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时事解读

见过你,是因为人与人有太多似曾相识,就好象见过你一样。你是你,我是我,没有标准,没有对错,喜欢就好,一切随缘。
打印 被阅读次数

2011年1月28日星期五:环球时事解读

  戴秉国接受中俄媒体联合采访

【莫斯科消息】据中国外交部网站消息,2011年1月25日,在莫斯科出席中俄战略安全磋商的国务委员戴秉国在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接受了中俄媒体联合采访。

戴秉国:昨天多莫杰托沃机场发生重大恐怖事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我们强烈谴责这一恐怖行径,对死难者表示沉痛哀悼,对伤者和死难者家属表示深切慰问。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杨洁篪外长已分别向梅德韦杰夫总统、普京总理和拉夫罗夫外长发了慰问电。

我此次到莫斯科是来举行第5轮中俄战略安全磋商。前天晚上到的莫斯科,昨天上午与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秘书帕特鲁舍夫先生举行了磋商,下午梅德韦杰夫总统亲切会见了我和我的同事们。今天上午我又与拉夫罗夫外长举行了会见。莫斯科是白雪皑皑,我真羡慕你们啊,北京到现在一场雪还没有下。现在我愿意回答各位的问题。

俄罗斯24小时频道记者:您为什么在胡锦涛主席刚刚结束对美国的访问后就来俄罗斯进行战略安全磋商?

戴秉国:这完全是一种巧合。几年前根据中俄两国元首的倡议建立了中俄战略安全磋商机制,我们原则上每年举行一次磋商,一般是在年底或年初。这次磋商本来应于去年12月举行,因为日程的原因推迟到现在。今年的磋商将按惯例在中国举行。

俄罗斯24小时频道记者:此次磋商主要讨论了什么问题?

戴秉国:我们主要讨论了三方面的问题:第一,中俄关系。第二,当前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第三,重大的国际和地区问题。双方表示,要共同努力推动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一步发展;国际形势变化很快,双方将进一步加强对国际形势发展变化的磋商;双方将进一步就一系列重大的国际和地区问题加强沟通、协作与配合。我们谈得很好很深入。

俄新社记者:你们是不是谈到了胡锦涛主席访美的事?

戴秉国:是的,谈到了。我们还谈到了去年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对美国进行的访问。几天前胡锦涛主席刚刚对美国进行了国事访问。我告诉俄方,胡锦涛主席此次访美是对奥巴马总统2009年对中国访问的回访。双方对这次访问都十分重视,可以说这是一次成功的访问。双方一致同意,要共同努力致力于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中美合作伙伴关系。胡锦涛主席对美国的访问在全世界引起了积极的反响。我们认为,中美之间发展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有利于中国和美国,也有利于全世界,包括俄罗斯。

俄新社记者提问:10年前,中俄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您认为如何推动中俄关系在下一个10年取得更大发展?

戴秉国:是的,10年前中俄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这10年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深刻的变化,中俄关系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中俄双方一致表示将坚定恪守《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所规定的原则和精神,坚持世代友好、永不为敌。我们愿共同努力,全面扩大和深化中俄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合作,努力推动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再上新台阶,造福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

《俄罗斯报》记者:听说您过去在莫斯科工作过,能说说当时的情况吗?

戴秉国:的确,上个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我曾在这里,在这个使馆里工作过。那是中苏关系最困难的时期,所幸的是已经永远成为过去。1989年中苏两国领导人举行了结束过去、开辟未来的历史性会晤,实现了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从此中俄两国建立和发展了新型国家关系。你们很年轻、很幸运,生活在中俄两国友好和合作的年代。今天的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来之不易,值得我们倍加珍惜,我们要千方百计把它维护好,发展好。

你们是否去过中国?欢迎俄罗斯朋友们多去中国走一走,看一看。中国人口多,有13亿,而俄罗斯人口仅有1亿4千万多。尽管中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成就,但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GDP才只有俄罗斯的三分之一,现在和今后长时期内,我们的中心任务就是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俄罗斯报》记者:您刚才讲了中国的发展,您怎么看现在的俄罗斯?

戴秉国:俄罗斯人最有资格评价俄罗斯。在我的眼中,在很多中国人的眼中,俄罗斯幅员辽阔,人民勤劳、智慧,资源丰富,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发达的科学技术和教育,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强大的军事实力。俄罗斯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美好的发展前景。不管国际形势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俄罗斯都是世界重要的一极,任何国家都不能忽视俄罗斯的地位和作用。作为俄罗斯的战略协作伙伴和友好邻邦,我们真诚地希望俄罗斯繁荣富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衷心感谢俄罗斯给予我们的多方面支持和帮助。中国在许多方面都需要向俄罗斯朋友们学习借鉴。

 
    中国渔政船新年首巡钓鱼岛 遭日海上保安厅“警告”


【综合消息】据媒体报道,中国渔政船“渔政201”号27日在钓鱼岛附近海域执行正当任务时,遭到日本海上保安厅“警告”,要求不要“侵犯日本领海”。渔政船随后明确回应称,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日本共同社27日称,当天上午7时50分左右,日本海上保安厅的飞机在钓鱼岛黄尾屿西北约29公里附近所谓的“领海毗连区”内,发现中国渔政船“渔政201”号在航行。

