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报道,日前在沪参加2010年“上海——从长江口走向深海”海洋主题活动时,中船重工第702研究所副所长崔维成表示,已经没有任何“卡脖子”的进口部件或设备会影响到中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今后的应用。从部件数量比例而言,“蛟龙”号目前的国产化率已达到58.6%。“只要国家再有一定的投入,即使国外不再卖给我们任何部件,我们的‘蛟龙’号完全可以用国产部件替代。”
关键部件国产化
被列入中国863计划重大专项的7000米载人潜水器项目,包括潜水器本体研制、水面支持系统研制、潜航员培训、深海基地建设四大部分,中船重工702所担任潜水器本体研制的总师单位。
崔维成列举了载人潜水器各关键部件的国产化进度——稳定翼、轻外壳、沉积物取样器、热液取样器和钴结壳取芯器、全套应急抛弃装置均是全国产化的;推进系统、直流电机、水密插座、水密电缆已完成国产化;液压控制箱、水下照摄像机等,都已研制出国产的替代产品;载人球的加工制造、打压验收正在攻关;超高压海水泵,明年可以生产国产化备件……罗盘、倾角仪、光纤陀螺、深度计等有待国产化。
可乘两位科学家
“希望‘蛟龙’号能像美国著名的‘阿尔文’号一样,每年工作时间超过100天。”崔维成告诉记者,将来,科学家可向“蛟龙”号所在基地提出航次申请,经批准后可乘坐“蛟龙”号潜入深海,采样、观察、放置探测设备,开展各类科研工作,相应的作业工具则可由科学家自行研制。
每个航次,“蛟龙”号可搭载1名主驾驶和2位科学家,主驾驶坐在小凳子上,科学家则盘腿而坐。崔维成介绍说,虽然海面颠簸较大,但潜水器一旦沉入海面以下20米后,就会非常平稳,“不晕船的人便不会感觉不适”。依靠潜水器配备的生命支持系统,驾驶员和科学家不会透不过气,也不会受冻——海底的温度大约2℃,潜器内温度可保持在15℃左右。
www.stnn.cc 来源: 新民晚报
----------------------------------------
转贴,仅供参考,不负责核实其内容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