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集中国第一朵蘑菇云的人
(副题:书生意气 民族脊梁)
Wisewind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也是清华建校100周年。
辛亥革命的成功结束了2000多年的帝制,开启了中国历史新的一页。
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中国“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人造卫星)”的研制成功使中国具有了战略核威慑力量,初步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强国地位。
清华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清华学子历来“以天下为己任,与国家共命运”。在“两弹一星”的研制过程中,“清华人”包括清华学子和曾在清华工作过的人们作出了非常突出的贡献!
陈达,一个普通的清华学子,其平凡而又光辉的人生就是循着“两弹一星”项目而展开。
陈达来自江苏北部一个贫民家庭,1963年毕业于清华工程物理系。陈达学习刻苦,成绩优异,而更为可贵的是,他有一颗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经来校选拔毕业生的用人单位选中,陈达毅然奔向了条件艰苦的大西北,投身核武器的试验研究,并且一干就是30年!
陈达一到研究所,就在陆祖荫主任(清华1946届毕业生)领导下,投入核武器试验最重要的测试之一—“核物理与放射化学诊断”项目之中。其具体方法和手段就是在原子弹爆炸后,以乘飞机穿过蘑菇云直接采集,用炮弹将小型降落伞发射到蘑菇云上空在降落过程中采集,以及在地面不同地点用容器采集三种方法,采集蘑菇云中以及离核爆中心不同距离上的烟云微粒样品,并进行放射化学分析,准确确定核装置的威力。陈达成为采集蘑菇云微粒的四个小组组长之一。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点,在中国西部茫茫戈壁瀚海罗布泊地区上空,随着一声巨响,耀眼的火球金光迸发,瞬间化作一朵巨大的蘑菇云,卷起浓浓的烟尘冉冉升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图)!
图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场景
在原子弹爆炸现场,陈达和他的战友们遵照周恩来总理“周到细致,万无一失”的指示,超额10倍完成了蘑菇云微粒样品采样任务。
在以后的30年中,陈达的工作变动了7次,对于每一项新工作,他都欣然接受并踏踏实实地干好,为中国的核武器研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1993年“八一”建军节前夕,陈达被授予专业技术少将军衔。
像陈达这样直接或间接地献身于中国“两弹一星”项目和整个国防工业的清华学子成千上万,他们和数十数百万全国科研人员及解放军官兵一起,从1964年10月16日到1996年7月29日,进行了了45次大气层及地下核试验。
中国“两弹一星”项目在时间上绵延40多年,在大部分的时间内,这个项目各个领域和部门的“带头人”基本上是30和40年代毕业的学者,因为这段时间也正是他们30多到60多岁的年龄段,是“人生出成果的黄金年龄”。而大批50和60年代的大学毕业生像陈达和他的同龄人则是实际上冲锋陷阵的骨干和主力军,并从90年代起陆续走上“带头人”的岗位。
2001年4月29日,江泽民主席在清华建校九十周年庆祝大会上致辞指出:“清华大学……人才辈出。国家表彰的为“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二十三名科学家,其中有十四名曾在清华大学学习和工作过。……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许许多多的清华人,响应党和人民的召唤,在各条战线上艰苦奋斗,为祖国和人民建功立业。他们是清华大学的光荣,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骄傲!”
1999年9月,国家表彰的二十三名“两弹一星”元勋中,十四名曾在清华大学学习和工作过的元勋:
王淦昌(1929年物理系毕业);
赵九章(1933年物理系毕业);
彭桓武(1935年物理系毕业);
钱三强(1936年物理系毕业);
钱学森(1934年清华公费留美生,回国后曾在清华任教);
王大珩(1936年物理系毕业);
陈芳允(1938年西南联大物理系毕业);
郭永怀(1939-1940年西南联大物理系研究生);
屠守锷(1940年西南联大航空系毕业);
杨嘉墀(1941-1942年西南联大任教);
王希季(1942年西南联大机械系毕业);
邓稼先(1945年西南联大物理系毕业);
朱光亚(1945年西南联大物理系毕业);
周光召(1945年西南联大物理系毕业)。
这些“两弹一星”元勋和像陈达这样千千万万个数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踏实苦干的中国科研工作者,奋斗40多年,成功地研制出原子弹,氢弹,中子弹,能携带核弹头的洲际弹道导弹,导航卫星等等,建立起中国的战略核威慑力量!并再接再厉,研制出高能激光束武器,成功地进行了中段反导试验,初步建立起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现在又在攻克专打航母的弹道导弹,叫隐形飞机无所遁形的无源雷达,空天战机,太空武器平台等等。
这些科研工作者和无数与他们并肩战斗的解放军官兵和人民群众,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中国的经济规模已经超越日本而居世界第二,将来还可能超越美国而居世界第一。但这还是远远不够的。中国必须拥有超强的军事力量,才能真正维护自身的核心利益!并进一步成为人民币的坚强后盾,将人民币推上世界主要通用货币甚至储备货币的地位。
亿万个“陈达”正在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道路上,向着上述目标奋发前行!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