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简介 - 写给入门者》东篱

打印 被阅读次数

自幼习画,原想以绘画为职业了却一生,却没想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科学的春天到来了”的感召下,考上大学攻读理工科。上大学后,我就没有时间画画了。我虽然努力攻读强调逻辑思维的理科,却也非常喜好强调形像思维的古体诗歌和散文。好的诗就是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嘛!诗歌可以暂时止住我对绘画的饥渴。近年来,我逐渐开始喜欢近体唐诗和宋词,每每读王维的景物诗时,脑子里就浮现出诗人所描绘的画面。偶尔,笔者也模仿着写些古风诗。这里,我想根据自己的体会谈一谈诗歌常识。

诗歌与音韵密切相关。在古汉语中,文字的发音分为四声:平、上、去和入声。古人依照四声将文字发音分为平仄两类。平,包括上平和下平声;仄包括上、去和入声。在《康熙字典》里有一首口诀是“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如以拍子长短分四声,则平声最长,上声次长,去声较短,入声最短。唐人李益的《江南曲》:“嫁与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用今天的语言读来,此诗无论如何说不上押韵。但是如果知道“儿”在此处发古韵平声ni,则此诗押韵了。在现代汉语中,新四声则是:平(阴平、阳平);仄(上声、去声)。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带有地方色彩(粤语和其它南方语言)的入音字转入了汉语新四声中,然而有些古韵入声字却转为阴或阳平,如一、八、十、国等字。隋朝时,音韵分成206款,但太过于细分而难押韵。到了南宋,刘渊将韵减为107款。以后,人们又减去1韵,流传至今为106款韵,均纳入《平水韵》一书。

古人写诗时,不仅要注重字的意思,还很注重字的音韵。当诗的平仄发音字交替出现,并有押韵时,诗读起来才抑扬顿挫和美。押韵,就是要在指定句子的最后一个字用相同韵母的字。近体诗用韵非常严谨,要求用平水韵,不允许有“出韵”的情况发生(即平仄韵相混)。平仄理论研究对于历史,考古,语言等学科有重大的意义。当然,也有人主张用现代汉语发音来押韵(参阅《中华新韵》)。一般说来,新韵比旧韵要简单、宽泛且容量大,对于繁荣诗歌创作有促进作用,但这并不妨碍继续使用旧韵,这就是“今不妨古”。而且使用新韵,可以使用比《中华新韵》更严、更细的韵目,这就是“宽不碍严”。

诗歌体可分为古体、近体和现代体。近体诗即是绝句和格律诗(五绝、五律、七绝和七律),将是本文的重点,放到最后讨论。


一、现代诗

现代诗用白话文写成,又称为自由体诗。一首现代诗有如一篇抒情散文,它不要求符合近体格律诗的那种音韵平仄和押韵格式,也不限制每句的字数,写现代诗的诗人可以完全自由发挥。当然,现代诗同样要求意境和文字流畅。我最推崇的现代诗是近代诗人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该诗情真意切,回肠荡气,具有鲜明的用词独创性和意境美。《再别康桥》虽然是现代诗,仍然注意了押韵,并逐章转韵,读起来琅琅上口,有音乐美。另外,该诗每句长短呈现周期性变化,错落有致,有建筑美。故《再别康桥》具备文字、音韵和结构“三美”。我曾写下过不少现代诗,它们都受到《再别康桥》的影响。比如,在2004年夏我写下《夜风》:

昨夜,你飘然来到我身边。如仲夏已久违的夜风,轻轻穿过池塘边的紫菀,吹醒了池塘中熟睡的月影,荡起那阵阵涟漪去轻吻睡莲。
白云,总幻想和月亮作伴。星星眨着含情的眼睛,似有吐不完的千语万言。夜风中的棕榈在摇摆呻吟,想挣扎出我心灵深处的呼唤。
夜风,快快地推动那白帆。飞舟跨越那漭漭海面,让我驶向你心灵的彼岸。让我们并肩相会月下沙滩,让我们一起聆听海浪的咏叹。
细雨,拍打出欢乐的快板。雾气正追逐断崖山峦,晨露已留连忘返小草间。小溪终投入海洋宽阔情怀,林海期望靠近那无垠的天边。
今晨,你只留下我的思念。如那夜风已吹散的云,你渐渐远离了我的视线。那片海水曾冲刷过的沙滩,将永远地眺望你奔去的天边。

