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亚洲第一:日本和中国各自出台了行动计划

中国悠久的历史里,战争不论在时间上或在社会上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就在这个战斗不断的国家里,克敌制胜的战术研究相当兴盛。
打印 被阅读次数



谁是亚洲第一:日本和中国各自出台了行动计划


        为达成以东盟为核心实现东亚经济一体化的目标,日本和中国已经各自出台了行动计划。两个计划的目标均设为在2015年底前实施统一原产地规则等贸易促进政策。两国将于26日在越南中部的岘港召开的东盟经济部长会议上提出行动计划,并力争获得各国赞同。

  日本共同社报道,由于东亚经济一体化被视为今后“东亚共同体”构想的基础,因此日中围绕主导权的争夺势必愈演愈烈。

  日本提出的“东盟+6”16国构想包括东盟10国外加日本、中国、韩国、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6国;而中国提出的“东盟+3”则指东盟加日中韩3国。日中分别希望以16国或13国的方式,缔结自由贸易协定(FTA),从而推动经济一体化。

  日本在计划中写明了作为“东亚经济一体化的第一步”,16国在2015年底前在推进贸易、经济合作等7个领域应采取的行动。计划在2012年底前对东盟与周边各国分别签订的FTA等进行验证,然后再具体决定统一原产地规则的方向,制定确保大范围基建资金的政策。2012年决定的计划将从2013年开始实施。

  中国的计划则提出了“东盟+3贸易促进路线图”,力争通过13国统一原产地规则并简化通关手续等,在2015年底前将区域内的贸易成本削减5%。此外还设定了指标,以衡量目标达成度。

  东盟外交消息人士认为,东盟担心日中冲突可能会阻碍实现经济一体化,因此“可能同时采用两个计划”。



-----------------------------------------------------------


21世纪,韩国如何解开强大的中国问题? 
 
 
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终于超过了日本。因为这早在预料之中,并不令人感到惊讶。但“在剧变的东亚局势下的生存道路”这个21世纪首要课题,的确向我们靠近了一大步。

笔者一年前曾与中国资深国际政治学家交谈时,向他问道,在中日甲午战争中饱受耻辱后时隔100多年之际,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即将超过日本5万亿美元,对此感想如何。原以为对方的回答会和中国政府的正式立场一样,表示“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即使超过5万亿美元,考虑到14亿人口,人均国民收入还不到4000美元,与日本的4万美元相比还相差甚远”,但他的回答却出人意料。他充满自信地说:“在今后5年左右的时间里,日本会感到不可思议,但10年内必然会接受这个现实。”

韩国国内事务及南北问题固然重要,但21世纪对韩半岛影响最大的将是东亚局势。必须正确预测东亚势力版图的结构变化,重新制定应对战略。首先从国内生产总值来看经济实力,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为15万亿美元、占世界(62万亿美元)的24%,中国和日本为5万亿美元,俄罗斯、韩国和北韩分别为1.5万亿美元、1万亿美元和100亿美元。再考虑各国军费,实力差距就变得更加明显。美国的军费高达6600亿美元,占全球总军费(1.5万亿美元)的44%,中国官方公布的军费超过1000亿美元(非正式数据为1500亿至2000亿美元),俄罗斯和日本的军费也约为500亿美元。此外,韩国、北韩的军费分别为240亿美元和60亿美元。

为了了解21世纪决定国家实力的新的重要因素——知识力量,对全球25个顶级智库的排名进行了分析,结果前5位均由美国包揽,超过60%的16家是美国研究所,其余国家颗粒无收。最终,如果从这些有形的资源力量看待东亚势力版图,仍是美国独占鳌头,今后随着中国的迅速崛起,这一版图有可能发生变化。

燕岩朴趾源(朝鲜王朝的学者)对18世纪朝鲜面临的清朝这一难题,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解决方式。他不赞成北伐论,而是通过小说《许生传》主张对中国展开“撒网式”外交。而21世纪的中国问题比这复杂得多。不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韩国相对来说都是小国,不可能在军事或经济实力等资源力量上找到解决方法。重要的辅助方法就是朴趾源强调的“撒网”能力。但21世纪的许生考虑撒网能力加强方案,应准确掌握东亚势力版图的三种综合结构,同时撒下三个“网”。

首先是“联系网”,要努力深化发展冷战时期形成的韩美同盟和韩日伙伴关系,使其符合21世纪的新形势。最重要的是对国与国之间单纯的联系网进行大幅度完善,使它变成全方位立体地综合联系,同时使权与钱的单一舞台转换为知识与情绪的舞台,加深对共享思维与行动原则的信任。

其次是“睦邻网”。过去20年来,韩中两国经历了从冷战时期敌对关系到战略友好合作关系的“革命性”变化,从现在起将更加重要。韩中两国应共同努力,使两国关系发展成为21世纪新同盟关系。在此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合理结合“睦邻网”和“联系网”。



----------------------------------------
转贴,仅供参考,不负责核实其内容真实性。


登录后才可评论.
Logo

Looks like your ad blocker is on.

×

We rely on ads to keep creating quality content for you to enjoy for free.

Please support our site by disabling your ad blocker.

Continue without supporting us

Choose your Ad Blocker

  • Adblock Plus
  • Adblock
  • Adguard
  • Ad Remover
  • Brave
  • Ghostery
  • uBlock Origin
  • uBlock
  • UltraBlock
  • Other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the AdBlock Plus icon
  2. Click the large blue toggle for this website
  3. Click refresh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the AdBlock icon
  2. Under "Pause on this site" click "Always"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Adguard icon
  2. Click on the large green toggle for this websit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Ad Remover icon
  2. Click "Disable on This Websit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orange lion icon
  2. Click the toggle on the top right, shifting from "Up" to "Down"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Ghostery icon
  2. Click the "Anti-Tracking" shield so it says "Off"
  3. Click the "Ad-Blocking" stop sign so it says "Off"
  4.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Block Origin icon
  2. Click on the big, blue power button
  3.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Block icon
  2. Click on the big, blue power button
  3.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ltraBlock icon
  2. Check the "Disable UltraBlock" checkbox
  1. Please disable your Ad Blocker
  2. Disable any DNS blocking tools such as AdGuardDNS or NextDNS

If the prompt is still appearing, please disable any tools or services you are using that block internet ads (e.g. DNS Servers).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