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最喜欢听外婆讲故事。
外婆年轻那时节已经有了电影,可她从来不讲电影,只讲戏里的故事,讲和外公两个人买五块钱一张顶好的头三排戏票,黄包车坐坐,到上海共舞台去看梅兰芳的《贵妃醉酒》,特别强调“五块洋钿奈个辰光老多唻,好买好几担米了”。
又讲“梅兰芳介个辰光已经六十岁了,腰骨软是软得唻。。。唱起舞起,腰骨还要拗下去,去用嘴巴衔花瓶里的花。。。”
我就问《贵妃醉酒》讲的啥故事,她不说,问急了才说就是唐明皇跟杨贵妃的事情,再问,又不讲了。
外婆诸暨人,最最喜欢听绍兴戏,给我讲七仙女下凡,讲那个七仙女怎么拿手一指,路边的大树就能开口说话,讲七仙女怎么在三天三夜织出了二百匹绸,二百匹缎,把董永赎出来。
又讲白蛇娘娘和小青,白娘娘怎么跟法海斗法,水漫金山,怎么在端午节被强灌了雄黄酒,睡在帐子里显了原形,把许仙吓死,还有最后白娘娘的儿子十八岁考中了状元,白状元哭倒雷峰塔。
还讲珍珠塔,书生方青自幼和姑母家的表姐订亲,落泊之后怎么投亲到姑母家,姑母怎么不待见他,表姐偷偷把祖传的珍珠塔送给他要他进京赶考,方青拿珍珠塔当了三百两银子考中了状元,被皇帝封作七省巡抚,衣锦还乡,却一面故意打扮成叫花子模样戏弄势力眼姑母,一面叫手下人把凤冠丫佩送到表姐闺房,小时候我一直闹不清这个“丫佩”是个什么东西,问外婆,外婆也只说是件衣服,大了之后自己看书才知原来“丫佩”就是霞披(是不是有点儿鸟生鱼汤的意思啊?)。
讲唐伯虎点秋香,点过之后两人连夜坐船逃走,撑船的乡下人没有名字,就请唐伯虎起个名字,唐伯虎就开起玩笑来,说就叫个“米田共”。又说唐伯虎有个朋友叫祝枝山,字写得特别好,有个老婆绰号就叫”云中观音“。
讲《追鱼》,又是落泊书生投靠自幼订亲的相国府,被关在后花园里读书,后花园里有个池塘,池塘里有条鲤鱼成了精,相中了书生,假扮牡丹小姐来与书生相会。。。
试想,永夜深深,雾霭沉沉,穿青衣的书生在池塘边哦吟不止,金色的鲤鱼躲在荷花影下默默倾听,少顷,书生回房,鲤鱼精一转眼变成了个穿粉红色的小姐,蹩进书生的房门。
轮到我真的去看戏,发觉台子上摆着俗里俗气的布景,几百支光的电灯泡明晃晃地照在演员脸上,再加上小生尖声尖气的道白,才看两眼这胃口就倒掉了。
外婆讲梁山伯与祝英台,十八相送什么的,我小时候就是搞不懂为啥有话不能挑明了说,非要暗示来暗示去的,外婆就讲了,古代人就是这样的,还特别强调梁山伯与祝英台同窗三年每天晚上都睡在一张床上,床中间放一碗水,我就奇怪了,干吗要放碗水?外婆就讲人家睡觉哪里像我这么不老实踢被子,还踢外婆,人家睡觉规规矩拒的,就算中间放碗水都不会洒出来。
于是我就很自卑,看来古代的小姐是做不成了。
相比之下,我对书生小姐那套不如杨家将三国水浒西游记有兴趣,杨老令婆,穆桂英,杨八姐,九妹,还有那个打得朝廷新封的先锋官跪地求饶的一百零八岁的烧火丫头杨排风,都是我喜欢的,特别喜欢八姐九妹闯进御花园,把皇帝撞下马那段。
百花丛中,两个骑在马上的戎装美女注视着面前跌落在地的半老不老的老头儿,脸上表情迟疑不决,这个画面真的很让我着迷。
外婆讲黑脸包龙图日审人案,夜审鬼案,讲秦香莲陈世美,还讲薛仁贵王宝钏,讲的最多的是“三国志”,后来我猜她讲的是《三国演义》,可她就是一口咬定从小看”三国志“。
讲桃园三结义,讲草船借箭,讲空城计,讲周瑜打黄盖,讲诸葛亮借东风,讲关公刮骨疗毒,讲赵子龙长坂坡舍命救阿斗。
外婆说刘备“双耳垂肩,双臂过膝,是大富大贵的相貌”,又说关云长红脸,长得一副好胡须,号称“美髯公”,每天晚上都用锦袋把胡须装起来,还说古人喝酒的时候要用袖子把脸遮起来,于是我就想,关云长长那么堆胡子喝起酒来一定很不方便,又要撩胡子又要用袖子遮住脸,一只手还要端酒杯,三只手才够用。
猛张飞是一副络腮胡,性子特别躁,对赵子龙只说白衣白甲,相貌如何从来不提。
但赵子龙是这堆人里武艺最高的,他能解开铠甲把阿斗装进怀里之后还能杀败百万大军,全身而归,归来之后阿斗非但毫毛未损,还呼呼大睡。
既然刘关张都是那个怪样子,赵子龙恐怕也是个满脸胡须的武将吧。小时候我就这么想。
直到上了初中,有一天看本书,书里讲晚清时候有位富家小姐陪母亲看戏,并不爱看戏的她正在台下翻红楼,却被台上急促的锣鼓点吸引,猛抬头只见台上白衣白甲的赵子龙一双朗目,两道剑眉,手里一杆枪舞得是水泼不进,不觉耳热心跳,一时痴了过去。
咦?难道那个白衣白甲勇救阿斗的赵子龙是个少年郎?我把这段文字读了又读,自己好像变成了那个富家小姐,插金带银地坐在台下,耳边锣鼓点一阵紧似一阵,吵得人看不进书去,只得抬起头来,却见那白衣白甲白靠的美少年正在舞枪,一杆枪舞得似车轮一般,针插不进,水泼不进,不觉也小鹿撞胸,脸热心跳,发起痴来。。。
桃花红,梨花白,
风吹柳絮到堂前。
堂前玉面明如月,
不识子龙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