据日本第11管区海上保安总部透露称,中国“渔政201”沿着所谓的“日本领海线”低速朝西南方向航行,日方飞机和巡逻船用无线电的电光板发出“警告”,竟要求中国渔政船不要“侵犯日本领海”。

“渔政201”则答复说,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正在执行正当任务。到上午11时27分驶离有关海域,日方称渔政船没有进入日本领海。


【时事点评】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就目前而言,国务委员戴秉国于“胡锦涛主席访美”之后,立刻访问俄罗斯的“重要意义”,其实早在之前的点评中,就有所提及。


●针对“胡锦涛主席访美的暂时性、或者名义上成功”,我们曾经给出这样一组观点


在之前的点评中,针对“胡锦涛主席访美的暂时性、或者名义上成功”,我们曾经给出这样一组观点,即:


第一,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美国国家利益、或者美国资本利益做出这一“技术性调整(详细内容见之前讨论纪要)”的背后,我们可以清楚地观察到,美国国家利益、或者美国资本利益、甚至是西方资本利益的意图在于:随着时间的移动,通过一系列手段(比如维基解密之类的)颠覆某些重要国家(不听从“欧、美国家利益”、尤其是不听从“西方资本利益”的国家)、这样,就可一方面慢慢弥合“欧美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一方面慢慢弥合“欧、美国家利益与各自资本利益之间的矛盾”,再一方面,是激化“非欧美国家内部的矛盾”、激化“南方国家之间”的矛盾,在此基础上,就可用“一系列成功”以实现欧美国家利益与欧美资本利益的“绝对融合”,并继续扩大、而不是缩小“欧美国家利益与中国等南方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从而可最大限度地保证“在西方框架内改良、而不是改革国际金融体制”。至于最后世界是“美元本位制”、还是“欧元本位制”,对西方资本而言,并不是最重要的。



●“再谈”如何才能做到对美国、或者美国资本、以至西方资本(现在仍由美国资本代言)的“技术性调整”能“利用之”、而不是“被利用之”!



第二,对此,“非美势力与资本”、特别是“中、欧、俄的国家利益”,欧盟资本利益,“非西方国家与资本”、特别是中国,都要保持清醒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对美国、或者美国资本、以至西方资本(现在仍由美国资本代言)的“技术性调整”能“利用之”、而不是“被利用之”!



对中国而言,在“利用之”的层面上,美国这种“技术性调整”一旦兑现,那么,它对用“天安号事件”才得以巩固的“美日军事同盟、韩美军事同盟”之打击将是极其沉重的。



因为,这种“技术性调整”其实可以被解读为“中美重构、并共管西太平洋安全框架”,



但是,它也可解读为“修订东亚雅尔塔格局”,显然,它对“中俄关系”的打击也是非常沉重的,这是中国需要警惕的“被利用层面”。

    ●戴秉国于“胡锦涛主席访美”之后立刻访问俄罗斯的“重要意义”


显然,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从“实质”上看,国务委员戴秉国于“胡锦涛主席访美”之后,立刻访问俄罗斯的“重要意义”,正是在于“高度警惕”上述“被利用层面”,而“中国渔政船新年首巡钓鱼岛”、也恰恰在于“能利用”的层面。


●俄罗斯媒体也注意到了这一点


事实上,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俄罗斯媒体也注意到了这一点。

请大家注意这一段文字,原文是:


俄罗斯24小时频道记者:您为什么在胡锦涛主席刚刚结束对美国的访问后就来俄罗斯进行战略安全磋商?


戴秉国:这完全是一种巧合。几年前根据中俄两国元首的倡议建立了中俄战略安全磋商机制,我们原则上每年举行一次磋商,一般是在年底或年初。这次磋商本来应于去年12月举行,因为日程的原因推迟到现在。今年的磋商将按惯例在中国举行。


而结合我们上面的讨论、我们不难看出,戴秉国所说的“这完全是一种巧合”、这恐怕很有点儿“牵强”。


●盖茨“访华失败”之后,“中美”就通过一系列明里、暗里的手段,向“方方面面”罗列立场


众所周知,1月17日,据媒体报道,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吴海龙与俄罗斯副外长里亚布科夫在莫斯科举行中俄副部级战略稳定磋商。双方就战略安全、国际军控和防扩散,以及伊朗核等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

而1月18日,恰恰是胡锦涛主席离京访美的时间。就在美国国防部长盖茨“访华失败”离开北京、至1月18日之前的几天里,“中美之间”更是就“胡奥会”的“后续影响”,通过一系列明里、暗里的手段,向“方方面面”罗列立场、互通气息。



请大家注意,是“罗列”立场,因此,其“核心要义”其实并非简单地罗列立场、而是在“公开罗列”可能出现的“排列与组合”。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中间,最为典型的有这样几件事:



第一,是1月14日,美国国防部长盖茨“访华失败”离开北京飞抵东京之后,就东亚局势,立刻公开表示如下观点:



1),他认为,如果美国没有在日驻军,中国“可能会对邻国表现得更加强硬”,而这一点,“围绕中国在本地区地位上升的一些问题在多次领土争端中表现出来,最近的一次就是去年9月发生在尖阁列岛附近的事件。”



请大家注意,盖茨在上述讲话中使用了“日本对该岛的称呼--尖阁列岛”,而不是中国所称的“钓鱼岛”。



2),他还表示:我并不认为中国是“不可避免的战略对手”。



对盖茨在“东京”的讲话,东方评论员想强调的是,其意义在于:



首先,是美国自己对“访华失败”的“真实情感流露”。盖茨在上述讲话中使用了“日本对该岛的称呼--尖阁列岛”、而不是中国所称的“钓鱼岛”,这除了可说明其“报复心态”之外,也是华盛顿针对“中美关系”公开罗列的一个“排列与组合”,那就是:“只要条件许可,内心中真的很想”与中国彻底撕破脸皮!