这首诗平仄韵通押,而每句字数随意,只是每句长短随每章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二、古体诗

古体诗又名古风诗。古体五言诗称为五古,古体七言诗称为七古。五言是每句五字,七言是每句七字。古体诗每句可三言、四言到十一言不等,可长短句混在一起,称为“混言”。“混言”可纳入七古,如唐代诗人李白的混言古诗《梦游天姥吟留别》可纳入七古。古体诗不受近体诗平仄押韵要求的限制,可以用平声韵,也可以用仄声韵,还可以平仄韵通押,较长的诗还可以换韵。有很多绝句、排律诗(超过八句的五言、六言和七言诗等)和乐府诗属于古风诗。唐朝诗人写的古风诗虽然不符合近体格律诗的平仄要求,但仍注意平仄的交错变化,甚至还用到了对仗。在五言以上的句子中,诗人们尽量避免整句字字仄声或字字平声,所以古诗读起来依然有抑扬顿挫的美感,如岑参的七古《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是一首七言“宫体”诗歌(流行在宫内的诗歌),该诗将古风诗推向了格律华,被赞誉为“孤篇盖全唐”。近代诗人闻一多先生曾称之为“诗中之诗,顶峰上的顶峰”。这里,笔者引用后人的评语:“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流畅婉转,出刘希夷《白头翁》上,而世代不可考。详其体制,初唐无疑。”(明朝胡应麟《诗薮》内篇卷三);“句句翻新,千条一缕,以动古今人心脾,灵愚共感。”(清朝王夫之《唐诗评选》卷一)。《春江花月夜》以每两句一联,共十八联,诗开头的八联之精彩非同寻常,意景宏伟壮丽,抒情深远,思绪悠悠负重,具有强烈的历史和哲理性。这首诗用七言的形式,逐段以平声韵和仄声韵交替转韵(每次换韵,韵脚的平仄就改变一次),通过有规律地换韵,给人以婉转优美、回肠荡气的感受。

我自上大学后至今,以五言、七言体形式写下不少模仿性的古风诗。在2005年,我曾写下一首一百四十四句的七古《神州吟》,发表在www2.bbsland.com上。这里,附上一首古风诗。十五年前,我来美国后第一年独自一人过中秋时,写下一首《梦归》:

轮寒,在云端。天涯羁旅夜不眠,颀影孤灯怜。锁凝眸,思悠悠。依稀明月楼,银湖茫茫一扁舟。
风摇佩,玉镜碎。芦花细柳风中湿,如闻有人泣。立江畔,月婉婉。飘然入云间,万里归程顷刻还。
奔家园,高堂安。别时音容几许残?但觉鼻中酸。玉人前,语缠绵。惆怅涌心田,何时月圆人亦圆?
闻风鸣,梦惊醒。梦中亲人消如烟,两眼泪涟涟。清辉冷,月沉影。相思越千山,游子乘月把乡还。
 

这首诗以三言、五言和七言混杂,每章有转韵。写下这首诗后,我方知已“中毒”不浅!因为我能够从这首诗里看到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意境和转韵美)和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结构美)对我的巨大影响。


三、近体诗

近体诗又称为今体诗,它起源于齐、梁时代,盛行和定型于唐朝。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律诗中有五律、七律,全诗八句。绝句有五绝、七绝,全诗四句。

律诗的八句分为四联:第一、二句称为首联,第三、四句称为颔联,第五、六句称为颈联(或腹联),第七、八句称为尾联。第一、三、五、七句称为出句,第二、四、六、八句称为对句。在律诗中,第二、四、六、八句的最后一个字是规定押韵的。五绝、五律首句以不入韵为常见,七绝、七律首句以入韵为常见。押韵绝大多数是押平声韵。当然,也有例外,如孟浩然的五绝《春晓》和柳宗元的五绝《江雪》均押仄韵。晚唐后,首句入韵用邻韵(如东与冬,江与阳在古韵里是邻韵)常见的。近代人做诗时,有时还在其它韵脚用邻韵。严格地讲,必须照《平水韵》押韵,每个对句押韵不能用邻韵,不可用非邻韵通押,只能一韵到底。

