如是作为优秀人才引进的、作为海归人才接受的、作为与上海籍人结婚N年后给解决的……前年我去警署办事,就看见一个复旦大学刚毕业的小伙子,手持卢湾区税务局的录用通知等一干文件,正在窗口办手续,把他自己的户籍从江西萍乡转入上海。

那些以优秀人才被上海接受的,都是人中精英,其实做个新上海人并不容易。毕业刚工作的孩子,先别说买房,光租个不太大的房就占去工资的好一部分。远离家乡独立生活,少了父母关怀,吃穿用洗全得自己打点。最大的困扰是婚恋之终身大事。受这问题困扰的更多是没有上海户籍而留在上海工作的,我女儿公司里就有好几个。他们或有技术或通日语,一干好几年了,光阴匆匆,年龄一岁岁增上去,结婚对象却一直没着落。他们在家乡人眼里,是赚高工资的,但老大不小的还没结婚生子,家乡人就觉得也没什么好羡慕的了。

上海籍男子和外地籍女子结婚的比率明显高过上海籍女子嫁给外地籍男子的,也就造成了上海的剩女多,白骨精(白领女精英的代名词)多的现象。上海姑娘对外地男子有四怕:一怕男的从小地方出来,眼界小、气量小;二怕外地男士有大男子主义思想;三怕外地男士卫生习惯差;四怕外地的亲戚往来多,难以应付。虽然带些偏见,但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从小不在一个地方长大,生活习惯上的差异和隔阂就大些。索性在国外,留学生择偶,先考虑是和外国人还是华人,华人里又分港台和大陆,一般总是大陆人找大陆人多些。这种情况下如果还非要找同一省市的,那无疑是自己给自己出难题了。

要说命运这东西,肯定是存在于世的。人的出生,落在偏僻的乡村还是富裕的城市,差异巨大,从生命的第一天起命运就完全不同了。当然在人生道路上,人还可以通过努力来改善自己的命运。上海是个国际化大都会,就业机会多,正继续不断地吸引着外地人来走进来,所以上海市的常住人口也就一直呈直线上升趋势。现在每年都会有一些符合政策的人得到期待已久的上海户口,成为新上海人,圆了自己的梦想,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2010.03.30
http://yunhuawang.spaces.live.com/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