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是许多国家的母亲节。英文里,有关母亲的词儿有: mother,maternal,mater,matron,matriarch等(把首字母m换成p,就可以得到有关父亲的一组词)。世人立母亲节不是因为称呼母亲的词语多,而是因为母亲的伟大、母亲的奉献、和母亲的智慧。你瞧,英文"智慧"一词intelligence的同义词就是mother wit (它怎么就不是father wit?)。
中国人敬仰母亲,是自古就有的传统。孟母三迁、岳母刺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儿行千里母担忧"等等,件件都叙说着母亲的伟大。西方自古希腊起,也有崇敬母亲的习俗,每年的春分时节(Vernal Equinox)要祭奠母神Kybele(即古罗马神Cybele),希腊神话中她是所有神的伟大母亲。之后的古罗马也袭承了古希腊的这一传统,把三月十五这天(Ides of March),用来纪念母亲。
中外尊母习俗虽同,但正式成立节日来纪念母亲,是由西方首发。今天要说的就是这个母亲节的来历。
古罗马时期,对母亲的敬仰比古希腊更多,Alma Mater是古罗马人给农神Ceres和母神Cybele以及所有女神的赞誉,这词的意思就是"养育我们的母亲",农神、母神和众女神养育了古罗马的人们,所以人们纪念她们。有意思的是,这词在现代英里的解释是"母校" -- 学校培育了学生,学生称学校为Alma Mater。
除了纪念母神Cybele,罗马人还有个纪念Juno的节日,叫Matronalia。Juno是众神之王Jupiter的老婆,也就是众神的女王,她掌管着光亮、生育、女人和婚姻。这虽不是正式的母亲节,但在Juno节这天,罗马的母亲们都会收到礼物(这Jupiter就是希腊神话里的宙斯Zeus,Juno就是希腊神话中的海拉Hera,六月的名称June就是来自Juno)。
古希腊和古罗马虽有纪念母神的习俗,但还不算个正规节日为各国所遵循。后来,当基督盛行欧洲时,教会曾确立专门的礼拜日来赞美母亲,这样的礼拜日叫Mothering Sunday,还用忏悔斋戒期间(Lent)的第四个礼拜日来赞美圣母玛丽(the Virgin Mary)。在这样的礼拜日,孩子们要做花环给自己的母亲戴上。
到此时为止的祭奉母亲内容,都跟神话和宗教相连。
要论脱离神话不参杂教义的母亲节来源,还得从美国说起来。美国的母亲节基本脱离教义,起先的目的主要是为和平。经历过内战造成的骨肉分离,北南双方的许多母亲都承受着丧失亲人的人间悲剧,为此,母亲们为了和平反对战争而组织起来,但她们的活动初时多半散落在各个地方举行。
1868年,有位叫Ann Jarvis的女士,率先发起了名为"母亲友谊日"的活动(Mother's Friendship Day),宗旨是要把让内战分离破碎的家庭重新团聚。Ann Jarvis的奋斗目标是把这个活动办成一年一度的母亲荣誉节,但随着这项活动越来越火红,Ann Jarvis自己却不期于1905年撒手人寰。
同时期,在纽约市有名叫Julia Ward Howe的另一位女士,发起了以反战为目的的母亲节运动,并起草了母亲节宣言(Mother's Day Proclamation--见附)。Howe用自己的钱赞助这项母亲节运动有十年之久,直到她本人逝世。
这时的母亲节虽还远不是全国性的节日,但美国北方有些地方已经开始庆祝这个节日了。1877年五月十三日,在密执根州的一个叫Albion的地方举行了母亲节集会。当时的社会热点是戒酒运动,但反戒酒势力却还十分嚣张。集会上有位叫Juliet Calhoun Blakeley的母亲,不畏强暴,勇敢地站出来,呼吁其他母亲和她一起,来反对酗酒,保护他们的孩子不受侵害。
Blakeley母亲的勇气和善举,感动了她那两位在外做生意的儿子。俩兄弟发誓今后每年的这一天都要回到母亲身边,共度母亲节,并号召他们生意上的同僚们也要这么做。在他们的感召下,当地的Methodist Episcopal教堂宣布,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这是"五月第二个星期日"这个日子的最初来历。
但这还不是正式的母亲节。上面那位受人尊敬的Ann Jarvis有个女儿,名叫Anna Marie Jarvis,她要女承母业,完成母亲遗愿,把母亲节办成一个全国性的节日。Anna Marie Jarvis发起运动、努力工作、四处争取,诚意最终感动了费城的一位商人,名叫John Wanamaker。在他的帮助下,Anna的心愿得以逐步实现。首先是在地处西弗吉尼亚小镇Grafton的一个Anna母亲服务过的Methodist Episcopal教堂,于1907五月十二日开始了母亲节的节庆,
随后西弗吉尼亚州政府正式宣布成立母亲节,其他各州也相继跟进。你想啊,这是为了母亲,虽然之前三十年的美国政坛,敢为天下先的少,但跟进时又争先恐后。最后,美国国会也坐不住了,于1914五月八日,正式立法成立母亲节,日子就定在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第二天,总统Woodrow Wilson签署了这个法律。从此,美国有了正式的母亲节,宗旨还是赞美母亲和纪念他们为美国利益而捐躯的儿子们。
我们知道情人节要送玫瑰,但母亲节应该送什么花? 在1908年新立法后的第一个母亲节,Anna Marie Jarvis一次买了五百枝叫carnation的鲜花送给母亲们,从此,carnation就成了母亲节的专门用花。看出来这carnation的中文名叫什么了吗? 康乃馨,是个音译。花的语言"康乃馨",意思就是"妈妈,我爱你"!