其次,律诗颔联、颈联的出句和对句要求对仗。对仗指按照字义的虚实和字音的平仄做成对偶的语句。对仗要求出句与对句词性相对,语法结构相同,平仄相拗。对仗有数目对、颜色对、方位对等“工对”(同类对)和“宽对”(非同类对),杜甫诗中常有“宽对”。有兴趣者可翻阅有关书籍和对韵谱,如《笠翁对韵》。

近体律诗和绝句都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平仄格律去写。下面,仅谈谈七律的格式。五律句型格式,减掉七律各句前两字即可。五绝、七绝句型格式,只需在五律、七律格式基础上截下首、颔联,或颔、颈联,或颈、尾联,或首、尾联,并不强调各联对仗。诗的起收式是指诗句的格式,平起表示句第二字是平音,仄起表示句第二字是仄音,平收表示句末字是平音,仄收表示句末字是仄音。七律诗有四种常见的格式,即仄起仄收、仄起平收、平起仄收和平起平收。由于七律首句多半入平韵,以平或仄起而平收二种格式多见:

(一)首句平起平收式 :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二)首句仄起平收式 :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这里,(平)、(仄)表示可用平声字也可用仄声字。不管是四种格式中的哪种格式,首句第一字可平可仄,而第四、七字平仄不可改动(除非遇到下面提到的三平、三仄调情况)。对五绝、五律而言,则是第二、五字平仄不可改动。需要提到的是,七绝或七律的“仄起仄收”式在唐代常常是“仄仄平平仄平仄”,这个句型被近代学者称为“特殊平仄格式”。而五绝或五律的“仄起仄收”式在唐代常常是“平平仄平仄”,如李白的《渡荆门送别》和杜甫的《天末怀李白》,均用到此格式。

“三平调”就是句尾最后三个字都用平声字;而三仄调就是句尾三字都用仄声字。近代的一些学者对三平调与三仄调(简称“三调”)持否定态度。其实,“三调”是写诗的一种特殊技巧,放在句尾的“三调”在强化意境方面能起到了其它平仄句子无法替代的作用。如崔颢名诗《黄鹤楼》的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出句末三字“不复返”是三仄调,而对句末三字“空悠悠”是三平调,这“三调”用绝了。

再谈谈“粘对”。“对”即是一联之间,平仄相对。如果首句入韵,则第一联两句最后一字违反这一原则,由于韵脚限制,这是许可的。“粘”即平粘平、仄粘仄,指后联第一句的第二字平仄和前联第二句第二字平仄相同。如果不“对”,则上下联平仄雷同;如果不“粘”,则前后两联平仄又雷同。这样,“粘对”使声调多样化。当然,因为律诗及绝句都有固定的格式,如果严格按照格式去写,就不用去考虑所谓的“粘对”的问题。

“孤平”被认为是写近体诗的大忌。在五言平收格式“平平仄仄平”和七言平收格式“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两种句型中,除了韵脚的平声字以外,句中必须保持有两个平声字,也就是说上述五言句第一字、七言句第三字都必须用平声,而不能用仄声,否则就是孤平。孤平仅对平收句有限制,对仄收句,全句仅有一个平声字也不算是孤平,顶多是“拗口句”。孤仄与孤平不同,它可视为合律。

另外,所谓“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说在近体诗中,每一句中第一、第三、第五字都是可平可仄的。但第二、第四、第六字则一定要按照格式的要求;在五言绝句或五言律诗中,这句话就变成了“一三不论、二四分明”。其实,所谓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不能很客观反映近体诗的格律要求和多种变化。格律诗格式被违反后,还可以平救仄,以仄救平,称为“拗救”。李白、杜甫诗中多有此手法。“拗救”方式又分为当句救、粘句救、隔句救、多句救和对句救等等,种类繁多,有兴趣者可翻阅有关书籍。初学写近体诗的人,还是先按照规定的格式去写为好。等练成高手后,再去了解其中的变化规则不迟。

