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其实,这句话只在相当形而上的层面上成立,对于具体的社会逻辑来说,这句话并不一定成立。比如说,两军交战,一方是占了优势的强大的正规军,一方是处于被动的弱小的游击队,这时如果正规军主动提出和解叫做怀柔,期望和平,减少伤亡,甚至是爱心;而如果游击队主动提出和解则更可能会被认为是怯懦,软骨头,怕死怕苦,或快要坚持不住了。在公司里,如果老板对下属和蔼,随和,友善会被认为是老板平易近人,领导艺术高,不傲慢,为人亲切;而如果老板板着脸,下属主动和老板友善则会被认为是巴结讨好拍马屁。同样是谈论钱,成功的商人尤其是银行的老板常谈论钱属于是事业心强;而一个穷人若常谈论如何挣多钱会被旁人笑为财迷心窍。在单位里通常是领导的嗓门最大,因为公共场合的嗓门被接受的程度也与地位有关:领导嗓门大不但显得有自信且让别人也跟着有信心,更是方便老百姓,因为这样可以减少老百姓因为没有听清楚领导的话而产生误解误传的机会;而普通老百姓如果嗓门太大,可能就会有旁人觉得不舒服了。
上面提到的一些简单的“因为。。。所以。。。”的逻辑在社会层面上因人因势而异的例子只是管中一斑而已。一般来说,与社会的人有关的逻辑往往和当事人的地位以及所涉及到的情势密切相关。这并不是哪个人或哪些人故意操作,或成心玩弄文字游戏造成的,而是因为在人类的社会活动中存在着与地位和情势相对应的逻辑关系。一般来说,这种逻辑关系是基于社会生活常理提供的可能性而形成的。
以上面的例子来说,两军交战,如果处于被动的游击队主动要和谈,那么因为处于优势的正规军可能就是不和谈也不怕,所以游击队恐怕只有做出很大的让步,或者就是投降缴械才能得到正规军不对之加以剿灭的宽容,所以你游击队要么不和谈,要么就投降的可能性较大;公司里,由于老板与下属的地位不同,老板用不着讨好下属,下属也要听从老板,而下属如果得罪了老板可能会吃苦头,而讨好老板可能会得到老板的赏识;成功的商人不但因为他的工作的目标就是挣大量的钱,更是因为他有可能挣很多钱,所以当他奢谈挣钱的时候,人们可能会觉得合理,而穷人因为自身的处境离钱太远,所以如果大谈挣钱的话就可能会让人耻笑。
读者可能会说,两军交战强大的正规军不一定就会赢,弱小的游击队也不一定就会输;公司里老板有时也会怕下属;不是所有的商人谈钱的时候别人都说他的事业心强的,也不是所有的穷人说自己想多挣钱就会被别人笑财迷心窍的。
没错,这就是社会逻辑与自然逻辑的不同之处,社会逻辑并不象自然逻辑那样在人们已知的特定环境下基本上一定会按照预期的规律来发挥作用。这是因为现实的社会过程都是很多复杂的子过程的非线性的组合,我们所认为的特定环境其实都包含着各种复杂的内在因素,各方力量对比的微妙变化就有可能造成外在结果的不同表现。但是,虽然现实过程的外在表现可能是灵活多变的,内在的逻辑(也就是老子所说的道在社会过程中的意义)却实实在在地与所客观的条件相对应地存在着。回到前面举过的例子来说,虽然两军交战强大的正规军不一定就会赢,弱小的游击队也不一定就会输,但是以当时的敌我优劣的情势来说,正规军胜的可能性就大,所以如果游击队主动提出和谈就很可能是害怕了;虽然老板可能会怕下属,但是一般来说以老板的地位,下属更可能怕老板。其实,不一定是交战的双方,也不一定是老板与下属,凡是在一定的环境和时期占优势的人与占劣势的人(比如,多数派与少数派;有权势的人与贫穷的人;等等)打交道时都存在着类似的逻辑。凡是处于弱势的一方主动与处于优势的一方示好的时候,因为讨好的可能性大,就会被处于优势的人或旁人认为是在讨好,就算当事人没有这个意思,因为存在着这种可能,也会向大家传出这样的错误的信息。这就是由社会常理所产生的可能性形成的社会逻辑一种情况。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天天都在运用着各种各样的由社会常理所产生的可能性形成的社会逻辑,其目的或是为了避免与人交往中出现错误,或是为了利用自己所占有的优势,或甚至是为了使用相应的社会逻辑来攻击诋毁他人,等等。
很显然,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没什么人对社会逻辑与地位和情势的关联性做过系统的研究,但是并不等于大家都感觉不到所谓的社会道理或真理与地位和情势之间的关联。大量的哲学,文学,和生活修养的作品其实都是围绕着真理与地位和情势的关联而展开的;在实际的生活中,对社会道理或逻辑与地位和情势的关联感觉灵敏且灵活应用的人会被赞为善解人意,会为人处事 ,因为他们确实会凭着对这种广联的感觉与应用而在社会上如鱼得水。但是从系统的理论认识来说,大家就都缺乏那临门一脚,就是捅不破那一层纸,一说到社会道理或真理或逻辑,大家就又回到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老生常谈来了,而且不是口是心非,确实是打心里就觉得真理在人人面前就是平等的,只是大家不按真理来做而已。可见解放思想有多难,一个小小的阻力有时可以阻挡人们的思想千百年。
虽然在实践中有人因为对于真理或社会逻辑与地位和情势的关联的感觉敏感和应对巧妙而得到好处,就整个人类文明来说,缺乏对于真理或社会逻辑与地位和情势的关联的明确的理论认识对整体社会实践是不利的。而且,对于那些缺乏相应的感觉和应对技巧的人说也是不公平的。
以前面提到过的与优劣势有关的逻辑来说,因为相应的逻辑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人们的心理感受和思维,如果处于优势的人不懂得处于劣势的人由于相应的逻辑的存而面临的阻力的话,就可能会一味地想要依仗着自己的优势来取得对方的示弱,结果一场原本可以更早地结束的战争就可能会更加地延长和残酷。再比如,很多时候,当人与人之间发生矛盾时,双方都忽视一旦一方认了错就会给另一方落下一个以后责难自己的口实这种基本的逻辑,结果好象都把对方当成看不到这种后果,只怪对方为什么不认错,而不是想着用更巧妙的方法处理双方的关系,使大家都不要过于为难。
其实,老子在《道德经》极力想要探讨的一个内容就是由自然条件和人类常识所形成的各种逻辑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也就是社会事务中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