因此,“这”就已经决定了“胡锦涛主席访美”不可能带来“中美战略安排上的实质性突破”之结局。



其次,由于“盖茨访华失败”彰显的“失落情绪”与“报复心态”,更由于“访华失败”的盖茨仍然不得不继续强调“我并不认为中国是不可避免的战略对手”,因此,这也就意味着:在现实的压力下,美国决策者又必须在“胡锦涛主席访美成功(名义上的)”与”胡锦涛主席访美失败(名义上的)”之间做出一个“极其实用的选择”,而内、外交困的奥巴马政府又极其渴望“胡锦涛主席能成功访美(至少是名义上的)”、以暂时缓解所承受的巨大压力。

    ●所谓“内政”压力



所谓“内政”压力:



一,是在于“美国金融危机仍然有待深化”,而导致了这场危机、且还准备继续从危机中渔利的华尔街利益集团,却不肯做任何实质性让步;



二,是在于中国拒绝做出实质性让步,“盖茨访华失败”的主要评判标准在于中国“再次拒绝G2”,这样,美国国家利益(比如,极高的失业率)与美国资本利益(比如,拒绝对华尔街金融游戏规则做实质性约束)之间的巨大矛盾,在向外部转嫁危机的惯用策略受阻(比如、中国拒绝G2)、或者效果不佳(比如、希腊危机对欧元的打击作用有限)之后,只得继续在内部寻找消化途径,并在“寻找不到”的过程中,继续积累、继续激化!



三,是在于“美国议员遭枪击”,刚刚控制众议院的美国共和党通过了废除美国医疗改革方案的提案(而这,恰恰是奥巴马政府最得意的所谓政绩)。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议员遭枪击又“绝非巧合”地与她之于“美国医疗改革方案”的态度“直接相关”。



●美国国家利益与美国资本利益之间矛盾的空前激化、令奥巴马政府面临着巨大的内政压力



也就是说,在美国议员遭枪击的背后,是“美国社会”已经在金融危机下被彻底撕裂,如果我们更深一步去观察“美国议员遭枪击”的社会背景,其观察结果就是:在“华尔街拒绝实质性让步”的情况下、美国国家利益与美国资本利益也被彻底撕裂。



也就是说,美国国家利益与美国资本利益之间矛盾已空前激化、令奥巴马政府面临着巨大的内政压力。



●该矛盾激化的“相对程度”与“绝对程度”,恐怕最终“都”将超过越南战争后期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随着国际局势的进一步演化,如果“继续寻找不到”消化途径的话,该矛盾激化的“相对程度”与“绝对程度”,恐怕最终“都”将超过发生了“美国政府更替”的越南战争后期。



●所谓“外在压力”



而所谓“外在压力”:



一,是在于欧盟已经借“中美”在“第三波排列与组合”期间“直接交手”之机,在“地中海计划”的战略掩护之下,断然启动、且已加速“欧盟全面整合进程”,特别值得强调的是,其中包括了“欧盟军事力量整合进程”。



二,是在于中国已经强行介入中东,并在欧盟与俄罗斯的战略策应下,一个“在公开层面”旨在反击“美国东亚、南亚政策”、旨在将“大国间主要战略交易平台”从中国身边的南亚方向推向科索沃方向(暂时在中东做停留)的“中国中东政策”,不仅有力地推动了中东战略格局的巨大变化,并慢慢形成了“中东破局进程”。



真实的情况就是,一旦破局就将实质性损害美国核心利益的“中东破局”局面、正在快速形成。

●只要美国“被迫”参与“交易”,那么,美国核心利益“必然在交易中受损”



由于“中东和平进程”已经取代之前的“南亚方向”、成为眼前“大国间战略交易的主要平台”,而“中东和平”向来就是“美国利益所主导”、特别是中东原本就集聚了美国国家与资本的“最最核心利益”,因此,不论近期内“中东破局”与否,只要美国在“中东可能破局”的逼迫下“被迫”参与“交易”,那么,美国国家与美国资本的核心利益“必然在交易中受损”。



●最令美国决策层感到无力的是



三,是美国寄予厚望、旨在一举战略翻盘的“南亚破局”依然无望;



四,是最令美国决策层感到无力的是,尽管冒着一旦“真相暴露”、就可能彻底摧毁美国西太平洋安全框架的巨大风险(比如,美国西太平洋安全框架两只‘锚’ 之一的美韩军事同盟,必然因韩国政治掀起惊天巨浪而崩溃)、制造了“天安号事件”,但旨在全力逼迫中国“接受G2(注,再次强调:G2是美国国家利益也好、美国资本利益也罢、从‘欧美金融危机’中逃出来的、最为高效的通道)”的“美日与美韩军事同盟的进一步强化特别是整合进程”,在“广场协议”与“98 亚洲金融风暴”的巨大“历史阴影”下;特别是、在日本与韩国经济都严重依赖中国经济的“现实无奈”下;在“中美经济”也是高度互补、日本经济与韩国经济 “均很有理由担心”最后是否会被“美国经济”所出卖的“同床异梦”下;尤其是,在中国的中段反导、歼20高端战略、战术武器等标志中国战略与战术层面的攻、防体系已经初步建成的情况下,“该进程”不仅“完成实质性整合无望”、且始终停滞在“政治与军事层面”、并始终在与美国全球利益玩时髦的“政经分离”。