诗歌创作,主要需要形像思维。而透过诗歌描绘的千形万象,则是诗人所要表达的“意境”。“意境”是情感(喜、怒、哀、乐)的境界。一首好诗,一定要抒发真情,以情动人,文字流畅,具有音乐感。一首好诗一定还要渲染和联想丰富,具有强烈视觉形像感。写诗切忌闭门索词,它需要了解诗歌基本常识以外的其它“本事”,即瞬间灵感、宽广想像力、字句锤炼、意象组合、谋篇布局、气韵等等。博览群书和博采众长,如读《千家诗》,是写诗的重要基础,此即“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另外,习画和唱歌也对写诗有很大帮助。最终,还是得以写为本,应多写多改,不怕出错,有错就改,逐步提高。诗词创作应该是以“意”在先,“韵”在后,而“韵”不压“意”,且要“词必己出”(韩愈语)。

至于词,乃异曲同工,宋词里均用到很多唐诗妙句。关于词的韵部,并没有正式的规定。在科考时代诗韵是朝庭颁布的,所以近体诗一律要求押本韵。词与科考无缘,并长期与音乐结合在一起。词人填词用韵只求唱之上口,听之顺耳,韵母相同相近的字都可以通押,用韵很宽,没有作诗那么严格的要求,有时还受方言影响,韵域更宽。南宋之前没有词韵专书,明清两代有不少研究词韵的学者,根据唐宋著名词人的押韵情况,用诗韵加以归纳分类,出了不少词韵专著。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清人戈载的《词林正韵》,直到现代仍作为填词用韵的根据。《词林正韵》把填词可以通用的诗韵韵目合并在一起。把平上去三声合并为十四部,入声合并为五部,共十九部。词的平韵和仄韵是泾渭分明的,词调中规定哪一句用平韵,就不能用仄韵;规定用仄韵的,就不能用平韵,而用仄韵的上声和去声可以通押。有兴趣者可以在网站上下载宋词词谱、词韵,按谱韵(固定长短句、平仄和韵)填词。词比诗更易表达宽阔的意境,只要有丰厚的写诗基础,填词也就能顺理成章了。

最后,我以自己按七律平起平收格式及平水韵合律而成的第一首七律愚作《七律•谪仙孤舟漂寒江》作为结束(“谪仙人”一句出自贺知章对李白的赞叹):

茫茫一派乱涛翻,白鹭飞空下远滩。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岸阔山高云蔽日,风凉露重雾游峦。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孤帆一影时时寂,浊酒千杯处处欢。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月落萧汀霜满树,情豪不屑晚江寒。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2006年3月17日)

登录后才可评论.
Logo

Looks like your ad blocker is on.

×

We rely on ads to keep creating quality content for you to enjoy for free.

Please support our site by disabling your ad blocker.

Continue without supporting us

Choose your Ad Blocker

  • Adblock Plus
  • Adblock
  • Adguard
  • Ad Remover
  • Brave
  • Ghostery
  • uBlock Origin
  • uBlock
  • UltraBlock
  • Other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the AdBlock Plus icon
  2. Click the large blue toggle for this website
  3. Click refresh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the AdBlock icon
  2. Under "Pause on this site" click "Always"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Adguard icon
  2. Click on the large green toggle for this websit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Ad Remover icon
  2. Click "Disable on This Websit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orange lion icon
  2. Click the toggle on the top right, shifting from "Up" to "Down"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Ghostery icon
  2. Click the "Anti-Tracking" shield so it says "Off"
  3. Click the "Ad-Blocking" stop sign so it says "Off"
  4.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Block Origin icon
  2. Click on the big, blue power button
  3.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Block icon
  2. Click on the big, blue power button
  3.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ltraBlock icon
  2. Check the "Disable UltraBlock" checkbox
  1. Please disable your Ad Blocker
  2. Disable any DNS blocking tools such as AdGuardDNS or NextDNS

If the prompt is still appearing, please disable any tools or services you are using that block internet ads (e.g. DNS Servers).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