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种语言都有表情
如果你有心,可以玩这样一个实验。打开电视机,调到静音,然后不停的转换频道,寻找不同的面孔。你不必知道他们在讲什么,你只注意他们的表情,也许你会发现,你能轻而易举的猜出这是韩剧,那是日剧,这些是香港片,那些是台湾片,大陆电视剧你更是一目了然,甚至就是英语吧,你也可以看出哪些是英国片,哪些是美国片……。不是凭借语言,而全是凭借表情。奇怪吗,其实一点都不奇怪,只要你注意你就会发现其实每一种语言都会有自己的表情,甚至它和人种都没有关系,只和你的习惯有关。
我第一次注意到这种情况还是在很多年以前一位日本客人的到访。那时我母亲已经是多年没有遇到过她的老乡了。以前我们在北京时,那时我还小,我还依稀记得时时有妈妈的朋友走动。但自从随父亲单位迁徙三线,那时文化革命已经开始,我就没再听说那座城里还有外国人。这位日本老太太是受聘到这里的大学做外教的,听说这城里还住着另一位老乡,就慕名而来了。
虽然老乡见老乡不至于泪汪汪,但我看得出来老妈还是兴奋异常。两个老太太寒暄之后,坐上榻榻米,一边喝茶一边聊上了。我听不懂日语,不知她们在说什么,但我注意到母亲脸上的表情异常生动,简直就是眉飞色舞。她说日语,语速极快,抑扬顿挫,她时而侧头倾听,时而畅怀大笑,一扫平日里我熟悉的那种迟疑,老是不确定的神情。我突然发现原来母亲说中文时是完全不同的表情!一直到我自己走到异国它乡生活,我才知道当一个外国人的不易,才体会语言的局限能给人带来怎样的精神苦闷。
后来偶尔在电影里看到中国人扮演日本人,虽然穿着和服说着日语,但表情不对,这表情一不对就只能是形似而神不似了,这似乎简单却又很微妙。
还有一次看凤凰台的鲁豫有约,她的做客嘉宾是一位在中国长大的英国人。记不清他叫什么名字,母亲是北京某大学的外国专家,他随母亲在中国生活一直到他中学毕业,才回到英国读大学。当然他的中文很地道,这不奇怪,奇怪的是他说英语时的表情却是中国式的!我想可能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人的不自觉模仿和受当地文化以及周围人群的影响,常常都是在不经意中就已经完成了。
也就是说为什么有时候我们看到在国外出生长大的孩子,哪怕他们也能对付中文,甚至也能说很流利的家乡话,但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表情却是“外国式”的。也难怪他们往往被称为是“香蕉人”。
我佩服这样的人,如果他能说两种以上的语言,说哪的话就是哪的表情,准确地道,让人看不出破绽。如果不行那就干脆保持本色,最怕的就是东施效颦,那就不但别拗甚至会贻笑大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