●华盛顿在“综合压力”与“巨大无奈”下在“国家利益层面”做出“技术性调整”



五,是在上述“一、二、三、四”的“综合压力”与“巨大无奈”下,美国也不得正式向“方方面面”摆出“其东北亚政策准备重新做人”的状态,从而在“国家利益层面”做出“技术性调整”,并借基辛格之口、抛出“太平洋共同体”的“新概念”!



●“太平洋共同体”在政治与军事层面,它有着强烈“区域”色彩



对此,首席评论员就指出,如果仅从“东北亚、甚至东亚”的角度去观察这一新概念,它显然有这样几个主要特征:



其一,如果侧重于政治与军事层面,它有着强烈“区域”色彩,也就是“中美共治太平洋”的味道;



●在经济、特别是金融层面,它则有着强烈的“全球”色彩



其二,如果侧重于经济、特别是金融层面,它则有着强烈的“全球”色彩,也就是“中美共治地球”的味道;



●至少在“策略层面”,美国人终于也想与中国玩“政经分离”了



其三,在“其一”与“其二”的综合层面去观察问题,我们则可强烈地感受地:



1),在“一”与“二”的强大压力下,至少在“策略层面(请大家注意我们的用词)”,美国人终于也想与中国玩“政经分离”了。

    ●手段、目的与表象



2),对美国决策层而言,或者对“美国国家利益”与“美国资本利益”而言,“其一”不过是“手段”,“其二”才是“目的”,至于“其三”,不过是一个“表象”。



也就是说,在美国人终于也想与中国玩“政经分离”的背后,让步的将是“美国国家利益”,如果这种让步(美国承诺向中国实质性解禁高科技输出、并允许中国资本实质性登陆美国)最终兑现的话;而获利的将是“美国资本利益”,如果这种“获利(美元本位制将继续稳固运行、并开始开始瓦解、并吸收欧洲资本)”也最终拿到的话。



●表面上看,“太平洋共同体”是“G2的修订版”,但从实质上看,它仍然是“未经修订的G2”



3),也是最为重要的,即:表面上看,在政治与军事层面看,它是“G2的修订版”,但从实质上看,在经济、特别是金融层面上看,它仍然是“未经修订的 G2”,即:一旦得逞,“美国资本”必然携“G2”之“巨大经济、特别是金融威力”、先迫使欧盟(欧元)屈服、或者瓦解,“再”借全面巩固的“北约”之 “巨大的政治与军事力量”、外加“吸引了欧洲资本”的“巨大经济与金融威力”,反手彻底解决中国问题与俄罗斯问题。



显然,如果我们从这个层面去观察形势的最新发展,也就不难看出,在华盛顿决策层借基辛格之口正式将“第一个冲击性变量(在两篇高论中,基辛格称:中美之间应形成类似欧美之间的那种战略关系、以防止“中美之争”走向“英德战争”,这被我们定性为三波段排列与组合的‘第一个冲击性变量’)”进行“具体化(太平洋共同体)”之后,特别是中美双方通过“胡锦涛主席访美暂时性成功”、而“总体上”对这个可在不同层面、进行不同解读的“太平洋共同体”“不置可否”之后,有“人”已经“迫不及待”想试探“中美”彼此之间,“中欧俄美”彼此之间,中欧俄美与印度、日本、巴西、阿拉伯国家、非洲国家彼此之间,北方内部之间,南方内部之间,南北之间,三边之间等等,它们在国家利益层面也好、在资本利益层面也罢,对“太平洋共同体”的“真实态度”了。


在我们继续展开讨论之前,我们再来阅读一则新闻。


戴秉国会见美国常务副国务卿斯坦伯格


【北京消息】据媒体报道,中国国务委员戴秉国28日在中南海会见了来访的美国常务副国务卿斯坦伯格。戴秉国说,在中美双方共同努力下,胡锦涛主席对美国的国事访问取得成功,受到了中美两国人民和国际社会的热烈欢迎。下阶段,双方应认真落实两国元首达成的共识,履行《中美联合声明》,以实际行动致力于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中美合作伙伴关系,推动两国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


斯坦伯格说,胡锦涛主席不久前对美国的成功访问向外界充分展示了两国关系的积极面和双方合作的广泛性。美方愿与中方共同努力落实好访问成果,维护当前良好势头,推动美中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双方还就朝鲜半岛局势问题交换了意见,强调将致力于通过对话和谈判解决相关问题。


【时事点评】对这则消息,东方评论员首先想强调的是,作为主管外交的国务委员,戴秉国先生这段日子实在是太忙了,这不,才离开华盛顿、刚访问莫斯科,回头就得在北京接待斯坦伯格。


事实上,有必要指出的是:

其一,这个斯坦伯格不是别人,就是那个几个月前与发表“两篇高论”的基辛格先生、在“亦朝亦野”的层面,一唱一和的方式、“非正式”抛出被我们定性为“第一个冲击性变量”的那位美国副国务聊;

其二,斯坦伯格在美国外交系统的地位,仅次于希拉里。


●这些都不是什么偶然!且是一连串的“必然”!


