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评级机构何以能发动“灭国”之战

 

现代金融,无信不立。然而,国家与机构的信用高低,却由标准普尔、穆迪和惠誉三大评级机构说了算。它们和美国并称为当今世界的两大超级强权。三大评级机构的“自由言论”可以立即引发国际金融市场潮起潮落。从去年底开始,三大机构先后数次降低了希腊国家信用评级,希腊的融资成本迅速增加,主权债务危机越发恶化。同时,三大机构对波罗的海三国、爱尔兰、英国、西班牙等欧洲众多国家实施评级警告。一时间,几乎整个欧洲风声鹤唳,债务危机阴霾笼罩。

此前,日本泡沫破灭、东南亚金融危机、韩国债务危机等近乎都是由三大机构在“言论自由”下发出“暴风雨就要来啦”的呼喊而引发的。由此掀起的惊涛骇浪,将一个个主权经济体掀个人仰马翻,许多国家至今尚未恢复元气。

三大机构“自由言论”可令投资者血本无归,令主权国家陷入危机,令相关企业生死沉浮。它们之所以能在国际金融市场如此翻云覆雨,是因为它们有一种介乎市场私权与政府公权,或兼有私权与公权的独特权力。经过百年的积累,三大机构在市场树立起一定的公信力,但其主要权力还是来自政府:美国政府将宪法第一修正案保障“言论自由”的公民权授予三大机构,使之能够逃避因不公正、不合理、不科学评级而招致的法律责任;美国政府授予它们垄断经营权,并在实际操作中给予了极力庇护。《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弗里德曼于1996年在其专栏发表评论:“我们生活在两个超级大国的世界里,一个是美国,一个是穆迪。美国可以用炸弹摧毁一个国家,穆迪可以用债券降级毁灭一个国家;有时候,两者的力量说不上谁更大。”两个力量,任何一个力量都强大无比,如果两个力量结合,当然会所向披靡。

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穆迪与标普不仅通过大力宣传、积极公关等多种手段建立市场信誉,影响与操控市场,谋取垄断利益;而且还通过多种渠道与方式,获取各类商业与非商业信息,然后利用这些信息,获取不当利益。更为重要的是,协助美国政府攫取政治利益,“在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香港中文大学苏伟文教授慨叹:试问当今世上,谁能不臣服于美国和评级机构这两位旗鼓相当、且具有杀人于无形的能力的金融巨人?

三大评级机构用不同的标准来衡量不同国家的信用等级。它们对美国本土市场存在的问题经常视而不见,对他国的金融市场动态则往往“明察秋毫”。三大机构不仅标准本身成问题,而且标准的应用也成问题。它们向来偏袒美国以及美国公司,对其负面问题往往视而不见。2009年12月,希腊财政赤字达到GDP的12.7%,因为远远超过《稳定与增长公约》所规定的3%的上限而被三大机构相继调降评级。与此同时,2009年度美国财政赤字约占GDP的12%,国债累计约为GDP的80%。两大数字都高于欧盟总体赤字水平(7.5%与79%),但穆迪对AAA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的展望仍然维持在“稳定”。

此外,与美国亲善的国家,一般会受到“特别关照”;相反与美国关系不和、或不合作的国家,往往会受到“特别关注”。美国执意发动伊拉克战争,德国一直加以反对,两国裂痕加深。2003年3月,德国企业接二连三地被标普降低评级,由此导致包括最大的钢铁制造商蒂森•克虏伯在内的相关企业股价跌至历史最低。德国政商界普遍认为,这是德国向美国“说不”而招致的报复。十分“巧合”的是,澳大利亚全力支持美对伊战争,标普将澳外汇债务评级升至AAA。

在三大机构相继调降希腊国家信用评级,以及对诸多欧盟国家发出评级警告后,笔者隐约感觉到一场美欧之间的金融战可能行将到来,评级调降与警告只是暴风雨来临的前奏。金融危机重创了美国经济与美元,为稳定金融与刺激经济,美国发行了天量债券,财政赤字业已临近不可持续的边缘。美元大幅贬值与国际地位下滑在所难免,而美元的国际地位直接关系美国的核心战略利益,因此未来美国会尽全力实施“美元保卫战”。要保持美元的国际地位,打压欧元这个最强劲挑战者,理当成为美国的必然选择。而时下欧盟与欧元最脆弱的软肋就在于居高难下的主权债务,美国评级机构的“自由言论”恰恰具有重创这一软肋的巨大杀伤力。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