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铁树开了花

唱歌能带来快乐,促进健康,不知老之将至!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千年铁树开了花》是文革时期(1971年)花腔女高音力作。今天把这首歌放在这里,不是怀念那段历史,而是出于对这首歌的音乐的喜爱,特别是对演唱者,女高音歌唱家孙家馨的歌唱功力的敬佩!




千年铁树开了花(B版)
作词:王倬
作曲:尚德义
演唱:孙家馨


以下摘录转载署名为topru的作者发表在baidu上的评论文章,我认为评论得非常细致、到位、过瘾!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戈下滩;
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结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转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迭,节节高起,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削壁千仞,以为上与天通;及至翻到傲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傲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险,愈险愈奇。...唱到极高的三、四迭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彷佛有一点声音,从地底下发出。这一出之后,忽又扬起,向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画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这一声飞起,即有无限声音,俱来并发。」

     白居易与刘鹗之,是中国描绘声音意象最传神写照的名篇。尽管今人已完全听不到当年九江湓浦口与大明湖畔飞扬的弦音歌技,却经由白居易与刘鹗的花生妙笔,永远驻足于人们心目中。但这仅能在抽象的字里行间和虚无飘渺的意识中去领略的意象,一一重现在耳际的当下,激奋的情绪实非笔墨足堪形容。诚然,歌声能收「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之妙者数不胜数,但又能同时兼具「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之刚烈者,我敢说,唯有孙家馨演唱的!那奇迹似的歌声,大段华丽的花腔炫技「骋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得心应手地迤逦铺陈,时若「钢丝抛入天际」,亦如「东洋烟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宏肆延展,「愈翻愈险,愈险愈奇」,「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在优美与阳刚间戮力并持,淋漓尽致地展现聋哑人士得以听闻、开口说话的当下,如开天辟地般喷涌出的万丈激情,这般境地,就算是那最剧力万钧、盛气凌人的夜之女王,怕是也霎时见绌。 

    1971年,这首作品以简谱发表于第一期《战地新歌》,是文革以来批准流通的唯一一首花腔歌曲,由时任中央乐团独唱演员的孙家馨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唱播出,有如平地一声雷般,响彻中国音乐界。这首歌曲孙家馨录唱了两个版本,其中一个版本收录于1972年一张颂歌合集的密纹黑胶唱片中,姑且称此版为A版,另一个版本不知灌录于何时,暂称为B版。又曾看过有一张红色小薄膜唱片上收录着孙家馨独唱的〈千年的铁树开了花〉,但未曾听过,不知收录的是哪一版(亦或是未曾出土的第三版)。这两个版本,部分词曲伴奏与华彩乐段有所不同。依笔者之见,B版感情宣泄之流畅与奔放宏肆、歌声之矫捷、刚健、明快,戏剧张力与格局之广阔,皆在A版之上,歌唱思路更笃定投入与成竹在胸,各种声音效果的表达也更彻底。其高段处不仅仅是一开口便以大段华彩先声夺人,绽放出高度的喜悦与刚劲,C段「无声世界春雷"炸"」那霹雳如电、引领戏剧性高潮的重喷**破音,连接其后「耳」不暇给的无伴奏华彩,结尾又以穿云裂帛之势,迸发出挺拔直贯的High Eb,对于以轻巧脆亮著称的花腔女高音而言,都是极大的考验。由于在声音响亮与强力度的要求上相当高,功力不足的歌手容易抓拿不稳,使声音一放不可收拾;孙家馨在于至高至强的声调处仍利落有度地掌控,展现出应有的层次和分寸,特别是C段震天价响的「东!方!红!」和D段迸发而出的「放光华」。这二字「方」与「光」并不是像放爆竹般喊上去、爆出去就了了,还得速迅地转折下来,处理次强的「红」和渐强的「华」;一般唱到这里时,歌手不免已经相当疲累,特别是后者,那一声延长有八拍之久的Hight Eb,不只要高要响要强,还要有直贯而出的投射冲劲,急转直下时若嗓子的状态和底气的托持若有任何闪失,破绽立现,比起A版的处理更要考验歌者演唱的耐久力和对声音掌控的功力。

     B版比起A版,词曲与伴奏修去了一些琐碎繁冗的「枝叶」,四呼毛主席缩减为二呼,同时扶正了一些枝干,使演唱多了一气呵成的酣畅;声音的强弱、快慢与各种效果层次更鲜明,也与咏叹宣叙抒情的表意搭配得更紧密有致,所有的峰回路转均有如水到渠成一般。B段「医学史上(漫漫长夜)几千载...歌唱(咱们的)新国家!」一段回溯过去沉寂痛苦的黑暗,接着顺应情绪的转折由暗转亮,速度先慢后快又转慢,重声初获光明的喜悦和称颂。这一段落,A版在歌声的明暗强弱和语气上比B版更要层次分明。D段无伴奏散板式的华彩乐段,B版中加长了几小节的篇幅,添加了一些千回百折的连音和如珠玉般的断唱,使喜悦之情得到更畅达和多层次的舒展,既是亮点,也是过渡;笔者特别欣赏B版在D段之后改去了原A版对A段的复沓,新添增了「铁树开花迎春霞,万里江天放光华」一段,并把全曲的最高音往后挪。这一更动,令歌曲「峰回路转」行展到「柳暗花明」之际,突生「另一重天」之感,揭示重获新生之辉煌气象,奔涛流涌、万里清畅!略放慢的速度不仅仅让歌者短暂喘息,更传达「用尽最后一丝气力,亢进到底」的意气,蓄劲待发,为其后最高潮的迸发垫底铺路。B版全歌的高点除了中段「无声世界春雷" 炸"」之外,更藉由其后一波又一波如潮般的华彩,层层推进到高潮中的高潮;在A版里,最高音High Eb纯粹只是装饰音中的一个音,但到了B版里,就有如神来一笔,令所有的情绪与意志达到无以附加、最最极致的发挥,这个High Eb的意义被大大地强化了。

     在A版前奏后半段的稍快板及B段到C段过门处两度出现的四小节钢琴独奏,标示出乐曲深具民族风格的节奏型态,在演唱衬底的伴奏中也不时出现,流曳出喜气欢腾的心情与气氛,非常轻巧悦耳与意象化,笔者个人非常喜欢,可惜到了B版中却都被剪除了,好在C段与D段过门时增加了一段如汪洋宏肆般的琶音间奏,预示「千层浪」之涌现,给了伴奏一个单独发挥的空间,不致完全退居幕后,成为完全的底衬。或许正由于这些演唱与伴奏的改动,使得两个版本呈现出不太一样的风格姿态 - A‍版止于花巧,B版突显恢弘;A版足以慑人耳目,B版令人肃然起敬。花腔女高音孙家馨精湛恰适的歌艺,使得这首创作得以进一步收取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之妙。透过尚德义的建构与孙家馨的落实,体现出铁树在贫瘠恶劣的环境中为寻求生存而奋力钻探、向下顽强扎根、枝叶无畏地向上繁铺茂展,最后得以怒放出鲜艳馥郁的灿烂花朵,那股坚忍不拔、无穷的生命力与光明意象,在那个文艺界万马齐暗,有如荒漠般的环境里,有如清泉与青苗,足以滋润心田,生发新鲜活力;对「新生活」、「新时代」满腔热切的渴求与向往,也比直白单薄的叙事宣志更强烈、更易于深入人心。这是这个作品真正成功的核心所在。

下面的video包含了孙家馨演唱的《春之歌》以及《千年铁树开了花》的A版。

/>

/>
登录后才可评论.