显然,如果我们再回过头去看戴秉国先生将“他的立刻访俄”解释为“这只是个巧合”,那么,一个非常自然的问题就是:“戴秉国访俄之后、斯坦伯格的立刻访华”,这是否还是个巧合?


毫无疑问,在盖茨“访华失败”、胡锦涛主席“访美失败(只是名义上成功、或者暂时性成功。详细讨论见之前讨论纪要)”之后,不仅戴秉国先生的“立刻访俄”不是什么巧合、即便是在莫斯科机场的恐怖袭击也不是什么偶然,戴秉国先生接受俄罗斯媒体的采访不是什么偶然,“戴秉国访俄之后、斯坦伯格的立刻访华” 也不是什么偶然!且是一连串的“必然”!

    ●在之前的点评中,我们已经提前“评估”了这一连串的必然性


至于下如结论的根据何在?事实上,在之前的点评中,我们已经提前“评估”了这一连串必然性。

大家知道,针对胡锦涛主席访美,我们曾经给出如下观点,即:


第一,首席评论员就指出:从胡锦涛主席访美取得“暂时性成功”,从而“主要”在“中、美国家利益层面”达成“暂时的共识”的情况来看,从俄罗斯总统访问巴勒斯坦、并再次强调“支持、并承认巴勒斯坦国”,从而再次迫不及待地“渴望尽快打倒石油美元结算制”的情况来看,以“中美直接交手、且在政治与军事、经济特别是金融层面同时直接交手为主线”的第三波排列与组合,将随着美国“主要在国家利益层面”做出技术性调整,而将“暂”告一段落,而仍将继续展开的“排列与组合”极可能以“另一种面目”展开。



第二,我们知道,在第一、二、三波排列与组合中,其主线分别为美俄直接交手(主要是政治与军事层面,比如格鲁吉亚战争),欧美直接交手(主要是经济特别是金融层面,比如希腊危机),中美直接交手(范围最广,涵盖了政治与军事、经济特别是金融层面),因此,我们的评估是:今后的“排列与组合”极可能以“间接交手”的面目进行展开、且“资本利益层面”的因素,特别是“欧美资本利益” 对“中、欧、美、俄等国家利益”、也包括对其它重要国家国家利益的“挑动”因素,“各国国家利益”与“欧美资本利益”之间的矛盾因素,都将日益彰显出来,在这个问题上,欧美积极插手“科特迪瓦(也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象牙海岸)内乱”、埃及内乱、阿尔巴尼亚内乱等,已经显示出一丝痕迹。



在科特迪瓦问题上,我们想强调四点:



其一,在科特迪瓦问题上,请大家务必重视“维基解密”的“作用”。



其二,在科特迪瓦问题上,请大家务必注意,它既发生在非洲、也发生在一个“全国人口的40%信奉伊斯兰教,27.5%信奉天主教”的国度。因此,它对伊斯兰国家、特别是不听从“欧、美国家利益”、尤其是不听从“西方资本利益”的国家与资本、是个“极具实用性”的“强烈警告”。



其三,警告的对象,包括中国。



其四,警告对象,也包括“美国国家利益”与“欧盟国家利益”。



第三,显然,我们想说的是:



其一,在胡锦涛主席访美取得“暂时性成功”,中美在“中、美国家利益层面”达成“暂时的共识(是否能兑现协议,其实要走一步看一步)”之后,“欧美资本利益”很可能会更加积极地参与“中欧俄美”之间的角力、并尽力挑动“这种角力”往有利于“欧、美资本、或者西方资本(请注意用词)”的方向滑动,在这种问题上,“中、欧、俄、美”在“国家利益层面”有“某种合作”的可能性,但是,这种合作在“欧、美资本,特别是西方资本”的“刻意挑动”下,又将有着巨大的不确定性。



其二,从美国“国内、外局势”现在所面临的严峻局面来看,“美国国家利益”并没有“现在就与中国撕破脸皮、直接与中国火拼”的本钱,由于欧盟政治、经济、特别是军事整合进程尽管全面提速、但距离“堪用”还有待时日,而中国的货币政策也还没有落入“不可逆转的加息周期、并率先加息至不可再加的地步”,因此,“美国资本利益”也没有“现在就与中国撕破脸皮、直接经济、特别是金融攻击中国”的本钱。

其三,东方评论员想提请人们注意的是:不要小看美国犹太女议员被枪击事件对美国社会造成的“撕裂”,在我们看来,这是一个“撕裂点”。随着时间的积累,特别是,随着‘美国资本利益’与‘美国国家利益’的进一步撕裂,会慢慢发酵的。在这个问题上,说不定“维基解密”会大出风头。

其四,从基辛格抛出所谓“太平洋共同体”之“新概念”的情况来看,从胡锦涛主席访美“暂时性成功”的情况来看,美国所做的“技术性调整”主要是“国家利益层面”的调整,也就是所谓的“中美间跨太平洋的经济伙伴关系”,也就是“修改版G2”,类似于“欧美间的跨大西洋经济关系”。

但是,我们的问题是,既然已经存在多年的“欧美间的跨大西洋经济关系”没有办法阻止“欧美国家利益之争”、直到爆发”欧美金融危机”,又如何指望“中美间跨太平洋的经济伙伴关系”可以有效阻止“中美国家利益之争”、从而防止“中美资本、中国与西方资本在资本利益层面”之争?