Anna Marie Jarvis之所以选康乃馨,是因为那是她妈妈Ann Jarvis身前钟爱的花。从那以后,每当母亲节,人们都要佩戴康乃馨。佩戴红色康乃馨,表达对健在母亲的爱,佩戴白色康乃馨,缅怀对已故母亲的思念。
自Anna Marie Jarvis发起、美国成立母亲节后,这母亲节成为国际运动,那个在西弗吉尼亚Grafton镇最先举行母亲节的教堂,成了国际母亲节的纪念圣坛。现在世界上有超过一百五十个国家都在庆祝母亲节(日子有所不同,但多数是在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中国自也不甘人后,母亲节也在是五月第二个礼拜日过,这一天的中国人也都买康乃馨。《人民日报》有言: 尽管源自美国,但中国人民毫不犹豫地把母亲节接受为自己的节日,因为它完全符合"子女孝顺、敬爱父母"的中国传统。特别是1997年,中国在母亲节号召人们对落后地区的贫困母亲献出爱心。
虽然人民日报发了话,但中国的母亲节还没有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下来。有人说,那是外国节,中国用不着在无数多次崇洋媚外之后再来一次。但更多人认同中国应该立法确定母亲节。但有人说应该选个合适的日子来纪念孟母,有人还成立了"中国推广母亲节社团",都由孔学专家和道德学者组成。还有人建议不要外国的康乃馨,而应该用忘忧草给母亲做道菜(也就是黄花菜、南方人叫金针菜),因为中国古时有个习俗,古时游子离家远行时会先在北堂种萱草,希望母亲为照顾萱草而减轻对孩子的思念,忘却烦忧。后人因此尊称母亲为“萱堂”,萱草也因此得名忘忧。
事到中国,总是有点繁文缛节众口喧杂。立法与否、是外国的还是中国的、是康乃馨还是黄花菜(他就不怕给母亲的黄花菜会凉?),这母亲节在中国它已经是一个de facto的节日。借这一天,表达对母亲的爱,人们自愿自发、商家欢天喜地。至于它来自哪国,是否和外国同天同庆,难道答案不同,就能影响中国人对中国母亲的爱?
"孟母三迁"感人。为了孩子的教育,现代孟母的事迹可能更多更感人。岳母刺字? 现在"精忠报国"也不那么提倡了。但岳母和岳母要分清,如母亲节你少孝敬了泰山岳母,那么赐(刺)你的字,听了恐怕会让你心惊肉跳肾虚肝颤: 还女儿来!
祝天下所有的母亲(包括岳母们),母亲节快乐!
附: Julia Ward Howe母亲节宣言
(伊战阿战硝烟依旧,愿征战双方的兵士早日和母亲团圆)
Arise, then, women of this day!
Arise, all women who have hearts,
Whether our baptism be of water or of tears!
Say firmly:
"We will not have great questions decided by irrelevant agencies,
Our husbands will not come to us, reeking with carnage, for caresses and applause.
Our sons shall not be taken from us to unlearn
All that we have been able to teach them of charity, mercy and patience.
We, the women of one country, will be too tender of those of another country
To allow our sons to be trained to injure theirs."
From the bosom of the devastated Earth a voice goes up with our own.
It says: "Disarm! Disarm! The sword of murder is not the balance of justice."
Blood does not wipe out dishonor, nor violence indicate possession.
As men have often forsaken the plough and the anvil at the summons of war,
Let women now leave all that may be left of home for a great and earnest day of counsel.
Let them meet first, as women, to bewail and commemorate the dead.
Let them solemnly take counsel with each other as to the means
Whereby the great human family can live in peace,
Each bearing after his own time the sacred impress, not of Caesar,
But of God.
In the name of womanhood and humanity, I earnestly ask
That a general congress of women without limit of nationality
May be appointed and held at someplace deemed most convenient
And at the earliest period consistent with its objects,
To promote the alliance of the different nationalities,
The amicable settlement of international questions,
The great and general interests of pe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