显然,这个“修改版G2”尽管经过修改,但本质上还是“G2”,其“目的”在于为美国国家利益从美国金融危机、甚至欧美金融危机的困境中“打通”一条“逃生的高效通路”、做“又一次的努力”,既:既期望中国接受“变相的G2”、以解决最现实的问题(换取中国支持、并维持美元本位制,延缓美国金融危机的进一步爆发),又期望“通过换一种玩法”、去最终“瓦解”中国、欧盟、俄罗斯等的伊核战略协调,就像小布什政府晚期玩“欧美跨大西洋经济一体化”类似。

其五,我们认为,在“美国国家利益、或者美国资本利益决策集团”从“美国国家利益层面”做出这一“技术性调整”的背后,我们可以清楚地观察到,美国国家利益、或者美国资本利益、甚至是西方资本利益的意图在于:随着时间的移动,通过一系列手段(比如维基解密之类的)颠覆某些重要国家(不听从“欧、美国家利益”、尤其是不听从“西方资本利益”的国家)、这样,就可一方面慢慢弥合“欧美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一方面慢慢弥合“欧、美国家利益与各自资本利益之间的矛盾”,再一方面,是激化“非欧美国家内部的矛盾”、激化“南方国家之间”的矛盾,在此基础上,就可用“一系列成功”以实现欧美国家利益与欧美资本利益的“绝对融合”,并继续扩大、而不是缩小“欧美国家利益与中国等南方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从而可最大限度地保证“在西方框架内改良、而不是改革国际金融体制”。至于最后世界是“美元本位制”、还是“欧元本位制”,对西方资本而言,并不是最重要的。


其六,对此,“非美势力与资本”、特别是“中、欧、俄的国家利益”,欧盟资本利益,“非西方国家与资本”、特别是中国,都要保持清醒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对美国、或者美国资本、以至西方资本(现在仍由美国资本代言)的“技术性调整”能“利用之”、而不是“被利用之”!

对中国而言,在“利用之”的层面上,美国这种“技术性调整”一旦兑现,那么,它对用“天安号事件”才得以巩固的“美日军事同盟、韩美军事同盟”之打击将是极其沉重的。

因为,这种“技术性调整”其实可以被解读为“中美重构、并共管西太平洋安全框架”,

但是,它也可解读为“修订东亚雅尔塔格局”,显然,它对“中俄关系”的打击也是非常沉重的。这是中国需要警惕的“被利用层面”。


其七,在胡锦涛主席访美期间,从俄罗斯突然强调“制裁只能让伊核问题更加糟糕”、且“再次承认巴勒斯坦国”的情况来看,在美国国家利益、或者美国资本、以至西方资本(现在仍由美国资本代言)因“中东局势可能破局”而“被迫”在对华关系上做出“技术性调整”、但“战略图谋”没有任何实质性调整之后,作为第一波排列与组合主角之一的俄罗斯,显然反应非常快,在“原本支持制裁伊朗”与“制裁只能搞糟”的180度大转弯中,俄罗斯显然在说:如果美国不想“中东局势”就此破局,仅对中国做出“技术性调整”是不够的,现在“一巡(三波)”已过,又轮到俄罗斯来谈条件了。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俄罗斯的这种变化,当然在“中欧”的盘算之中,不仅如此,“中欧的国家利益、甚至资本利益”恐怕已经开始琢磨这样一个问题了:等俄罗斯“满足”之后,如果美国仍然不想中东破局,那么,我又应该要些什么?


显然,在美国、或者美国资本打自己的算盘时,非美国家、或者非美资本也在打着自己的算盘:既要利用“中东破局”这一工具、迫使美国也对自己做出更多的让步,还要继续维系“中欧俄”的伊核之战略协调,从而可在美国核心利益集聚的“中东战略交换平台”上、轮番上场,从而尽可能淘换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就好比是一场“车轮战法”!


至于谁的算盘能兑现,更或者最终是“国家利益”、还是“资本利益”的算盘能兑现,在美国、美国资本“主要”在“国家利益层面”做出“技术性调整”、但其“既定全球战略”仍未实质性调整之后,恐怕是下一波“排列与组合”的具体内容了。

.......................................................




●某些“邪恶势力”在强烈警告俄罗斯:不要在中东多事!

显然,通过回顾这组观点,我们其实已经可以清楚地看出,在那一连串“巧合”的背后,“既”是“中俄”为代表的南方国家与资本,“洞悉”了美国国家利益、或者美国资本利益、甚至是西方资本利益的“意图”,同时,“也”是美国国家利益、或者美国资本利益、甚至是西方资本利益心中也知道对方“洞悉”了自己的 “意图”。


因此,这才有基辛格抛出所谓“太平洋共同体”之“新概念”、胡锦涛主席访美“暂时性成功”之后的、中国主管外交的国务委员的“立刻访俄”,至于在他到达莫斯科之前,莫斯科机场的恐怖袭击事件,不过是某些“邪恶势力”在强烈警告俄罗斯-我已经与中国达成“某种妥协意向(太平洋共同体)”,在中国暂时会在“中东破局”的问题上、在“公开层面(暗中中国必将继续推进中东破局、这是中国核心利益之所在)”有所克制(较之前)的同时,俄罗斯不要在中东多事!

●美国对俄罗斯“决心多事”的“反击”是极其迅速的


而莫斯科机场的恐怖袭击事件说明,上述“邪恶势力”针对俄罗斯暂时接手中国、在伊核问题上公开 与美国唱反调(再次强调反对单方面制裁伊朗),从而决心“在中东多事”、并指望通过在美国核心利益集聚的“中东战略交换平台”上轮番上场、尽可能淘换到自己需要的东西之“努力”,所做出的“反击”是极其迅速的。

        
●歼20的横空出世,与“中段反导”的作用有异曲同工之处

值得强调的是,“中段反导”对美国全球战略的打击力度之深、打击范围之广、特别是打击后果之“不可逆”,在“尊王攘夷”的过程中、特别是中东方向的“尊王攘夷”中已经演绎得淋漓尽致!

就结果而言,“中段反导”不仅打开了全球范围内、特别是中东方向之“尊王攘夷”的战略空间,更吹响了“中东破局”、甚至“全球破局”的号角。

因此,在东方评论员看来,毫无疑问的是,没有“中段反导”对“美国绝对军事优势神话”的这致命一击,哪来的中国空军远程奔袭土耳其进行军事演习这一幕?在面对天安号事件、南海问题国际化的时候,又哪来的“东亚问题在中东谈”这一剑走偏锋、直指美国核心利益的命门?更甭说什么推动“中东破局”的能力了!

非常清楚,歼20的横空出世,与“中段反导”的作用有异曲同工之处,这是中国在全世界面前、“第二次”以摧毁“美国军事绝对优势”之神话的方式、坚决报复美国对中国核心利益的损害。

显然,对比“中段反导”这一战略武器所发挥的打开全球范围内、特别是中东方向之“尊王攘夷”的战略空间,吹响“中东破局”、甚至“全球破局”的号角的 “战略性作用”,歼20的横空出世,其战略层面的“意图”更多在于“从战术层面”、也就是从“常规军事层面”全面打开全球范围内、特别是中东方向之“尊王攘夷”的战略空间,从而“全面推动”“中东破局”甚至“全球破局”的进程。

●美国为其战略误判所付出的惨重战略代价之所以惨重,最为重要的在于中东局面已经“不可逆”

显然,如果从这个层面去观察问题,那么,我们也就不难看出,在第三波排列与组合中,在中美直接交手中,美国为其战略误判所付出的惨重战略代价之所以惨重,“首先”就在于中东已经成为大国间战略利益的主要交换平台,“其次”则在于“向为美国主导的中东安全格局”已经走向“破局”,“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则在于“这一局面”已经“不可逆”。

●“美国中东政策”要想“回到过去”也已经不可能了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既”是美国国家利益、或者资本利益决策集团所必须支付的代价、也是其所必须记住的教训,特别值得强调的是,这“更”是中国国家利益之所在、还是“中欧俄、阿拉伯国家等”共同的国家利益之所在、也是“中欧俄等”资本利益之所在。

因此,即便美国决策者“最终愿意”用“实质性缓和东北亚、特别是南亚局势”来换取中国在“公开层面”、在“中东破局”问题上“有所克制”,因为“中东破局”进程已经不可逆,因此,“美国中东政策”要想“回到过去”也已经不可能了。

●“表面上”是“搞乱美国自己的中东”、“实际上”是搞乱“欧亚海上运输线”

而在“莫斯科机场恐怖袭击案”不仅无法阻止俄罗斯主推“中东破局”的决心,且还招来欧盟(法国)更高声贝地“要求改革国际金融体制(其实就是要动石油美元结算制、以策应俄罗斯。而在此背后,是欧盟已经准备接手俄罗斯、续推中东破局进程、继续对美车轮大战)的现实下,在中国于“公开层面(暗地仍然在续推,因为,这是中国国家利益之所在)”静观美国切实兑现“中美联合声明”的情况下,在“国家利益层面”已经感觉到“无力回天”的“美国决策集团(包括了美国国家利益与美国资本利益、特别是仍由美国资本所代表的西方资本利益)”,显然准备在“资本利益层面”出手:既然“中东破局”进程已经不可逆转,那么,就不妨通过“表面上”是“搞乱美国自己的中东”、“实际上”是搞乱“欧亚海上运输线”的方式、全面反击“中欧俄等”所推动的、旨在轮番上场逼迫美国进行交换的“中东破局进程”、并在反击中全面测试“中欧俄”在“中东破局”问题上的、基于各自核心利益的“真实战略取向”,从而一方面为尽可能迟缓“中东破局进程”寻找机会,另一方面,则在“迟缓”中,力图实现前面所说的“美国国家利益、或者美国资本利益、甚至是西方资本利益的战略意图”,那就是:

●再谈基于“技术性调整”的“美国国家利益、或者美国资本利益、甚至是西方资本利益的战略意图”

在美国国家利益、或者美国资本利益做出这一“技术性调整”的背后,我们可以清楚地观察到,美国国家利益、或者美国资本利益、甚至是西方资本利益的意图在于:随着时间的移动,通过一系列手段(比如维基解密之类的)颠覆某些重要国家(不听从“欧、美国家利益”、尤其是不听从“西方资本利益”的国家)、这样,就可一方面慢慢弥合“欧美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一方面慢慢弥合“欧、美国家利益与各自资本利益之间的矛盾”,再一方面,是激化“非欧美国家内部的矛盾”、激化“南方国家之间”的矛盾,在此基础上,就可用“一系列成功”以实现欧美国家利益与欧美资本利益的“绝对融合”,并继续扩大、而不是缩小“欧美国家利益与中国等南方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从而可最大限度地保证“在西方框架内改良、而不是改革国际金融体制”。至于最后世界是“美元本位制”、还是“欧元本位制”,对西方资本而言,并不是最重要的。
    
●俄罗斯主推下段“中东破局”进程的“冲动”已经溢于言表
值得指出的是,俄罗斯出于“恨不得立刻拆解石油美元结算制”的“经济动机”,且也有打算与美国玩“东欧的问题中东谈”的“政治动机”,其主推下段“中东破局”进程的“冲动”已经溢于言表。

    
●要以“坚定的战争准备”继续警告“西方资本”
另外,还要做好战争准备,要以“坚定的战争准备”继续警告“西方资本”,不论是南亚破局、还是中东大乱、更或者是欧亚海上运输线大乱、一旦最终上升至战争解决,那么,不论是欧洲、还是美国,都不会有“西方资本”的“防空洞”。
值得强调的是,只有做好这样的全面准备、美国国家利益才会对美国资本利益发挥最大的约束力,欧美国家利益才会对西方资本利益发挥最大的约束力,在决心动用欧洲、特别是美国的国家力量来牟取其不可告人的战略目的问题上,才会突然觉得“没有安全的去处”而懂得“小心一点”这几个字!
    
●再谈基于“技术性调整”的“美国国家利益、或者美国资本利益、甚至是西方资本利益的战略意图”
在美国国家利益、或者美国资本利益做出这一“技术性调整”的背后,我们可以清楚地观察到,美国国家利益、或者美国资本利益、甚至是西方资本利益的意图在于:随着时间的移动,通过一系列手段(比如维基解密之类的)颠覆某些重要国家(不听从“欧、美国家利益”、尤其是不听从“西方资本利益”的国家)、这样,就可一方面慢慢弥合“欧美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一方面慢慢弥合“欧、美国家利益与各自资本利益之间的矛盾”,再一方面,是激化“非欧美国家内部的矛盾”、激化“南方国家之间”的矛盾,在此基础上,就可用“一系列成功”以实现欧美国家利益与欧美资本利益的“绝对融合”,并继续扩大、而不是缩小“欧美国家利益与中国等南方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从而可最大限度地保证“在西方框架内改良、而不是改革国际金融体制”。至于最后世界是“美元本位制”、还是“欧元本位制”,对西方资本而言,并不是最重要的。
值得强调的是第一点是:上述一系列国家突然出现“政权危机”的时间点,主要集中在“胡锦涛主席访美”之后,或者美国在中美关系上、在国际利益层面做了“技术性调整”之后;
值得强调的第二点是:上述一系列国家突然出现“政权危机”的背后,已经开始打上“维基解密”的铬印;
值得强调的第三点是:除了科特迪瓦、不论阿尔巴尼亚、还是突尼斯、埃及、也门、或者即将分裂的苏丹、海盗盛行的索马里、持续受到美以军事威胁的叙利亚,哪一个不是在“欧亚海上运输线(亚丁湾、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上?
至于亚丁湾海盗是如何“批量出现”的?不就是因为一个混乱的索马里吗?
值得强调的第四点是:不论是科特迪瓦、还是阿尔巴尼亚、突尼斯、埃及、也门、或者即将分裂的苏丹、海盗盛行的索马里、持续受到美以军事威胁的叙利亚,哪一个不是南方国家?

值得强调的第五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警惕“美国国家利益、美国资本利益、特别是直到今天仍然由美国资本所代表的西方资本利益”通过这一系列手段(比如维基解密之类的)颠覆、或者威胁颠覆某些重要国家,一方面慢慢弥合“欧美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一方面慢慢弥合“欧、美国家利益与各自资本利益之间的矛盾”,再一方面,是激化“非欧美国家内部的矛盾”、激化“南方国家之间”的矛盾,在此基础上,就可用“一系列成功”以实现欧美国家利益与欧美资本利益的 “绝对融合”,并继续扩大、而不是缩小“欧美国家利益与中国等南方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从而可最大限度地保证“在西方框架内改良、而不是改革国际金融体制”,并最终将问题回归“南北撕裂”的层面、从而好集中“西方资本(欧美资本)”的全部力量进行解决。
对此,中国所需要做的,就是反其道而行之,瞄着“美国、美国资本”那个“表面上是搞乱美国自己的中东、实际上是搞乱欧亚海上运输线、同时削弱“中欧俄”战略实力”的手段,用一切手段,慢慢扩大“欧美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慢慢扩大“欧、美国家利益与各自资本利益之间的矛盾”,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尊王攘夷”的政策、把握好“扶弱锄强”的力度与时机,团结中东、南美、东亚、非洲、甚至欧盟等一切维护国家稳定、和平的力量,将美国资本占优的局势导向“美国资本与欧洲资本势均力敌”的局面、从而彻底撕裂美国国家利益与美国资本利益、彻底对立美国资本与欧洲资本、令人民币国际化这只“陀螺”得以在“上述撕裂与对立”中从容起旋!
至于最后是“美国资本”流向欧洲、或者、最后还是仍由美国资本代言西方资本,那就是后话了!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